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方言语法研究—以否定副词“嗯”与“莫”为例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双宾构式的语义地图研究——以邵阳方言为例

现代汉语双宾构式的语义地图研究——以邵阳方言为例

532020年第2期总第692期MODERN CHINESENo.2General No.692现代语文现代汉语双宾构式的语义地图研究——以邵阳方言为例焦胜男(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双宾结构的研究历来为汉语学者所重视,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学、配价语法、认知语言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该结构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些年,随着类型学的兴起和发展,“语义地图”这一新的研究工具进入广大学者的视野,为解决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立足于经典的构式语法理论,以双及物结构中的双宾构式为研究对象,结合湘方言实例,绘制其语义地图。

以期发现湘方言与普通话乃至世界语言双宾构式的共性,并尝试对其特殊性做出解释。

关键词:邵阳方言;双宾构式;语义地图作者简介:焦胜男,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双宾结构的研究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各语言学流派对此进行了很多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双宾语的定义、双宾动词的分类、双宾句式进行了界定、归纳。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双宾句进行探讨,从语言内部研究双宾句式。

配价语法以动词为核心,动词的配价能力决定了句子中与它共现的名词性成分,但是哪些二价动词或一价动词能变为三价动词进入双宾句呢?配价语法没有做出很好的解释。

90年代后期,认知语言学开始兴起,构式语法理论从新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有力的论证。

构式语法认为,句式是一个“完形”(即整体结构),它具有独立的论元结构,构式语法更加强调动词义和句式义的互动,较好地解释了一价二价动词进入双及物式的情况。

这也是本文考察湘方言双宾句的主要理论依据。

近些年来,语言类型学研究在国内兴起。

为了更好地凸显汉语双宾结构的特点,石毓智(2004)等学者对汉英双宾构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刘丹青(2001)、汪国胜(2000)、丁加勇(2003)等采用跨方言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汉语普通话、赣方言、湘方言中双及物结构主要句式的动词、句法性质等。

否定副词“不”和“没”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否定副词“不”和“没”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否定副词“没”和“不”张时阳(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文章通过对否定副词“没”与“不”的对比考察,认为它们间的主要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达的时间不同。

“没”是对过去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不”是对将来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

二是对动态与静态的选择不同。

“没”只对动态性质的词语进行否定,不能对静态性质的词语进行否定;而“不”则可以对静态词语进行否定。

关键词:副词“没”副词“不”时间动态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没”(包括“没有”)和“不”,都能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之前,对谓词进行否定,构成状中关系。

如:“没说”“不说”“没对”“不对”。

粗看起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

其实,差别很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时间范畴的对立“没”“不”都能反映时间,但所反映的时间段不同。

“没”是对过去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不”是对将来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

如下图所示:A点表示说话时的时间,AB表示过去的某个时间段,AC表示将来的某个时间段。

“没”对AB内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不”对AC内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

如:(1)a 我没回家。

b我不回家。

a句中的“回家”是在过去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事件;b句中的“回家”是在将来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事件。

“没”“不”在时间上的差异,可以解释许多语言现象。

(一)与“V过”的组合“V”表示动词,“过”是动态助词。

“没”能与“V过”组合,“不”不能与“V过”组合。

如:(2) a 没打过没哭过没买过没学习过没讨论b *不打过 *不哭过 *不买过 *不学习过 *不讨论过单个动词,其动作既可发生在过去的时间里,也可以发生在将来的时间里。

因而,与“没”和“不”都能组合。

动态助词“过”具有历时性,[1](P63)它附在V后,表示V是过去时间里的动作。

“过”对V 的所处时间已经明确,即在“过去”。

这与“没”反映的时间相符,而与“不”反映的时间矛盾。

邵阳方言否定副词_嗯_与_莫_

邵阳方言否定副词_嗯_与_莫_

第8卷第4期2009年08月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oyang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 ol.8N o.4A ug.2009■语言研究邵阳方言否定副词“嗯”与“莫”李国华(云南民族大学 中文系,云南 昆明 650031)摘 要:文章对邵阳方言中的否定副词“嗯”与“莫”的用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嗯”与语气词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方言语法;邵阳方言;否定副词;用法探微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09)04-0033-05收稿日期:2009-06-12作者简介:李国华(1940—),男,湖南邵阳人,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

33 3.“莫”表示“没有”。

表示这个意思的“莫”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

(1)修饰动词,如:莫吃饭(没有吃饭) 莫在屋里(没有在家)莫喊人(没有叫别人) 莫讲(没有讲)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例子中的后两个例句,在邵阳话中并不是仅仅只表达“没有”,同样它也可以表达“不要”。

它们的区别主要靠这句话所指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一个人说自己,这肯定是表示“没有”,如果是用于制止别人的行为,那就是表示“不要”了。

上面的例子,“莫”的前后都可以出现其它的副词,如“连/劳莫吃饭”、“莫大吃饭”、“连/劳莫大吃饭”等。

它们都是表达饭吃得很少,它们的区别在于表达的意思有轻重,“连/劳莫吃饭”表达的意思要重一些。

“莫”位于相同的两个动词之间表示疑问,如:打莫打?(打没有?) 行(走)莫行(走了没有?) 吃莫吃饭?(吃饭了没有?) 讲莫讲话(讲话没有?)上面四个例子前两个为简单的动词重叠,后两个带宾语。

邵阳话中这种形式的宾语只出现在后一个动词之后,这与普通话有点不同。

另外,这种形式所问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它与用否定副词“嗯”所问将要发生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再者这种形式除了用以表达疑问外,还可以用以否定某种事情,例如“打莫打他,骂莫骂他,他就嗯得哩。

湖南省绥宁县长铺方言否定词“硑”和“莫”

湖南省绥宁县长铺方言否定词“硑”和“莫”

湖南省绥宁县长铺方言否定词“硑”和“莫”
林晖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绥宁县长铺子方言单纯否定词主要有“硑”“莫”,另有“硑”“莫”
加上其它语素构成的合成否定词。

方言词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各种民情、民俗和民风。

本文围绕这些否定词分析与之组合完成的句式,主要探讨绥宁县长铺子方言否定词的具体使用情况。

【总页数】3页(P179-181)
【作者】林晖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荒山野岭吟唱致富经——记湖南省绥宁县残疾人莫汉卓 [J], 胡阳华;许建平;陈水清
2.多语言、多方言社区和谐的语言生活——湖南省城步县长安营乡大寨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 [J], 王远新
3.走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湖南绥宁路子——基于湖南省绥宁县调查分析 [J], 黄龙霄;杨玲
4.荒山野岭吟唱致富经——记湖南省绥宁县残疾人莫汉卓 [J], 胡阳华; 许建平; 陈
水清
5.如何使用Excel处理方言数据——以"绥宁方言的分区"为例 [J], 朱涛;胡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邵东话的否定词

湖南邵东话的否定词

湖南邵东话的否定词邵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约1768平方公里,属于湘语区娄邵片。

近年来邵东话受到了普通话及其它方言的影响,但其地方特色依旧保存。

否定词可能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方言词汇。

本文试图就邵东话这几个较有地方特色的否定词进行初步的探讨。

邵东话有四个主要的否定词:唔[35], 冇得[mau35 tE33],冇[mau35] ,莫[mo35]。

1.唔[35]邵东话中[35]的意义和用法大致和普通话的“不”相当,有副词和助词两种主要功能。

有的认为[35]有音无字,但我们以为可写成“唔”。

《汉语大字典》中“唔”有wú、wù、ńg、和m阉闹侄烈簟F渲衜丫褪峭粱爸小安弧钡囊馑肌K海?)《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太平军打仗好军机》:“挑来糖水煮香茶,太平军来到唔浮华”(2)彭湃《田仔骂田公》:“冬冬冬!田仔打田公,田公唔知死,田仔团结起。

”从所举两例来看,“唔[m裖”的意义和用法和邵东话的[35]相当,虽然音发生了变化,但应认为是同一字,故我们记为“唔[35]”。

1.1 用作副词,一般作状语。

1.1.1 “唔”用在动词前,表示否定。

1.1.1.1 用在一般动词前,表示主观上否定某种动作行为、习惯或心理活动。

如:唔看35k羇)24不看唔吃饭35t ia33va)24不吃饭1.1.1.2 用在一般动词前,表示客观上否定某种存在、变化。

如:唔长35tsa)42不长我唔晓得吃烟。

No4235au42tE33t ia33iE)55.我不会吸烟。

1.1.1.3 直接用在能愿动词(助动词)前。

如:唔可能35k羙42n玭12不可能你唔准打球。

n?2 35t n42 ta42 d黫玾12.你不准打球。

1.1.1.4 放在趋向动词前,也主要表示主观意愿上的否定。

如:唔来35nai12不来唔下去??5腶24k罞24 不下去1.1.2 放在形容词前,否定某种性质、状态等。

如:唔好看35xau42k羇)24不漂亮咯条路唔直。

湖南方言中的副词量词代词研究

湖南方言中的副词量词代词研究

湖南方言中的副词量词代词研究湖南方言中的副词量词代词研究前文:湖南方言属于众多方言体系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分支众多,语系复杂。

本文探究湖南方言中的副词量词代词,以本人的家乡株洲市方言为主,兼顾湖南省内其它地区方言。

文章内容主要来源于作者本身的经验以及互联网上的材料。

由于本人(甚至说如今城市居民中年青一代)对于方言的使用频率不高,所以可能存在些许错误与疏漏。

正文:量词:在从小到大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中的量词极为单一,大部分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a”。

而汉语中则不然,就拿大家都熟练掌握的普通话来说,量词十分丰富,个、瓶、下、天、桶……数量极为庞大,使得量词成为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甚至说中国人也经常错误使用量词,其复杂程度可见一般。

而湖南方言中的量词与普通话大概一致,几乎只是读音不相同,对应的汉字都一样,比如“一下【I12Xa214】”,“一个【I51tsa12】”。

不过从“一个【I51tsa12】”中看出,这并不是简单的读音不同,还涉及到音变的问题,上述两个词中的“一”在普通话中读音相同,在湖南(株洲)方言中却不同,这并不是量词的读音不同,而是量词前面的数词的声调发生音变。

就量词的语法特征而言,湖南(株洲)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一点是量词几乎都位于名词与数词之间,这里不做赘述;有必要说明的是,在我过往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我的方言中很少(相较于普通话)会将单音量词重叠使用,比如说普通话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个、一条条等,我在用方言将重叠的单音量词读出来时感到十分拗口。

关于量词与名词的对应关系,湖南(株洲)方言与普通话有些许的不同。

针对普通话中的部分名词,我的方言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特殊的对应量词。

比如形容人很多会说一大 55人,这个“一大πHιAN55”的意思大概可以与普通话中的一大片对应,但是“πHιAN55”(实在写不出对应的汉字)不能简单的对应普通话中的“片”字,湖南(株洲)方言中是有这个字的。

邵阳方言中的“嗯者”研究

邵阳方言中的“嗯者”研究

邵阳方言中的“嗯者”研究作者:田露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邵阳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邵阳话属于湘语娄邵片。

在邵阳话中,“嗯者”是一个被高频使用的具有主观关联推导功能的词,也就是连词,通常用在分句中连接两个分句的作用。

笔者将从“嗯者”的句法结构和“嗯者”的语义特征对“嗯者”进行研究,并且对“嗯者”的来源进行猜测。

关键词:邵阳方言;“嗯者”;来源;否则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88-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60一、句法结构邵阳话中的“嗯者”是一个连词,具有主观关联推导功能,经常用于复句当中,起着连接分句的作用,在邵阳话中的位置有如下几种:(一)“嗯者”位于话语最前面分句位于“嗯者”的后面,即:嗯者,分句1,分句2。

例如:(1);;;; 嗯者,你莫来哩,反正也要关门哩。

(要不,你别来了,反正也要关门了。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对话情景中,“嗯者”位于应答话语的开头,后面接两个分句,表示对前人话语的回答,“嗯者”起语篇连接的作用,可以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要不”,回答则有“去”和“不去”两种。

(二)“嗯者”位于句际之间也就是两个分句中间,这就形成了最常规的用法,即:分句1,嗯者,分句2。

例如:(2);;;; 你快滴着来,嗯者,店就要关门哩。

(你快点来,否则,店要关门了。

)在这个句式中,说话人的重点在于后一分句,“嗯者”与后一分句的关系更加紧密,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翻译成“否则”。

(三)“嗯者”位于分句的末尾即:分句1,嗯者……。

例如:(3);;;; 还好爆炸的时候你在客厅,嗯者……(还好爆炸的时候你在客厅,否则……)在这个句式里,只有分句1,嗯者本该连接的分句2直接省略了。

这种情况是建立在双方都了解的交际背景之上的,并且双方对于话语的预设都很清楚,只是由于这种预设是不好的预设,里面含有某些避讳的词语,所以通常省略后一分句,但并不影响交流。

湖南邵阳(市区)话中的动态助词“咖”“倒”“起”研究

湖南邵阳(市区)话中的动态助词“咖”“倒”“起”研究

邵阳方言属于湘语娄邵片[1],邵阳市区分为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

大祥区是全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因此,本文以大祥区的语音为规范。

“咖”“倒” “起”是邵阳方言中使用最多的动态助词,根据在句中的结构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时态和意义。

一、邵阳话中的“咖”在邵阳话中,“咖”作为动态助词读为[ka55],可以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

“咖”既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哩”搭配一起使用。

1.用在祈使句的句末表示动作的完结(1)把衣服洗咖。

(把衣服洗完)(2)快滴恰咖。

(快点吃完)在含有命令语气的句子中,表示说话人带有催促,不耐烦意味。

希望听话人快点完成。

“咖”就是动作结束的标记。

2.用在表过去的时间副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束(3)刚刚才把地扫咖。

(刚刚才把地扫完)(4)去年才把钱还咖。

(去年才把钱还完)“咖”和时间标志词连用,表示动作在过去的某个时刻已经结束了。

3.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某个状态的形成(5)他就这一年白咖头发。

(他头发白了)(6)老师一点她的名,她脸一下子就红咖。

(她脸红了)“咖”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

4.用在“动+咖+宾”结构中(7)擦咖桌子。

(擦桌子)(8)坏咖规矩。

(坏了规矩)在“动+咖+宾”结构中,“咖”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了”。

5.用在“动+咖+数量词”结构中(9)为了办证,他前前后后跑咖十多次。

(为了办证,他前前后后跑了十几次)(10)今天走咖三个小时。

(今天走路走了三个小时)在“动+咖+数量词”结构中,“咖”后面的“十多次” “三个小时”充当补语,说明“跑”和“走”的情况。

6.用在连动句或者紧缩句中,承接下一个动作的情况(11)他每天只晓得恰咖睡,睡咖恰。

(他每天只知道吃完就睡,睡起来就吃)(12)他恰咖饭就切写作业。

(他吃完饭就去写作业)这里的“咖”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动作的连续性和承接性。

以上是“咖”单用的情况,“咖”除了单用还可以和“哩”组合起来一起使用,但在邵阳话中,拆开使用更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方言语法研究——以否定副词“嗯”与“莫”为例作者: 郭帅指导老师:刘邦奎(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8)摘要:本文对邵阳方言中的否定副词“嗯”与“莫”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嗯”与“莫”的一些用法。

其根本目的是既可以为邵阳方言以及湘方言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也有利于人们了解和重视邵阳方言,从而能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关键词:邵阳方言;否定副词;“嗯”;“莫”一、邵阳方言及其研究概况邵阳市位于湖南西南部,东接衡阳市,南靠广西自治区,西依怀化市,北达娄底市。

目前全市人口760万,为湖南省之最。

邵阳市现辖8县1市3区,即邵阳市区(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和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及代管一县级市——武冈市。

根据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孙叶林副教授在《邵阳方言“把”字研究》中的观点,邵阳方言中除隆回、绥宁两个县的北部和洞口县大部分地区属赣语外,其它地区都属于湘语娄邵片。

本文所说的邵阳方言仅指邵阳市区的湘方言。

邵阳方言中有两个最常用的否定副词是“嗯”和“莫”。

它与普通话中的“不”和“没”基本对应。

因此,本文所研究的便是邵阳方言中的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基本用法以及与普通话中的“不”和“没”有什么区别。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有很多学者陆续对湘方言进行研究。

尤其是到八九十年代,在湖南师范大学的领导下,对湘方言的研究也呈现了井喷之势。

邵阳方言作为湘方言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

湖南师范大学鲍厚星教授等人对邵阳方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来介绍邵阳方言的特点。

在湘方言分区的问题上,学者之间有一些分歧。

鲍厚星教授在他与陈晖副教授合著的《湘语的分区(稿)》一文中指出,《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和1989年分两次正式出版)将邵东、新邵以及绥宁放在长益片,现将其划入娄邵片。

原因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关于湘语内部的再分片的标准是古全浊声母是否保留浊音,凡古全浊声母清化的一律归入长益片,当时认为以上各点浊音都已清化,但是据后来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邵东、新邵古全浊声母今仍保留浊音,无论是在语言特征上,还是在地理位置等人文条件上,应该划入娄邵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邵阳方言进行研究的专著和文章逐渐增多,有语音、语汇及语法各方面的研究。

鲍厚星1989年在《方言》第3期上发表了《湖南邵阳方言音系》,该文主要探讨了邵阳方言音系的特点。

他还在《湘方言概要》中介绍了邵阳(市区)话的声韵调。

吴启主、鲍厚星等主编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1998年版)中有储泽祥的《邵阳方言研究》。

在此书中,作者采取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较全面地描述了邵阳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由伍云姬主编的湖南方言语法系列丛书中有多篇文章谈到了邵阳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

卢小群在《湘语语法研究》这本书中谈到了邵阳隆回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

此外,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1级研究生孙叶林写出的硕士论文《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从语法方面对邵阳方言进行了探讨。

她现为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在衡阳师院教学过程中发表了多篇关于邵阳、邵东方言语法方面的文章。

在否定副词方面,各大方言以及普通话有很多的研究成果。

但在邵阳否定副词方面论文很少。

二、邵阳方言中“嗯”、“莫”的用法(一)嗯否定副词“嗯”,与“不”语法差不多,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

根据“嗯”与修饰词搭配的顺序,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嗯”在修饰词前面(1)“嗯”+动词或形容词这种结构主要是“嗯”对它所修饰和限制的动词、形容词进行否定。

邵阳话普通话邵阳话普通话嗯要不要嗯港不讲嗯切不去嗯晓得不知道嗯好不好嗯大不大嗯高不高嗯好看不漂亮“嗯”放在动词前,是对动词的动作行为进行否定;放在形容词前,是对形容词的性质进行否定。

后者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否定,另一种是部分否定。

在逻辑学中,两个全异关系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包含两种: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

两个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概念,若两者同属于另一个的概念,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是矛盾关系。

比如,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就是矛盾关系。

反之,两个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概念之间便是反对关系。

比如,老人与小孩之间就是反对关系。

全部否定相当于两个概念是矛盾关系,部分否定则相当于两个概念是反对关系。

因此,在对形容词的性质否定时,若被否定的形容词的概念与其所相对的形容词的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则被否定后的词语便往相反的方向靠近。

“脏”与“干净”是矛盾关系,其中一个被“嗯”否定后,意思便等同于相对的词。

例如,“嗯脏”的意思就是“干净”。

另一种是两个形容词的意思相对,属于反对关系,被否定后并不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如“老”与“少”意思相对,“嗯老”只能表示某人不显得很老,而不是指“少”的意思。

(2)“嗯”+副词+动/形嗯大想不太想嗯大港话不太说话嗯大热不太热嗯蛮差不很差“嗯”加上这些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是对它的修饰词进行程度的部分的否定。

如上所列的“嗯蛮差”,它的意思是指不好,但是也没达到很差的地步。

(3)“连/劳”+“嗯”+动/形连嗯好一点也不好劳嗯好看一点也不漂亮“嗯”用在“连/劳”之后,与其一起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对所修饰词进行完全否定的效果。

2、“嗯”在修饰词中间(1)用在前后叠加相同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之间,也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无所谓。

例如,么子谢嗯谢的,莫提咯咋。

(什么谢不谢的,不提这个。

)一种是表示疑问,如你到底要嗯要啊?还有一种是前面常加“不管”或者“随便”,表示“不管……,都会……”。

比如,嗯管你准嗯准,我都要切。

(不管你准不准,我都要去。

)(2)构成“不……不……”的格式,有以下几种、a.“嗯”用在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形容词前,表示适中,如嗯冷嗯热、嗯高嗯矮等等。

b.表示“既不……也不……”,如嗯吃嗯喝、嗯喊嗯叫、嗯清嗯楚等等。

c.表示“如果不……就不……”,如嗯见嗯散、嗯醉嗯归等等。

(3)“嗯”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

比如:长嗯高长不高打嗯得打不得弄嗯倒拿不到看嗯到看不见(4)“嗯”用在动宾之间,表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如打嗯死的程咬金(用来形容某人打不怕)。

(二)莫“莫”在邵阳方言中主要是指没(有),在有些搭配中有不或不要的意思,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判断其意思。

1、用在动词前。

如:莫有(没有)、莫听到(没听见)。

在邵阳方言中,由于莫既可以指“没”,也可以表示“不”的意思。

要说如何区分这两个的用法,恐怕很难说清。

同一个词语可以表示两种甚至三种意思。

比如:你莫去啊,何嘎?你还莫去啊,别人都等急了你莫去啊,那里蛮危险第一句的意思是你不去了,为什么?第二句的“莫”是没(有)的意思。

最后一句的“莫”的意思是“不要”。

根据不同的语境与语气来判断其意思。

“莫”表示“不”的意思最典型的“莫是”,其意思和“嗯是”完全相同。

正如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李国华教授在《邵阳方言的否定词“嗯”与“莫”》中所说的,“莫”与“不要”的主要区别是一句话所指的对象是什么。

如果是一个人说自己,“莫”表示“没有”,如果是用于制止别人的行为,那就是表示“不要”了。

比如:连我都莫把握打赢他,你就莫切送死了。

第一个“莫”是指自己,意思是“没有”,后一个“莫”是用于制止他人的行为,所以意思是“不要”。

2、用来形容词前。

其意思主要是“没有”、“不要”。

、(1)没有“莫”表示“没有”的意思时,“没+形容词”否定的是事物性质状态发生的变化。

当“没”否定事物的一种性质状态时,隐含有事物的这一性质状态是逐渐变化形成的,有一个发展过程,是动态的。

“莫”指事物的性质状态尚未发展到某一阶段。

例如,天还莫亮、菜莫馊、病还莫好。

天有由黑到亮的过程,菜有由新鲜到馊的过程,病有不好到好的过程。

(2)不要与“莫”作为“不要”的意思修饰动词一样,当用于制止他人的行为时,“莫”修饰形容词也是指的是“不要”的意思。

例如,莫咯嘎罗(不要这样哦)。

(3)既表示“没有”,又可表示“不”在邵阳话中,“莫”除了表示“没有”外,也可以同时表示“不”。

同其修饰动词一样,有时“莫”可以表达多种意思。

如“莫好”既可以表示“没好”,也可以表达“不好”的意思。

比如:a.——你爸爸好了莫?——还莫好。

b.——一起去吃饭,好莫?——莫好。

a句中的“莫好”是指“没好”。

b句中的“莫好”与“嗯好”同一个意思,即“不好”。

类似的例子还有“莫肇(没错或者不错)”等。

3、用在句尾,作疑问语气上面的a、b句中的前一个“莫”也是“没”的意思,只是用在了句尾,作疑问语气。

它的用法同普通话中的“没”已有疑问语气一用法相同。

三、“嗯”、“莫”与普通话中“不”、“没(有)”的用法区别如上文所述,“嗯”大致对应普通话中的“不”,而“莫”常与“没”对应,但有时还可作“不”、“不要”之解。

因此,“嗯”、“莫”与“不”、“没”的区别主要在“莫”有时能兼用“不”与“没”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看普通话中的“不”与“没”的区别。

“不”和“没”是普通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否定副词。

它们都可以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但意义和用法都有所不同。

“不”表示对主观愿望和性质状态的否定。

而“没”主要是对客观状态的否定。

关于“不”与“没”的区别,国内学者曾做了许多相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两方面的分歧。

一方面是时间上的分歧。

他们都承认“不”主要否定现在和将来的事情,“没”主要否定过去与现在的事情,但主要分歧是“不”能否否定过去以及“没”能否否定将来。

比如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不”用于主观意愿,“没有”用于客观叙述,同时又认为“没有”只能否定过去和现在,不能否定将来。

而西南大学文学院的龙倩发表的《浅谈否定副词“不”和“没”》一文中对此提出质疑。

她认为在现代汉语中的事实可以推翻这个观点。

如:下周不行,下周我可能还没有出院呢。

她认为“没有”否定的是将来。

而在“不”能否否定过去的分歧上,汉语中的事实可以证实“不”能否定过去。

如:那时我还不是处长。

另一方面是主客观否定存在着分歧。

他们都同意“不”用于否定主观意愿或性质状态,而“没”否定的是客观事实。

但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不”与“没”的本质区别。

但也有些学者认为“不”可以否定客观状态,如:我不是英国人。

因此,笔者同意龙倩的观点:“不”用于否定谓词性成分本身的性质,是静态的否定;而“没”用于否定谓词性成分所表示的事物或事件的状态或是存在,是动态的否定。

在普通话中,“有”只能用“没”否定,不能用“不”否定;“是”只能用“不”否定,而不能用“没”否定。

而在邵阳方言中,“有”只能用“莫”否定,“是”却可以用“莫”、“嗯”否定,并且意思完全相同。

如上所述,“莫”能表示“不”的意思时,便是“莫”与“没”最大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