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实际案例

计量经济学实际案例

二、均值分析1、分性别对身高进行的比较假设男女身高相等,否定假设可认为男生身高明显高于女生。

2、分南北地区进行比较(1)身高假设两者均值相等,检验结果不能否定原假设,因而不能认为南北方身高有显著差异。

(2)体重通过假设两者均值相等,检验结果无法否定原假设,因而认为南北方体重没有明显差异。

3、分出生年份月份进行比较年份性别身高体重84 男均值172.00 56.00N 1 1总计均值172.00 56.00N 1 185 男均值180.33 70.67N 3 3女均值161.00 51.00N 2 2总计均值172.60 62.80N 5 586 男均值174.20 65.40N 20 20女均值162.11 52.28N 18 18总计均值168.47 59.1887 男均值178.50 66.58N 6 6女均值164.83 52.83N 18 18总计均值168.25 56.27N 24 2488 男均值170.50 65.00N 2 2女均值167.00 53.50N 2 2总计均值168.75 59.25N 4 489 女均值165.00 50.00N 1 1总计均值165.00 50.00N 1 1总计男均值175.28 65.80N 32 32女均值163.56 52.46N 41 41总计均值168.70 58.31N 73 73ANOVA 表由表可看出,各年份出生的人身高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总计均值171.00 64.00N 6 6 3 男均值174.50 69.50N 4 4 女均值160.25 50.75N 4 4 总计均值167.38 60.13N 8 8 4 男均值181.25 68.50N 4 4 女均值162.25 52.00N 4 4 总计均值171.75 60.25N 8 8 5 男均值169.50 65.25N 2 2 女均值156.00 43.00N 1 1 总计均值165.00 57.83N 3 3 6 男均值175.00 63.00N 1 1 女均值171.50 57.50N 4 4 总计均值172.20 58.60N 5 5 7 男均值171.00 64.33N 3 3 女均值167.00 50.50N 2 2 总计均值169.40 58.80N 5 5 8 男均值179.20 64.90N 5 5 女均值161.50 52.50N 2 2 总计均值174.14 61.36N 7 7 9 男均值171.67 58.00N 3 3 女均值163.33 54.33N 3 3 总计均值167.50 56.1710 男均值174.67 61.83N 3 3总计均值174.67 61.83N 3 311 女均值162.50 51.67N 12 12总计均值162.50 51.67N 12 1212 男均值171.00 66.50N 2 2女均值167.00 57.00N 1 1总计均值169.67 63.33N 3 3总计男均值175.28 65.80N 32 32女均值163.56 52.46N 41 41总计均值168.70 58.31N 73 73ANOVA 表由表同样可得出,各月出生的人身高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共6篇)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共6篇)

篇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1)计量经济学实验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基于e 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背景资料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

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

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国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能源产品特别是石油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特殊商品进入世界能源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同时,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核能的发展,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经济问题,而且以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0.5左右。

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

鉴于此,研究能源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于需求过大引起的,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所需能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所以,研究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二、影响因素设定根据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可知,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供给、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其只存在能源品种内部之间,而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数据差别较大,不容易进行搜集整理在此暂不涉及。

另外,发展经济学认为,来自知识、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劳动产出的增长,而且会通过外部效应可以提高劳动力、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消除其中收益递减的内在联系,带来递增的规模收益。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一、研究的目的要求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

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

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

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模型设定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

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

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

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

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

计量经济学分析报告

计量经济学分析报告

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在大力发展生产力,1、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我们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由经济理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设定居民消费水平HCL 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关系为: 111μβα++=GDP HCL假定模型中随机误差项1μ满足古典假定,运用OLS 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GDPHCL 0368.02275.93+=(9.2969)(181.1983)其中,可决系数2R =0.9993。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好,可决系数很高,这也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中,GDP 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4元。

案例分析报告一、研究目的陈述所研究的问题内容以及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运用Eview软件嬉闹模型来研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对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影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意味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随之提高。

反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居民的收入同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

当前,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分析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人均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息息相关,从而以提高人均国内经济为出发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分析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研究,建立了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并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二、模型设定提示:给出数据,通过散点图确定适合使用线性模型。

表一:(整理的数据源于中经教育专网)散点图:图一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4/24/10 Time: 16:29Sample: 1992 2008Included observations: 17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723.2111 102.7522 7.038400 0.0000X 0.336978 0.009308 36.20491 0.0000R-squared 0.988686 Mean dependent var 3930.765 Adjusted R-squared 0.987932 S.D. dependent var 1953.486 S.E. of regression 214.601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68557 Sum squared resid 690804.9 Schwarz criterion 13.78360 Log likelihood -114.3274 F-statistic 1310.795 Durbin-Watson stat 0.181578 Prob(F-statistic) 0.000000用Eviews求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三、估计参数图二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若建模是依据某个经济理论,检验该参数是否与该经济理论相符,否则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2、拟合优度检验3、参数显著性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由图二可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Y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723.2111 + 0.336978*X(7.038400) (36.20491)2R=0.988686斜率的经济意义是:在1992——2008年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336978元。

计量经济学Eeveiu案例分析

计量经济学Eeveiu案例分析

Quick---Estimate Equation
框中, 注:在Equation框中,点击 框中 点击Resids,可以出 可以出 现Residual、Actual、Fitted的图形 、 、 的图形
计算描述统计量 点击: 1、“Quick/Group statistics/Descriptive 点击 、 statistics/Common Sample; ;
2、键入y x(或y x1 x2---)/ok 、键入 ( )
学会分析计算结果! 学会分析计算结果!
作图: 在出现的对话框上, 作图: 法1:单击“Quick/Gra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出现的对话框上,键入 y x或 :单击“ 在出现的对话框上 或 y x1 x2---/ok; ; 在出现的菜单中点击 Line Grap; 在下拉菜 ; 单中选类型( 散点图)/OK,出现图形;---) 出现图形; ) 单中选类型(如Scatter Diagram(散点图 散点图 出现图形
二、案例分析
例 讨论家庭收入X对家庭消费支出 的影响问题,通过 讨论家庭收入 对家庭消费支出Y的影响问题, 对家庭消费支出 的影响问题 调查得到一组数据(百元) 调查得到一组数据(百元)如下 :
Eviews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操作步骤
双击“ 主页) 一、启动软件包 ( 双击“Eviews”,进入 ,进入Eviews主页) 主页 创建工作文件(点击“ 二、创建工作文件(点击“File/New/Workfile/Ok”) ) 出现“ 出现“Workfile Range”,目的: ,目的: 1、选择数据频率(类型): 、选择数据频率(类型): Annual (年度 年度) Quartely(季度) 年度 (季度) ┆ Undated or irrequar(未注明日期或不规则的) (未注明日期或不规则的) 2、确定 、确定Start date 和End date(如1980 1999或1 18 /ok)。 ( 或 )。 出现“ 对话框( 出现“Workfile对话框(子窗口)”中已有两个变量: 对话框 子窗口) 中已有两个变量: c-----常数项 常数项 resid----模型将产生的残差项 模型将产生的残差项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标题:基于地区人民收入与犯罪率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实验报告旨在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地区的人民收入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该地区多年的相关数据,并建立合适的计量模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人民收入对犯罪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对相关当局在制定犯罪预防政策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引言
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了解犯罪率的影响因素对改善社会治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以地区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人民收入对犯罪率的影响,希望为相关当局提供制定犯罪预防政策的参考。

案例分析计量经济学

案例分析计量经济学

案例分析1一、研究的目的要求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

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

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

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

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

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

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

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

计量经济学实例分析

计量经济学实例分析

计量经济学实例分析计量经济学实例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与GDP 之间关系之间关系摘要摘要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过敏寂静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及时把握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内需,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了重要的意义。

量都有了重要的意义。

凯恩斯认为,短期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观因素是确定的,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而其他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其他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因此,本文只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GDP 的变化情况之间建立了粗略的模型。

情况之间建立了粗略的模型。

本文利用了1990-2009年之间20年内居民消费水平和GDP 数据,旨在说明其中的相互关系,并建立模型以供参考。

关系,并建立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消费消费 收入收入收入 GDP GDP一,理论陈述一,理论陈述1,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凯恩斯在《货币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即人们的消费支出是起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在收入增但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凯尔斯构建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中,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 作者:
———————————————————————————————— 日期:

《 计 量 经 济 学 》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题:各章节案列分析
姓 名:茆 汉 成
班 级:会计学12-2班
学 号:2012213572
(1)由地区经济规模决定的地方整体财力;
(2)地区人口数量不同决定各地教育规模不同;
(3)人民对教育质量的需求对以政府教育投入为代表的公共财政的需求会有相当的
影响。
(4)物价水平,影响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出。
(5)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能力与意愿
研究范围:
2011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为样本。
2、模型设定
3、估计参数
图表2-3:回归结果
可用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4、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所估计的参数 =11.9580, =0.002 873,说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每增加1元,平均说来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将增加0.002 873台,这与预期的经济意义相符。
(2)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第五章异方差性案例ﻩ10
1问题引入ﻩ11
2模型设定ﻩ11
3参数估计11
4异方差检验11
5异方差性的修正14
第六章自相关案例ﻩ14
1问题引入ﻩ15
2模型设定15
3用OLS估计ﻩ15
4自相关其他检验ﻩ15
5消除自相关16
第七章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案例ﻩ18
7.2案例1ﻩ19
1问题引入19
2模型设定19
指导老师:蒋 翠 侠
报告日期:2015.06.18
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案例ﻩ1
1问题引入ﻩ1
2模型设定ﻩ1
3估计参数3
4模型检验ﻩ3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5
1 问题引入5
2模型设定ﻩ5
3估计参数ﻩ6
4模型检验ﻩ6
第四章多重线性案例8
1问题引入ﻩ8
2模型设定ﻩ8
3参数估计8
4对多重共线性的处理ﻩ9
(1)经济意义检验: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
地区生产总值(GDP)每增长1亿元,平均说来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将增长0.0112亿元;地区年末人口每增长1万人,平均说来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会增长0.0395亿元;当居民平均每人教育现金消费增加1元,平均说来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会增长0.1460亿元;当居民教育消费价格指数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会增长22.8162亿元。当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增加1%,平均说来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会增长866.41亿元。
3参数估计19
7.3案例2ﻩ20
1问题引入21
2模型设定ﻩ21
3、回归分析ﻩ21
4模型检验23
第八章虚拟变量回归案例23
1问题引入ﻩ24
2模型设定24
3参数估计ﻩ26
4模型检验27
第2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案例
1、问题引入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度的居民消费规模和合理的消费模型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作为居民耐用消费品重要代表的计算机已经为众多的城镇居民家庭所拥有。研究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数量关系。影响居民计算机拥有量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水平。从理论上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越多。所以我们设定“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台)”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收入(元)”为解释变量。
(2)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 ,修正的可决系数为 ,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F分布表自由度为k-1=5和n-k=25的临界值为 ,由于F=181.7539>2.61,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显著。
t检验: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从 到 的t统计量对应的P值分别是0.0161,0.0000,0.0000,0.0091,0.0189,均小于0.05,所以是显著地。 的t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0773>0.05,而0.0773<0.1,说明在α=0.05,时“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没有显著影响,而在α=0.10时,有显著影响。
由拟合优度R2=0.831996可知,所建立的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较高。
对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对β1建立下列假设条件:
原假设H0:β1=0 备择假设H1:β1≠0
取α=0.05,β1服从t~(29),P值检验的结果是0.0421< 0.05,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β1=0,接受备择假设β1≠0,说明β1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性影响。
第3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
1、问题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2012年,各级政府的教育的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其中地方支出占约94%。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增的数量规律,预测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趋势。总结了影响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的因素有:
(1)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及影响因素
图表3-1: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及影响因素数据图形
从上图可以看出,各地区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及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明显,其变动的方向基本相同,相互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探索将模型设定为线性回归模型形式:
3、估计参数
图表3-2:回归结果
由上图中数据,模型估计的结果写为:
4、模型检验
2、模型设定
(1)对数据X和Y的统计结果的描述
图表2-1:X和Y的描述统计结果
(2)X和Y的散点图及分析
图表2-2: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与人均总收入的散点图
分析:
从散点图2-2中,可以看出各地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随着人均总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随人均总收入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考虑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对β2建立下列假设条件:
原假设H0:β2=0 备择假设H1:β2≠0
取α=0.05,β2服从t~(29),P值检验的结果是0.0000<0.05,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β2=0,接受备择假设β2≠0,说明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家庭总收入对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有显著影响。
图表2-4:剩余项、实际值、拟合值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