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分区架构设计
金融 业 数据中心 标准

金融业数据中心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管控:金融数据中心技术架构管理对象包括机房基础设施、
IT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中所采用的核心技术路线及架构。
2.组织建设:组织架构是确保金融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顺利进行
的关键。
3.制度建设: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数据中心
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4.流程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流程规范,包括运维流程、应急处
理流程等,确保数据中心的运维和管理有章可循。
5.质量控制: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
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6.技术架构管理:根据业务需求、行业管理要求、战略规划及发
展趋势,对新技术进行预研,以评估其对金融数据中心的适用
性和预期收益,并制定技术架构引入策略。
7.运维工具建设:根据技术架构和组织架构,针对性规划运维工
具种类、技术路线和应用角色;结合内部运维需求和行业管理
要求;评估运维工具可能对生产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
8.运维知识管理:将运维数据平台建设纳入运维工具建设总体规
划,制定“场景驱动、以用促建”的策略分步建设,采用分层架
构设计,包括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层
级。
9.运维数据管理:采用一体化、平台化设计,将运维数据平台建
设纳入运维工具建设总体规划。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虚拟化架构设计与思考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虚拟化架构设计与思考虚拟化技术在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应用已逐渐成熟,其对增强数据中心IT 基础架构可靠性,提升物理设备利用率,降低信息系统运维成本,提高运维管理效率等方面均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根据当前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结合业界主流虚拟化架构设计方法,从存储层、存储管理层、主机层、虚拟化管理层四个方面探讨虚拟化架构设计,思考并总结虚拟化关键技术,为相关技术成果应用于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标签:虚拟化;数据中心;高可用;双活1 引言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金融科技蓬勃发展。
以虚拟化技术为驱动力,新技术与金融快速融合,推动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发生深刻变革。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建设,可增强IT基础架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具体而言,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技术可显著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物理服务器的需求数量,有效降低中心机房能耗,同时节约大量的设备购置和运行维护资金;基础资源使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能够利用高可用、多路径、负载均衡、在线迁移等多种技术,使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采用虚拟机快照、克隆、实时复制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备份和恢复能力;使用虚拟化平台集中管理维护虚拟机,提升省级数据中心IT运维管理的效率。
2 总体架构概述从整体上看,常见的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虚拟化架构自下而上包括存储层、存储管理层、主机层、虚拟化管理层等四层,其具体架构如下图所示:图1 常见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虚拟化架构示意图存储层用于存放虚拟化环境的生产数据。
实现虚拟化高可用的前提是各物理主机必须连接到相同的共享存储设备,连接方式可通过光纤网络(FC SAN)或IP网络(IP SAN)。
存储管理层用于构建高可用存储系统。
该层将物理存储资源池化,抽象并重新封装为虚拟的存储资源,实现存储虚拟化。
主机层用于提供虚拟化环境的计算资源,主要由安装虚拟化软件的PC服务器组成。
大型金融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V2

第二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生产网络与开发测试网络、 业务网络与办公网络、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应实施隔离;加强无线网、互联网接
入边界控制;使用内容过滤、身份认证、防火墙、病毒防范、入侵检测、漏洞扫
描、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外部攻击、信息泄漏等风险。 …… 第三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独立的测试环境,以保证测试的完整性和 准确性。测试至少应包括功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压力测试、验收测试、适应性 测试。测试不得直接使用生产数据。
应用服务层
(核心业务、多媒体、呼叫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办公系统、运 维系统等业务系统)
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域
(网银、网站、外联、邮件、办公系统、办公互联网等业务 系统)
企业边界服务域
渠道接入层
(分支机构、总行园区、数据中心园区)
Intranet
Internet
Extranet
用户层
ATM、VTM、 POS、 柜员终端 办公终端、业务中 心终端等
(二) 生产系统与开发系统、测试系统的管理职能相分离。
(三) 除得到管理层批准执行紧急修复任务外,禁止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人 员进入生产系统,且所有的紧急修复活动都应立即进行记录和审核。 (四) 将完成开发和测试环境的程序或系统配置变更应用到生产系统时,应 得到信息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联合批准,并对变更进行及时记录和定期复查。
大型金融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0
金融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1
我国金融业IT建设与发展回顾
1980-1990
计算机替代手工操 作 引进小型机和微机 承担后台和前台处 理 微机单兵作战
1990-2000
全城联网 电子票据交换 通存通兑
金融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架构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

金融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架构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金融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分析平台来管理和分析海量的金融数据。
本文将介绍金融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架构设计和数据处理技巧。
架构设计:1. 数据采集层:金融机构需要从多个数据源采集数据,包括交易系统、业务系统、外部数据提供商等。
在架构设计中,应考虑采用分布式消息队列或流处理框架来实时接收和处理数据。
同时,应确保数据采集过程具有高可扩展性和高容错性,以应对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系统的故障。
2. 数据存储层:金融数据的存储要求高效、安全、可靠。
可考虑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或分布式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以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高可用性。
此外,应结合数据的特点和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存储技术,例如关系型数据库、列式数据库或内存数据库等。
3. 数据处理层:金融大数据平台需要支持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数据挖掘等。
应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框架来实现这些功能,如Hadoop、Spark、Flink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来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数据展示层:在金融大数据分析平台中,数据的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分析师和决策者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可以使用BI工具或数据可视化库来设计和展示数据报表、仪表盘等。
数据处理技巧:1. 数据清洗:金融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应注意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等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处理策略,如删除、填充或插值等。
2. 数据转换:金融数据常常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或归一化处理,以满足不同分析需求。
在数据转换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类型转换、单位换算、数据标准化等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数据聚合:金融数据通常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进行聚合操作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银行数据中心技术架构

目录
1 银行整体网络架构概要
2 数据中心整体规划
3 数据中心网络详细设计
一 银行整体网络架构概要
• • 全行各数据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园区网及分行,采用BGP和核心网互联,利用BGP特性控制流量路径, 形成逻辑简单、结构健壮、控制手段灵活、收敛快速的广域网络架构 各个机构内部采用OSPF作为内部路由协议,提供结构简洁、管理简单、收敛快速的内部路由域
• 该区域服务器数量不多,行业惯例, 没有配置专门的接入交换机
L3 大机业务区
L3
L3 & L2
• 主要网络连接
• 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每台汇 聚两条L3 万兆连接的不同核心交 换机 • 汇聚交换机之间:四条万兆 (L3&L2)连接
LPAR LPAR LPAR LPAR LPAR LPAR
准生产SysPlex
L3 连接 L2 连接
基本网络架构
设立冗余的汇聚交换机,但不配置专门接入交换机
• 该区域服务器数量不多 • 行业惯例,没有配置专门的接入交换机
核心网络分区
主要网络连接
• 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每台汇聚两条L3万兆至 不同核心交换机 • 汇聚交换机之间:四条万兆连接(L3&L2)
L3
AS400业务区
大机业 务 21.0.0. 0/16
边界服务
设备Loopback的地址分配
• •
部分分区,根据业务系统冗余架构的 区别,可能沿用/混用10.2.0.0 地址段
• • • • • 内/外联业务区 外联接入区 公用及办公服务器区 互联网业务分区DB段 当前农本中心,部分分区互访采 用了地址转换(NAT),在计划 不再采用NAT,但在搬迁时,为 保持服务器地址不变,仍需保留 NAT
数据中心服务器架构设计指南

数据中心服务器架构设计指南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中心服务器架构设计是数据中心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服务器架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服务器选择、网络架构、存储设计和安全性等方面,为您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器架构设计的指南。
一、服务器选择在进行数据中心服务器架构设计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服务器。
服务器的选择应该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业务需求和预算等因素来确定。
常见的服务器类型包括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服务器。
1. 塔式服务器:适用于小型数据中心或办公室环境,通常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低的成本,易于管理和维护。
2. 机架式服务器:适用于中型和大型数据中心,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可扩展性,适合托管在标准的机架中,便于管理和维护。
3. 刀片服务器: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具有极高的密度和计算能力,适合处理大规模的虚拟化工作负载,但成本较高。
在选择服务器时,还需要考虑服务器的处理器性能、内存容量、存储容量和网络接口等方面的配置,以满足数据中心的性能需求。
二、网络架构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设计直接影响到数据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
一个合理的网络架构应该具备高可用性、高带宽、低延迟和易管理等特点。
1. 三层网络架构: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通常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网络的互联,汇聚层负责不同接入层的连接,接入层负责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2. 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集中管理和灵活配置,提高网络的可编程性和自动化水平,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设计。
3. 云网络架构: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网络架构已成为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的趋势,具有弹性、自动化和多租户等特点,适合于构建大规模的虚拟化数据中心。
三、存储设计数据中心的存储设计是数据中心服务器架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存储设计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数据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
金融双活数据中心方案架构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 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 第八条:实施数据集中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同步运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系统。灾难备份中心的规划建设应综 合考虑平衡风险与成本、运维管理与灾难恢复力量等因素,可采 取自建、联合共建或利用外部企业(组织)的灾难备份设施等方式… 区域性银行可采用同城或异地灾难备份和恢复策略。对于核心业 务系统,应实施应用级备份,以保证灾难发生时,能尽快恢复业 务运营,对于其他应用系统,可实施系统级或数据级备份。
核心交换机
管理类 服务器区
设备部署:
交易类服务器区 渠道类服务器区 • Viprion×10 • LTM×9
主要技术:
• LTM • iRules • 万兆光口、按需扩展 • RamCache,OneConnect
核心业务:
ATM系统 信贷管理系统 稽核系统 银行卡前置 征信系统 支付结算平台
使用效果:
一键装机脚本 F5 BIGIP Platform
iRule
应用分析 iRule
日志分析软件
SYSLOG
13
一键配置一键容灾
自动安装软件和升级文件,快速配置 系统当前配置信息采集,备份配置文件 快速搜集日志信息,方便运维管理 大幅减少应用服务器切换至灾备数据库的时间,降低 RTO date_tag=`date +%Y%m%d%H%M`
ISP 1
ISP 2
ISP 3
通过F5 GTM支持多运营商的入向 和出向流量 通过跨数据中心的集群的DNS服务, 防护DNS DDoS攻击
•
管理
• • 专业化管理团队,超过 10名F5认证工程师 设计、部署规范化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分区架构设计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分区架构设计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金融行业对于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日益增长。
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分区架构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营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还能有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风险。
数据中心分区架构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业务需求、安全性、性能、可扩展性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金融行业常见的业务类型和数据特点。
金融行业的业务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
银行的业务包括储蓄、贷款、转账等,这些业务产生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
证券行业则涉及股票交易、债券发行等,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
保险行业需要处理大量的保单数据和理赔信息。
这些业务所产生的数据具有以下特点:数据量大、增长迅速、价值高、安全性要求严格。
例如,客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都是敏感数据,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设计数据中心分区架构时,必须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常见的分区方式。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生产区、测试区、开发区、备份区和容灾区等。
生产区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区域,承载着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和关键数据。
这个区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通常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并配备完善的监控和备份机制。
为了保障生产区的安全,访问权限通常被严格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
测试区用于对新系统或功能进行测试和验证。
在测试区中,可以模拟各种业务场景,对新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测试区的数据通常是从生产区复制而来,但会进行脱敏处理,以保护真实的客户信息。
开发区则是为开发人员提供的环境,用于进行系统的开发和优化。
开发区与生产区和测试区相对隔离,以避免开发过程中的错误对生产系统造成影响。
备份区用于存储数据的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备份数据可以定期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有效恢复。
容灾区则是为了应对突发灾害或故障而设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机区
业务区1
业务区2
业务区3
业务区N
核心交换区
运营区
MIS/OA区
外联区
互联网 接入区
广域网 接入区
业务逻辑分区
(按业务功能对应用系统进行划分)
应用等级分类
( 关键、重要、一般 )
业务设备分区
( 同一类业务应用的所有IT设备放置 在同一个物理分区内 )
数据中心分区设计
互联网接入区
核心交换区
楼层接入区
开放服务区QFX应用场景
µQF/Interconnect
LEGEND
40G Fabric Link
QF/Node #1
QF/Node #2 QF/Node #3
QF/Node #16
可提供 768个万兆接口
40G 互联技术
全网
统一的
二层三层互联 低延迟传输
统一管理
开放服务区物理连接
pod3 pod2 pod1
High Density Server Rack High Density Server Rack High Density Server Rack
开放服务区物理连接
Low Density Server Rack
Low Density Server Rack
Low Density Server Rack
方式3:分布式集群互联
核心交换区设计
交换核心采用四核心结构
● 大容量、无阻塞高速交换矩阵:实现 任意点到任意点之间的无阻塞交换
● 高可用性:2个交换平面,任何一个交 换平面故障,不影响流量转发
● 高速交换中心由交换机集群组成,提 供高可用性和冗余度
● 分区通过4条通道与交换中心互联,万 兆链路
业务区1
池化
● 保证自建业务的数据备份和迁移 ● 如何实现分行平台虚拟化
信息系统基础架构的演进
虚拟
自动化
融合
私有云
P to V 开始
Automate Processes
P to V 第一阶段
Converged Systems Automate Processes
P to V
第二阶段
Self Service IT Converged Systems Automate Processes
2
DB2 App2 Web2
3
DB3 App3 Web3
方式2:按应用类型分区
其他原则: ● 安全法规 ● 业务共享需求 ● 业务高可用性需求
● 技术和运维因素 ( 区域个数、区域服务器台数、核心/接入设备能力、防火墙性能等 )
开放服务区设计
开放服务区设计
功能:负责开放服务系统的接入。 ● 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各个子模块之
10GBASE-SR MMF Cables 10GBASE-SR MMF Cables
10GBASE-SR MMF Cables
业务板卡 QF/Node
QF/Node
QF/Node
10GBASE-SR MMF Cables
End of POD Network Rack
核心交换机
交换矩阵
Network pod
● 平台集中监控 ● 主动故障处理
研发中心
职能中心节点
海外中心
核心骨干节点
主数据中心
呼叫中心
同城备份中心
职能中心节点
外联节点
一 级
分行节点
骨
干
节
点
二 级 支行节点 骨 干 节 点
分行节点
网点
金融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Part1:数据中心分区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 重新规划数据中心的弹性架构 ● 加强安全部署模式和策略 ● 考虑成本及能耗
开放业务区
主机业务区
骨干网接入区 OA业务服务区
核心交换区
外联区
网银网站区 基础服务区
网管区
测试区
OA业务 服务区
数据中心核心交换区架构
主要架构: ● 网状互联方式 ● 交换核心互联方式(主流) ● 分布式集群互联方式(趋势)
交换核心
方式1:网状互联
方式2:交换核心互联
交换矩阵
交换 交换 交换 交换 交换 交换 板卡 板卡 板卡 板卡 板卡 板卡
P to V
第三阶ER 金融平台解决方案
职能中心
● 多大数据平台架构 ● 中心架构互联优化 ● 同城/异地数据中心多活
骨干网
● SOA架构 ● 多业务承载 ● 骨干网扁平化
安全
● 各节点业务隔离 ● 风控/合规 ● 智能化攻击防范 ● 云桌面/移动终端安全
管理
● 变更自动化 ● 风险预估
高速交换核心
MIS/OA区
业务区2
业务区3
外联区
互联网 接入区
业务区N
广域网 接入区
数据中心开发服务区架构
主要原则:
应用架构:业务关联度高的服务器部署在同一个区域
交换核心
交换核心
Web
Web1 Web2 Web3
App
App1 App2 App3
DB
DB1 DB2 DB3
方式1:按应用层次分区
1
DB1 App1 Web1
Patch Panel
End of Row Patch PNaneetlwork Rack End of Row PatcNhePtawnoerlk Rack End of Row Network Rack
业务板卡
核心交换机
End of POD Network Rack
● 支持TOR,MOR和EOR布线方式。 ● 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
● 3个单层Fabric分别覆盖每POD的所有机柜。 ● 开放服务区的每层楼的网络设备作为单台设备统一维护和管理。
Thanks
间通过标准开放协议或接口互联互通。 ● 各个模块均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子
模块单点管理。 ● 多机箱集群虚拟化技术保证了汇聚模
块的高可靠性和简化配置。 ● 单层Fabric系统提供服务器接入模块
的最高性能和最低延迟,高可靠性灵 活扩展的能力。
● 单层Fabric系统提供简化运维和最大 化程度易于管理能力。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分区架构设计
银行网络架构演变的 驱动力
不同需求带动信息系统改变
增加交易投资业务 多元化盈利增长
波动性的业务突发
分行的自建业务
● 业务系统繁多,难以实现信息交互、 数据共享和统一风险管理
● 集团体系信息系统的共用平台风险
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 应对大量新型业务造成的突发流量 ● 如何引入云计算平台实现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