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案例分析-(1)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实例分析

教育和研究设施得到 了更新和扩展,满足 了学术发展的需求。
05 案例四:清华大学校园规划
历史与发展
1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 学之一,其校园规划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2
在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园 扩建,重点建设了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基 础设施。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清华大学再次进行了校园规划,以适应新的发展 需求。
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大学校 园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空间需求 的增长、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校 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案例选择标准
A
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当 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普遍问题与趋势。
多样性
案例应涵盖不同类型的大学,如综合性大 学、理工科大学、文科大学等,以便更全 面地了解校园规划的特点。
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
明确校园功能分区,优化交通组织, 提高校园运行效率。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在规划中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08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规划理念先进
大学校园规划应注重生态、人文 、科技等方面的融合,营造开放
、包容、创新的校园环境。
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内各功能区域应明确划分 ,便于教学、科研、生活等不 同活动的开展。
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与融合,推动了地区经济 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D
案例三: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规
04
划
历史与发展
01
1865年建校,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科技研究型大学之一。
02
校园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以适应科技和学术发展的需求 。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课件

历史与发展概述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被誉为“中国高 等教育的摇篮”。
校园规划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
近年来,清华大学致力于推进校园规划的优化和升级,以满足学校日益增 长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需求。
规划理念与目标
规划理念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 续发展。
规划实施效果与影响
实施效果:哈佛大学的校园规划取得 了显著的效果,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 了一个优美、舒适、便捷的校园环境 。
规划实施对哈佛大学的学术声誉和校 园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吸引了世 界各地优秀的学生和教职工。
校园内拥有丰富的绿化景观、开放的 公共空间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利于 学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代表性院校之一,清华大 学的校园规划成果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 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PART 06
案例五:北京大学校园规 划
REPORTING
历史与发展概述
创立时间
北京大学成立于1898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之 一。
历史背景
北京大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校园规划 也随之不断调整。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 析课件
REPORTING
• 引言 • 案例一:哈佛大学校园规划 • 案例二:斯坦福大学校园规划 • 案例三: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规划 • 案例四:清华大学校园规划 • 案例五:北京大学校园规划 • 总结与启示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大学校园规划的重要性
学术环境塑造
校园规划对学术环境的塑造至 关重要,它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研究和生活质量。
关于中学校园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范文2篇)

关于中学校园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范文2篇)中学校园规划设计案例分析2篇中学校园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篇1中学校园设计理念2022年度细分行业报告聚集制造行业报告互联网行业报告农林牧渔行业报告3.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那么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4."表达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开展。
5."景观生态规划原那么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根底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高校校园的规划应当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以期望到达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6."最高效率原那么就是指校园规划应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
可见,最高效率原那么在规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
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斑块之问移动的一般次序。
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斑块,以到达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的目的。
7."多样化原那么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
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有利于满足校园的根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于强化教学环境气氛生机勃勃、生动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气氛。
8."整体性原那么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根底。
北京大学案件分析

北京大学
• 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校园规划
解放后开始院系调整,特别是1952年进 行了大规划的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包括院系 合并、院校增设、专业调整等北京大学成为 综合性大学,燕京大学校名撤销,北京大学 迁至燕京大学校址,迎来了新的发展环境。
北京大学
• 规划思路: (1)空间扩展 由于燕园未名湖区域的
北京大学
• (3)轴线设计 北大新校区在50年代初也 规划了一条长得主轴线,东西走向,与今 天得成府路相重合,拟建得北大主校门和 主楼都在这条轴线上,在五道口以西与清 华轴线交汇,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扩建完 成后,校内轴线对称的局面已经形成,但 是后来80年代理科楼规划设计不再认同该 轴线规划,未留下充足空间,而使轴线无 法贯通。
• 道路绿化
• 校园中的路,有笔直平坦、曲折起伏之别。 1.南校门至图书馆教学区的主路,四行国槐浓荫如盖 。等距离列植所产生得中心透视给人以鲜明、通畅速 效,豪迈气魄之感。 2.西校门折南的主路,左右国槐交复,自然有秩,有 林中穿路之感。 3.一教北侧得一条直路,以桧柏密林为背景,元宝枫 、丁香、连翘,前后上下参差自由种植,形成富于变 化的植物景观,打破了直路的单调感,是一个四季有 景、色、香、形美兼有的直路。
北京大学
• (4)东校门确定 三校建委会与北京市都 市计划委员会相关专家研究决定,规划将 成府路的西向延长线作为北大东西轴线, 东门即在这条线上。 (5)“品”字形成建筑格局延续 新区得 建筑群重复燕园的“品”字形布局,即三 合院的组合,图书馆规划在老校园----未名 湖与新校园的过渡位置,在预留的图书馆 两侧,所有新建建筑得到形式需与原燕园 建筑保持一定联系。
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校园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人流——读者被安排到了二层的中心平台,所以首
层的交通和功能体系非常顺畅。建筑临近教学区的
北侧布置报告厅入口,利于学生使用。在报告厅入
口的两侧分别是美术馆的展览和培训;一层的中间
布置报告厅,与展示相结合有利于高峰期的大量人
流使用;在建筑的南侧设置图书馆的后勤部分,使
其入口避开校门和教学区的集中人流,减少后勤对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 校区占地73.1公顷,在校 生10000人,总建筑面积 34.45万平方米。
分析要点
• 总体布局与交通分析 • 空间结构 • 景观意向 • 生态景观 • 竖向设计 • 效果展示
总体布局与交通分析
总体布局
交通分析
空间结构 由来
礼之用,和为贵
“笙”的演奏注 “和”, 在古代称为凤翼。
注:笙,苗、侗、水、瑶、仡 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距今已有三 千多年的历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 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 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 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 感染力强。。流行于贵州、广西、 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
东西主轴的延伸,与西侧主入口遥
相呼应的东侧通廊将山景直接引入
建筑中,将大环境与小环境连接起
来,因此成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
间交流的自由空间。
• 功能设计
这座建筑的功能主要包括图书馆和美术馆两部 分。
•
首层是美术馆的展览、对外培训、图书馆的后
勤以及展示空间的组合。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于
这一层。由于立体交通体系的存在,图书馆的主体
所以我们在做规划时,也必须多了解我们规划地区的历史、文 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方面人们可以接受并很快的融入我们的规划之 中,同时这对我们规划的一个方向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就像长江大 学新校区的规划,我们就可以考虑石油方面的一些规划意向,以及如 何与荆州这座古城照应,同时也反映好时代的变迁。
《校园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建筑与山水的自然融合,
人的活动与校园景观的和谐共生。
鸟瞰模型
心得体会
(一) 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充分反映地方特点与专业 特色,继承了历史文脉,新校区的校园规划解读了场地的基础元素, 形成“青山碧水,凤笙和瑞”的校园空间“和谐、协调” 之意,笙的造型优美,古代称为“凤翼”,暗合其形,校园整体结构 舒展典雅。新校区“依山而筑、临水而居”,最大限度地融合了学习 生活休闲空间与景观生态空间, 有助于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沉静优雅的 气质与文化生活情调。 所以我们在做规划时,也必须多了解我们规划地区的历史、文 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方面人们可以接受并很快的融入我们的规划之 中,同时这对我们规划的一个方向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就像长江大 学新校区的规划,我们就可以考虑石油方面的一些规划意向,以及如 何与荆州这座古城照应,同时也反映好时代的变迁。
(二)有关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
• 山艺图书馆位于山东艺术学院 长清新校区总体规划的核心部位。 是学校信息、文教、科研服务的重 要基地。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万 平方米,集图书馆、美术馆为一体。 长清地区本来就风景如画,而 艺术学院所在位置更是青山环绕、 绿树成荫。其中,图书馆的位置, 是校园的中心,从所有邻近的地方 都能看到它。这座建筑物的独到形 状是根据这样一个纲要来设计的: 它需要紧凑而合理地组织安排,各 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合适的,并且在 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场所都要有日光。 它要遵循校园中的两条重要的轴线, 还要考虑到校园的远期发展而表现 出高雅的艺术气息空间的同一性和 种种步行者的感受。另外,同所有 其它的类似建筑一样,这座图书馆 在校园中的象征意义要与它的实际 性质同等重要。
• 功能设计
•
分。 首层是美术馆的展览、对外培训、图书馆的后 勤以及展示空间的组合。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于 这一层。由于立体交通体系的存在,图书馆的主体 人流——读者被安排到了二层的中心平台,所以首 层的交通和功能体系非常顺畅。建筑临近教学区的 北侧布置报告厅入口,利于学生使用。在报告厅入 口的两侧分别是美术馆的展览和培训;一层的中间 布置报告厅,与展示相结合有利于高峰期的大量人 流使用;在建筑的南侧设置图书馆的后勤部分,使 其入口避开校门和教学区的集中人流,减少后勤对 其他功能的干扰。 二层的中心广场是图书馆的读者人流的集散地, 这层设置了图书馆的读者入口和总服务台,在中心 广场的东北侧和西南侧两个次入口,同时在校区主 轴线上的视觉通廊将多媒体阅览和视听室独立开来, 方便管理和使用。在靠近中心广场外围布置采光带, 并在阅览室的内侧设计直通一层的共享及交通空间, 使二层的功能与一层的展示在空间上联系起来,丰 富了室内外的空间层次,解决了大进深造成的一系 列通风和采光问题。 三层的美术馆与图书馆在交通组织上完全分开, 在这里利用了屋顶采光设置了创作室及名家工作室, 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创作空间。图书馆设置 了音乐和美术阅览,并在共享空间即“光内蕊”的 内侧临近中心广场的地方设置了公共交流空间,这 里与阅览室之间被“光内蕊”共享空间分开,减少 了交流休憩活动对阅览室的影响,使图书馆真正成 为人们汲取知识和交流知识的场所,完善了图书馆 的使用功能 四层除了布置了综合阅览室和样本阅览室以及 文献储备库以外,在三层交流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 室外的交流空间。在临近两个阅览室的地方设置了 两个屋顶花园,顶部在不影响天井采光的基础上以 玻璃天棚覆盖,供读者休息讨论使用。 这座建筑的功能主要包括图书馆和美术馆两部
(完整版)厦门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厦门大学襟山面海,校本部 漳州 翔安 三个校区, 环抱大海,背倚青山形成山海交融之势,校在海中,湖在 校中,描绘出山水互抱的学府秀丽风光。现代与传统,中 国与西方的合壁,雄浑与幽美,自强与至善的统一,构建 起这座南方学府规划与建设的美学风格。
厦门大学区位分析:
• 厦大依山傍海,本部位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厦门岛南端,全校总 区9000多亩,学校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1、尊重原有山 脉的自然形态,建 筑以一种低密度的、 散开的、不规则的 有机生长的形态, 轻轻地散落山间。 2、放大中心的水 面,并将基地环境 中的三个水库连成 一体,兼顾东面临 海的优越地理条件, 创造山海之间、溪 水环绕生动的校园 环境。
3、保持原基地 良好的植被、果 林,将校园空间 的组织与原基地 上的植被、果林 有机融为一体。 在建筑和校园道 路之间,利用建 筑临街退界空间, 形成浓郁的街道 园林景观 。以 满足校园绿化的 覆盖率。
4.在校园与邻里边界增加绿化、小品和活动设 施,以便更好地满足交通和其他功能需求。
个人启示
通过对厦门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我了解到只有 合理的校园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才能建造出 一所优秀的大学校园。以下几点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的重要要素。
• 1.功能区划 适宜的地方功能叠置,强化各片区 之间的联系
厦门大学功能分区图
厦门大学各功能区混合布局,错落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基本上符合学习型校园、生态校园 、绿色校园 、和谐校园的构建原则。
厦门大学鸟瞰图
厦门大学校园特色:
风景:厦门大学校园风光秀 丽,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 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 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 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 这是对厦门大学最美的概括。 厦大校园依山伴海,背靠五 老峰,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 为邻,出了白城校门就是海 滨浴场。校园建筑独特,风 景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 的大学校园”。
实例分析学校总体规划设计

实例分析学校总体规划设计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某学校的规划设计出发探讨了现代化中学规划设计生态、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规划,生态,人性化,可持续发展随着教育事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校园规划设计需从校园所处环境、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分析,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景观设计方法、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坚持整体规划,以人为本,个性化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一个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网络信息化、节能、低耗、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个性化现代中学校园。
1 总体布置某学校占地面积 6.4公顷,原有的路网和交通状况限制的学校用地的规模和布局,用地狭小成为了校园规划的首要难题。
该地址呈“一”字型长边有明显高差。
校园总建筑面积54372平方米,经过对用地周围环境、现状、交通的分析,以该地区的远期总体规划为依据,兼顾该地区发展的现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方案的分析比较,确定校园总体规划,学校主入口沿职工大街设置,次入口设置在规划路上。
结合用地形状和功能构成,采用整体集中式布局手法,同时又适当的分散有机联系。
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利用建筑的功能分区和地形变化,形成院落和形体的变化,有机的形成多个不同主题的室外活动交往空间,为学生创建了舒适,积极、活跃的场所。
主入口与综合教学楼前广场结合,以校区最高点为底景,进入主入口后正中为综合教学楼,左侧为生活区,右侧为教学区,流线分明,体育馆和运动场巧妙结合,利用主教学楼与东侧的高差自然分隔生活区和教学区,巧妙利用地形营造变化富有情趣的空间效果,近年来学校功能不断完善,建筑面积不段增大,建筑体形过于庞大和分散,而本工程整体集中式布局方式,缩短了各个使用功能间的沟通距离,简化了管理区域,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便捷的建筑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同时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2 空间系列与环境在建筑空间组织上,营造出体现学校严谨,积极特性的空间序列和流动的外部环境,依据校园现有空间形态特点,以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单体以一种“契合”的姿态融入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双流小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总体评价
整体规划结合基地特质以核心景观为中心,建筑形态和规 划形态配合密切,整个校园形态有机,整体感强。 为了强化几何构图,建筑单元机械复制,外部空间成单一 带状结构,缺乏变化。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以
外部空 地处太湖风景区, 用地面积200公顷, 计划建成后人口规 模2W多人。
四川大学双流校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不同主题的广 场与廊道散布整个 校园,给校园的室 外公共活动提供了 场地,增添了校园 活力。
四川大学双流小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将体育活动嵌入 苗圃,进一步深化了 “生态校园”的主题, 给
四川大学双流小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但由于校园建设时间较早,又经过合校,武汉大学的老建筑在 功能从在一定的脱节,例如老牌坊对交通造成了限制。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在更新的同时也要注重校园整体的风格。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总体评价
武汉大学的校园确实是不愧为中国最美大学之一,其古典 的建筑,葱翠的树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校园景观,但由于 其建设年代较早,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因此在校园建设之应该保证一定的前瞻性,避免现在的校 园规划给将来的校园发展造成阻碍,同时校园更新规划时也应 该注重校园整体风格的把握。
四川大学双流校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四川大学双流校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教学,体育, 生活区都围绕生态 核心展开布局,形 成建筑与环境相互 渗透的结果,使校 园的整体环境得到 提升。
四川大学双流校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在校区内以曲线 形机动车自行车道为 主要交通干线,在主 要功能区设置停车场, 以十字交叉的步行和 自行车道路贯穿整个 校园。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狮子山 珞珈山
建筑布局走 向依照山丘的走 向,保留将山丘 做为校园中景观 的重点。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但山丘 的从在也造 成了一定的 问题,狮子 山造成了学 校内部交通 的不便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良好的校园内 部景观。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老斋舍 建筑古色古香,为校园风光增色不少。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武汉大学官方 称始于1893年清末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 请清政府创办的自 强学堂,并于2013 年11月举行了120 周年校庆。但关于 武汉大学始于1893 年的自强学堂,还 是1913年的国立武 昌高等师范学校, 还存在争议。
武汉大学—— 古典韵味的校园
武汉大学早期建 筑位于珞珈山,狮子 山等10余座欺负的 山丘之间。由凯尔斯 规划1930年开始兴 建1936年结束,占 地200多公顷,建筑 面积7万多平方米。 而现在合并后的 武汉大学总面积达 370公顷。
That's why I choose yale
四川大学双流校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四川大学双流校 区以“生态校园”为 主题,结合川大人文 精神,把环境和景观 的塑造做为校园规划 设计的核心。
用地规模:200公顷 服务人数:3.5万人
四川大学双流校区整体设计——以
环境景观 为出发点
在现状水体基础上,形成一岛一湖的格局, 营造一个生态公园贯穿南北。并以此作为校园的 核心,进而向周边延伸出数条绿化走廊形成网络 状绿化体系。建筑做为环境的界面以整体的形态 出现,并以几何开放的姿态与整体环境相融合, 与风景相互对话
the end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contents
1.理想中的大学校园 2.案例
1.四川大学双流校区 2.江南大学蠡湖校区 3.武汉大学
陆洲 2014.2.20
1.理想中的校园
“校园”(Campus)源于 拉丁语Campo,意志一个具 有连绵不断的绿色场地。 大学应该有大片的草坪和 苍翠的大树,阳光明媚的日子 里树冠投下阴影,学生们在树 冠下谈天说地。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以
外部空间形态 为出发点
本设计以营造具有 江南水乡街道韵味 的校园空间为出发 点,寻求延续江南 地域的文脉。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以
外部空间形态 为出发点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以
外部空间形态 为出发点
三条生态带渗透保 证了校园内良好的 自然环境,校园水 乡街道式的步行轴 贯穿整个校园,形 成了良好的步行环 境。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以
外部空间形态 为出发点
参照古镇街道的收放节奏,营造特色的校园空间,达成现代教学模 式和山水自然环境结合的效果。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以
外部空间形态 为出发点
总体评价
整体的规划结构呈”指状“,这一布局模式为校园增添引 入了自然要素。 设计营造了一个即具有共性又充满个性的现代大学校园, 在功能组织和环路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满足了时代的需求, 又在外部空间形态上寻求了文化的诉求。
1.理想中的校园
我理想中的大学还应该有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可以听到书本的纸张轻 轻翻过的声音。
1.理想中的校园
热闹的体育活动区也必不可少。
1.理想中的校园
可以轻松的骑着自行车或者步行达到校园的每个地方。
1.理想中的校园
良好的同学关系, 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好的自然环境和室内环境, 做菜很好吃的食堂大叔大妈,和分量充足并且便宜的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