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合集下载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和完善途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和完善途径

完善组织建设
0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领导作用,提高其组织协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02
发展多元化的自治组织
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自发组建或参与各种自治组织,提高其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能力。
0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为基层群众自治提供人
才保障。
趋势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实现更加充分、全面、平衡的参与和治 理。
趋势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更加注重数字 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趋势3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更加注重 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制度创新和发展。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2
田洪俊. 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研究[D]. 北京大 学, 2013.
3
胡锦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研究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供了更加广泛、直接、有效的政治参与途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和能力,增强了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当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不完善,存在一些制度缺陷和管 理漏洞。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425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4253

实践形式:村民委 员会在实践中采取 多种形式如村民会 议、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小组会议等广 泛听取村民意见促 进村民参与村务管 理提高基层治理水 平。
其他自治组织形式
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社区委员会: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企业职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
提高基层治理效率
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基层民主建设
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促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提升 增强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未 来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村民委员会
定义:村民委员会 是基层群众自治组 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村民选举产生实 行民主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职责:负责村务 管理、公共服务、 社会稳定等方面 的工作是村民参 与基层治理的重 要平台。
组织架构:村民 委员会一般由主 任、副主任和委 员组成下设治保 委员会、调解委 员会、妇女委员 会等机构。
特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广泛性、直接性、民主性等特点 现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
民主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 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保障了人民的 民主权利。
特点和优势
灵活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具有较 强的适应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例子

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例子

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例子一、村民议事会在农村里呀,就有那种村民议事会呢。

比如说村里要修条路,这路从哪儿修,怎么修,钱从哪来。

村民们就凑一块儿,坐在村里的大院儿里,你一言我一语的。

老张说“我觉得得从村东头开始修,那边车多,路烂得快。

”老李就接话“那钱咋整呢?我觉得可以每家出一点,再找村里出去打工的那些个老板们捐点儿。

”大家就这么讨论着,最后得出个方案。

这就是村民自己当家作主,自己决定村里的事儿,多棒呀。

二、社区业主委员会在城市的社区里,业主委员会可有意思了。

就拿小区里的绿化来说吧。

之前小区的绿化搞得乱七八糟的,花草树木都没人管。

这时候业主委员会就站出来啦。

委员们挨家挨户去问大家的想法,有的业主说想多种点花,让小区漂亮点;有的业主说想搞个小花园,能让孩子们玩耍。

然后业主委员会就去找物业商量,还组织业主们一起参与。

大家一起种花种草,一起规划小花园的布局。

现在小区的绿化可好了,这都是业主们自己管理自己社区的成果呀。

三、居民调解委员会社区里要是有两家闹矛盾了,居民调解委员会就发挥作用了。

像楼上楼下因为漏水的事儿吵起来了。

楼上的觉得楼下的态度不好,楼下的觉得楼上的不解决问题。

这时候调解委员会的大爷大妈们就来了。

他们先去楼上看看,再到楼下瞅瞅,然后把两家人叫到一起。

大爷就说“你们都住一个楼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因为这点事儿闹别扭多不好呀。

”大妈也跟着说“咱们看看怎么解决漏水的事儿,楼上的你先把漏水的地方修修,楼下的你也别生气了,大家互相理解嘛。

”最后两家人就和好了,这就是居民自己调解矛盾,自己维护社区和谐呢。

第二十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二十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村民委员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在各地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
第二,开展了废除保甲制的农村政治改革,
(三)村民委员会制度的建立
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发展方向的制度化、规范化(二)覆盖主体的广泛性、直接性
一、改革开放后村民委员会制度的发展
(二)全面铺开阶段:1990—2007年
(三)深化完善阶段:2008年至今
 村民选举委员会组织候选人与村民见面,由候选人介绍履行职责的设想,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经过半具有选举权的村民进行投票,
(一)村民委员会的产生
(二)村民自治制度的组织机构
(三)村民委员会工作原则
三、中国共产党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
一、新世纪以来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发展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有三项: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以动员式选举为主要形态,
中国共产党对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社区党支部来实现。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与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基层组织中,依照法律规定和党的方针政策,组织群众自主参与管理公共事务、享有合法权益的一套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居民参与管理社区事务,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提升社区发展水平,保障和实现居民的基本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核心是居民自治,即居民对社区事务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

具体体现为居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负责管理社区事务,居民委员会则由居民自行选举产生,并负责组织居民议事、听取居民需求和建议、制定社区规章制度等。

同时,居民还享有表达意见、监督管理和参与决策的权利,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方式,如开展居民代表会议、社区问卷调查等来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运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和制度保障。

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如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委员会等,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力。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社区自治法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社区事务的管理范围、程序和决策权,保证居民自治的合法性和有序性。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社区民主建设和社区发展。

首先,它能够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社区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其次,它有利于凝聚社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形成民主决策、监督管理和社区服务的良性循环。

最后,它能够提升社区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推动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环境建设。

然而,在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居民自治的范围和力度需要明确界定,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或滥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需要进一步激发,加强居民组织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管理和决策水平;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确保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顺利实施。

总体而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民民主自治的基础和保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 众自治组织。
1987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 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是新 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有关村民委员 会的法律文件。
其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发展历程
1955年
全国总工会开始在工厂和企业中建立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参 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0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未来展望
Chapter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01
满足群众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群 众对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需求日益 增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能够满足这 一需求。
02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该制度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村民理事会
村民理事会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一种形式,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代表村民行使自治权利和承担义务。
0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Chapter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居民委员会开始在各地逐步建立。
1954年
全国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文件,为城市 居民委员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建设,强 调要把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讲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讲义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讲义一.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并理解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2.科学精神: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内容,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

4.法治意识:能够依法参与基层群众自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民主决策的原因和要求,民主管理的要求和原因,民主监督的原因和要求。

难点: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组织形式和内容,阐释民主协商的原因和展开三.知识梳理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含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村民自治: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内容: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3)居民自治: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内容: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意义: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原创版3篇】篇1 目录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由居民或村民依法选举产生自己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权利。

2.该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居民或村民是自治的主体,自治机关的权力来源于居民或村民的授权。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其发展不断完善。

2.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乡基层社区得以广泛实践,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3.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受到重视。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可以促进居民或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篇1正文一、概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由居民或村民依法选举产生自己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权利。

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居民或村民是自治的主体,自治机关的权力来源于居民或村民的授权。

二、发展历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其发展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乡基层社区得以广泛实践,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受到重视。

三、作用和意义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可以促进居民或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它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篇2 目录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由居民或村民通过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一种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1.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点击添加文本 2.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3.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自我服务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注意
①村委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②村委会设立的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 ③村委会的成员都是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其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 ④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在民主管理上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
总结
•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一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与国家主导 作用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发展的渐进性与发 展的创新性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培育人民的 民主意识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 。 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 ,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部分城市:尝试“议行分设”
• 从2005年开始,深圳、北京、厦门等地的居委会开展了“ 议行分设”的尝试。“议行分设”后,居委会实行“一会 一站”的模式,“会”即社区居委会,“站”即社区事务 工作站。 • 据介绍,“议”就是居委会进行议事、讨论,代表社区居 民意见和利益,实质是表达与决策的民主过程;“行”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区事务工作站执行居委会的某些决 议,二是社区事务工作站从居委会中剥离,执行街道交办 的政府行政工作。
村民会议,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 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广东省南海市某村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村委
会成员。2010年9月,该村在村务公开日上,针对多数村民提出
的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商讨,发动村民捐款,对全村
污染严重场所进行全面清理、绿化,为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
环境。该村还订立了村民行为规范、依法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 度等等来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该村村民委员会设置了理财
部分地区的创新作法 • 彭州:优秀民警任村官 • 2007年年初,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在丽春镇的袁义、青光 等4个村子推行了“社区民警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试 点工作,在取得良好效果基础上,下发了《彭州市公安局 关于推行优秀党员社区民警担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制 度的指导意见》,推出全国首创的乡村警务运作新模式— ——警官任村官。 • 优秀民警任村官制度的推出,进一步夯实了“农村警务” 基础,改善了农村社会治安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 加固了警民关系,确保了社区民警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 工作落到实处。
委员会组织法》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
村民自治的内容 选举: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 决策: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事务的决策 管理: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 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日常事务 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 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工作
制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干部的行为。 小组,定期对村里的帐目进行检查,查账后,还要张榜公布结果。 设置理财小组,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及村委会工作。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 • • •
村民推荐村民代表、选举村干部,实现了民主选举 推行村民大会、村民大会,实现民主决策 村级事务由村民共同决策,实现了民主管理 村级政务、事务向村民公开,实现了民主监督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 • • •
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不适应 部分村民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乡镇对村一级的管理方式有待转变和提高 相关法律法规不具体,影响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宗族、宗教势力抬头,给选举增加了难度
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建议 • • • • • • 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建议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的素质 进一步规范、完善和落实各项民主制度 进一步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理顺乡镇政权与村级组织的关系 广泛宣传,提高对基层民主政治的认识 推行村务公开,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小组成员:叶明洋 周铭君 肖淑芳 杨恋红
农区Q1041
基层民主制度含义
它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 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 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参与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