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出处、解释及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出自:魏晋魏朝·刘桢的《赠从弟·其二》解释: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原文:《赠从弟·其二》魏朝·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
《赠从弟(其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题)

《赠从弟(其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题)(一)(共5分)赏析《赠从弟(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1. 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11. 用“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以简洁生动的方式进行视听结合的描写,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加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12.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和对弟弟的勉励的情怀。
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反衬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松柏的“本性”是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也有自勉的意思。
【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鉴赏。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一句意为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亭亭”是指松柏高耸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一词形容寒风的声音,作者运用两个叠词,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勾勒出松柏傲立崖边的景象,又用“山上”“谷中”这样一高一低的地理位置的映衬,更加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理解。
从本诗的题目“赠从弟”可以看出,本首诗是作者赠予堂弟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意为: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风声盛”与“松枝劲”形成对比,用山风猛烈,渲染谷风的凛冽,体现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一句意为: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表现了松柏即使顶着霜雪,也依然意态从容,端正挺立。
古诗赠从弟其二翻译赏析

古诗赠从弟其二翻译赏析《赠从弟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桢。
其古诗全文如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前言】《赠从弟其二》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
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
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
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注释】⑴亭亭:耸立的样子。
⑵瑟瑟:形容风声。
⑶一何:多么。
⑷惨凄:凛冽、严酷。
⑸"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⑹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鉴赏】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
孔子当年就曾满怀敬意地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一首写法,与咏苹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写背景,后写主体,而是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
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进一步渲染谷风之凛烈:“风声一何盛,松技一何劲!”前“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
诗人也许觉得,与谷风相抗,还不足以表现松柏的志节,所以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又告诉人们,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
《礼记》说:“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赠从弟》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赠从弟》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原文翻译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赠从弟》诗歌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着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
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诗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实在也是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墨客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忍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言语,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示的画面。
隆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绝不动摇。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墨客)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之:到,去。
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3悠悠:渺远的模样。
3怆然:悲伤苍凉。
4泪:眼泪。
5“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溢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仕进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相识自己的人,天涯天涯好似亲密近邻。
八上语文附录十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下语文附录古诗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参考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关于作者】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文章品析】刘桢的赠答诗\咏物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人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
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风格。
【好句品析】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赠从弟其二主旨句

赠从弟其二主旨句
主旨:
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
全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
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 问:本诗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 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 拔。
理解诗文
走近作者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禹、应(yīng)扬并称“建安七子”。 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 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关于《赠从弟》
•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萍 藻 、松柏、凤凰比喻作者从 弟的本性。本诗是第二首,以 松来比喻堂弟的本性,有赞美 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能 在政治上坚持理想,不同于流 俗。
自学指导:朗诵全诗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结合词义
• • • • • • • • 从弟:堂弟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盛:大,凶猛 罹(lí ):遭受 凝寒:严寒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 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 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 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 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 清刚之气。
理解性默写
• 《赠从弟》中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韧 精神的句子是: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赠 从弟》中与其意思相似 的诗句是 :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 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品味名句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 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 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 风声凄惨, 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品味名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 欢用松、竹、梅、菊来比 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 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 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 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 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 定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