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昆虫的内部器官》课件

血窦还可以帮助调节血液的温度和pH值,以适应 昆虫体内的不同需求。
04 昆虫的排泄系统
马氏管
位置
马氏管位于昆虫的腹部, 是一对细长的管状器官。
功能
主要负责收集血液中的代 谢废物,并将其转化, 小管之间相互连接,形成 复杂的网络结构。
外周神经
总结词
外周神经是连接昆虫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神经。
详细描述
外周神经分布在昆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负责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并将 脑部的指令传递给肌肉等运动器官,控制昆虫的运动。
06 昆虫的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
交配器
包括阳具、一对副性腺和由它们相连 接形成的射精管。其中,阳具是最主 要的部分,其形状和构造适合于交配 。
睾丸
产生精子的器官,通常呈球形,位于 腹腔背板下,由许多精巢小管组成。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雌虫的生殖器官,呈囊状,外面有卵壳腺,能分泌钙 质卵壳。
受精囊
位于雌虫的交配囊内,交配时雄虫的精子进入受精囊 ,供雌虫随时吸收。
产卵管
雌虫的交配囊内有一对产卵管,由若干环节组成,末 端有小孔通到外界。
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
肛门通过排泄孔开口于体外,排出的 物质主要是未被消化的残渣和排泄物 。
02 昆虫的呼吸系统
气孔
气孔是昆虫的呼吸器官,位于昆 虫的胸部和腹部,是昆虫与外界
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通常由两个半圆形或椭圆形 的孔洞组成,孔洞周围有瓣膜,
可以控制气体的进出。
气孔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呼吸作用 ,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气囊
气囊是昆虫体内的一种特殊器官 ,主要分布在昆虫的胸部和腹部
昆虫的排泄器官及其生理

• 昆虫排泄器官概述 • 昆虫的马氏管排泄系统 • 昆虫其他排泄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 昆虫排泄器官与生理的关系
• 昆虫排泄器官的发育和进化 • 昆虫排泄器官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前
景
01
昆虫排泄器官概述
排泄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排泄器官是昆虫体内负责排泄废物和 调节水分平衡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 排除多余的盐分、尿素等代谢废物, 以及调节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排泄器官还具有回收和再利用水分、 营养物质等功能,以维持昆虫正常的 生理功能。
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和特点
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包括马氏管、直 肠和气孔等。其中,马氏管是昆虫主 要的排泄器官,由许多曲折的小管组 成,能够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水分、 营养物质。
直肠也是昆虫排泄废物的重要器官, 能够排除昆虫消化道中的废物。气孔 则是昆虫呼吸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排 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排泄器官在昆虫生理中的重要性
排泄器官在昆虫生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 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昆虫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 昆虫正常的生理功能。
排泄器官还能回收和再利用水分、营养物质,有助于昆虫适 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维持其生存和繁殖能力。因此,了解昆 虫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了解昆虫生理机制和生态 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技术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排泄物的成分,了 解昆虫排泄器官的代谢过程和物质转化机 制。
昆虫排泄器官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生物农药研发
利用昆虫排泄物中的活性成分,开发新型生物农 药,有效防治农业害虫。
天敌昆虫繁育
通过研究昆虫排泄器官的生理机制,为天敌昆虫 的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3
排泄器官还参与调节昆虫的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 提高昆虫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马氏管

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马氏管:马氏管是昆虫重要的排泄器官,对它们适应陆地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
从马氏管的特点和性质,以及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分析它在进化的重要意义。
:排泄系统马氏管排泄器官(Excretory organ)的主要功能,是移除新陈代谢产生的co和氮素废物,调节体 2液中无机盐和水分的平衡。
从而保护血液的一定渗透压和化学组成,使各器官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调节作用,不仅包括总渗透压,还没有涉及到每一种无机盐的浓度和很多的有机溶质的动态平衡在内。
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和组织。
(一)体壁极其特化结构,如鳃和表皮腺体。
(二)器官系统。
(三)消化道壁。
(四)马氏管。
(五)脂肪体和固体细胞。
马氏管相当于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有爪纲的肾管,在1669年意大利解剖家(Malpighi)在家蚕体内受次发现。
马氏管直接浸浴在血液中,并分布至血腔的各部位。
昆虫代谢活动产生的最终产物都聚集在血液中,所以,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的调节血液的组成成分和渗透压,酸碱变化以及水分的含量。
这就牵涉到从血液中排泄这些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或者将他们移存到某些器官或组织中去的问题。
糖类和脂类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一般都经过体壁,气管系统和肛门排除体外。
而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主要代谢物——尿酸则是通过“马氏管—直肠”排泄系统或脂肪体等“贮存排泄”机制移除的。
昆虫的马氏管有以下的性质:(一)昆虫的马氏管对各种物质,如氨基酸,糖类,尿素,尿酸表现出自由渗透,因此分子较小的多数代谢物。
都可以在浓度梯度的压力下进入管腔。
(二)水,无机盐,钾离子可以由管壁细胞主动运输,分泌。
(三)无机盐溶液形成的液体,很快字管腔排入后肠,使渗入管内的物质也带走。
(四)有价值的物质在直肠内被吸回到体内血液中。
(五)直肠液的浓度和化学成分可以大幅改变,排泄管能调节渗透压。
昆虫马氏管的原始数目可能是6根,现代昆虫中的变化较大。
即使同属于一个目因种类不同也有差异。
但是一般常以偶数出现,而数量特别多的昆虫中,马氏管常成组排列,组数可达2-12组,例如半翅目4根,直翅目就有20-100根排列成2-12组。
昆虫生理生化知识点总结

昆虫生理生化知识点总结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呼吸的方式主要有体表呼吸、气孔呼吸和气管系统呼吸三种。
体表呼吸是通过体壁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适用于小型和薄壁昆虫。
气孔呼吸是昆虫在体表具有气孔,通过气孔与外界环境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适用于适中大小昆虫。
气管系统呼吸是昆虫通过气管系统将氧气输送到不同部位的细胞中,适用于大型昆虫。
昆虫的循环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是由血管、血淋巴、心脏和血细胞组成,其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中。
昆虫的心脏是由一系列横纹肌构成的管状结构,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来实现血液的循环。
昆虫的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道、贮食室、中肠和直肠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将消化后的养分输送到各种细胞中。
昆虫的口器类型多样,根据不同食性形态各异,适应不同的食物种类。
昆虫的排泄系统昆虫的排泄系统由马氏管、贮尿囊、中肠和肾组成,主要功能是将体内代谢产物和废物排出体外。
马氏管和贮尿囊是昆虫体内产生尿液的部位,尿液中含有甲酸盐、胱氨酸、蛋白质和无机盐等成分。
昆虫的神经生理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腹神经节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
昆虫的感觉器官包括触角、眼睛、嗅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这些器官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进行信息传导。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昆虫的内分泌系统是由脑下垂体、中肠、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外分泌器官组成,内分泌系统参与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生理过程。
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生长激素、蜕皮激素、卵白素和酶类等物质,影响昆虫的生理功能。
总之,昆虫的生理生化知识是一门非常广泛而又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多个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探讨昆虫的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生理和内分泌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昆虫的生存与生长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昆虫学资料 新农大

1、昆虫的排泄器官和组织有哪些?主要排泄器官是什么?简述它的位置,构造及排泄废物。
昆虫的排泄器官和组织有:马氏管,体壁,消化道,脂肪体,下唇腺和围心细胞主要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它是一些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发育管,其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端部游离或伸入直肠形成隐肾结构排泄物:氨基酸类,糖类,尿素,尿酸盐2、昆虫的主要神经系统是什么,其组成如何?主要的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周缘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一个位于头部的脑和一条位于消化道腹面的腹神经索,脑和腹神经索之间,以围咽神经索相连周缘神经系统:包括所有的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以及它们的树桩突和端丛所连接的感觉器和效应器交感神经系统:有口道神经系统、中神经、腹部最后一个复合神经节3、昆虫主要的内分泌器官有哪些?其分泌的内激素各是什么,这些激素的功能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昆虫主要的内分泌器官有: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咽侧体,前胸腺。
脑内神经分泌细胞产生促前胸腺激素和黑化激素心侧体分泌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心跳加速因子、脂肪运动激素、高血糖激素和蜕壳激素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 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昆虫的脱皮,变态受体内激素的调节,参与调节的激素有促前胸腺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促前胸腺激素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调节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蜕皮激素启动参与调节整个脱皮过程,保幼激素规定每次脱皮后昆虫的发育方向。
另外,保幼激素的存在还能抑制前胸腺对PTTH的感受性,从而阻止脱皮激素的合成4、简要阐述授精、受精的过程昆虫的授精方式一般都以雄虫将结构复杂的阳茎插入雌虫的生殖腔或阴道中进行交尾,雄虫将精液或精珠注入雌虫的生殖器内,使精子贮存于雌虫受精囊中昆虫卵的受精作用常发生在交配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进行,当卵巢下端的卵子成熟后,即冲破卵巢管塞排入卵管内,卵子在通过阴道内的受精囊导管时,精子从受精囊排出,经卵孔进入卵内,当精子移近雌性原核时,尾部脱落,转变成雄性原核,其中有一个雄性原核与雌性原核结合成合子,即受精5、昆虫纲的基本特征(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3)胸部是运动与支撑中心,成虫阶段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走用的附肢(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些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才能变成成熟个体(即变态发育)6、简述昆虫纲繁盛的特点和原因特点: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分布广泛原因:1有翅膀,飞翔能力利于昆虫的觅食、求偶、避敌和扩散2繁殖能力强3体型小,对食物需求量不多,在生存空间、灵活度、避敌、顺风迁飞等方面有优势4不同种群的昆虫具有不同口器,避免了对食物的竞争,改善了昆虫与取食对象的关系5具有变态发育阶段性,利于各阶段对食物和环境不同的需求6适应能力强7、昆虫内部器官系统分为哪几部分?他们在体腔中的位置?答:昆虫内部器官系统分为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蚕体解剖生理学—排泄系统

第八章排泄系统排泄是指动物有机体把新陈代谢的终产物和机体不需要或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在生理学上,只把物质经血液循环、并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系统。
蚕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常积聚于血液,其中:(1) 多余的水分可经多种渠道排出体外。
(2) 二氧化碳可经体壁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 过剩的AA可由丝腺吸收合成丝物质由吐丝排出。
(4) 蛋白质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终产物的排泄及水分及盐类的平衡调节,均由专司排泄的马氏管实行。
桑蚕的排泄器官最早在1669年由意大利昆虫学家“马克毕基氏”发现,故以后命名马氏管。
由于马氏管的生理机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脏,故马氏管又称泌尿管或肾脏管。
一、马氏管的位置、形态、构造。
(一) 幼虫马氏管:幼虫马氏管是淡黄色弯曲的细长管,位于消化管后部的两侧。
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排泄物移动的方向,马氏管可依次分为隐肾管、前行管、后行管、膀胱四部分:1.隐肾管:指插入直肠内壁内的部分。
马氏管插入直肠壁内以后变粗而管壁很薄,并分出许多囊状枝,有些管相互愈合,分布在直肠壁的单薄膜和复薄膜之间,称外列管。
外列管到了直肠的后端屈转,进入复薄膜与肠壁细胞之间,又形成一层蜿蜒屈曲的内列管,最后以盲管终了。
隐肾管的这种构造,对调节体内水分及盐类代谢平衡极为有利。
(注:马氏管主要分布于直肠的肌肉和细胞层之间)2.前行管:又称“上行管”或“端管”、“端部”。
从直肠出来的六条马氏管分成两组,先在结肠两侧作若干屈曲,再沿小肠、中肠肠壁平行(并列)前行,各侧中央的一条在消化管侧面,其它两条一条在背面,一条在腹面。
其中,背面管前行至第4腹节前端,侧面管前行至第3腹节中后部,腹面管前行至第三腹节前端。
此后分别向后折回。
3.后行管:又称“下行管”,或“基管”、“基部”。
前行管向后折回的部分,称“后行管”或“基管”。
当后行管到达中肠后端时,背面和侧面的先行合并成一条,此后再与腹面的一条并为一条较粗的共同管。
第六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13
5.马氏管的结构( 5.马氏管的结构(外→内) 马氏管的结构
1)围膜 组成: 组成:一层含有很多微气管和交织成网的 气管端细胞组成; 气管端细胞组成; 功能:固联马氏管;有利于运动。 功能:固联马氏管;有利于运动。 2)肌肉层 组成:由斜行横纹肌纤维组成。 组成:由斜行横纹肌纤维组成。 功能:便于马氏管伸缩和扭动。 功能:便于马氏管伸缩和扭动。
28
29
2.直肠乳突 2.直肠乳突
双翅目的直肠有 4-5个手指样直肠乳 细胞为柱状, 突,细胞为柱状,在 乳突中围成一个有瓣 的开口, 的开口,中心孔道与 血淋巴相通。 血淋巴相通。可从血 腔中吸收离子, 腔中吸收离子,从肠 腔吸收水分。 腔吸收水分。
30
蝇类的直肠乳突和直肠
昆虫的直肠乳突与水分和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昆虫的直肠乳突与水分和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2
讲授内容
昆虫主要排泄器官的结构及机能; 昆虫主要排泄器官的结构及机能; 昆虫其他排泄器官及排泄类型; 昆虫其他排泄器官及排泄类型; 昆虫的含氮代谢物及氮素平衡; 昆虫的含氮代谢物及氮素平衡; 昆虫的水分和盐分的平衡调节;生活在不同 昆虫的水分和盐分的平衡调节; 的环境下的昆虫水盐平衡的特点; 的环境下的昆虫水盐平衡的特点; 杀虫剂对排泄器官的影响。 杀虫剂对排泄器官的影响。
第二种细胞是星细胞, 第二种细胞是星细胞,主要与氯离子的分 泌有关; 泌有关; 第三种细胞是粘细胞,可以分泌粘多糖; 第三种细胞是粘细胞,可以分泌粘多糖; 第四种细胞是薄膈细胞, 第四种细胞是薄膈细胞,位于隐肾结构 的部位。 的部位。
20
6.马氏管的功能 6.马氏管的功能
形成原尿 分泌泡沫和粘液
33
后肠与前肠相比较,表皮薄,对水的透性好。 后肠与前肠相比较,表皮薄,对水的透性好。
昆虫马氏管的功能

昆虫马氏管的功能昆虫马氏管是昆虫体内重要的排泄和离子调节器官,它位于昆虫的后肠末端,由细胞和微细管组成。
在昆虫身体内部,马氏管起到了多种功能作用,包括排泄代谢废物、调节离子平衡、调节体液压力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昆虫马氏管的功能。
一、排泄代谢废物1.1 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在昆虫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尿素等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如果不及时排出体外,会对昆虫身体造成危害。
昆虫马氏管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机制将这些代谢废物从血液中过滤出来,并将其导入到马氏管腔中。
随着腔液向前流动,这些废物最终被排出到肛门处,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1.2 色素代谢产物的排泄在某些昆虫中,色素是一种重要的代谢产物。
例如,在蝴蝶翅膀的色素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物质。
昆虫马氏管可以通过同样的机制将这些代谢废物从血液中过滤出来,并将其导入到马氏管腔中。
随着腔液向前流动,这些废物最终被排出到肛门处,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二、调节离子平衡2.1 钠离子的调节昆虫马氏管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机制调节钠离子的浓度。
当昆虫体内钠离子浓度过高时,马氏管会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腔液中,并将其排出体外。
当昆虫体内钠离子浓度过低时,马氏管则会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血液中,以维持体内稳定的钠离子浓度。
2.2 钾离子的调节昆虫马氏管同样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机制调节钾离子的浓度。
当昆虫体内钾离子浓度过高时,马氏管会主动运输钾离子进入血液中,并将其排出体外。
当昆虫体内钾离子浓度过低时,马氏管则会主动运输钾离子进入腔液中,以维持体内稳定的钾离子浓度。
三、调节体液压力昆虫马氏管还可以通过调节体液压力来维持昆虫体内的水分平衡。
当昆虫身体缺水时,马氏管会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血液中,使得血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促进水分向血液中流动。
当昆虫身体过多地摄取了水分时,马氏管则会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腔液中,使得腔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促进水分向腔液中流动。
总之,昆虫马氏管在昆虫身体内起到了多种重要的功能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
8
(一)马氏管的结构和功能
1.马氏管
马氏管是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基段与后 肠相通的、端段游离或插入直肠的细长盲管。
2.马氏管的起源
起源于内胚层。
.
9
3.马氏管的类型
➢ 直翅目型:端段游离,端段和基段的内容物 相似,为清水状;
➢ 鞘翅目型:端段插入直肠,端段和基段的内容 物相似,为清水状;
管壁细胞的内缘的微绒毛称为条纹边
端段的主细胞,条纹边排列不紧密,间 隔15~20nm,线粒体多,可以上下移动,基 膜内褶多,甚至可以伸达顶膜,对原尿的分 泌有利——刷状边。
基段的主细胞条纹边粗短、稀疏,线粒 体少,基膜内褶少,简单,主要以吸收为 主——蜂窝边。
.
18
吸血蝽的马氏管有微绒毛组成的刷状边。
.
4
一、概述
1.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
马氏管——后肠系统
2.其他排泄器官
体壁及其特殊结构(蚊幼虫的肛乳突、 鳃、表 皮腺体)。
气管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脂肪体
消化道等 下唇肾 围心细胞、绛色细胞、含菌体。
大囊泡体 :蜚蠊
.
5
3.昆虫的排泄物
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少量的NH3。 液体:H2O 固体:胆素和无机盐结晶,主要有尿酸、尿 囊素、尿囊酸、尿素、氨等。
这样,尿液中的水分在进入直肠后,几乎都被吸回 血腔,使得从肛门排出的粪便和尿的含水量极度降低。
.
52
(三)含氮代谢物和氮素平衡
昆虫排泄的含氮代谢物主要是尿酸,其次还 有脲、尿囊素、尿囊酸和氨。
1. 尿酸
尿酸是多数陆生昆虫的主要含氮代谢物。
尿酸占氮素废物的80-90%,尿酸中含H量为 2.38%。
尿酸作为陆生昆虫含氮代谢物的优点
鞘翅目4-6根
膜翅目蚊科6根
注意:蚜虫无马氏管.
12
马氏管虽然数目变异很大,但并不影响其 排泄功能,数量多的,马氏管一般比较短而细; 数量少的则马氏管比较长而粗。
连接肠道的一段称为基段,游离的为端段, 两端之间为中段。
.
13
5.马氏管的结构(外→内)
1)围膜 组成:一层含有很多微气管和交织成网的
红蝽体内的尿酸沉积在上皮细胞中形成白色 的横带;
鳞翅目昆虫将含氮代谢物转变为喋啶,存于 体壁、眼、鳞片内,形成特定的颜色。
动分泌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
39
.
40
(二)原尿的形成
原尿
又称马氏管液,是血淋巴的过滤物,原尿与 血淋巴液等渗,但离子组成不同。
原尿中含有高浓度的钾离子或钠离子,氯 离子浓度与血淋巴相似,其他离子较少。
说明原尿来源于血淋巴,又与血淋巴液不 同。
.
41
右图可看出: 马氏管液与血淋巴液等渗, 但离子构成不一样。 原尿含有高浓度的K+,K+通 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入马氏管腔; 脯氨酸通过主动转运进入马氏管腔 血淋巴液是氨基酸的主要贮存库
发光器官
.
21
(1)形成原尿是其主要功能;
(2)分泌泡沫和粘液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Malpighian Tubules, and Related Behaviors in Juvenile Cicadas: Evidence of Homology with Spittlebugs (Hemiptera: Cicadoidea & Cercopoidea) Author: Rakitov R.A.1 Source: Zoologischer Anzeiger,May 2002, vol. 241, no. 2, pp. 117-130(14)
.
22
(3)分泌丝
草蛉幼虫在2龄以后,马氏管前端形态发生 变化,管内充满着粘稠的分泌液,化蛹前自 肛门拉出,形成圆形的白色小茧。
(4)分泌石灰质
竹节虫的马氏管内收集的石灰质可被血液 再吸收,用作形成卵壳的原料。
天牛幼虫马氏管的石灰质排入中肠,经口 吐出,用作筑隧道的覆盖盖物。
(5)发光器官
.
23
.
.
30
蝇类的直肠乳突和直肠
昆虫的直肠乳突与水分和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
31
3.直肠的排泄功能
1) 可对水分和部分物质(离子、氨基酸) 进行选择性重吸收;
2) 酸化。
.
32
昆虫的后肠或直肠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
1. 表皮透性改变; 2. 存在主动运输机制。
.
33
后肠与前肠相比较,表皮薄,对水的透性好。
.
44
K+/Na+以及Cl-必须通过管壁细胞的基膜 由血淋巴进入细胞,然后才在细胞顶膜表面 继续分泌进入管腔。在基膜上存在K+-Na+2Cl-共运体,可将K+、Na+、Cl-一起运进细 胞,使阳离子从血淋巴穿过基膜进入细胞和
跨越顶膜分泌进管腔为马氏管细胞和血淋巴
之间提供平衡和稳态条件。
.
45
(三)原尿到尿的改性过程
基细胞的结构简单,膜较薄,外侧是血腔。 基细胞顶膜与主细胞基膜的连接处形成众多的 梯状连接——线粒体复合体。
直肠垫的周缘是长而薄的连接细胞,顶端
与细胞层连接,为非渗透性。直肠垫以外的部
分的内膜是不通水的表皮层,水和溶质的吸收
只发生在折叠膜上。
.
28
.
29
2.直肠乳突
双翅目的直肠有 4-5个手指样直肠乳 突,细胞为柱状,在 乳突中围成一个有瓣 的开口,中心孔道与 血淋巴相通。可从血 腔中吸收离子,从肠 腔吸收水分。
24
新西兰罗吐鲁阿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Caves )
.
25
.
26
(二)直肠的结构
直肠是排泄过程中对一些物质进行选择性 重吸收的第二个系统,其肠壁细胞高度特化, 可主动吸收和分泌。
昆虫的多数种类具有各种各样的直肠垫或直 肠乳突。
.
27
1.美洲大蠊的直肠垫
主细胞的顶膜高度折叠,线粒体接近或位 于顶膜内褶和侧膜堆内。膜大量折叠形成通道, 可从直肠腔中吸收水和溶质,穿过基膜进入血 淋巴。
.
15
以吸收为主的基段,管壁细胞顶膜的微绒毛, 一般比较粗短、稀疏,其中线粒体也较少,基 膜内褶较少,简单,线粒体少,呈非浓缩态。
微绒毛排列整齐的端段称为蜂窝边,微绒 毛排列稀疏的基段称为刷状边。
.
16
.
17
② 管壁细胞的种类
管壁细胞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最主要的是主细胞(principal cell) ,它是 分泌原尿的细胞。
➢ 昆虫主要排泄器官的结构及机能; ➢ 昆虫其他排泄器官及排泄类型; ➢ 昆虫的含氮代谢物及氮素平衡; ➢ 昆虫的水分和盐分的平衡调节;生活在不同的
环境下的昆虫水盐平衡的特点; ➢ 杀虫剂对排泄器官氏管和后肠组 成。
其主要功能是移除代谢废物,以调节体内水 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血液一定的渗透压和 化学成分,保证各内脏器官和组织进行正常的 生理活动。
尿酸分子中含氢原子的比例最少,另外尿
酸也难溶于水,在马氏管和后肠中通常形成结
晶,从而降低对水分的消耗,因此排出尿酸对
于面临失水压力的陆生昆虫讲是一种高效的适
应能力。
.
53
不同昆虫排出的含氮代谢物类型, 含氮代谢物类型主要与昆虫的栖境有关。
.
54
.
55
.
56
.
57
.
58
2.尿囊酸和尿囊素
尿囊酸 H含量5.6%
.
34
陆生昆虫面临失水的威胁,怎么补偿
丧失水分的途径
➢ 表皮
➢ 呼吸丧失水分
➢ 排泄丧失水分
获得水分的途径
➢ 饮水
➢ 表皮重吸收水分
➢ 利用代谢水(仓贮害虫)
防止水分丧失的特殊途径
➢ 隐肾复合体
.
35
(三)隐肾复合体
鳞翅目、鞘翅目和一些膜翅目叶蜂幼虫、 脉翅目的蚁狮幼虫的马氏管与直肠形成一个隐 肾复合体。
➢ 鳞翅目型:端段插入直肠,基段内容物是尿酸 盐结晶;
➢ 半翅目型:端段游离,端段和基段内容物不相 似,基段的内容物为尿酸盐结晶。
.
10
.
11
4.马氏管的数目
1)数目
原始的马氏管可能是6根,现代昆虫中变 异很大,多以偶数出现。
介壳虫2根
半翅目4根
直翅目20-100根以上
毛翅目、长翅目、鳞翅目6根
48
2.直肠的重吸收机制
直肠是离子、水分和 营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 位。
当离子从血淋巴主动吸 收进入直肠乳突的细胞间 隙后,会产生间隙高渗区 域,水和一些溶质即从肠 腔被动流入细胞间隙,形 成漏斗形通道。当达到足 够的液压时,通向肠腔的 瓣膜被冲开,驱动水流进 入血淋巴中。
.
49
3.隐肾复合体对水的吸收机制
A a=基膜,b=基膜内褶,c=内质网;f=固体颗粒;g=刷状边
上的微绒毛,有线粒体插入微绒毛内。
B 刷状边的放大。
.
19
第二种细胞是星细胞,主要与氯离子的分 泌有关;
第三种细胞是粘细胞,可以分泌粘多糖; 第四种细胞是薄膈细胞,位于隐肾结构的部 位。
.
20
6.马氏管的功能
马氏管
形成原尿 分泌泡沫和粘液 分泌丝 分泌石灰质
第六章 昆虫排泄生理
Malpighian tubules
.
1
➢ 目的要求
➢ 了解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 ➢ 掌握昆虫主要排泄器官的结构及排泄机能; ➢ 昆虫其他排泄器官及排泄类型; ➢ 昆虫的含氮代谢物及氮素平衡; ➢ 昆虫的水分和盐分的平衡调节;生活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