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解答(略)

例4.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1)找准单位“1”.吃了5/8就是吃了的千克数是买来大米的5/8.“是”字后面是买来大米。所以要把买来大米的千克数看作单位“1”.

(2)确定乘除法。买来的大米是未知的是所求的问题。用除法解答。

(3)分析对应率。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要分析已知的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因此此题要分析15千克(还剩的千克数)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分析:

买来的大米(?千克)——1 (单位1是未知的,求单位1用除法)

吃了——5/8

还剩(15千克)——(1-5/8)(分析已知数的对应率。还剩下1-5/8)

列式:15 ÷(1-5/8)

解答(略)

例5.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

(1)找准单位1.比原计划节约了1/9.“比”字后面是原计划。所以把原计划看作单位1.

(2)确定乘除法。原计划用水多少吨不知道,是所求的问题。用除法解答。

(3)分析对应率。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要分析已知的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因此此题要分析480吨(实际用水的吨数)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分析:

原计划用水(?吨)——1 (单位1是未知的,求单位1用除法)

(小学奥数讲座)分数应用题常见方法

分数应用题常见方法 在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四步法”只是基础的分析思维,还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解题。除了画图法外,还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一)对应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对应法解应用题。对应法的核心思维是:不仅数字可以列竖式进行加减,算式也可以列竖式加减 例:学校安排一批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如果男生增加1/5,人数将达到52人,如果女生减少1/5,人数是42人。这批学生原有多少人?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找出下面两个数量关系式: 男生人数+1/5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 52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5的女生人数 = 42 这两个式子对应相减(竖式相减),得: 1/5的男生人数+1/5的女生人数 = 10 即1/5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0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0÷1/5=50(人) (二)转化法 当题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 例:小明、小英、小丽和小华四人爱好集邮,小明的邮票数是小英的1/2,小英的邮票数是小丽的1/3,小丽的邮票数是小华的1/4,已知四人共集邮132张,小明集邮多少张? 解析:按照“四步法”,题中有三个不带单位的分率,它们的单位“1”分别是小英、小丽和小华;肯定用除法;题中只有一个带单位的数量:132张,列式一定是用132去除;132是指四人集邮总数,应除以四人的分率总和,题目最关键就是要把四人的分率表示出来,由于存在不同的单位“1”,首先必须把不同的单位“1”统一成一个单位“1”。有正确的思路,才知道该做什么。 把题中三个单位“1”,统一转化成以小华的集邮数做单位“1”。小华是单位“1”,根据“小丽的邮票数是小华的1/4”,小丽就是1/4;根据“小英的邮票数是小丽的1/3”,小英就是:1/3 × 1/4= 1/12;根据“小明的邮票数是小英的1/2”,小明就是:1/2

小学数学职称论文-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职称论文-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摘要:《新课标》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应用题思路策略 分数应用题就是我们要探索的其中之一内容。它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怎样解决好这一难题,成为众多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 数学应用题的构成要素是:具体内容,名词术语,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这些构成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造成学生解答应用题困难的原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数量关系。确定了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到解决方法,因此应用题教学应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名词术语进行分析,把握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一、分数应用题题型探究的策略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都是有规律可循地。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可以把分数应用题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是第一阶段要学习的三种基本题型;第二阶段学习分数复合应用题,采用乘除混合编排方式,第三阶段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和工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它不仅是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前位知识,还是学习分数复

合应用题的基础。这样编排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解题关键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解答的,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能有相当大的帮助。 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型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 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探究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分数应用题解题虽说复杂,但都是有章可循。我通过这些年地教学总结出如下方法: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5=(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16=(元) 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 答:需要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791=(米)

常见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几种类型

常见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几种类型 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计算方法:甲数÷乙数(“是”字左边的数除以“是”字右边的数) 例题1:4是5的百分之几? 例题2: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率是多少? 例题3:有一台冰箱,原价2000元,降价400元,降了百分之几? 例题4:有一台电视,原价1200元,降了300元,价格降了百分之几? 例题5:有一种消毒柜,原价2400元,涨价了400元,价格涨了百分之几? 2、已知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求甲数。 计算方法:乙数×(1+百分之几)(单位“1”是已知量) 例题1:一个数比4多25%,求这个数。 例题2:一个果园里去年产了4500千克的苹果,今年因为气候好,比去年增产了2成,今年产了多少千克苹果? 例题3:小明家六月份用电180千瓦时,七月份比六月份多用了20%,每千瓦时电费为0.54元,小明家七月份的电费为多少元?〕 3、已知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求乙数。 计算方法:甲数÷(1+百分之几)(单位“1”是未知量) 例题1:5比一个数多25%,求这个数。例题2:蔬菜基地今年生产了2.4万吨蔬菜,比去年增产了2成,去年这个蔬菜基地的产量是多少万吨?

例题3:504班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20人,比参加体育兴趣小组的人数多20%,参加体育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4、已知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求甲数。 计算方法:乙数×(1-百分之几)(单位“1”是已知量) 例题1:一个数比5少20%,求这个数。 例题2:有一个公园原来的门票是80元,国庆期间打8折,每张门票能节省多少元?相当于降价了百分之几? 5、已知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求乙数。 计算方法:甲数÷(1-百分之几)(单位“1”是未知量) 例题1:4比一个数少20%,求这个数 例题2:弟弟身高144厘米,比哥哥矮12%,哥哥身高多少厘米? 6、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 计算方法:(甲数-乙数)÷乙数(两数的差除以“比”字右面的数) 例题:5比4多百分之几? 例题2:计划生产500个零件,实际生产600个,超过计划百分之几? 例题3:录音机厂第三季度计划生产录音机3600台,实际生产4500台,实际产量超过计划百分之几? 7、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计算方法:(乙数-甲数)÷乙数(两数的差除以“比”字右面的数) 例题1:4比5多百分之几?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 1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原来 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1 )=20+22,则这桶油的千克数 为:(20+22)÷(1-51-5 1 )=70(千克) 【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 [分析与解] 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 (290+10)÷(1-20%-50%)=1000(千克) 二、对应思想 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例3】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 20 7 ,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 多少人 [分析与解] |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 20 7 ,男职工占1- 20 7 = 20 13 ,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 厂职工人数的 20 13 - 20 7 = 10 3 ,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 10 3 相对应。全厂的人数为: 144÷(1- 20 7 - 20 7 )=480(人) 【例4】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 3 1 ,第二天卖出余下的 5 2 ,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 ` [分析与解]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 3 1 后余下的(1- 5 2 )。则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应用题解题技巧

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每次考试中都会有大的综合题体现在应用题中,小学数学应用题考察的是知识点的累计和关系,结构复杂、类型颇多,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今天易第家教网向您介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 (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二、倍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三、还原问题: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四、置换问题: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六、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 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 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 七、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只数和总足数,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叫做鸡兔问题,也叫“龟鹤问题”、“置换问题”; 一般先假设都是鸡(或兔),然后以兔(或鸡)置换鸡(或兔)。 常用的基本公式有:(总足数-鸡足数×总只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兔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总头数×2) ÷2 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腿数) ÷2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典型例题举例 一、解题步骤: 1. 读题,理解题意。 2. 找出关键句。(通常含有分数的句子是关键句) 3. 找准单位“ 1”。(通常“的几分之几”前面的量是单位“ 1”;“多或少几分之几”前面的量是单位“ 1”) 4. 判断单位“ 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如果单位“ 1”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来解答,如果单一位…“一亠1”是未知的就用除法来解答。……. 5. 判断它是一步应用题还是稍复杂的应用题。(如果…几分之几”前面是…的”, 那么它就是一步应用题;如果…几分之几”前面是…多或少”,那么它就是稍复杂的应用题;)

6. 列式解答 二、常考例题举例: 1、海豚每小时可游70 千米,比蓝鲸的速度快1/6 。蓝鲸每小时可游多少千米 2、某食堂四月份烧煤60 吨,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1/6 。五月份烧煤多少吨 3、一种手机现在的售价是770 元,比原来降价了4/15 。原来的价钱是多少 4、一盒药共24 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三次。这盒药可以吃多少天 5、实验小学低年级有学生144 人,中年级学生人数是低年级的7/8 ,中年级学生人数正好是全校总人数的? ,实验小学共有多少学生

6、一袋大米,吃了2/5 ,还剩30千克,这袋大米共有多少千克 7、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相当于去年产量的1/4 ,去年生产多少台 8、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 台,比去年少生产1/4 ,去年生产多少台 9、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 台,比去年多生产1/4 ,去年生产多少台 10、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 台,去年产量是今年的1/4 ,去年生产多少 11、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去年产量比今年少1/4 ,去年生产多少台 12、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去年产量比今年多1/4 ,去年生产多少台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 1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原来 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1 )=20+22,则这桶油的千克数 为:(20+22)÷(1-51-5 1 )=70(千克) 【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 (290+10)÷(1-20%-50%)=1000(千克) 二、对应思想 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例3 】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 20 7,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多 少人? [分析与解]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 20 7,男职工占1- 20 7= 20 13,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 厂职工人数的 20 13- 20 7= 10 3,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 10 3相对应。全厂的人数为: 144÷(1- 20 7- 20 7)=480(人) 【例4】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 3 1,第二天卖出余下的 5 2,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 3 1后余下的(1- 5 2)。则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240÷(1- 5 2)=400(千克) 同理40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这批大白菜的(1- 3 1),则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

单位1应用题解题方法

近距离教育 单位“1”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目前没有形式化定义,只有广泛存在于分数教学实践中的描叙性定义:把一个完整的量(比 如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或一个数(正数)视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单位,并赋予自然数1的特性,可记为“1”。 判断是否是单位“1”应用题 1、找到分数 2、分数后面没有单位 如何找单位“1”:①找到题目中的分数、百分数等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后面没有单位) ②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关键词:是、比、占等字的后面的通常是单位”1”的) 分数{①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数(后面不带单位) ②表示具体的数量。是一个量(后面带单位) 例: (1)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1/5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1/4吨,实际每天用去多少吨? (2)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1/5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1/4,实际每天用去多少吨?找单位“1”练习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 5 ,把看作单位“1”。 (1)一瓶水1千克,用去1 3 千克,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作单位“1”。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1 10 ,把看作单位“1”。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1 12 。把看作单位“1”。 (5)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 5 ,把看作单位“1”。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1 3 ,把看作单位“1”。 (7)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 5 ,把看作单位“1”。 (8)一台电视机降价1 5 ,把看作单位“1”。

单位“1”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1、找关键句,审单位“1”。 2、找对应关系。 (一一对应) 3、列关系式(已知单位“1”的量求其它的用乘法;已知其它的量求单位“1”用除法) 例题: 1、前进乡计划挖一条30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5 4,还剩下多少米没挖? 2、有大米160千克,大米比面粉多 41,面粉有多少千克? 3、一堆沙运走了总吨数的 72,剩下的比运走的多2.1吨,这堆沙有多少吨? 4、友谊伞厂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赶制一批帐篷。第一天生产了这批帐篷总数的20%,第二天生产了总数的 207,两天共生产帐篷3300顶。这批帐篷一共有多少顶? 5、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比乙车快4 1,在离中点20千米处相遇,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 【解题步骤】 一、正确的找单位“ 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前提。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 1”分两种形式出现: 1、有明显标志的: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7 (2)杨树棵树是柳树的3/5 (3)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 的1/2 (4)苹果树比梨树多1/5 条件中“占”“是”“相当于”“比”后面,分率前面的量是本题中的单位“1”。 2、无明显标志的: (1)一条路修了 200米,还剩2/3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2)有200张纸,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5。两次共用去多少张? (3)打字员打一部5000字的书稿,打了3/10,还剩多少字没打? (1)中应把“一条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2)题中应把“200张纸”看作单位“1”(3)题中应把“5000个字”看作单位“1”。 基础理论 (1)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几分之几通常称为分率。 (2)标准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作为单位“1”的那个数,称为标准量。 (3)比较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同标准量比较的那个数,称为比较量。(二)分数应用题的分类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标准量×几 (分率)=是多少(分率对应的比几 较 量)。 4 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5,吃了多少千克?(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4 白菜的总重量×= 吃了的重量 4 100 ×=80 (千克) 5 答:吃了80千克。 例2:小红体重 42千克,小云体重40千克,小新体重相当于小红和小云体重总和的

1

1 。小新体重是多少千克?(两个数量的和做为标准量。) 2 1 (小红体重 + 小云体重)× = 小新体重 2 (42+40)× =41 (千克) 几 ( 2)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多多少:标准量×(分率)=多多少(分率对应的比较量)。 几 例1: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着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 75次,婴儿每分钟心 4 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5。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所求数量和已知分率直接对 应。) 4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 5= 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 4 75 ×5=60(次) 几 (3)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 标准量×(1+ 几)(分率)=是多少(分率对应 的比较量)。 例1: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着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 75次,婴儿每分钟心 4 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需将分率转化成所求数量对应的分率。 )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 ×(1+ 4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5 4 75 ×(1+ )=135(次) 5 (4)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少多少: 标准量× 几 (分率)=少多少(分率对应的比较量)。 几 例1:学校有20 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1 ,篮球比足球少多少个? (所求数量和已 5 1 知分率直接对应。) 足球的个数×5= 篮球比足球少的个数 1 20 ×5=4 (个) (5)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是多少: 标准量×(1- 几 )(分率)=是多少(分率对应的 几 比较量)。 1 例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需将分率转化成所求数 5 量对应的分率。) 1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作图法 画线段图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通过画线段图,可以使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由抽象变得直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1甲、乙两堆煤共30吨,甲堆煤用去后,还比乙堆煤多6吨。这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下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堆煤再补上6吨,正好是甲堆煤原来吨数的,这时甲、乙两堆煤的总吨数(30 +6)就相当于甲堆煤原来吨数的(1 +),甲堆煤原来的吨数为(30 +6 )÷ (1 +)=20(吨),乙堆煤原来的吨数为30 -20 =10(吨)。 例2图书馆有文艺书、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00本,文艺书比科技书多4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这三种书各有多少本?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下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400本中去掉40本,剩下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的(1 + 1 +),则科技书有(400 -40)÷ (1 +1 +)=135(本),文艺书有135 +40 =175(本),故事书有135 × =90(本)。 作图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清晰的线段图。 练一练: 1. 一辆公共汽车在发车时,车上共有乘客42人。到了一个车站,男乘客下去了;女乘客不但没有下车,反而上来3人,这时车上男、女乘客的人数正好相等。车上原来男、女乘客各有多少人? 2. 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四、五、六年级共捐款1350元,四年级捐款钱数是五年级的,六年级捐款钱数比五年级的多150元。四、五、六年级各捐款多少元? 二、转化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题目中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从而显得比较复杂。在解题时,我们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例3欣欣钢管厂有4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三、四车间人数和的,第二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三、四车间人数和的,第三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二、四车间人数和的,第四车间有650人,这个工厂共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题目中的、、的单位“1”不统一,需把它们转化成以四个车间总人数为单位“1”的分数。由“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三、四车间人数和的”可知,第一车间的人数是四个车间总人数的;由“第二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三、四车间人数和的”可知,第二车间的人数是四个车间总人数的;由“第三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二、四车间人数和的”可知,第三车间的人数是四个车间总人数的;则第四车间的650人就相当于四个车间总人数的1---。所以这个工厂共有650 ÷(1 ---)=3000(人)。 例4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天吃掉全部的多30千克,第二天吃掉的是第一天的,还剩120千克。这批大米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由于“第一天吃掉全部的多30千克”,因此可以将“第二天吃掉的是第一天的”转化为第二天吃掉全部的×多30 × 千克,则120 +30 +30 × 千克就占这批大米的(1 --× ),这批大米共有(120 +30 +30 × )÷ (1 --× )=360(千克)。 转化法的关键是找到一个与所有未知量相关的单位“1”。下面两道题,先找出统一的单位“1”,然后解题。 练一练: 3. 甲、乙、丙三人加工零件,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丙两人加工零件个数和的,乙加工的零件个数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方法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方法 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能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同时渗透了一定的函数思想,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初中各门知识的基础。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是在学习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基础上进行,同学们只要利用好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的知识要点就能学习好正、反比例应用题。 例如:一列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7小时行多少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是归一问题的典型标志。这里的每小时平均速度就是这道题里的“单一量”。照这样的速度,就是以“单一量”为标准,再求出7小时所行的路程是60×7=420(千米)。因为4小时行240千米,所以,每小时平均速度是240÷4=60(千米)。 再例如:一项工程8个人22天可以完工,如果11个人做几天完工?这是一道归总问题,“8个人22天可以完工”依据这句话可以把整个工程看成8×22份,这个总份数是不变的,根据这个不变的总数,我们用8×22的积除以11,就得出了要求的问题。 我们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正是利用这个不变的量来解决问题的。 同学们要正确理解并紧紧抓住正、反比例的意义,首先要找出应用题中哪两种数量是相关联的量,“谁”是一定的量。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后等于一定的量,即y/x=k(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即归一问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后等于一定的量,即x·y=k(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的关系,即归总问题。 例1:一列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7小时行多少千米?题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是一定的量,(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是一定的)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说明例题是用正比例解答的应用题。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要3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题中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一定的量(就是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一定的),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说明例题是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 接下来就要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结合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任何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是相等的,使用未知数x列出两个相等的比;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反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任何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是相等的,使用未知数x列出两个相等的乘法,当然。用比例来解答有关应用题了,先写“解”,后设未知量为x,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在检验时,一是要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二是要检验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 例1的解法: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千米,列方程:240:4=x:7,解方程得:x=420,检验(略),答: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420千米。 例2的解法: 解:设每小时需行驶x千米,列方程:4x=70×5解方程得x=87.5,检验(略),答:每小时需行87.5千米。 所以说,联系以前的学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学习中,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准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是解题的基础,寻找等量关系和找准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两组相对应的数是关键,应用方程来解答这类应用题是它的重要途径。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一找二定三列式 1、找准单位“1”的量。 (“的前” “比后” “是后” “占后”的量为单位“1”) 2、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3、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分率对应量(已知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4、比单位“1”多就用(1+﹍),比单位“1”少就用(1-﹍)。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转化单位“1” 方法一: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转化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例:读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5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34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全书还剩几分之几? 方法二: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转化为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例:甲数是乙数的49 。求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方法三: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转化为乙数比甲数少(多)几分之几。 例:四年级人数比五年级人数少14 。五年级人数比四年级人数多几分之几? 方法四:甲数的几分之几等于乙数的几分之几转化为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或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例:甲数的23 等于乙数的34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方法五:假设在解题中的妙用: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按一般的方法,难以找到数量间的关系及内在联系。但是通过假定某个条件或现象成立,往往可以找到解答的途径。 例:有两筐苹果共重220千克,从甲筐取出15 ,从乙筐取出14 共重50千克。两筐苹果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方法六:找已知量对应的分率,用已知量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就可以得到单位“1”的量。 例:“一批煤用去了23 ,正好是24吨。这批煤共有多少吨?”在这个问题中,“23 ”与 “24吨”表示的同一个数量,都是用去的煤的数量。一个是具体的量,一个是分数量,这们把“23 ”叫做“24吨”所对应的分率,解题时用“24÷23 ”得到的就是单位“1”的量,在本题中也就是煤的总量。 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是单位“1”;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分数应用题(一) 1、 某校有学生702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 54少18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 一根电线,用去全长的 31还多4米,这时剩下的比用去的多10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3、 甲、乙两人原来各有若干元,甲的钱数是乙的 85。如果甲用去20元,乙用去50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数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4、 第一车间有四个生产小组,第一、二两个小组共19人,第二、三、四小组共35人,已知第二小组人数占四个生产小组总人数的 51。第一车间共有多少人?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根据分率句写数量关系式。 说明:单位“1”分为标准量和整体量 下列五种基本类型的解题方法: 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方法:单位1×对应分率 = 比较量 例题: 1、60的40%是多少? 2、五(1)班有40人,男生占全班的 65 % ,男生有多少人? 3、五(1)班男生有25人,女生是男生的80 %,女生多少人?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比较量÷对应分率=单位1; 或设这个数(单位1)为X,用方程解。 例题: 1、()的30%是30。 2、五(1)班男生有20人,男生是全班的40%,全班有多少人? 3、五(1)班男生有16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4、一条公路,已经修了60%,还剩下20千米,这条公路有多长? 5、五(1)班男生占全班的60%,男生比女生多了10人,全班有多少人?

三、条件中有“比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求:标准量(单位1)或比较量? 方法: (1)单位1±单位1× n% =比较量 (2)单位1×(1±n%) =比较量 (3)比较量÷(1±n%)=单位一 找准单位一是关键。单位一是已经条件的用方法(1)(2),未知的用方法(3),设标准量为X。 例题: 1、五(1)班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多了10 %,女生有多少人? 2、有一列火车,原来每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五(2)班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少了10 %,女生有多少人? 4、游乐场的门票原来每张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张门票多少元?能比原来省多少元?四、求:“比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 方法:相差数÷单位1 例题: 1、男生有30人,女生有20人,男生比女生多了百分之几?女生 比男生少了百分之几? 2、电饭锅的原价是220元,现价是160元,电饭锅的价格降低了 百分之几? 五、是(占、相当于)的百分之几(几分之几)” 方法:比较量÷单位1 (提示:在出油率、发芽率、正确率、成活率、出勤率、含盐率等题目中,单位“1”是总数,即整体量。) 例题: 1、100千克的花生,能榨出65千克的花生油,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 2、100千克的花生,榨油后剩下35千克的花生油,花生的出油率是 多少? 3、五(1)班有50人,男生有20人,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4、六8班周一回校的学生数是47人,1人请假,出勤率是多少?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一、解决分数乘法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已知)单位“1”×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 2、求一个数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已知)单位“1”×(1+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 3、求一个数比单位“1”少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已知)单位“1”×(1-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 二、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数量÷数量所对应的分率=单位“1” 2、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分,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数量÷(1+分率)=单位“1” 3、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分,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数量÷(1-分率)=单位“1”

三、解决百分数问题 1、求百分率的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另一个数一个数 ×100%=百分率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相差数÷单位“1”=多(少)百分之几 对应量÷单位“1”-1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已知)单位“1”×百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单位“1”未知)数量÷数量所对应的百分率=单位“1” 4、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单位“1”×(1+百分率)=分率所对应的数量 5、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数量÷(1+对应分率)=单位“1” 6、折扣问题 原价×折扣=现价

7、纳税问题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8、利息问题本金×利率×时间=利息利息×税率=利息税 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本息=本金+税后利息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 =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 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 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_共4页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应用题的解答素来就是学生最头疼的题目,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对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学生无从下手。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比整数、小数应用题有了扩展,数量关系抽象复杂。其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继而稍复杂的分百应用题更是学生解答分百应用题的难中之难,学习成绩不理想,使学生丧失了学生学习的信心。纠其原因,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中“分率句”的理解不到位、不够透彻,缺乏足够的训练,对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形成了障碍,在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前设立“基础训练”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样训练到位,就可以为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抓住两种意义的教学,为学习分数应用题扫清思维障碍。 “分数的意义”是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起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都是根据这个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或方程的。因此,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强化分数意义: 所谓“分数”就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个概念中有三个知识点:①、单位“ 1,把要平均分的任何事物看做一个整体,用单位 “俵示,又称整体“1。②、平均分,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③表示平均分的 一份或几份的数才叫分数。因此,要强化分数意义的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说清分数意义这个概念中的三个重点。以“说”促“思”为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例:说出下面每句话中分数表示的意义 1、五( 1)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3/5表示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把它平 均分成 5份,其中的 3份是男生。) 2、实际比计划超产 1/ 4。(1/4表示把计划产量看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超产的是这样的 1份。) 3、一台电视机降价 1/5。(1/5表示把电视机原价看做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降低的价钱占其中的 1份。) (二)强化分数乘法意义:学好分数乘法意义,对学好分数应用题至关重要。 1、沟通整数乘法意义与分数乘法意义的联系:例:一桶油 100千克, 2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 的 2倍是多少 ?) 一桶油 100千克, 1.5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 1.5倍是多少 ?) 一桶油 100千克, 1/ 2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1/2是多少 ?应注意当倍数不满1时 100X2=200 (千克)。(就是求 100X1.5=150 (千克)。(就是求 100X1/2=50 (千克)。就是求 100 100的 100的 倍”字略去。即把 100千克平均分成 2份表示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