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倍经济学之_三支箭_
安倍“三支箭”救日本?

2016年7月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及其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多数席位。
次日,日本内阁府发布刺激计划公告,公告表示,必须采取全面大胆的经济措施以加速未来投资,至此,关于安倍经济学所引发的舆论热潮席卷而来。
失去的十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日本经济对美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出口实力强大,经济增长迅速,美国政府以解决美日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政府协商日元升值,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是日本代价最昂贵的协议“广岛协议”,主要内容是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
于是,在“广岛协议”的影响下,日元对美元和欧洲货币开始走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1升至120∶1。
随后,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也在银行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经济呈现出了虚假的繁荣,股市直冲四万点。
这时华尔街觉得时机已到,便倾巢而出,动用巨额资金,大肆卖空日本股市,日本金融界伤亡惨重,股民跳楼,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1989年,严重的经济泡沫已影响了日本的方方面面,日本银行为了控制日益高涨的资产价格泡沫,从M 2+C D s的货币量控制转向安倍“三支箭”救日本?自安倍晋三上台3年多来,“安倍经济学”一直备受争议。
安倍经济学曾为死气沉沉的日本经济注入过一丝生机。
但民调显示,有55%的日本人对于“安倍经济学”表示了失望。
财经国际财税INTERNATIONAL FINANCE & TAXATION国企管理2016.08. All Rights Reserved.了旨在实现低货币增长率的紧缩货币政策,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年的泥潭,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不仅不见起色,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在历经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更是风雨飘摇。
短暂的辉煌一届一届的日本首相不停轮换,都在试图挽救垂危的日本经济,安倍晋三也不例外。
早在安倍晋三上台以前就一直主张,日本经济多年不振的根本原因,都要归咎于长期的通货紧缩和由此引发的日元升值。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及评价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及评价日本自“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
为了重新提振经济,日本历届政府不断对经济进行改革。
特别是在安倍首相上台后,推出了“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上述措施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总体而言,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影响日本经济的一些固有问题仍制约着日本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标签:日本经济;安倍经济学;评价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持续在低位徘徊,日本经济也进入了长期低迷期。
为了改善经济,日本历届政府也主动推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例如进行经济结构改革、扩大内需等等。
尽管如此,日本经济发展依然低迷,1992~2012年,日本每年GDP增长率大部分在2%以下,年平均增長率仅为0.8%。
1999年以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通缩。
同时,日本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的竞争力也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1】此外,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的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造成海啸、火灾、核泄漏、环境污染等复合灾害的并发,对于日本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各个层面均造成极大的冲击。
安倍首相在2012年再度出任首相后,也指出了当前日本经济的危机:无法从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的泥潭中摆脱出来,丧失了据说高达50万亿日元的巨额国民收入和产业竞争力,无论多么认真工作生活都得不到改善。
此外,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也使得多达近32万的人们依然无法回到住惯了的故乡,迟迟没有进展。
【2】在日本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背景下,安倍在上台后就推出了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以期能够扭转日本经济发展颓势。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上述措施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安倍具体措施是:安倍向日本央行施加压力要求增印货币,实现2%的通胀目标;减少国债发行、提高消费税、适度增加财政支出;推动医疗产业发展、鼓励女性就业。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由旧变新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由旧变新作者:李琳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安倍经济学经历了从“新三支箭”到“旧三支箭”的转变,都是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执政期间提出的。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振兴日本经济。
本文主要是围绕安倍经济的“新旧三支箭”的内容,分析“新旧三支箭”的联系以及它们的两面性,探求其对日本本土和世界的影响,从而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旧三支箭;新三支箭;联系;影响安倍经济学是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首次引入的概念,有三个主轴,便是所谓的“旧三支箭”,之后,在2015年9月24日,“安倍经济学”进入第二阶段,即进入“新三支箭”的阶段。
“新旧三支箭”的转换,是出于怎样的原因,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同时,值得深思的是“新旧三支箭”所带来的影响又有那些呢?一、安倍经济学:旧三支箭的内容“安倍经济学”的“旧三支箭”,即,金融政策为第一支箭、财政政策为第二支箭,结构性改革政策为第三支箭。
具体如下:(1)金融政策方面,安倍政府为了更为直接、更为稳妥地实施自己所设想的金融政策,通过干涉日本央行的人事变动,使黑田东彦成为央行行长。
这样一来,日本央行的性质就发生了剧变,逐步失去政策的独立性,并实质性沦落为日本财务省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
当然,作为政策干预的结果,日本央行毫无抵抗地赞同、并辅助实施安倍政府的金融政策,同时不断增加对日本国债的持有规模。
(2)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重建、上调消费税及多项经济政策。
(3)结构性改革方面,安倍政府希望通过结构性改革,逐渐建立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新模式。
其中,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符合日本老龄化社会基本国情的医疗产业等,成为这一新模式的三大支柱。
应该说,这一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但具体的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安倍经济学”的“旧三支箭”覆盖范围较为全面,其针对日本经济的现实弊端所开出的“药方”也较为准确,但囿于日本政治经济结构的僵化体系、以及传统利益集团的秩序固化,导致“安倍经济学”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偏离靶心

在5月17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封面上,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以一种“惊艳”的造型亮相——他被画成了一个飞向未来的超人。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低迷的日本股市出现了反弹,一度创下日本经济5年来的新高,似乎让很多人看到了日本经济在沉寂20年之后出现复苏的迹象。
但从5月下旬开始,日本股市又连续出现暴跌,再度成为“熊”冠亚太的股市。
在这过山车式的股市动荡中,一个新名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安倍经济学”。
安倍面临疲软经济1954年出生的安倍是第一位生于战后的日本首相,其家族在日本政坛声名显赫——外祖父岸信介及其胞弟佐藤荣作均在日本战后担任过首相。
1977年,安倍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系政治学专业毕业,随后赴美就读于南加州大学。
1979年,他进入日本神户钢铁公司纽约分公司工作。
3年后,他给时任日本外务大臣的父亲当政治秘书,步入政坛。
2006年9月,安倍当选自民党第二十一任总裁,6天后成为第九十任日本首相。
然而,在上台后的一年中,安倍组建的内阁丑闻不断:行政改革担当大臣因涉嫌虚报资金被迫辞职,农林水产大臣自杀……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自民党在2007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只获得37个议席,失去了第一大党地位,安倍也随后宣布“因个人健康原因”辞职。
之后几年中,日本政坛动荡,经济举步维艰。
2012年9月,安倍再度当选自民党党首,并在12月26日被任命为首相。
他面对的是一个严峻的经济局面: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未散,2011年“3·11”大地震又重创日本经济,企业经营受困……最大的问题是,受日元剧烈升值的影响,企业出口严重受挫。
日元升值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美国开始警惕日本快速扩张的脚步。
1985年9月,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了“广场协议”,承诺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以此刺激美国的贸易出口,平衡贸易逆差。
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非常“合作”,说“美元贬值20%都ok”,这使得日元迅速升值。
学习心得安倍祭出第三只箭清除一切抑制企业活力障碍

年内将资本开支提高10%的 目标,安倍晋三在减轻企 业资本开支和研发开支税 负的问题上十分坚决。&
#8212;—推进行业整 合日本政府认为,经济领 域、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 公司数量过多
,众多国内企业相互竞争 导致企业利润率低下,并 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 时丧失後劲。政府希望通 过税
策的核心,将在3年内赚回 原本失去的50万亿日元国 民收入,10年内将把人均 收入提高150万日元
。当然,彻底的改革需要 政治稳定的保障,这是信 心的源泉。日本内阁官房 副长官世耕弘成当地时间6 月
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我 不认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市 场的信任,市场的状态是 由企业业绩来决定的,如 今
提供补助,但日本政府现 在希望在不增加失业的情 况下增加就业市场流动性 ,政府将把补助划拨给使 劳动
Drugstore优惠码 / COUPONS
目前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 为17.8万亿日元。 ——增加女性 就业比例通过建
立更多儿童托管中心并出 台其他支持性措施,日本 希望提高女性劳动力人数 ,并提高管理职位的女性 比例
第二天早上我6点就起 床了,因为要跟老爸 去爬山,当然早晨起 来的第一件事忘不了。
。——从支持 维持就业水平转为支持就 业流动日本目前为维持就 业水平的公司
的一部分。政府正在考虑 财政大臣甘利明 (AkiraAmari)针对特殊经 济区实施更低税率的建议
,以鼓励日本企业创新。 据悉,日本企业税约为37% ,属于经合组织中企业税 率第二高的国家。世耕弘
成表示:“企业税的确比 较高,因此降低企业税来 鼓励国内投资也是我们政 府经济政策的基础之一, 但降
安倍政治学---之三箭

安倍政治学---之三箭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蔡成平在7月21日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大胜,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一举赢得参议院“安定多数”席位,结束了朝小野大的“扭曲国会”局面,并悉数掌握了参议院17个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任命权,安倍政权迎来前所未有的稳固局面。
正如评论家盐田潮所言,这一结果是“Surprise Zero”,与预估基本一致。
参议院选举一直都被视为是安倍的软肋,他在2004年担任自民党干事长、2007年出任首相时都在这一问题上遭遇滑铁卢,此次胜选无异是一次“雪耻”。
安倍之所以能赢,固然与在野党日渐式微、尤其是民主党民心尽丧等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安倍很好地吸取了上次执政的教训。
安倍在上次任首相时,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的执政目标是“教育基本法修正”、“宪法修正”、让日本摆脱“战后体制”,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尤其是“修宪”也是其外祖父岸信介梦寐以求、却未能完成的政治梦想。
但国民真正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养老金改革、经济景气和就业等问题。
施政重心与国民关心的乖离,导致支持率锐降,并最终短命收场。
卧薪尝胆5年之后,重新出马的安倍显然已老练许多,此次出场他以“经济安倍”、而非“政治安倍”的形象示人,通过所谓“安倍经济学”迅速凝聚了民心,支持率连续7个月维持高位。
虽然安倍经济新政的最终成效如何还难以断言,但与上台时相比,日本股市约涨至1.5倍、日元走低约20%、首季经济增长按年率换算高达4.1%等,都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样的形势下,安倍赢得选举是必然的。
如今,安倍执政基础稳固之后,外界的关注点正从颇具争议的“安倍经济学”转向可能出炉的“安倍政治学”。
相较于“经济学”而言,安倍真正关心的显然是“政治学”。
安倍并无多高的经济学素养,他与滨田宏一、岩田规久男、高桥洋一等“通胀派”经济智囊的深交并不长,始于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且最初对大胆金融政策的解决方案也半信半疑。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中文名:安倍经济学概括:安倍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实施时间:2012年底提出者:安倍晋三一、产生背景:2008全球金融海啸过后,欧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争相反复推出的量化宽松,更创造出巨额的国际资金。
国际资金最有兴趣的投资地区是报酬率远比欧美来得高的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
身为全球主要货币之一的日元,自然相对于美元欧元,吸引了更高的兴趣。
二、具体内容:安倍经济学在日本被称作(三支箭)(一)扩张的金融政策1.无限制的货币宽松2.促进日元贬值3.修改银行法(二)激进的财政政策1.政府大量举债增加公共支出2.增发国债,日本银行大量印钞购买政府国债。
增强国债流动性。
(三)促进日本经济成长战略1.降低对商业的监管(减少商业税)2.增加女性雇佣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5.促进教育文化体育产业安倍经济学有三个主轴,安倍晋三首先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
其次,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
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200%,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也是高风险。
最后是日元贬值政策,自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至2012年12月,日元相对美元升值23.62%,对照韩国在同样一段期间内,仅小幅升值0.22%。
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其中以2%的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已引发韩国、中国等的不满。
韩日企业在海外市场形成直接竞争局面,而虽然部分中国企业已开始与日本企业竞争,但出口产品重叠的领域仍不多。
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和日本五十大出口产品当中26个重叠。
该协会进一步预测:如果日元对韩元贬值10%,韩国出口额会减少4.1%。
受最大影响的无疑是汽车行业,据韩国汽车产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在日元对韩元贬值10%的条件下,韩国汽车出口额将会缩减12%。
然而,无论是G7还是G20都默许了日元的暴跌,因为它们大多不会受到日元贬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没准谱的“安倍经济学”

没准谱的“安倍经济学”没准谱的“安倍经济学”“三支箭”或成“五支毒箭”对于参加4月15日新经济联盟组织的“新经济峰会”,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有点犹豫,但他不得不给这个新经济团体的创始人、日本最大电商乐天公司(在中国被称为“乐酷天”)创始者三木谷浩史一个面子。
安倍做党务出身,从未做过大臣,对经济的不熟悉,使他对与经济团体的交往更加慎重。
和以IT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团体走得太近,自然会与产业经济团体的关系出现摩擦。
安倍最后选择出席,不过不是正式会议,而是在会前和与会者见个面。
不懂经济却大力鼓吹“安倍经济学”,还要在新经济团体与产业经济团体中斡旋,对于振兴日本经济,安倍心里难说胸有成竹。
日元贬值、股价暴涨能延续多久,安倍同样心里没谱。
“三支箭”还是“五支毒箭”1989年股价升至最高、1993年地价蹿至极点后,日本经济开始失落,到2013年已经足足失落了20年。
其间虽然有几次小的恢复,但最终等来的是更大的失落。
“用三支箭来振兴日本经济。
”这是2012年冬日本大选时,安倍所到之处一定会谈的内容。
“三支箭”在日本是个家喻户晓的典故,说一支箭容易折,但三支箭合起来,就不容易折断。
“金融政策、财政支出与成长战略是我要推进的经济政策。
”安倍这样解释“三支箭”。
这就是后来被外界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日本新经济政策。
历史也似乎要特意给安倍一个绝好的机会。
去年12月,安倍还未登上首相宝座,日元已经开始贬值,股市逐步复苏。
日元汇率从2012年4月17日的1美元兑76日元,降到现在2013年4月17日的98日元,跌了近三成。
2012年4月底的日经指数为9521点,但现在升到13358点左右,蹿升了四成。
4月9日,黑田东彦就任日本中央银行行长。
黑田是“安倍经济学”在金融方面的热心支持者,2%的通胀率将成为其金融政策的重要目标。
汇率、股价、2%的通胀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从外汇及股价看,其效果颇佳。
4月16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92.6万亿日元的2013年度预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泡沫开始破裂并一步步下滑,之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阶段,被称为“失去的20年”。
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更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2012年12月,在安倍晋三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组建内阁之际,又重新宣布推行他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以期重振日本经济,摆脱通缩。
众所周知,所谓安倍经济学提出的经济政策主要由“三支箭”构成。
第一支箭是指“大胆的”金融政策,第二支箭是指“灵活的”财政政策,而第三支箭则是被称为成长战略的结构性改革。
如今前两支箭已射出一年多,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而今年6月24日本内阁批准了“日本再兴战略改订2014”,这象征着安倍晋三正式射出了他的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
本文将在对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重点就前两支箭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和第三支箭的要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安倍经济学及其“三支箭”安倍经济学实为由“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唤醒民间资本”的成长战略———一系列相关政策组成的一揽子政策。
这一揽子政策的主要内容即“三支箭”。
关于这三支箭的目标,首先第一支箭旨在消除通缩,第二支箭是为了短期内支撑日本经济,长期内确保财政稳定。
而第三支箭目的则是扩大投资,提高趋势增长。
而有关这三支箭的发射进程,首先日本政府和日本中央银行与去年1月共同宣布了通胀目标,即消费价格通胀要达到2%。
在3月黑田东彦被任命日本央行行长后,4月央行宣布实行“量化加质化的宽松货币政策(QQE)”①,以具体推进通胀计划。
至此,安倍的第一支箭已经射出。
作为第二支箭,去年2月26日安倍内阁制定了2012年度补充财政预算的“通往日本经济再建的紧急经济对策”,5月15日又制定了2013年度财政预算。
关于第三支箭,去年6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出台了名为“日本再兴战略”的经济增长战略。
②而这一战略因为所提指标多为中长期目标(如10年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加150万日元),而并没有提出实现中长期目标的具体对策,所以一直备受质疑。
时隔一年后今年6月,安倍宣布了新的经济改革方案,也就是“日本再兴战略改订版”。
被称为第三支箭加强版的这一战略,因为是安倍经济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其直接关系着此次安倍改革的成功与否。
关于这支箭,我们将在第三节中具体分析。
二、第一、二支箭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这三支箭当中已经对日本经济产生影响的无疑是第一和第二支箭。
首先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直接反应在日元和股市上。
③统计发现,从野田前总理宣布解散众议院的2012年的11月14日到2013年的11月14日的一年里,日元贬值25%,日本股价上升了72%。
除了日元和股市,安倍经济学也影响到了日本的实体经济。
2013年四个季度的实质GDP较上年度同比增长年率分别为4.5%、3.6%、1.1%和1.0%。
日本2013年全年实际GDP增长达到1.6%,这首先得益于民间消费,主要应该来自于日元贬值、股价升值所带来的资产效应和日本消费者预期物价上涨而导致的提前消费。
其次,“灵活的”财政政策刺激的公共投资所做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但是安倍经济学并非只给日本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它为日本经济蒙上的阴影也让人忧虑。
首先日元贬值虽然增加了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出口增长强劲,但这把双刃剑同时也提高了进口成本。
日本非但没有重现贸易顺差,反而连续近20个月出现逆差,而且逆差不断扩大。
其次作为“灵活的”财政政策的第二支箭,安倍先在2013年初通过了10.3万亿日圆的经济刺激计划,后来又批准了92.6万亿日圆的2013/14财年的预算草案和95.88万亿日圆的2014/15财年预算。
安倍政府显然希望通过对2011年遭受地震的灾区的重建以及其他公共项目支出来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然而这种扩张性的财政刺激也使得日本政府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
2014年初数据显示,日本的公共部门债务总计已突破1000万亿日圆,是其GDP的240%,在所有发达国家中高居首位。
因此,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虽获得一定成功,但操作余地和后劲已经越来越小。
如果我们把日本经济比作在成长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前两支箭只是发动了它的引擎,今后能否持续快速前进还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持久动力。
而这动力就要靠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和全球化发展来实现了。
三、“第三支箭”加强版:“新成长战略”今年6月24日,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安倍经济学的“日本再兴战略改订版”,简称“新成长战略”。
这是安倍经济学第浅析安倍经济学之“三支箭”■贾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学院摘要: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让我们看出了安倍改革的决心,但更让人感觉这是安倍的一次赌博。
毫无疑问,从短期来看安倍的前两支箭是成功的。
但日本长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对经济管制过度等诸多结构性问题,所以安倍经济学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第三支箭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效。
改革向来是需要民意作为支撑的,以目前的安倍内阁的支持状况,可以断定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三支箭;日本经济;新成长战略2772014年22期总第761期三支箭的加强版。
“新成长战略”在前次的“日本再兴战略”未能深度涉及的被称为“岩石规制”的雇佣、人才、农业、医疗等领域,加大了规制缓和和制度改革的力度。
在此我们把这些新成长战略的重点课题主要归纳为三点:第一,强化日本创造财富的能力。
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机制改革、GPIF 改革④、企业稅改革等;第二,劳动力强化策略。
主要包括雇用制度改革、改善就业环境、鼓励女性就业、引进外国人才等;第三,管制行业改革。
主要体现在农业领域和医疗领域。
比如农业委员会、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协作组合(农协)的改革,混合医疗制度的大幅扩大等。
⑤以下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主要就企业稅改革,雇用环境改革和农业改革这三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1.企业税改革。
安倍政府与“新成长战略”的同时还公布了“经济财政运营与改革的基本方针2014”。
这里明确说明2015年开始降低企业税,争取数年内将税率从现在的35.6%⑥降至30%以下。
安倍政府决定降低企业稅,目的之一是想使企业增加设备投资,从而起到扩大投资的效果。
另外一个意义则在于,安倍政府试图以此举措阻止日本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选择在海外设立工厂,以防止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加剧。
但我们知道外向型制造业选择投资海外绝不只是税负的问题,还有消费市场、劳动力成本等诸多因素。
所以减轻企业税能否就会如安倍政府所愿,激发海内外企业在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惠及分配和消费难下结论。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据推测企业稅每降低1%日本的税收就减少5000亿日元,如果降至30%税收就减少2万亿日元。
因此如何填补财政缺口将成为安倍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2.雇用环境改革。
少子高龄现象是多年来困扰日本的一大社会问题,进入2014年后由于公共设施建设剧增,日本各地频传缺少人手无法开工的消息。
“新成长战略”涵盖了“充分发挥女性生产力,吸引外国劳动者”等内容。
此战略提出了增加保育园和小学低年级课后托管设施的具体计划,也指出了劳动女性家庭的纳税制度和年金制度的改革方向,甚至还要求企业年报等报告书上要明确显示董事会及管理职的女性比例。
但在这次的“战略”中关于劳动时间上限却没有明确规定,劳动时间规制缓和的三位一体改革⑦不进反退了。
没有灵活宽松的劳动制度作保障,发挥女性潜力恐怕也只是一句空话。
另外关于引进外国劳动者,此次改革也未能够将积极接纳能为生产力提高做出更大贡献的高级劳动者提上日程。
3.农业改革。
安倍政府把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当作是刺激经济扩大自由贸易的一种方式。
但是日本的农业一直依靠政府保护,农民老龄化严重,产能低下,这是阻止日本进入TPP 的重要原因。
这就迫使日本农业进行改革。
新成长战略提出削弱全国农业协作组合(农协)中央会的主导地位,扩大地方农协的自治;推行农协联合会的股份制以提高其经营效率和价值锁链中的附加价值,使农产品价格趋向合理;将农业生产企业有决议权的投资者的投资比例提高至50%,以利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资金筹集;等等。
如此这些措施获得了一定肯定,被评价为在农业领域的岩石规制上开了一个不小的洞。
⑧但是农用地税负的优惠和企业的农用地所有权不被认可的现实一日不被改变,就无法实现农业的大规模经营和向非农业部门的开放和集约。
四、简单结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让我们看出了安倍改革的决心,但更让人感觉这是安倍的一次赌博。
毫无疑问,从短期来看安倍的前两支箭是成功的。
但日本长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对经济管制过度等诸多结构性问题,所以安倍经济学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第三支箭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效。
如上文所分析,“新成长战略”在许多领域虽然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但是今后这些政策的执行状况如何,以及残留的一些深层次的课题仍是影响改革的关键。
不同于前两支箭的浓郁的政府主导的色彩,第三支箭更多意义上是一场包括企业和每个人在内的民众参与的革命。
而因为决定行使集体自卫权等因素大幅下跌的安倍内阁的支持率让人们不得不担心安倍还能否号召起这场全民的革命。
注解:①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是指央行直接通过购买债券(不分期限)增加金融市场上的现金数量来压低目前的资金价格(即期、短期利率)。
质化宽松Qualitative Easing 则是指在购买长期债券的同时卖出短期债券,改变持有债券结构和到期时间,以降低金融市场上未来的资金价格(远期、长期利率),进而抑制可能出现的资金紧张。
QQE 意味着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由原来的隔日拆借利率调控转为基础货币以加强货币宽松。
②日本首相官邸网站http://www.kantei.go.jp/③本部分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日本银行网站http://www.boj.or.jp/和内阁府网站http://www.cao.go.jp/。
④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GPIF 是世界上最大养老基金,为1.24万亿美元。
目前投资的日本股市、海外股市、海外债市比例分别为12%,12%,11%。
作为安倍第三只箭的一部分,其一直在推动GPIF 更多的投资风险资产,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GPIF 计划将日本股票配置比例从当前的12%上调至20%以上,还可能将日本政府债券的投资比例目标从当前的60%降至40%左右,在秋季宣布新的投资配比计划时还可能增加全球股票投资配比。
⑤「日本再興戦略改訂」2014の概要[N]⑥东京都的企业稅为35.64%,远高于法国33.33%、德国的29.59%、中国的25%、韩国的24.20%、英国的21%和新加坡的17%。
⑦三位一体改革指(1)劳动时间的上限规定(2)员工享受休息休假的强制性制度(3)灵活的劳动时间制度的创设———三项相互关联的改革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