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分析

合集下载

西北被低估的高等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考研择校白名单首选

西北被低估的高等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考研择校白名单首选

西北被低估的高等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考研择校白名单首选说到西安被低估的大学,就不得不提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作为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虽说名气不算大,但它却依旧站在西北甚至全国的建筑类院校前沿。

从1895年的北洋大学土木系起家,到1994年正式易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所学校已拥有百年高校的深厚底蕴。

话不多说下面小鹏就带大家了解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院校介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简称西安建大,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建,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入选111计划、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等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1.西安建大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从西建的发展史我们看出西建主要是由各个建筑、土木、冶金类学院合并而来的,所以西建最好的专业也是这几类。

优势学科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10个学科入选,其中有7个进入B类,这些都是与基建相关的专业。

目前,学校共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27个、省级8个,实现二级学院全覆盖。

西安建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西安建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师资力量目前,学校下设20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校各类学生总数36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9700余名,研究生近9000名,留学生100余名;专任教师1800余名。

校园环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雁塔、草堂两个校区和一个科教产业园区。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摘要:对于大学校园来说,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一个优美的大学校园环境能够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分析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和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各个因素在整个校园规划中的作用。

希望能够为校园环境塑造带来一些设计上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校园环境1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解读校园景观环境主要是绿地、广场和植物,甚至校园内的其他特殊群体来赌城校园景观环境。

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建筑文化艺术绿化等组成的景观同时还为人群互动而产生的一些无形之中的景观,与传统景观相比,通过人群互动,而产生的景观更加具有动态感,两者相结合,一静一动,为校园的景观环境添加色彩。

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

所以说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除了具有交流休闲学习等功能之外,同时还可以向外展示整个大学的精神面貌以及办学理念,从而有利于大学影响力的提升。

2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对校园环境的塑造2.1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是要充分的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以及大学的办学理念,要充分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且在校园文化和现代景观的设计上要使其相融合,是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既能够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也能够起到大校园的作用2.2大学校园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公共交往空间,同时在这个空间中也需要一些私密空间或者是半私密空间,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不同的需求,要充分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主体功能建造的过程中能够使用功能的最大化,更多的更好的为学生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2.3校园道路联通的校园各功能区,是学生上下课或者吃饭,或者休闲的主要路线,在进行校园道路规划,设计师一定要注重校园道路的便利性以及完整性,便利性是指,要连接各个功能区之间使其能够提升效率,通过在交通流线上设置一些景观,或者能够使整个道路变得更加具有空间感,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到景观层次中。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课件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课件

历史与发展概述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被誉为“中国高 等教育的摇篮”。
校园规划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
近年来,清华大学致力于推进校园规划的优化和升级,以满足学校日益增 长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需求。
规划理念与目标
规划理念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 续发展。
规划实施效果与影响
实施效果:哈佛大学的校园规划取得 了显著的效果,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 了一个优美、舒适、便捷的校园环境 。
规划实施对哈佛大学的学术声誉和校 园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吸引了世 界各地优秀的学生和教职工。
校园内拥有丰富的绿化景观、开放的 公共空间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利于 学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代表性院校之一,清华大 学的校园规划成果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 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PART 06
案例五:北京大学校园规 划
REPORTING
历史与发展概述
创立时间
北京大学成立于1898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之 一。
历史背景
北京大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校园规划 也随之不断调整。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 析课件
REPORTING
• 引言 • 案例一:哈佛大学校园规划 • 案例二:斯坦福大学校园规划 • 案例三: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规划 • 案例四:清华大学校园规划 • 案例五:北京大学校园规划 • 总结与启示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大学校园规划的重要性
学术环境塑造
校园规划对学术环境的塑造至 关重要,它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研究和生活质量。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一设计地段概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一水利工程类专业为重点,一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外语系,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多科性大学。

原有校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郑州市东区征地1500余亩地,建设新校区,能够容纳人数要求体现合理的校园功能系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突出鲜明的空间特色,统一有序的整体感和厚重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基地。

二规划设计思想新区地块为东区龙子湖大学城的一部分,为梯形的不规则地块。

考虑到校园内部和外围城市道路的贴合以及大学崇尚知识,蒸蒸日上的理念,将地块第一次分割,圆弧形主干道连接了博学路和文苑南路,通透了校园东西交通,形成南北两大地块。

南地块排布的教学组和北地块形成的生活组团组成的交通网构架出葵花的形状。

各系馆楼形成葵花饱满的果实,宿舍楼群形成花瓣,在东区这块土地下,向着阳光,向着知识的精华,在龙子湖水的滋润灌溉下,随着四季的变迁,一年一年,硕果累累。

虽为工科院校,花园式的校园更能给健康身心。

三规划布局以及功能分区1 共享广场的布局中心图书馆,礼堂,音乐厅以及汇报厅环绕,地面为灰黑色石板,形状为两个半圆形的靠背组合,加上引取的水系景观形成蝶状共享广场。

图书馆分为上下两部分,四方的大体量建筑,象征旋转的魔方,知识能创造奇迹的寓意,图书馆前铺设绿地供休憩读书,礼堂边的亲水绿地旁设亲水平台,建筑充分采用自然光,建筑形态以及布局不完全对称,形成一种恒久的,充实的田园校园环境,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带。

2 教学组团的布局教学组团又分为公共教学和各系馆楼,公共教学楼沿主干道弧形排布,连接了生活区和主教学区,外形方正规整,形成大面积整体建筑,顶层的大面积屋顶构成主要人性活动层,为师生创造了休息和交往场所,并改善楼内通风,站在顶层可开阔视野,打破十字式庭院的封闭感,在低层建筑的内外墙培土植草,隔音吸声。

建筑老八校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老八校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老八校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简介(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建大”,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建类院校之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原冶金部)部属重点大学。

在1956年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建筑、土木、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

1959年和1963年,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简称西冶。

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年9月开始办研究生院。

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国家首批“卓越计划”以及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二、历史沿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老八校之一,110余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类学科精华。

1956年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由创办于1923年、1928年的东北大学土木系和建筑系(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本科建筑学系),并校于1938年的西北工学院土木系(西北工学院是抗战初期,由迁至陕西的北洋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合并而成。

土木系是该校历史最悠久,该系中历史最长的一个分支是创办于1895年,即清光绪21年的北洋大学土木系),并校于1952年的青岛工学院土木系,以及创建于1911年的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科、建筑艺术科(中国专科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建筑学专业)合并而成,并校初期定名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

1959年更名为西安冶金学院,1963年易名为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教育部批准第三次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 Theory课程编号:301402课程类型:学科方向课程学时:60学分:4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导引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E.沙里宁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城市的发展过程》,w.鲍尔著,中国建工出版社,1983年。

《城市规划资料汇编》,惠劼等编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4年。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古代城镇》,汤道烈任云英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是继城市规划导引、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后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系统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有关原理、方法。

为后继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及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和大型城市综合性建筑设计等课程建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前言(1)内容: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和学习方法。

城市一般问题的认识及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对课程的内容、方法全面了解。

重点:对城市问题的认识。

难点:关注城市发展的趋势。

第1篇理论溯源(7)内容:第1章城市的起源、发展与城市化概论第2章城市规划基础理论及其脉络第3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建筑环境观(城市和建筑的整体观、整体与局部的系统观、发展与演变、城市一文化、空间与环境、工程与建筑、规划与设计等关系),了解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哲理观念,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理论的发展历程。

了解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理论思想最新发展动态。

重点:了解对城市化、城市规划理论的脉络以及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流变。

城市规划学的学科概念及理论框架。

难点:城市规划理论的本质内涵。

从规划历史理论的动态发展中,把握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趋势。

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校园空间初探

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校园空间初探

0 引言大学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知识生产机构,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是大学演进的根本内驱力。

英国学者迈克尔·吉本斯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中论述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模式Ⅰ”即过去的知识生产模式,是纯学术的、学科导向的,可以理解为在缺乏具体的应用导向下,在象牙塔里发掘新知识;“模式Ⅱ”的知识生产是面向现实需求、面向产业应用的,可以理解为在应用情景中进行知识生产,研究的问题来自实际需求或某个具体问题。

“模式Ⅰ”向“模式Ⅱ”的转型,推动了新型研究型大学(accelerated research universities),也称为新兴大学(university startups)的发展。

新型研究型大学强调学科交叉,注重工程和技术、知识转移和应用开发,以及与产业的合作,在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概况与校园建设1.1 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98年“985计划”实施后,很多大学将定位调整为研究型大学,之后研究型大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研究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因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的需求,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各地崛起了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

2010年创立的南方科技大学,开启摘要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推动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地涌现了一批颇具实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我国也出现了以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为代表的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我国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校园规划建设上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各具特色,在校园空间上又体现出相当的共性:在空间建构上体现了集约化的校园格局特征和复合化的校园功能特征;在空间情境上致力于建构高效的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与宜人的生活—交往—学习共同体。

理工大学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

理工大学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

理工大学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基本建设,为我校建设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造良好条件,根据XX理工大学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和部署,依据《XX理工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战略重点、发展目标,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回顾与现状分析(一)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情况“十四五”期间,在校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各建设单位按照“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部署,周密谋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校园基本建设任务。

校区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经过全校上下反复研讨,进一步完善了校园功能分区,调整、优化了校园总体布,基本形成以南校区为教学主体,北校区为新生部,新校区为综合教学校园的格。

“校园建设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完成2号和3号实验楼、13号学生公寓2号学生食堂、学校南大门、中心湖等工程建设,共计15.83万M2,累计投资3.094亿元;完成校舍、公寓、道路等维修改变工程共81项,投资4111.86万元。

人文校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修建院士墙、周培源纪念铜像、园林石等多个文化景点,建成了校史馆、秦巴生物标本馆、西北联大汉中办学纪念馆等4个主题展馆,在校园基础建设中充分体现办学和地域。

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依据校内功能分区,加强环境整执和绿化美化建设,构建了紫薇园、银杏园、XX园等景观,形成匠心独具、富有魅力的校园景观组群。

“十四五”期间共完成绿化整执项目26项,投资1158.43万元,极大提升了校园环境整体水平,绿色生态校园初具规模。

2013年4月,我校获“绿化模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

安防监控系统实现校园全覆盖,车辆进出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实施了道路“白变黑”工程,改建塑胶田径场2个、球类场地2处、运动馆2个,建设生态停车场2处;建立并启用了科研管理、档案管理、图书借阅等网络管理系统,实现重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基本完成了新征地工作,为灾后重建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造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以公共教学区为核心, 十字道路为纽带,通过绿化、广 场、水系有机串联各个功能分区, 形成有机完整的整体格局。
2020/6/15
公寓区
书院区
体育活动区
书院区
教学区
书院区
2020/6/15
道路分析
草堂校区的主干性道路 主要有一级、二级车型流线, 即草堂校区十字骨架部分。
道路根据各个功能的不 同采取了适当的变化形式加 强各个区域的特征,加强区 域认同感。
谢谢 聆听!
2020/6/15
2020/6/15
道路
绿



水体



系 叠
绿化



门户空间

需求联系

绿色空间体系平面图
2020/6/15
总结
以方格网形态为肌理,以教学综合区和三个数源为主 体,以东西和南北双轴为引领,以疏密相生的绿色空间为 环绕,以院落空间为语汇,形成严谨与自由、方正与疏灵 相统一,富裕中国空间意蕴的现代化校园。以生态保护与 建设为核心,构建疏旷与精致结合、秩序与变化共存的校 园景观环境。 缺点:
西北工业大 学
草堂寺
2020/6/15
万花山瀑布公园
祥峪森林公园
v占地面积180公 顷,约2713.2亩 v东西最宽为1450 米,南北最宽 1700米 v整个小区呈南高 北低、东高西低, 南北最大落差30 米 v校区总规划建筑 面991300㎡ v能满足近3万名师 生的使用要求
2020/6/15
2020/6/15
以综合教学 区和书院为主, 形成院落内部绿 化系统,构成规 则与自然相渗透 的块状绿化;
充分利用高 低、洼地,形成 了竖向的景观空 间。
门户节点系统图
功能节点主要包括:校门 入口区节点、各建筑入口区、 公共空间节点以及景观节点,
校园入口区不仅是交通起 点,更是展现大学校园整体场 所精神的要素。
各功能区建筑入口区也是 大量人流集散、转换的地方。
校园内的主干性道路、绿 化、水体、地形、门户空间与 人在校园各个功能区的需求连 线,这些要素叠加后形成了草 堂校区的校园绿色空间体系。
2020/6/15
绿色空间体系平面图
在规划中依托道路的 开放空间系统和重要公共 建筑节点,形成草堂校区 校园八景作为景观节点, 分别为:学府晨钟、草堂 烟雾、学府春晓、书韵琴 音、圭峰皓月、琼台秋月、 唐风遗韵、树人翠林,形 成对草堂校区的景观空间 认知,以及地域文化的传 承。
草堂校区建筑风格主要承袭 了秦汉建筑风格,并加以现代建 筑元素。
校园规划模拟了唐长安城“ 城—坊—院落—间”的空间格局 ,运用方格直线路网作为规划骨 架,形成了宜人的空间氛围,又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文化传承的 目的。
由于该校所处位置在南山脚 下,水系较为发达,因此校区设 计有护城河,将校区环绕其中, 校区完全建成后将分为七大功能 区:门户区、教学综合区、实验 室、书院区、公寓区、体育活动 区、绿色景观区。
同时十字骨架使道路布 局清晰、方向明确,增强了 安全性和舒适性。
2020/6/15
需求联系系统分析图
校园内的一切都是为师 生服务的,应该以人的行为和 尺度来衡量。
对草堂校区各个功能区 进行建筑规模、人的需求行为 分析以及人流量的估算之后, 得到草堂校区的人功能活动 “需求联系”系统。
2020/6/15
动植物栖息提供了空间和场所,因此水系驳岸设计尤为重要,要注重其生态连通 性,草堂校区的水系驳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020/6/15
绿化空间系统
双轴“十字骨架”的南北向 大道作为景观主轴形成景观大道, 以国槐树阵为主,水杉树阵为背 景;东西向道路轴以水杉树阵为 主,形成了清晰的道路骨架。
一环步行环线种植杨树林以 高大乔木为主,营造林荫效果, 为师生们的交往空间提供了舒适 性。
2020/6/15
校区西为高新区草堂工业园;北为西北工业大学;西部邻草堂寺(是西安地区 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名刹之一,与佛教的多种宗派有着密切关联,是中国佛教三论宗 的祖庭,也是我国最早的佛教译经场所,“草堂烟雾”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东 部隔环山路与祥峪、紫阁峪、高冠瀑布相望。
校区被水系环绕,周围多农田与湿地,“户太八号”葡萄基地显示了秦岭北麓良 好的生态环境。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营建园林别业,隐居之 所的重要地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出在该地区。
水体系统的绿化在水岸布局 种植翠柳、水杉和湿生植物,水 景种植荷花、睡莲等。
2020/6/15
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图
草堂校区的绿 地系统在空间形态 上表现为以水系、 步道环为主形成开 放空间绿化系统, 构成以自然风格为 主的面状绿化:
以双轴为主, 形成以规则风格为 主的线性绿化,加 强了空间的联系, 有效的将面状绿化 渗透到校园中;
水体系统分析
草堂校区水体系统主要包 括教学书院周围的景观水体 和自然水体。
景观水体主要围绕教学书 院展开,更突出了教学书院 的建筑形态,进一步强调了 方正的书院模式。
自然水体有大水面和自然 洼地,同时为雨水收集提供 了条件,循环利用,实现污 水的最小排放。
2020/6/15
水体驳岸 水体系统作为重要的生境廊道,为物种的流通、循环提供了重要平台,为
分,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征。
区,林荫道,
而别处没有。
大学校园绿色空间体系是基于校园内交 往公共活动的需求;依托校园绿化空间体 系、”需求联系“体系而形成的有机串接校 园内各个功能区、具有各种交流契机的外部 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是”宜人、怡人、冶人 “的空间场所。它包括: v 要有完整的步行交通网络系统; v 具有良好生境和人性化尺度的绿地空间; v 还有良好的户外公共交往活动场所。
WPS首届PPT设计大赛
2020/6/15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 例 小组成员:薛刚 殷相龙 李莹 杨云
现代绿色大学校园
2020/6/15
大学校园绿色空间体系简介
大学校园
就是我们时代
文化沙漠中的
大学校园历来给我们的美好印象和憧憬, 绿洲,校园里
大学校园绿色空间既是大学物质环境的一部 有没好的步行
书院式布局模式虽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 其他院系开设的课程,但书院式的空间较为局限,缺乏空 间生长性,社区气氛不足,较少了大学空间对社会的开放 性,容易造成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造成空间断裂。
2020/6/15
2020/6/15
2020/6/15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