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柴油发动机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柴油发动机行业分析报告

柴油发动机行业分析报告柴油发动机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柴油发动机是利用柴油燃料进行工作的内燃机,其工作过程包括吸入、压缩、燃烧和排出四个过程。
二、分类特点柴油发动机可分为单缸、多缸、对置式、V型、直列、水平、垂直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柴油发动机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三、产业链柴油发动机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发动机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其中,发动机生产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
四、发展历程柴油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历了从简单机构到复杂机构、从低功率到高功率、从低效率到高效率的发展过程。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有关柴油发动机行业的政策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环保管理等。
六、经济环境柴油发动机行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形势、国家工业政策等。
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对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七、社会环境柴油发动机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和对经济安全的重视,这些都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八、技术环境柴油发动机行业的技术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节能减排、智能化、电动化等。
这些技术趋势将引领柴油发动机行业的未来发展。
九、发展驱动因素柴油发动机行业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多种因素,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
只有多方面的支持,行业才能稳步发展。
十、行业现状目前,中国柴油发动机行业存在规模较大、但集中度不高的现象,同时存在着技术水平、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行业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
十一、行业痛点柴油发动机行业的痛点主要包括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在政策、技术等方面得到解决。
十二、行业发展建议针对柴油发动机行业存在的痛点,建议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增加行业集中度,推动行业整体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中国汽车市场步入成熟期零配件行业生态悄然变化探索未来零部件企业增长动力之源 零部件行业投资条条大路通罗马 风险提示中国汽车市场步入成熟期汽车行业增速中枢下行汽车行业进入缓增长的新常态资料来源:中汽协,财通证券研究所14.1%37.0%35.2%15.5%13.5%25.1%21.8%6.7%46.1%32.4%2.5%4.3% 13.9%6.9%4.7%13.7%3.0%0%10%20%30%40%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万辆销量同比增速年复合增速25.3%年复合增速7.7%◆中国汽车工业自21世纪初开始爆发,2001-2010年10年间汽车销量实现了25.3%的超高年复合增速。
◆以2011年为节点,汽车行业增速中枢下一个台阶,由前10年的年复合增速25.3%下滑至近几年的7.7%。
◆随着保有量提升,需求增长动能减弱,高基数压力同步显现,行业将进入低增速的新常态,未来5-10年中国汽车行业销量复合增速或降至3%左右。
汽车行业增速中枢下行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阶段资料来源:财通证券研究所20002010 2025产品 周期 需求 周期销量时间产能 周期 ◆产能周期阶段(对应21世纪最初10年):这一阶段整车厂产品不愁销路,产能利用率极高。
于整车厂而言,强产能周期意味着强盈利周期,行业竞争较为温和。
◆产品周期阶段(2011年至2025年):这一阶段市场竞争开始加剧,进入强产品周期的车企方能实现销量与业绩共振,强产品周期意味着强盈利周期,而部分产品力不强的车企则身陷囹圄。
◆需求周期阶段(预计2025年以后):这一阶段车市的成长属性趋弱,周期属性增强,且行业周期显著强于单个车企的产品周期。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3月目录一、中国汽车市场步入成熟期 (6)1、增速放缓,竞争加剧,汽车行业进入新常态 (6)(1)产能周期阶段(对应21世纪最初10年) (6)(2)产品周期阶段(2011年至2025年) (7)(3)需求周期阶段(预计2025年以后) (7)2、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消费升级引发结构变局 (8)(1)增购+换购,二次购车成未来新车增长主力 (8)(2)存量市场“轻量重质”,汽车配置再升级 (9)二、零部件行业生态悄然变化 (10)1、从历史看零部件行业“最好的时代” (10)(1)车市高景气,零部件企业盈利居高不下 (10)(2)自主崛起搅动产业链格局,零部件行业快速增长 (12)(3)探本溯源,零部件行业高景气有因可循 (14)2、新常态下零部件行业何去何从 (16)(1)车市高增长浪潮退去,零部件行业困局待解 (16)(2)成长困局:规模较小,集中度较低 (16)(3)价值困局:附加值较低,核心技术缺乏 (18)(4)成长为茅,价值为盾,看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 (21)三、未来零部件企业增长动力之源 (24)1、寻找下一个福耀:企业成长路径之市占率提升 (24)(1)福耀成功之道:保持专注,锐意进取 (25)①专注单一产品的匠心精神 (25)②构筑强大的隐形壁垒:非技术型壁垒 (26)(2)寻找下一个福耀:自主车灯龙头星宇股份 (27)①专注单一产品:福耀、星宇单一产品收入占比达90% (27)②价值量决定天花板:汽车玻璃、车灯价值量较高 (28)③产品生命周期足够长:在稳定的行业里扎根经营 (29)④主机厂对汽车玻璃、车灯开放程度高 (30)⑤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集中度提升+挤出效应 (33)⑥经营高效带来出类拔萃的盈利能力 (33)⑦不可忽视的及时响应能力:整车厂选择供应商的关键要素 (35)⑧国内零部件行业10亿是第一道槛,50亿为第二道槛,突破门槛方能新生 (36)2、打造中国的“博世”们:企业成长路径之单车价值量提升 (39)(1)多元化是打造零部件“大象”的必由之路 (39)(2)打造中国的“博世”们:华域汽车+均胜电子 (42)①华域汽车、均胜电子借助单车价值量提升的路径成长 (42)A.多元化布局 (42)B.延伸至高附加值领域 (44)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并购整合是提升单车价值量助推器 (46)②华域汽车、均胜电子何以对标全球的“博世”们 (48)A.规模全面对标全球巨头 (48)B.走向全球的零部件巨头,估值亦可对标 (53)③华域汽车、均胜电子进一步成长为全球零部件巨头的可能 (56)四、相关企业 (70)1、星宇股份:内资车灯龙头待起航 (70)2、华域汽车:走向国际舞台的零部件巨头 (71)3、均胜电子:国内技术护城河最深的汽车电子龙头 (72)车市步入缓增长新常态,零部件行业困局待解。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管理体制 (4)2、主要产业政策 (5)二、行业发展概况 (10)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10)(1)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10)(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11)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2)(1)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2)(2)我国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4)三、行业竞争格局 (15)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6)1、有利因素 (16)(1)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6)(2)自主产品替代海外进口成为产业转型的大趋势 (17)(3)混合动力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17)2、不利因素 (19)(1)政策、政治等因素的变动对该行业影响较大 (19)(2)大宗物资价格波动 (19)(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19)五、行业壁垒 (19)1、客户关系 (20)2、同步的产品开发能力 (20)3、下游厂商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 (20)4、资金壁垒 (21)5、管理壁垒 (21)6、技术壁垒 (22)六、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2)1、节能减排 (22)2、安全性 (23)3、舒适性 (23)4、轻量化 (23)5、经济性 (23)七、行业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24)1、行业经营模式 (24)2、周期性 (25)3、区域性 (26)4、季节性 (26)八、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26)1、上游产业 (26)2、下游产业 (27)一、行业管理1、行业管理体制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采取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其宏观层面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以及工信部,其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审批和管理行业内的投资项目。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4月目录一、行业监管情况 (4)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机制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 (4)二、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5)1、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特点 (5)(1)汽车产业的零整格局 (5)(2)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认证 (6)(3)汽车零部件行业结构特征 (7)(4)金字塔形的产业组织模式 (8)2、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9)(1)产业链全球化 (9)(2)系统化、模块化发展 (9)(3)注重节能减排、提高燃油效率 (10)(4)智能化、电子化 (11)三、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1)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特点 (11)(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 (11)(2)零部件关键技术依赖外资,企业竞争力较弱 (12)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3)(1)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13)(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13)(3)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将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14)(4)节能减排加速进入轻量化时代 (14)四、行业竞争格局 (16)1、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 (16)2、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 (17)五、行业壁垒 (18)1、资质认证和工艺过程审核壁垒 (18)2、合格供应商评审壁垒 (18)3、客户资源壁垒 (19)4、技术壁垒 (20)5、资金壁垒 (21)6、人才壁垒 (21)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2)1、有利因素 (22)(1)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2)(2)下游行业的带动作用 (23)(3)车身轻量化的驱动作用 (23)(4)本土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24)(5)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 (24)2、不利因素 (24)(1)下游市场竞争造成较大的降价压力 (24)(2)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25)(3)缺乏规模优势及产业链协同效应 (25)一、行业监管情况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机制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定汽车产业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以及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等。
2018年最新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摘要:● 汽车零部件作为整车制造的重要环节,产值规模与整车相当。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并对主要细分零部件的竞争格局和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情况做出梳理。
●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尽管如此,零整产值比仍然远低于汽车产业链成熟国家,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小而散。
德、日、美零部件企业通过独资和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中资企业整体以中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但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核心产品上开始逐步突破。
● 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海外并购承接产业转移为我国零部件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6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占有率创下新高,自主品牌建立自身零部件体系的诉求必将伴随着一批自主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崛起。
另外,出于成本考虑,外资零部件企业出售旗下业务,也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良机。
● 细分零部件来看,传统汽车零部件中,国内企业在变速箱、发动机上有所突破,但在汽车电子等领域仍然大大落后于外资企业。
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则由于政策保护形成相对封闭市场,国内企业有一定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判断是否进入主流主机厂的核心供应链是鉴别零部件企业的主要手段。
● 中国零部件产业以整车厂为核心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东北产业集群、京津冀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集群、中部(湖北、安徽、湖南)产业集群、西南(重庆、四川)产业集群和珠三角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占到全国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
● 展望:目前汽车零部件市场并购活跃,预计该趋势将持续,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加速,为国内零部件企业弯道超车提供机遇。
建议对传统零部件企业可择优(以进入主机厂供应体系为参考)推行信贷业务,对有外延并购需求的企业和新兴零部件企业可关注并购基金、直投业务。
关键字:零部件、自主共振、全球配套、产业集群目录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毛利率稳定 (1)二、自主共振+全球配套,汽车零部件现机会 (3)1、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在核心产品上开始突破. 32、中国整零关系中零部件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行业发展 (5)3、配套自主车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7)二、细分零部件市场 (8)1、传统汽车零部件市场 (9)2、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 (12)3、智能网联零部件市场 (13)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情况 (14)四、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业务机会 (16)图表目录图表1:2005-2016中国汽车销量情况 (1)图表2: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亿元)和增速 (2)图表3:2010-2016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2)图表4:中国零部件行业毛利率(%) (3)图表5:2005-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 (4)图表6:2016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 (4)图表7: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竞争力分布情况 (5)图表8: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整车厂的依附关系 (7)图表9:2011-2016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变化 (8)图表10:本土零部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8)图表11:主要汽车零部件系统 (9)图表12:2014年中国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比 (14)图表13:中国主要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布局情况 (15)自主配套+全球产业转移,汽车零部件迎机遇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毛利率稳定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7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6)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二、行业发展概况 (10)1、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11)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12)(1)基本情况 (12)(2)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3)①与整车厂相比,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13)②百强企业仍由欧美及日本企业占据 (14)③生产和研发向新兴市场转移 (14)④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加快产业化进程 (15)(3)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6)①行业发展历程 (16)②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17)A.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18)B.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关系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19)C.零部件向高端制造业升级 (19)D.不同品牌整车的配套体系差异化明显 (20)E.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提供新的行业机遇 (20)3、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21)(1)系统化 (21)(2)平台化 (21)(3)模块化 (21)(4)环保化 (22)(5)轻量化 (22)4、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发展概况 (23)(1)汽车空调压缩机 (23)(2)自动变速器 (24)(3)发动机正时系统 (25)三、行业竞争状况 (26)1、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6)(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6)(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7)①我国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以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主导 (28)②我国汽车非关键零部件领域市场集中度较低 (29)2、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29)3、汽车零部件行业壁垒 (30)(1)稳固的客户合作关系 (30)(2)同步的产品开发能力 (30)(3)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 (31)(4)较高的资金门槛 (32)(5)管理技术壁垒 (32)4、汽车零部件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32)5、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33)四、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4)1、有利因素 (34)(1)制造业复兴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34)(2)汽车细分行业的高速增长构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6)(3)高端零部件国产化趋势有利于本土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 (37)(4)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有望推动汽车铝铸件制造企业的发展 (39)2、不利因素 (40)(1)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制约后续发展能力 (40)(2)缺乏规模优势及产业链协同效应 (40)五、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40)1、行业技术水平概况 (40)2、行业技术特点 (41)(1)模具设计 (41)(2)制造技术 (42)六、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42)1、周期性特征 (42)2、季节性特征 (43)3、区域性特征 (43)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44)1、产业链上下游情况 (44)2、上游行业的影响 (45)(1)铝锭价格变动情况 (45)(2)钢材价格变动情况 (46)3、下游行业的影响 (46)八、行业竞争格局 (47)1、铝合金压铸领域 (47)(1)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 (47)(2)日本RYOBI株式会社 (48)(3)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8)(4)广东文灿压铸股份有限公司 (48)2、机加工领域 (48)(1)国际精密集团有限公司(IPEGroup Limited) (48)(2)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49)(3)和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ta Industrial Mfg. Co., Ltd.) (49)(4)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49)。
柴油发动机零部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柴油发动机零部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Tit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rket Status of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Abstract: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diesel engines. This report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market status of 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fo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he analysis includes an overview of the industry, market size, key players, and emerging trends. Additionally, the report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the industry and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potential growth strategies.1. Introduction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encompasses various parts and componen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functioning ofdiesel engines. These components include fuel injection systems, turbochargers, pistons, cylinder heads, and engine blocks. The industry is driven by the demand for diesel engines in various sectors such as automotive, construction, agriculture, and marine.1.1 Industry Overview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growth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uel-efficient and high-performance diesel engines has fueled the growth of this industry. Additionally, stringent emission regulations and the need for reduced carbon footprint have further propelled the demand for advanced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1.2 Market SizeThe global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market is estimated to be valued at USD XX billion in 2020. The market is expected to grow at a CAGR of XX during the forecast period. TheAsia-Pacific region dominates the market, followed by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he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 such as China and India, is a key driver for the market expansion.2. Key Players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is highly competitive, with several key players dominating the market. Some of the major players include Bosch, Delphi Automotive, Denso Corporation, Cummins Inc., and BorgWarner Inc. These companies focus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o introduce innovative and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products.3. Emerging Trends3.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is witnessing rapi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controls, advanced fuel injection systems, and turbocharging technologies are some of the key trends. These advancements aim to enhance fuel efficiency, reduce emissions, and improve overall engine performance.3.2 Electrification and HybridizationThe growing focus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shift towards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electrification and hybridization in the diesel enginecomponents industry. Manufacturers are developing hybrid and electric powertrain solutions to meet the evolving market demands.3.3 Lightweight MaterialsThe use of lightweight materials, such as aluminum and composites, is gaining traction in 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These materials offer improved strength-to-weight ratio, leading to reduced fuel consumption and enhanced vehicle performance.4.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4.1 Challenges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strict emission regulations, market satur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alternative powertrain technologies. Adapting to these changes and meeting the evolving market demands pos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industry players.4.2 Opportunities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presents several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Theincreasing demand for fuel-efficient eng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the expansion of emerging markets are key factors driving the growth of this industry.5. RecommendationsTo capitalize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industry players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5.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 in R&D activities to develop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5.2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e with key stakeholders, including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and regulatory bodies, to address emission regulations and market demands effectively.5.3 Market Diversification: Explore new markets and sectors to diversify the customer base and reduce dependency on specific industries.5.4 Sustainability: Embrace sustainable practices and develop eco-friendly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to cater to thegrowing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lutions.Conclusion:The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industry is poised for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electrification, and lightweight materials are expected to shape the future of this industry. By embracing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industry players can capitalize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to achieve sustained growth and success.摘要:柴油发动机零部件行业在柴油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柴油发动机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6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5)
1、行业主管部门 (5)
2、行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 (5)
3、行业认证体系 (7)
二、行业发展概况 (8)
1、汽车行业情况 (8)
(1)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8)
(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8)
2、汽车零部件行业情况 (11)
(1)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概况 (12)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3)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5)
①生产制造自动化和精益化加速转型 (15)
②市场拓展不断加强,供应链协同持续升级 (16)
3、我国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行业情况 (16)
(1)我国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市场发展情况 (16)
(2)我国发动机市场格局稳定。
汽油机方面,市场集中度较低,所有企业 (17)
(3)我国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技术发展情况 (17)
(4)我国柴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发展趋势 (18)
三、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 (19)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9)
1、技术壁垒 (19)
2、客户壁垒 (20)
3、资金壁垒 (21)
4、人才壁垒 (21)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1)
1、有利因素 (21)
(1)宏观经济稳中求进,带动中重卡市场持续发展 (21)
(2)国内商用车产销量、保有量持续增长 (22)
(3)趋严的超限超载治理活动及不断提高的排放标准为供应商提供机遇 (22)
(4)全球汽车产业转移推动本土零部件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23)
2、不利因素 (24)
(1)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有所突破,但技术升级能力相对薄弱 (24)
(2)产品质量瓶颈仍需突破 (24)
(3)产业布局有所改善,但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努力 (24)
六、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5)
七、行业经营模式及其特征 (26)
八、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7)
1、行业周期性 (27)
2、行业区域性 (27)
3、行业季节性 (28)
九、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28)
十、行业竞争格局 (29)
1、以外资为主的合资或独资专业生产企业 (29)
2、国内规模企业 (29)
3、国内一般企业 (30)
4、整车或发动机主机厂内部配套企业 (30)
十一、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30)
1、缸体、缸盖 (30)
(1)长沙熙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30)
(2)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1)
(3)利纳马汽车系统(无锡)有限公司 (31)
2、连杆 (31)
(1)广东四会实力连杆有限公司 (31)
(2)文登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 (31)
3、飞轮壳 (31)
(1)湖北君庭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31)
4、齿轮室 (32)
(1)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
5、排气管 (32)
(1)河南省西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 (32)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目前,国家对汽车零部件相关行业的管理采用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参与服务和管理的行业管理体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我国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
2009 年8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 年修订)》,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其中对于投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实行备案方式。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产业调研和政策研究、标准制订、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国际交流等。
2、行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
我国近年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行业政策,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