201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合集下载

2015年太原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范文

2015年太原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范文

2015年太原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达2735.34亿元第一部分:经济运行总体评价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太原市经济在适应新常态中实现新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增长。

GDP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15年,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735.34亿元,增长8.9%,增速比上年(3.3%)加快5.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增速均超过8%(1季度、上半年、前3季度分别增长9.9%、8.5%和8.8%)。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两千亿元关口。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5.61亿元,增长16.0%,增速比上年(4.5%)加快11.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加快。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48亿元,增长5.7%,增速比上年(0.4%)加快5.3个百分点。

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逐季加快。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0.80亿元,增长6.2%,增速比上年(10.1%)减缓3.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呈现出逐季加快的态势(1季度、上半年、前3季度分别增长5.7%、5.9%和6.0%)。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4.24亿元,增长5.9%,增速比上年(4.7%)加快1.2个百分点。

经济首位度稳步提高。

2015年,GDP占山西省的比重由上年的19.8%提升至21.4%,提高了1.6个百分点,呈现出省会城市率先发展的运行态势。

二是三次产业同向发力,行业结构稳步趋优,产业结构调整在推进转型中实现新升级。

服务业是拉动太原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7.43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14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1677.77亿元,增长11.4%。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1.3%,比上年(58.5%)提高2.8个百分点;增速为近3年的新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拉动GDP增长6.28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是稳定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三大指标解读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

三大指标解读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

三大指标解读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作者:李炜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17期2015年7月1 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至此,201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全部公布完毕。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采购经理指数(PM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T)三大指标对于分析经济形势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三大指标含义以及逻辑关系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即产品订货(简称订单)、生产量(简称生产)、生产经营人员(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简称存货)。

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

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

CPI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GDP 是反映增长态势的重要指标,可以全面反映一段时间的经济流量。

但是,由于GPD指标一般情况下于期末公布,预测性较弱,无法为今后经济走势预测提供考量基础。

PM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空缺。

根据学者分析,PMI指数与GDP增速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2015年全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全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面对全球经济持续调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复杂局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全市经济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适度较快增长,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3.2亿元(含枞阳,下同),同比增长7.1%,较全国高0.2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4.4%,上半年增长5.8%,前三季度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21.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571.6亿元,增长10.2%。

一、经济运行特点(一)农业生产形势较稳定。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68.3万吨,同比增长3.8%,油料达29.9万吨,同比增长1.8%;水产品达39.0万吨,同比增长2.7%,肉类总产量为34.4万吨,同比增长3.7%。

全市家禽产出7154.9万只,同比增长7.3%,生猪出栏288.1万头,同比增长1.1%。

(二)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全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3.9亿元,同比增长10.8%。

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43.1亿元,同比增长5.7%,国有企业增加值50.7亿元,同比增长0.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2.4%。

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392.1亿元,同比增长6.5%,轻工业增加值321.8亿元,同比增长5.2%。

从39个行业来看,29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占74.4%,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34.0%,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速14.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速9.9%;从三大行业来看,纺织服装产业增加值131.5亿元,同比增长7.8%,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31.7亿元,同比增长6.4%,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值95.1亿元,同比下降1.0%。

2015年上半年浙江经济形势研判和预测

2015年上半年浙江经济形势研判和预测

能 也 是 进 入 了 股 票 市 场 ,而 这 其 中 以 小 微 企 业 最
经 济 格 局 中 ,相 对 比 较 坚 实 。 对 东 三 省 等 第 二 类
甚 ,理 由 就 是 过 去 几 个 月 小 微 企 业 利 润 增 幅 较 快 ,
地 区 ,评 判 标 准 可 继 续 沿 用“ 用 电 量 、新 增 贷 款 和
大 ;二 是 居 民 收 入 增 长 相 对 较 快 。 上 半 年 全 省 居
测 将 增 长 3.5% 和 2.8% ,都 高 于 去 年 的 水 平 。 意 外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实 际 增 长 7.8% ,不 仅 比 去 年 同
的 是 ,全 球 贸 易 量 却 大 幅 萎 缩 ,WTO 数 据 显 示 1 季
减 少 的 主 要 原 因 ,但 企 业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和 利 润 依
并 面 临 转 型 阵 痛 ,新 兴 产 业 加 快 孕 育 但 能 级 尚 不
然 在 增 长 ,一 个 猜 测 是 浙 江 企 业 存 款 减 少 很 大 可
足 够 支 撑 整 个 经 济 ,但 市 场 机 制 较 强 ,在 中 国 当 前
耗 、环 境 质 量 继 续 有 所 改 善 。 在 四 换 三 名 、三 改 一
地 缘 政 治 等 原 因 ,但 更 重 要 的 是 后 金 融 危 机 时 期 ,
拆 、五 水 共 治 的 推 动 下 ,浙 江 高 耗 能 行 业 发 展 受 到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实行紧缩性财政和私
较 大 抑 制 ,八 大 高 耗 能 行 业 增 加 值 仅 增 长 3.7% ,产
布 同 时 降 息 降 准 ,这 是 去 年 11 月 窗 口 开 启 以 来 内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5年上半年全市及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5年上半年全市及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5年上半年全市及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7.10•【字号】郴政办函〔2015〕95号•【施行日期】2015.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5年上半年全市及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郴政办函〔2015〕9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中省驻郴各单位:2015年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奋力拼搏、狠抓落实,基本实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预期目标。

初步预计,全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长8.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已认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5%。

分县市区看,GDP增幅列前三位的是北湖区、永兴县和资兴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前三位的是永兴县、北湖区和宜章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前三位的是桂东县、汝城县和临武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列前三位的是桂东县、临武县和资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列前三位的是嘉禾县、桂阳县和苏仙区;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列前三位的是嘉禾县、临武县和资兴市。

全市上下必须清醒地正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结果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年度计划要求有较大差距。

全市GDP增幅比年初目标低1.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年初目标低4.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年初目标低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年初目标低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比年初目标低0.6个百分点。

二是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GDP、规模工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增幅与最低增幅之间分别相差1.6、2和14.7个百分点。

上海银监局关于2015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经营和监管情况的通报

上海银监局关于2015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经营和监管情况的通报

上海银监局关于2015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经营和监管情况的通报【法规类别】银行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沪银监通[2015]26号【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发布日期】2015.08.12【实施日期】2015.08.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银监局关于2015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经营和监管情况的通报(沪银监通[2015]26号)在沪各外资银行:现将2015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业和上海外资银行的运行情况,当前上海外资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有关工作意见通报如下:一、上海银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经济运行方面,今年以来,上海经济稳中提质,GDP增速近年来首度持平全国,积极因素增多。

上半年,上海GDP增长7%,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3.1%和7.9%; CPI温和上涨2.4%。

从积极因素和新兴动力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7.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0%左右,其中金融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左右。

“互联网+”成为增长亮点。

1-5月,互联网及相关服务的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32.6%和61.1%;集成电路、机器人制造、新能源制造等新兴制造业增速均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走出去态势强于引进来,上半年合同外资同比增长1.3倍,企业对外投资增长5.8倍。

但是,上海经济回稳的基础尚需巩固。

上半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0.1%,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双降,总额同比下降3.4%,增幅低于全国2.2个百分点。

预计下半年随着国际经济曲折复苏,国内经济形势将延续向好态势,上海经济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之中,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银行业运行方面,上海银行业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其中,传统存贷款业务延续缓增态势,非信贷业务增长较快。

盈利情况好于预期,不良“双升”压力适中。

广州市统计局-2015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广州市统计局-2015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5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广州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6.9%)和全省(8.0%);比前三季度(8.3%)、上半年(8.1%)、一季度(7.5%)分别提高0.1个、0.3个和0.9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8.09亿元、5786.21亿元和12086.11亿元,分别增长2.5%、6.8%和9.5%。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1.97:66.7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65.22%)提高1.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首度超过七成。

图1:2004年以来广州市GDP总量情况图2:2015年全国、广东省、广州市GDP各季度累计增速图3: 2014-2015年广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图一、从三大供给看,农业、工业发展稳定,第三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业生产保持平稳。

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46.89亿元,增长2.8%。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级以上示范社124家和6家。

圆满完成6个名镇和86条名村创建任务,第三批47条美丽乡村试点中的市财政出资项目全面完工。

工业生产稳中提质。

全市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设立工业发展资金支持机器换人等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工业技术改造。

2015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12.3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增速呈稳中有升态势。

支柱产业带动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9119.25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制造业持续回暖,增长6.0%。

汽车产、销分别增长12.0%、14.9%,分别高于全国汽车产、销增速8.7个和10.2个百分点;电子产品制造业保持较好增势,增速达20.6%。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

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

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

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

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

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国夏粮总产量14107万吨,比上年增加447万吨,增长3.3%。

夏收油菜籽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2574万吨,下降4.9%。

二、工业生产基本平稳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集体企业增长2.0%,股份制企业增长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制造业增长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

分产品看,565种产品中有30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707亿元,同比下降0.4%。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环比增长0.64%。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548亿元,同比下降0.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5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8%。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71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控股投资73745亿元,增长12.3%;民间投资154438亿元,增长11.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159亿元,同比增长27.8%;第二产业投资9744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投资133527亿元,增长12.4%。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261507亿元,同比增长6.3%。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6%,国内贷款下降4.8%,自筹资金增长8.6%,利用外资下降30.9%。

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1936亿元,同比增长1.6%。

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8%。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8%。

房屋新开工面积674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7.3%。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2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一季度为同比下降9.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5%。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4259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2.9%。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8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

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57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8948亿元,同比增长0.1%。

四、商品消费稳健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6256亿元,增长7.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850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727亿元,增长11.6%。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996亿元,同比增
长11.5%,商品零售126581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2306亿元,增长7.4%。

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增速比5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6%。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6459亿元,同比增长39.1%。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759亿元,增长3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7%;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00亿元,增长41.9%。

五、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53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

其中,出口65722亿元人民币,增长0.9%;进口49594亿元人民币,下降15.5%。

进出口相抵,顺差16128亿元人民币。

6月份,进出口总额206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

其中,出口11749亿元人民币,增长2.1%;进口8907亿元人民币,下降6.7%。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1.1%。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烟酒及用品上涨0.5%,衣着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上涨0.7%。

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6%,油脂价格下降4.4%,猪肉价格上涨2.4%,鲜菜价格上涨4.6%。

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环比持平。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6月份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4%。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5%,6月份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0.2%。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同比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700元,同比名义增长10.5%。

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增长0.1%。

上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02元,同比增长9.8%。

八、结构继续优化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

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

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

九、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35.61万亿元,增长4.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增长2.9%。

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8.7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31.83万亿元。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6.5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1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1.09万亿元,同比少增3756亿元。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

总之,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企稳向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活力动力增强。

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缓慢,我国经济回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
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正确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速稳质优,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