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效果分析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

资料 与方 法 包 内所有 物 品均 为一 次 性 用 物 : 手
套、 弯盘 、 巾 、 洞 治疗 巾、 指套 、 剪 刀 、 小 石 蜡油 、 引流袋 、O l lm 注射 器 、 外消毒用物 。 制作 方法 : 将上述用物按操作步骤 的 先后顺序进 行 打包处 理 , 包分 上 、 两部 下 分, 上层弯盘 内放置 外消 毒用 物 , 层 弯 下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年 第 6期 ( 2 总 第 21 )1 3护 理 : 即脱离 急救 环 立
境, 尽快使 中毒 现场 与 外界 环 境 空 气 流 通, 将中毒患者迅速转到空气新鲜通风 良 好处 , 解开衣领 , 意保 暖 , 卧 , 偏 向 注 平 头 侧 , 持呼吸 道通 畅 , 时清 除呼 吸道 保 及 内呕 吐物及分 泌物 , 防止呕 吐导致 窒 息 , 对心脏 、 呼吸停止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术 。迅速纠正缺氧 , 于 昏迷或烦躁者立 对 即解开衣领 , 时清 除呼 吸道分 泌物 , 及 保 证呼 吸道通畅 。同时 , 根据 病情 轻度中毒 者给予 中、 高流量 鼻导管吸氧 , 重度 中 中、 毒者给予面罩吸氧 , 危重患 者可进行 气管 插管 、 简易呼吸气 囊或 呼吸机 辅 助呼 吸。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 以利 于静脉注射抢救
气 囊 导尿 管 专 用一 次 性导 尿 包 的应 用 研 究
盘 内放 置 导 尿 所 用 的 一 次 性 无 菌 物 品 。
魏 育 芳
7 40 4 0 0甘 肃 平 凉 市 人 民 医 院 内 三 科
di1 . 9 9j i n 10 —64 . 0 0 o:0 36 /.s . 07 s 1x 2 1
一
药物, 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 。有效 的药物 治疗是 防治 脑水 肿 , 改善脑 组织 缺 氧 , 恢 复 脑 细 胞 功 能 的 有 效 措 施 。急 性 中 毒 后 2~ 4小 时可 出现脑 水肿 , 2 4 在 4~ 8小时 内是脑水肿 的发展 高峰。因此 , 尽早保护 大脑功能 , 积极脱 水 、 降低 颅 内压至 关重 要 。应快速输 入 2 % 甘露 醇 15 l 0 2 m +地 塞米松 lmg 1 O ,5分 钟 内输 完 , 降低 颅 以 内压 , 减轻脑组 织损 害。对一氧化碳 中毒 昏迷的患者 , 用纳洛酮药物以促进脑细 应 胞功能恢复 。对烦燥 、 搐者静脉注射地 抽 西泮 l m , O g 使患者镇静 , 以免耗 氧过多加 重病情 。 转送途 中并 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 防止 脑 水肿 , 密切 观察 患者有 无 呕吐症 状 , 及 早发现脑水 肿前兆 , 密观察 患者 神志 、 严 生命体征 、 肤黏 膜及 瞳孔变 化 , 皮 苏醒 时 间及有 无抽 搐等症状 , 如发现抽搐症状 及 时报告 医生 , 遵 医嘱 给予相 应 的治疗 , 并 如 注射安定 、 放置缠有纱布 的压舌板或 开 口器 于两 臼齿 之 间 , 其镇 静 及 防 止 咬 使 伤, 及时给 予 2 %甘 露 醇和 地塞 米 松 等 0 药物 。防止肺水肿 , 观察询 问患者有无 胸 闷、 憋气 、 嗽 等症 状 , 气 管 分 泌 物 较 咳 如 多, 及时清除 口鼻分 泌物 , 防止 窒息 和 吸 人性肺炎 , 协助 翻身拍 背 , 清醒 患者 鼓励 其 咳嗽 , 深呼 吸 , 持 呼吸道 通 畅 。心 肌 保 损害, 询问患者有无胸 闷、 心悸 等症 状 , 注 意控制 输液 速度 ( 尤其 是 老 年人 或 有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
方法:对11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在到达医院前,浅昏迷转为昏睡者23例,昏睡转为嗜睡者37例,头晕、恶心、全身乏力症状减轻者28例,病情好转例数占全部患者的75.8%。
结论:在急性 co中毒患者的救治中,要加强院前救护能力,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较为合理的救护,为院内救护创造条件,对提高急性co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科共接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16例,男80例,女36例,年龄8岁~78岁,均有明确中毒史。
深昏迷16例,浅昏迷30例,昏睡42例,意识清楚而头晕、恶心、全身乏力者28例。
1.2 院前急救方法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接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前,均通过急救电话告知家属尽早将患者搬离中毒现场,保持通风良好,同时要注意加盖棉被及衣物进行保暖。
到达现场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纯氧吸入,加快碳氧血红蛋白(cohb)解离,增加一氧化碳的排出。
昏迷患者应迅速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有假牙者取出,并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窒息,舌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并静滴20%的甘露醇125 ml~250 ml以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
转运过程中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告知转运途中风险并签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车内通风良好。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护送到医院,使患者尽快在院内得到进一步治疗。
在回医院途中,有两例深昏迷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人工心肺复苏术抢救治疗,复苏成功并且安全送抵医院。
2讨论2.1中毒机制早期氧疗对预后很重要,急性co中毒时,co进入血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减少,造成组织缺氧,其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含量越高,机体缺氧就越严重,中毒程度也就越重,另外,co 中毒对机体影响与中毒后恢复时间有关,停止吸入co后,第1h排出量最多,但碳氧血红蛋白完全解离需要一段时间,甚至长达24h以上[1],吸氧可加速cohb解离,吸入新鲜空气时co从释放排出量约需4h,吸入纯氧可缩短为80min,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为25min 。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立即为密闭居室开窗通风,松开病人的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呼吸、心跳停止的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纠正缺氧立即吸氧,吸氧可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
有条件的应立即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高压氧治疗应在早期,最好在4小时内进行,如属昏迷或碳氧血红蛋白>25%,即使病人未发生昏迷,均属于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
如无高压氧设备,应采用高浓度面罩给氧或鼻导管给氧。
3.改善脑组织代谢昏迷时间较长,高热或频繁抽搐者,可采用以头部降温为主的冬眠疗法,以减少脑代谢率,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
早期给予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静脉滴注,以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应用脱水剂、利尿剂以防止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与速尿联合或交替使用。
4.对症治疗低血压休克者给予扩容抗休克,抽搐者给予安定、苯巴比妥,肺部感染者给予广谱抗生素。
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中毒的后果是严重 的低氧血症 。 一氧化碳的排出速度及碳 化碳经肺泡进入血液后结合血蛋红 白形成难 以解离的碳氧 氧血红蛋 白的解离速度均与肺泡中氧分压有关, 当氧分压 血红蛋 白,使血红蛋 白失去携带氧 的能力 ,机体迅速缺 增高时可加速碳氧血红蛋 白解离[。在 院外可用鼻导管 氧 ,导致患者 脑水肿 ,呼吸抑 制 ,心肌损 害 ,甚 至 昏 或面罩吸氧 , 中度中毒者吸氧浓度为 3 L m n 重度 迷死亡。吸入高浓度氧可加速碳氧血红蛋 白的解离,比 轻  ̄4 / i ,
如 口鼻有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应用手清除或轻叩其背令其 自 性脑病后遗症 5例 ,死亡 3例 ,完 全治愈率 占 8 . % 30 。
行排 出 ;如有 义齿应摘 除 , 以防误 咽;牙关 紧 闭者 用 这说 明在 “ 金 时间 ”内救 治至关 重要 。因此 ,有 必 黄
开 口器, 以防舌头被 咬伤 ;出现 舌后 坠情况 时 ,可用 要 向全社会普及 急救技术知识 ,以及进行急救培训,使 舌钳将舌头拉 出,以解 除呼吸道阻塞 ,也可 以采取 口内 家属学会在现场对危重 的患者实施急救的方法 ,等 医护
放置 口咽管方法 ,保持其 呼吸道通畅;重者可实行气管 人员到达,由医护 人员继续进行有效的救护,这样能缩 插管 ,采用 呼吸囊或 呼吸机辅 助 呼吸 。 2 3 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及 时用药 一氧化碳 .
短 急救 时 间,提 高 治 愈率 。 32氧疗是治疗的重点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氧 .
1 3治疗效果 ( . 见表 2 ) 2 护理体会
2 1脱离危险源 这是 首要处理 的措施 ,急性一氧 . 接触 时 例 , 中7 例在医护人员来到前,家属 已进行 有效现 场 化碳中毒的程度主要 取决于一氧化碳吸入浓度 , 其 8 间及机 体缺氧的敏感性 ,因此,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减少 急救 , 2 4 例其 家属等待 医护人 员到场后才施行救治 , 7 4 氧 化碳吸入 对救 治效果 非常重 要 。故 应立 即关好气 例 由家属直接送院急救 。根据中毒程度 见表 1 。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与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与护理急性CO中毒首要症状是昏迷的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氧化碳中毒时候的急救与护理,供大家参考。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配合1、现场急救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置于新鲜空气处,如为密闭居室应立即开窗通风,松开病人衣领、裤带。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心跳停止者应立进即行心肺复苏。
2、迅速纠正缺氧这是抢救CO中毒患者的关键。
迅速给氧是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
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8~10L/min(时间不超过24h,以免发生氧中毒)。
3、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是抢救CO中毒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
高压氧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能预防和治疗CO中毒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后遗症。
4、防治脑水肿早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或20%甘露醇静滴,有助于改善组织的缺氧。
可应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5、对症治疗有呼吸衰竭时可用呼吸兴奋药,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体表放置冰袋,使体温保持在32℃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降温疗效不佳时,可用冬眠药物。
频繁抽搐者首选地西泮静注。
6、其它治疗如新药纳络酮及醒脑静的应用,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等。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2、保持呼吸道通畅;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心衰、肺水肿的发生有效快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急性尿潴留的护理;5、观察有无颅压增高,预防脑水肿;6、密切做好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其它并发症。
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

【 src】Obe t eT u Abtat jci osmma edan s n et e t f c t ab nmo oiep i nn ains i op v y h r t ig oi a dt am n uec o n xd os igi pt t w t h si s r oa r o n e h
ad e p i h b ev to r u , h te o slc h a e id i o — r — o ptlf s ad wilb e tt a i,s tu n t eo s rain g o p t e oh rt ee tte s me p ro n n n p e h s i rt i l e s n o p - a i
t n s b a l mb r 0 c s s o c t ab n mo o i e p io ig t h opi s e tbih d frte c nr l i t y fmi me e 6 ae fa u e c r o n xd os nn o t e h s t wa sa l e h o to e y s l a s o
t x ein ea dt rvd u dn o l ia meg n y b ss M eh d it a e ee tdp te t wi c t ab n l a e p r c n op o i eg i gfrci c le re c a i. e n t o sSxyc sss lce ains t a ue c r o h
一
氧 化碳 中毒患 者 于 2 0 0 9年 1月~ 0 2年 1月 在我 院 10急救 中心 均行 院前 急救 设 立为 观 察组 , 21 2 另选 择 同期 非 院
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易 诱 发 心 血 管 疾 病 , 至 引 起 术 后 大 出 血 。若 患 者 出现 膀 甚
胱 痉 挛 ,护 理 人 员 应 该 首 先 对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进 行 心 理 护
有 效缓 解 。对 于 本组 出现 的 5例 暂 时性 尿 失 禁患 者 , 护理 人 员 及 时指 导 患者 有意 识 地进 行 肛 门括约 肌 的 收缩 训 练 . 呼气 放 松 肛 门 括约 肌 , 气 时缩 肛 , 免 憋 尿 给 逼尿 肌 功 能 带 来 吸 避
理 。 除 其 担 忧 , 及 时 调 整 冲 洗 温 度 和 速 度 , 免 因液 体 解 并 避 温 度 过 低 或 者 滴 速 过 快 引 发 的膀 胱 痉 挛 : 次 , 理 人 员 其 护 应 检 查 是 否 是 因 为 血 块 堵 塞 导 致 膀 胱 过 度 充 盈 而 引 致 痉
煤 气 中毒 又 叫一 氧 化 碳 中毒 。一 氧 化 碳 无 色 、 味 、 无 对 呼 吸 道 无 刺 激 性 , 在 不 知 不 觉 中就 可 以 中毒 。在 生 活 和 人
例, 重度 中毒 1例 , 医护 人员 到达 现 场 时就 已死 亡 5例 。
1 急 救 处 理 . 2
生产 环境中 , 含碳 物 质燃 烧 不 完 全 , 可 以产 生 一 氧 化 碳 。 都
例 如 : 钢 、 焦 、 窑 等 工业 在 生 产 过 程 中炉 门或 窑 门 关 炼 炼 烧
1 . 速 出 诊 . 1迅 2
1 0医护 人 员 在接 到 报 警 电话 后 , 即 出诊 。途 中用 电 2 立
闭 不严 , 气 管 道 漏 气 都 可 泄 漏 大 量 一 氧 化 碳 。 矿 井 打 眼 煤
临 床资 料 及护 理 措施 。 结果 : 经过 有效 的院前 急 救 , 到达 医院前 , 在 轻度 中毒 4例 患者 头痛 、 昏 , 头 四肢 无 力症 状 均减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临床表现】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
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消失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糊涂,吸入新奇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快速消逝,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消失虚脱或昏迷。
皮肤和粘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如抢救准时,可快速糊涂,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发觉时间过晚,吸入一氧化碳气体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逝,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
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峻,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病因病理】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气体比重0.967。
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急。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马上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力量。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而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例有关系。
血液中COHb%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亲密关系。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患病损害。
脑内小血管快速麻痹、扩张。
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状况下快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0T10:46:40.2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作者:马寅生
[导读]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减少机体功能的恶性循环,可有效改善患者救治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率。
马寅生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3例,对院前急救的具体措施及救治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33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到达医院时,17例患者意识由深度昏迷转为浅昏迷,10例患者意识由浅昏迷转为昏睡,此外6例患者现场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1.8%(27/33),11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结论: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救治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83-02
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国冬季高发,为急诊常见危重症疾病之一,可导致多脏器功能的损坏,以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性损害为主,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可导致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甚至是器官衰竭并导致死亡[1]。
早期给予正确的急救,纠正患者的缺氧状况,以最快速度阻断并逆转由缺氧引起的损害,以及继发性危害,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2]。
本文通过以我院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院前急救的措施和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7~73岁,平均年龄46.2±11.5岁,按照中毒分级标准,本文选择对象均为重度,患者表现为深度昏迷,且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以及大小便失禁。
1.2 院前急救措施
院前急救主要内容包括,院前对急救护理人员的筛选和系统化培训、中毒程度的评估、快速出诊、电话指导、现场处理、转运的观察以及院内急诊无缝隙衔接等。
1.2.1院前对急救护理人员的筛选和系统化培训前期对急救人员做好规划,分工协作,并对急救小组成员定期通过授课、现场演示等方式,给予针对性培训,同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查漏补缺,保证在急救现场能够顺畅熟练操作,并掌握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应急救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员因素引起的救治失败等。
1.2.2快速出诊接到求救电话时,快速出诊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接到电话时,迅速准确记录事发地址,询问患者伤情并进行初步评估,记录联系方式,迅速出诊。
1.2.3电话指导急救途中,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做紧急施救,指导现场人员打开门窗、将患者转运至通风良好的环境,远离毒源,注意患者口鼻分泌物的清理,以免影响呼吸,给予适当保暖,避免冷刺激加重机体的缺氧状况,可能导致诱发休克甚至呼吸和心跳骤停,同时抚慰患者家属情绪,检查所需的医疗器械、药品齐全否,并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抵达。
1.2.4现场处理对患者中毒程度进行正确评估,重症患者,立即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通畅、并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昏迷患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出现舌坠表现,立即放置口咽通气管辅助通气,发生呼吸衰竭,可通过使用呼吸兴奋剂刺激呼吸,必要情况下,可现场给予行气管插管。
同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时刻注意患者心率、血压等,并给予甘露醇,防止脑疝,降低颅内压;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促进代谢等作用;给予纳洛酮发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和呼吸兴奋作用;胞磷胆碱和醒脑静促进苏醒同时降低脑血管阻力等作用,最大程度降低脑水肿,缓解对大脑的损害,保护脑功能,缩短昏迷的时间。
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如给予高热患者通过冰帽、冰袋等物理方式降温,控制体温;外伤者进行伤口的包扎等。
1.2.5转运的观察转运过程中,保证患者的绝对安全,医护人员于患者的两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发生紧急情况时,给予相应急救处理,给予舒适卧位,观察患者呼吸是否通畅,注意输液管、气管插管等是否通畅,避免弯折,移位和脱出。
1.2.6院内急诊的无缝隙衔接转院过程中,提前电话告知急诊手术室准备好药品及器械,人员与设备准备齐全,缩短救治的时间,急诊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并掌握一氧化碳重症患者的抢救程序,同时熟练操作心肺脑的复苏步骤,熟悉人工呼吸机的操作,规范救治技术,保证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
1.3 观察指标
对抢救成功率、后遗症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
2.结果
所有33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到达医院时,17例患者意识由深度昏迷转为浅昏迷,10例患者意识由浅昏迷转为昏睡,此外6例患者(18.2%)现场死亡,死亡均因发现中毒时间较晚,未能及时救治;抢救成功率为81.8%(27/33),11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见表。
表所有患者经院前急救的救治结果分析[n,%]
3.讨论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发病机制为,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高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约300倍,从而阻止机体对氧的摄入,同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物解离能力比氧气慢2000多倍,长时间的吸入,可导致患者的脑组织以及全身脏器发生严重缺氧,引起血管痉
挛,提高血液粘稠度,甚至形成微血栓,使机体的缺氧状况进一步恶化,导致脑细胞和神经组织的变性,甚至导致脑及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3]。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33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到达医院时,有17 例患者意识由深度昏迷转为浅昏迷,另外,10例患者意识由浅昏迷转为昏睡,说明院前急救使患者状况得到了及时的改善;此外6例患者现场死亡,分析死亡原因,死亡患者发现中毒时间较晚,未能得到及时救治。
综上所述,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通过及时有效的缓解一氧化碳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减少机体功能的恶性循环,可有效改善患者救治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毅.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2:195-196,198.
[2]庞立洁.院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5:215-216.
[3]李伟强,阮海林,黄英华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分析[J]. 蛇志,2011,3: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