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卧位与安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课件——卧位与舒适安全

应用:放衬垫→固定→观察
(3)膝部约束带
(固定膝部,限制下肢活动)
大单法 约束带法
(4)尼龙搭扣约束带
感谢聆听 感谢大家的聆听!
⒈护士准备 ⒉用物准备 ⒊环境准备
(一)协助患者 翻身侧卧
(二)协助患者 移向床头
⒈患者 ⒉护士 ⒊卧位
核对解释 翻身准备 病人取位
实施
调整卧位 观察记录
四、更换卧位的方法 (一)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尊称患者并解释,取得合作
固定床轮,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
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 一人协助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患者) 两人协助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按侧卧位要求,扩大支撑面,确保安全、舒适
一、卧位的性质
(二)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为:
➢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大、稳定、患者舒适、轻松 ➢不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小、难以平衡,患者肌肉紧张易疲劳、
不舒适
一、卧位的性质
(二)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为:
➢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大、稳定、患者舒适、轻松 ➢不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小、难以平衡,患者肌肉紧张易疲劳、
• 三、常用卧位
2、侧卧位
• 三、常用卧位
临床应用
臀部肌肉注射时 与仰卧交替,可预防压疮 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查
3、俯卧位
• 适用范围:
-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 影检查时
-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 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胃肠胀气导致腹痛时
三、常用卧位
4、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腹部手术后病人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3)膝部约束带
(固定膝部,限制下肢活动)
大单法 约束带法
(4)尼龙搭扣约束带
感谢聆听 感谢大家的聆听!
⒈护士准备 ⒉用物准备 ⒊环境准备
(一)协助患者 翻身侧卧
(二)协助患者 移向床头
⒈患者 ⒉护士 ⒊卧位
核对解释 翻身准备 病人取位
实施
调整卧位 观察记录
四、更换卧位的方法 (一)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尊称患者并解释,取得合作
固定床轮,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
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 一人协助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患者) 两人协助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按侧卧位要求,扩大支撑面,确保安全、舒适
一、卧位的性质
(二)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为:
➢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大、稳定、患者舒适、轻松 ➢不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小、难以平衡,患者肌肉紧张易疲劳、
不舒适
一、卧位的性质
(二)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为:
➢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大、稳定、患者舒适、轻松 ➢不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小、难以平衡,患者肌肉紧张易疲劳、
• 三、常用卧位
2、侧卧位
• 三、常用卧位
临床应用
臀部肌肉注射时 与仰卧交替,可预防压疮 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查
3、俯卧位
• 适用范围:
-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 影检查时
-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 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胃肠胀气导致腹痛时
三、常用卧位
4、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腹部手术后病人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基础护理学 卧位与安全

卧位
卧
主动卧位
是指患者自主采取的卧位
位
的
被动卧位
是指患者无变换卧位能力,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性
质
被迫卧位
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 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卧位
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卧位姿势符合人体力学要求,关节处于功能位置。 •经常更换体位,至少每2小时一次,加强受压部位皮肤护理。 •患者身体各部位均应活动。 •变更卧位时适当遮盖患者,保护身体隐私,促进身心舒适。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恢复正确、舒适的卧位。
更换卧位技术
卧位变换的评估内容
1.患者的年龄、体重、目前的健康状况、需要变换卧位的原 因。 2.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躯体及四肢活动能力。局部 皮肤受压情况、手术部位、伤口及引流情况,有无骨折固定、 牵引等情况存在。 3.患者及家属对变换卧位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的了解程度、配 合能力等。
在医院,可能存在各种影响安全的因素如物理性、生物 性、化学性、心理性、医源性等损伤。
物理性损伤包括: 机械性损伤 温度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 放射性损伤
安全护理
保护具的应用
目标
对小儿、高热、谵妄、烦躁不安、昏迷及危重患者, 为防止发生坠床、撞伤等意外,确保治疗、护理的顺 利进行,必须及时、正确地应用保护具,以确保安全。
减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开颅手术后。
卧位
膝胸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适用范围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检查 和治疗。 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卧位
截石位
适用范围
会阴、肛门部的检查、 治疗、或手术。 产妇分娩。
更换卧位技术
方法 协助患者翻身
卧
主动卧位
是指患者自主采取的卧位
位
的
被动卧位
是指患者无变换卧位能力,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性
质
被迫卧位
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 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卧位
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卧位姿势符合人体力学要求,关节处于功能位置。 •经常更换体位,至少每2小时一次,加强受压部位皮肤护理。 •患者身体各部位均应活动。 •变更卧位时适当遮盖患者,保护身体隐私,促进身心舒适。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恢复正确、舒适的卧位。
更换卧位技术
卧位变换的评估内容
1.患者的年龄、体重、目前的健康状况、需要变换卧位的原 因。 2.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躯体及四肢活动能力。局部 皮肤受压情况、手术部位、伤口及引流情况,有无骨折固定、 牵引等情况存在。 3.患者及家属对变换卧位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的了解程度、配 合能力等。
在医院,可能存在各种影响安全的因素如物理性、生物 性、化学性、心理性、医源性等损伤。
物理性损伤包括: 机械性损伤 温度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 放射性损伤
安全护理
保护具的应用
目标
对小儿、高热、谵妄、烦躁不安、昏迷及危重患者, 为防止发生坠床、撞伤等意外,确保治疗、护理的顺 利进行,必须及时、正确地应用保护具,以确保安全。
减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开颅手术后。
卧位
膝胸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适用范围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检查 和治疗。 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卧位
截石位
适用范围
会阴、肛门部的检查、 治疗、或手术。 产妇分娩。
更换卧位技术
方法 协助患者翻身
护理学基础课件-第7-8章

安置病人
协助翻身
病人准备
固定装置
核对解释
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
目的
评价 实施
准备
评估
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
【目的】 协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病人移向床头,恢复正确 而舒适的卧位。
【评估】 1.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 2.各种导管及输液装置情况。 3.病人及家属对此操作的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 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了解移向床头的配合能力及注意事项。 3.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3)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和搪瓷类物品之 上,以免包布受潮。
(4)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1)物理监测法 (2)化学监测法 (3)生物监测法
最可靠
2、光照消毒法
又称辐射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照 射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 从而导致其死亡。
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 真菌则更弱,对生长期细菌敏感,对芽 胞敏感性差。
适用范围
(1)面部及颈部手术病人 (2)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者 (3)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端坐卧位
方法
病人坐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用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80°,膝下支架抬高15-20°,身体稍向前倾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者。由于极
适用范围 度呼吸困难,病人被迫端坐
俯卧位
方法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部两侧,两腿 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
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 或侧卧的病人
《护理学基础》第九章临床常用卧位

俯卧位
适用范围: 腰、背部检查 脊柱术后 腰、背、臀有伤口 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疼
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1、心肺疾病----呼吸困 难者
2、胸、腹、盆腔术后或 炎症
3、恢复期体质虚弱患者
端坐卧位
适用范围:
1、极度呼吸困难者
2、心衰、心包积液、哮 喘
头低足高位
适用范围: 体位引流
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 脐带脱垂
卧 位
卧位定义
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卧位与诊断、 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 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 良好的作用。
分类
根
根
据
据
自
稳
主
定
性
性
分
分
类
类
根 据 卧 位 的
姿 势 分
类
根据自主性分类
主动卧位
主 动 卧 位 是 指 患 者 自 己 采 取 的 卧 位 。
被动卧位
被 动 卧 位 是 指 患 者 卧 于 他 人 安 置 的 卧 位 。
下肢骨折牵引
头高足低位
适用范围:
颅脑损伤、颅脑手术后病 人,减轻颅内压,预防脑 水肿
颈椎骨折病人做颅骨牵引
膝胸卧位
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 肠检查和治疗
2、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 不正
3、促进产后子宫复旧
截石位
适用范围:
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 疗、或手术
产妇分娩
人工流产
注意事项
1、身体的各个部位维持良好的功能位 置。
2、体重能平均的分配到身体各个部位。
维持关节的功能位。
3、协助病人更换卧位,无压疮发生, 无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
护理学基础知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关于卧位和安全的护理,一直是基础护理学中一节非常重要的内容。
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所以在此中公的专家们将关于其重要的考点进行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卧位:一、卧位的性质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卧位通常分为:①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②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③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用的卧位1.仰卧位①去枕仰卧位②中凹卧位③屈膝仰卧位2.侧卧位3.半坐卧位4.端坐卧位5.俯卧位6.头低足高位7.头高足低位8.膝胸位9.截石位三、更换卧位的方法保护具的应用:1、目的①保证安全,防止小儿或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危重病人等因意识不清或虚弱等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
②确保治疗、护理工作进行。
2、方法①床档主要用于保护病人,预防坠床。
②约束带主要用于躁动或精神科病人,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
3、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保护具的应用指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保护具使用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护病人自尊。
②制动性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须定时松解约束带(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同时注意病人肢体应处于功能位。
③使用约束带时,局部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并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一般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必要时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④记录保护具使用的原因、使用时间、观察结果、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停止使用的时间。
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图12-5 半坐卧位-摇床法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2.安置方法: (2)靠背架法:如无摇床,患者仰卧,在床头垫褥下放置靠背架,将患者上半身 抬高,下肢屈曲,用大单包裹软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缘,以防患者下滑,床 尾置软枕垫于患者足底。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图12-5 半坐卧位-摇床法
图12-7 端坐位
图12-6 半坐卧位-靠背架法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围 2.安置方法 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
图12-8 头低足高位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六)头高足低位 1.适用范围 2.安置方法: 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图12-9)。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二)侧卧位
1.适用范围
2.安置方法:患者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枕旁, 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臀部肌内注射时,应上腿稍伸直,下腿弯曲,使臀部肌肉放 松)。在两膝之间,背部,胸腹部放置软枕支撑患者,增加稳定性和舒适感(图12- 4)。
图12-4 侧卧位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二节 协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方法
2.注意事项 (4)为手术后患者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有无潮湿及脱落,如敷料脱落或潮湿, 应先换药再翻身;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只能卧于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因头部翻转过 剧可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患者突然死亡。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应 将患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同时注意观察局部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颈椎或颅骨 牵引患者,翻身时不能放松牵引,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位,翻身后检查牵引 方向及牵引力是否正确。 (5)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时,注意节力原则。如翻身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护士,使重 力线通过支撑面来保持身体平衡,缩短重力臂而省力。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⑵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者:采取半 坐位,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 局限化和减轻中毒反应,又可防止引起 膈下脓肿。
• 腹部手术后,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 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⑶腹部手术 • ⑷面、颈部手术后:采取半坐位可减轻
局部出血。 • ⑸恢复期体质虚弱者:有利于向站立过
交替 • 2.侧卧,两臂曲肘,一手放胸前,另一手放枕
旁,下腿稍直,上腿弯曲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㈢ 半坐卧位(Fowler’s position) • 1.适用范围: • ⑴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者:采取半坐
位,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同时 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另一方面, 静脉回流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 担,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 二.常用卧位 • ㈠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 1.去枕仰卧位 • (1) 实用范围: • ①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 •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 • (2) 方法:去枕仰卧,昏迷或全麻未醒病人头应转
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枕头横置于床头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2.屈膝仰卧位 • (1) 适用范围:用于腹部检查 • (2) 方法: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稍
高昂15~30cm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七)头高足低位 • 1.适用范围: • ⑴颅骨牵引时 • ⑵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 ⑶开颅手术后 • 2.方法:仰卧,床头抬高15~30cm,枕头横立
于床尾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八)膝胸位(knee-chest position) • 1.适用范围 • ⑴肛门、直肠检查及治疗 • ⑵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 • 2.跪卧,两小腿放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
• ⑵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者:采取半 坐位,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 局限化和减轻中毒反应,又可防止引起 膈下脓肿。
• 腹部手术后,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 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⑶腹部手术 • ⑷面、颈部手术后:采取半坐位可减轻
局部出血。 • ⑸恢复期体质虚弱者:有利于向站立过
交替 • 2.侧卧,两臂曲肘,一手放胸前,另一手放枕
旁,下腿稍直,上腿弯曲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㈢ 半坐卧位(Fowler’s position) • 1.适用范围: • ⑴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者:采取半坐
位,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同时 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另一方面, 静脉回流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 担,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 二.常用卧位 • ㈠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 1.去枕仰卧位 • (1) 实用范围: • ①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 •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 • (2) 方法:去枕仰卧,昏迷或全麻未醒病人头应转
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枕头横置于床头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2.屈膝仰卧位 • (1) 适用范围:用于腹部检查 • (2) 方法: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稍
高昂15~30cm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七)头高足低位 • 1.适用范围: • ⑴颅骨牵引时 • ⑵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 ⑶开颅手术后 • 2.方法:仰卧,床头抬高15~30cm,枕头横立
于床尾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八)膝胸位(knee-chest position) • 1.适用范围 • ⑴肛门、直肠检查及治疗 • ⑵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 • 2.跪卧,两小腿放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
基础护理学第09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训练
案例分析:卧位调整不当导致的医疗事件
案例介绍
详细描述一个因卧位调整不当导致医疗事件的案例,包括病人的 初始状况、卧位调整的方法和出现的问题。
原因分析
分析导致医疗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护理人员对卧位调整的专业知识 掌握不足、操作不规范等。
教训与改进
总结案例中的教训,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护理人员的 培训、制定更严格的卧位调整操作规范等。
卧位调整的操作步骤与技巧
01
02
03
04
准备工作
明确调整目标,准备相应的床 具、垫子等物品,确保环境安
全。
与病人沟通
向病人解释卧位调整的目的和 步骤,取得其配合。
执行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计划,运用专 业技巧进行卧位调整,如协助
病人侧卧、摇起床头等。
复查与记录
检查卧位调整后的效果,记录 操作过程和病人反应,为后续
• 定期为病人更换卧位,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卧位选择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注意事项
在变换卧位时要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
根据需要,为病人提供合适的卧具和支持物,以增加舒适度和防止并 发症。
对于不能自行变换卧位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定期协助其变换卧位,并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以减少感染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本章内容回顾与总结
卧位选择
本章详细介绍了不同病情 下病人卧位的选择原则, 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 卧位等,以及各种卧位的 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床位调整
床位的高度、角度和软硬 度对病人的恢复和舒适度 有着重要影响,本章讲述 了如何根据病人需求调整 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