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方法

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方法

第二步:计算A:角度闭合与调差1:观测角总和:98。

39,36,,+88。

36,08,,+87。

25,30,,+85。

18,00,, =359。

59,14,,2:闭合差值: 实测值-(N-2)×180=359。

59,14,,-(4-2)×180=-46”(N为测站数)3:闭合调整-(-46)÷4=+(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如有小数,按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原则)4:改正后角度:B观测角=98。

39,36,,+12”=98。

39,36”C观测角=88。

36,08,,+11”=88。

36,19”D观测角=87。

25,30,,+11”=87。

25,41”A观测角=85。

18,00,,+12”=85。

18,12”5:求方位角:A(待求点)=A(前一边方位角)+观测角(左角取得正,右角取负)±180(实际计算时,如方位角+转角大于是180时应减去180,小于180,应加180,结果为负时应减360)B方位角=(150。

48,12,,+98。

39,48),,-180。

=69。

28,00”(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C方位角=69。

28,00,,+88。

36,19”+180。

=338。

04,19”(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加180)D方位角=338。

04,19”+87。

25,30,,-180。

=245,30,00”(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A方位角=245。

30,00”+85。

18,00,,-180。

=150。

48,12,,(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B:坐标闭合差与调差1:△X=边长×COS(方位角) △Y=边长×SIN(方位角)AB边长计算值: △X=×COS(150。

48,12,,)=△Y=×SIN(150。

48,12,,)=BC边长计算值△X=×COS(69。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①.方位角计算(左角)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αCD = αBC + ∠C ±180° = 270°+ 70°- 180° = 160°αDE = αCD + ∠D ±180° =160°+ 100° - 180° = 80°αEB = αDE + ∠E ±180° = 80° + 130° - 180° = 30°②.方位角计算(右角)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αCD = αBC - ∠C ±180° = 270° - 290° + 180°= 160°αDE = αCD - ∠D ±180° =160°- 260° - 180° = 80°αEB = αDE - ∠E ±180° = 80° - 230° - 180° = 30°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180°则加上180°(大减小加)。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每一过程中
的具体方法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是地勘、测绘等领域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闭合导线的一般情况
1.编写元素表:在地面或者安装在导线上的点上分别标明点号、坐标、高程等信息,列入元素表。

2.处理观测数据:包括水平角度、垂直角度、面向角度等观测数据和各点间的距离数据,将三角形和多边形调和、平均。

3.确定闭合差:按照平差原理计算出各点间的误差及其分布,从而得到闭合差或者误差限。

二、计算导线的位置坐标
1.列出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公共式:可以用余弦定理或者正弦定理进行计算,得出各个点的坐标。

2.计算导线的环闭差:利用坐标平差的原理,求出环闭差,并测试是否处于允许误差范围内。

三、测绘网的扩展
1.测出所有控制点的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求出控制点的坐标。

2.根据扩展要求计算新增点:根据已有控制点和本网的数据资料,确定新增点的坐标。

四、检查误差和精度控制
1.计算和检查误差:检查各点的误差和其分布,检测是否符合要求。

2.精度控制:根据测量精度和控制要求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可以看出,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过程十分繁琐,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测试。

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提
高计算效率和结果的精度。

通过闭合导线的计算,可以得到地形地貌、建筑结构、水文地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工程设计和地质勘查提供
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的区别之四
角度闭合差的分配方法不同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分配
α 12 2 B (1) β 2 β1
3
β
3
α A
AB
β
n-1
(n ) α C βn
cd
D
右角
v
f n
左角
v
f n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分配方法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 计算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的区别之三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不同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α 12 2 B (1) β 2 β1
3
β
3
α A
AB
β
n-1
(n ) α C βn
cd
D
右角 左角
f AB 右 n 180 CD f AB 左 n 180 CD
f f x2 f y2
B
D5B 0 5 2 4 3 D34
DB1
1 D12
5
D45
f y y测 y理 1
1 T 容许值 D f
图根导线
改正
fx vxi Di D
2
D23
4
1 T 2000
v yi 3 Di D
fy
检核
vx 0
(1)坐标增量计算 A
B DB1 0
xi ,i 1 Di cos i ,i 1 yi ,i 1 Di sin i ,i 1
1
B
D5B 5 2 4 3

闭合导线计算公式[整理版]

闭合导线计算公式[整理版]

闭合导线:
名称表示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差)F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的秒位数
(坐标闭和差)Fx △x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Fy △y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K F/D(1÷F×D)
附合导线:
名称表示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差)Fβ 实测推算出的终点方位角减理论的终点方位角(坐标闭和差)Fx △x总合减(终点x坐标减起始x坐标)
Fy △y总合减(终点y坐标减起始y坐标)
(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K F/D(1÷F×D)
坐标增量计算:
△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
D :实测两点间的距离。

a :实测两点间的方位角。

近似平差方法:①将角度闭合差除以测站数:Fβ÷N(N表示测站数)=∩(角度均值),然后将角度均值加到实测右角中。

②将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得出距离闭合差,用距离闭合差除以观测边长数得出距离均值,然后将距离均值加到每一条实测边长中。

③从起测点开始,再通过公式△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求出坐标增量。

用上一测站的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就得出平差后的坐标。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数字解谜游戏呢。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咱先算出角度闭合差呀。

理论上来说,闭合导线的内角和是有个固定值的,就像数学里的公式一样,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 2)×180°(n是边数)算出来理论内角和。

然后把我们实际测量的那些内角加起来,一减就得到角度闭合差啦。

这个差值可不能太大哦,如果太大就说明测量的时候可能出了些小问题。

得到这个闭合差后呢,就把它平均分配到每个观测角上,这样就调整好角度啦。

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接下来就是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啦。

这就像是在给每个边确定一个方向呢。

从已知的起始边方位角开始,按照调整后的角度,依次推算出其他边的坐标方位角。

这个过程就像是沿着导线一步步走,每到一个转角就根据角度的变化来确定下一段路的方向,可有意思啦。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

然后呢,我们要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就像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变化一样。

用边长乘以这个边的坐标方位角的正弦或者余弦值,就能得到纵坐标增量和横坐标增量啦。

这里要特别细心哦,正弦对应纵坐标,余弦对应横坐标,可别搞混啦。

四、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算出坐标增量之后,就该算坐标增量闭合差了。

理论上,闭合导线的坐标增量总和应该是零呀,因为绕一圈最后要回到原点嘛。

但是实际测量计算出来的往往不是零,这个差值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这个闭合差也得调整呢,按照边长的比例把这个差值分配到各个坐标增量上。

五、坐标计算。

最后就是计算各点的坐标啦。

从已知点的坐标开始,加上调整后的坐标增量,就像走一步算一步的位置一样,这样就可以算出闭合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啦。

整个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就完成啦,就像完成了一次有趣的数字旅程呢。

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最新版)目录1.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的概述2.闭合导线测量的步骤3.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的方法4.闭合导线测量成果的误差分析5.闭合导线测量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正文闭合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是记录闭合导线测量过程中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的表格。

本文将从闭合导线测量的步骤、成果计算方法、误差分析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闭合导线测量的步骤闭合导线测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规划测量路线: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规划测量路线,并确定测量导线的起点和终点。

2.设立标志点:在测量路线上设立标志点,用于观测和记录测量数据。

3.测量角度:使用测角仪器测量各个标志点之间的水平角度。

4.测量距离:使用测距仪器测量各个标志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5.计算闭合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闭合导线的闭合差。

二、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的方法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角度闭合差计算:根据测量的角度数据,计算角度闭合差。

2.距离闭合差计算:根据测量的距离数据,计算距离闭合差。

3.坐标闭合差计算:根据角度和距离数据,计算坐标闭合差。

4.成果精度评定:根据闭合差的大小,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三、闭合导线测量成果的误差分析闭合导线测量成果的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仪器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影响测量结果。

2.操作误差:由于观测和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影响测量结果。

3.外界条件误差:由于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4.偶然误差:由于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四、闭合导线测量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闭合导线测量成果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1.控制测量:用于建立工程测量的控制网,为后续的工程测量提供基准。

2.地形测绘:用于绘制地形图,为工程建设提供地形资料。

3.线路勘测:用于勘测输电线路、公路、铁路等工程线路,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如表7-3,已知A点坐标X=5609.26,Y=7130.38,方位角150度48分12秒.第一步:站点在B,后视A点,前视C点,得到B点的观测左角,及AB距离125.82m,转站C,后视B,前视D,得到C点观测左角, 及BC距离162.92m,转站D,后视C,前视A,得到D点观测左角, 及CD距离178.77m,转站A,后视D,前视B,得到A点观测左角, 及AB距离125.82m,
第二步:计算
A:角度闭合与调差
1:观测角总和:98。

39,36,,+88。

36,08,,+87。

25,30,,+85。

18,00,, =359。

59,14,,
2:
闭合差值: 实测值-(N-2)×180=359。

59,14,,-(4-2)×180=-46”(N为测站数)
3:闭合调整-(-46)÷4=+11.5(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如有小数,按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原则)
4:改正后角度:B观测角=98。

39,36,,+12”=98。

39,36”
C观测角=88。

36,08,,+11”=88。

36,19”
D观测角=87。

25,30,,+11”=87。

25,41”
A观测角=85。

18,00,,+12”=85。

18,12”
5:求方位角:A(待求点)=A(前一边方位角)+观测角(左角取得正,右角取负)
±180(实际计算时,如方位角+转角大于是180时应减去180,小于180,应加180,结果为负时应减360)
B方位角=(150。

48,12,,+98。

39,48),,-180。

=69。

28,00”
(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
C方位角=69。

28,00,,+88。

36,19”+180。

=338。

04,19”
(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加180)
D方位角=338。

04,19”+87。

25,30,,-180。

=245,30,00”
(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
A方位角=245。

30,00”+85。

18,00,,-180。

=150。

48,12,,
(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
B:坐标闭合差与调差
1:△X=边长×COS(方位角) △Y=边长×SIN(方位角)
AB边长计算值: △X=125.82×COS(150。

48,12,,)=-109.83
△Y=125.82×SIN(150。

48,12,,)=61.38
BC边长计算值△X=162.92×COS(69。

28,00”)=57.14
△Y=162.92×SIN(69。

28,00”)=152.57
CD边长计算值: △X=136.85×COS(338。

04,19”)=126.95
△Y=136.85×SIN(338。

04,19”)=-51.11
DA边长计算值: △X=178.77×COS(245,30,00”)=-74.13
△Y=178.77×SIN(245,30,00”)=-162.67
各边长计算值之和△X=-109.83+57.14+126.95-74.13=+0.13
△Y=61.38+152.57-51.11-162.67=+0.17
将计算值按与边长正比的方式即:-(△X/边长总和)×各边长AB边长计算值:υ△X AB=-(+0.13)/604.36×125.82=-0.03
υ△YAB=-(+0,17)/ 604.36×125.82=-0.04
BC边长计算值:υ△XBC =-(+0.13)/ 604.36×162.92=-0.03
υ△YBC=-(+0,17)/ 604.36×162.92=-0.04
CD边长计算值:υ△XCD=-(+0.13)/ 604.36×136.85=-0.03
υ△YCD=-(+0,17)/ 604.36×136.85=-0.04
DA边长计算值:υ△XDA=-(+0.13)/ 604.36×178.77=-0.04
υ△YDA=-(+0,17)/ 604.36×178.77=-0.05
改正后的值:
AB边长改正后的值:△X/m=(-109.83)+(-0.03)=-109.86
△Y/m=(61.38)+(-0.04)=61.34
BC边长改正后的值:△X/m=(57.14)+(-0.03)=57.11
△Y/m=(152.57)+(-0.04)=152.53
CD边长改正后的值:△X/m=(126.95)+(-0.03)=126.92
△Y/m=(-51.11)+(-0.04)=-51.15
DA边长改正后的值:△X/m=(-74.13)+(-0.04)=-74.17
△Y/m=(-162.67)+(-0.05)=-162.72
C:各点的坐标计算
计算方法为:上点坐标+边长改正后的值即
即XB=XA+△XAB/m YB=YA+△YAB/m
B点X坐标=A点X坐标+△XAB/m=5609.26+(-109.86)=5499.4 B点Y坐标=A点Y坐标+△YAB/m=7130.38+(+61.34)=7191.72后三点计算方法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