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MRI诊断精品(医学PPT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MRI诊断精品(医学PPT课件)

开始髂侧关节面模糊。
以后出现髂侧关节面鼠咬状 骨质破坏
髂侧关节面模糊, 出现鼠咬 状骨质破坏
AS
正正常常对照
髂侧关节面模糊, 出现鼠咬状骨质破坏
AS
正常骶髂关节
男, 22岁
腰痛1年
类风湿 因子(-) HLAB27(+)
出髂
现侧
破 坏
鼠 咬 状
关 节

骨模 质糊
AS
正常
,
现髂
鼠侧
咬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状节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柳澄
骶髂关节的正常影像解剖
骶髂关节旁沟----女性骨盆标志
正常骶髂关节T1WI
正常骶髂关节T2WI
正常骶髂关节冠状T1WI
正常骶髂关节冠状T2WI
骶髂关节骨性强直
临床表现
腰痛 背痛 脊柱活动受限 晨僵 周围关节活动障碍 行走困难 青年男性好发
AS的实验室检查
HLA-B27(+)
HLA-B27 即白细胞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AS者90%为HLA-B27(+),然而在HLA-B27(+) 人群中,发病的危险性为20%。有骶髂关节炎 者HLA-B27(+) 率远高于无骶髂关节炎者,推测 HLA-B27(+) 与骶髂关节有关。
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主要为 ① 附着病 ②滑膜炎
病理改变之一
附着病是AS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以 关节囊、肌腱、韧带与骨附着点为中心 的慢性炎症。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的侵 蚀、附近骨髓炎症并肉芽组织形成,最 后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炎症修复。 反复发病,则韧带明显骨化,可形成骨 桥。附着病主要发生于骶髂关节和脊椎 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化,关节间隙无改变。 3 级 为 中 度 或 进 展 性 骶 髂 关 节 炎 , 关 节 间 隙
“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 4级为完全性关节骨性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
早期小关节模糊,骨质疏松 进展期椎体变方 晚期典型表现为竹节样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
CT表现
观察骶髂关节能显示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软 骨下骨侵蚀和囊变。
胫距关节间隙变窄和距骨关节面硬化,呈波浪状改变,晚期距 骨变矮,密度增高,跟骨变短,扁平足
1 无红肿痛关节表现 2 有短指畸形 RA无 3 RA重症病例关节最终常出现纤维性强直 4 类风湿因子阴性
①发病年龄大部分在40岁以下; ②多有家族遗传史;
X线表现 一般对称发病,弓型腿,膝外翻,扁平足,髋内外 翻。
发生在踝关节的病变显示:胫距关节间隙变窄和距骨 关节面硬化,呈波浪状改变,晚期距骨变矮,密度 增高,跟骨变短,扁平足;
发生在膝及肘关节的病变,显示为: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下陷,呈波浪状改变,合并关节面硬化增生; 发生在指(趾)间关节的病变,表现为近关节的骨 骺端外翻呈喇叭口状改变,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 凹凸不平。
强直性脊柱炎
病因不明;一种独立的疾病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的慢性、
炎症性疾病 血清RF阴性 HLA-B27阳性 青年或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10:1
临床表现
腰背僵硬和疼痛 腰背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胸腰后凸畸形
病理
非特异性滑膜炎,更主要的是肌腱韧带的骨 附着性炎症-起止点炎
退行性关节炎(跟骨骨刺) 表现为跟腱附着处及跖附筋膜 附着处的牵引性骨赘,没有骨侵蚀,易与前几种病鉴别。
CT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_周杨杰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_周杨杰
的作用 最 近开 展 的

鉴 于 此 研 究小 组

,
,
巴细胞 的抗 瘤 活 性和 自然杀 伤 细胞 N K 细胞 的广 谱 的
第一 次提 出了 只要 癌组 织 中 出现 浸 润 性 微乳 头状 癌 成分 就应 明确诊 断 并注 明其 所 占 比 例 使 浸润 性 微
乳头 状癌患 者免 于 漏 诊
, 、
为)
14 0 9 / 0
~
Hg

老 年高血压 有 以 下 特 点

老年 人 高血压 的特 点
我 国统计 资 料显 示 在 6 0 岁 以上 老 年 人
%

,
老 年人 血 压 的重要 特 点之 一 是随年 龄 的增 长而 自
然 升高 故 老 年 人 高血 压 的诊 断 标 准几 经 修 正 系 故 w
, , 。
群 中 高血 压 的 发病 率 超过 4 0
老 年 人 中 其 发 病 率 高达 8 0 %

研 究结 果 显 示 与 同样 锻 炼 身体 但 睡 眠 更 充
,
,
任任 秀 宝 教授称 这项 研究 预 示 着 疫 苗在 治 疗 肿 瘤 中
具有 广阔 的临床应用 前景
·
足 的女性相 比 那 些 每 晚 睡 眠 时 间少 于 的癌症 发病 率 要 高 出 4 7
%

,
7
小 时 的女性
尽 管 目前 尚不 清 楚 睡 眠
, , ,
度怀疑 患 者而 平 片 难 以 确诊 的病 例 为 发 现关 节 内细 小病变 可 行 髓 骼 关 节 C T 扫 描 由于 C T 能 准 确 显

示 并 能测量 关节 间隙的宽窄及 病变范 围 可 以 观察病

脊柱骨关节病诊断标准

脊柱骨关节病诊断标准

脊柱骨关节病诊断标准
目前公认的脊柱骨关节病诊断标准为:
1. 青年脊柱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和非强直性脊柱炎)ASAS诊断标准:
(1)脊柱炎:满足以下含脊柱病变中的任一条:
①有主病变:低位脊柱病变(骶髂关节、脊柱关节炎,脊柱软骨炎、听骨关节炎等)的X线表现;
②有次要标准:病理性骨折、滑膜下钙化或骨硬化的穿刺证实、脊柱结核或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证实。

(2)外周关节炎:满足以下条件:
①持续6周以上,单关节或多关节对称性、非对称性关节炎;
②有关节红肿、疼痛或运动受限等相关症状;
③臀关节对称性关节炎、滑膜下和肌腱附着点关节炎(如跟腱附着点和髌韧带附着点)和小关节炎。

(3)实验室检查指标:HLA-B27阳性或大量飞蝇样斑点,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数增加,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加,血清中铁凝集素失活度(LAP)下降等。

2. 弓形体感染相关关节炎(ReA)诊断标准:
(1)关节症状和体征:单关节或多关节对称性、非对称性关节炎,有关节肿胀、疼痛或受限等表现;
(2)尿道、生殖或肠道感染史:尿道分泌物、生殖器分泌物或肛门黏膜分泌物中检测到鲍曼不动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等弓形体或有相应的感染史;
(3)特殊检查:白细胞在关节滑膜中检测到相关的弓形体或鲍曼不动杆菌,血清AGPA-IgM阳性(单相反应),内膜损害/结膜损害/皮损等表现。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标准:
(1)关节症状和体征:满足关节炎时,有多关节肿胀、红、热、疼痛、运动受限等表现;
(2)血清指标: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和/或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
(3)疼痛部位数、关节受累部位数、关节分布部位数、其他指标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RA的中成药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用 于寒湿阻络和瘀血阻络所致的痹病, 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关 节压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症 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 三次。4周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用药后少数患者可能出 现恶心,上腹部不适,腹痛,便秘, 月经过多,咽干,咽痛等症状。 【禁忌】孕妇勿用。
优点 能消除关节红肿热痛症 状,改善关节功能。
缺点 不能控制病情,停 药后复发快,必须 与慢作用药同服。
1. 胃肠反应最为常见,包括上腹不适、消肾/肝毒性 3.心血管副作用
副作用
优点 除了能改善RA的关节 症状,还能阻止关节结 构的破坏。
缺点 起效慢,临床症状明显 改善约需1-6个月,需要联 合用药。

RA的治疗原则
患者教育 早期治疗 联合用药 个体化治疗方案 功能锻炼
长期保持关节功能,减 控制临床症状,缓 少骨破坏,防止残疾
解肿胀、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努力缓解炎症带来的肿胀和疼痛,同时又要树立更高的 治疗目标:抑制骨破坏,防止残疾发生。
发病早期,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规范治疗,坚持随访。
关节肿胀
晨僵
警惕两大症状,早诊断早治疗
有临床统计数据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疾病 早期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50-80%的患者的 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病原体感染、内分泌、 营养代谢、居住环境、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有关系,其中“肿瘤坏 死因子-α(TNF-α)”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主要是累及小关节,尤其是
手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常见关节表现有如下四种: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诊断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诊断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诊断分析【摘要】x线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简单又方便检查方法,也可用于显示早期病变表现,对软组织肿胀观察很好,早期骨侵蚀观察较好,关节间隙观察在切线位才可见关节面,有时位置不正,可误为狭窄,应予注意。

【关键词】类风湿性;x线;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67-0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早期患者的关节x 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

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

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

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后更后期的现象。

当软骨已损毁,可见两骨间的关节面融合,丧失原来关节的迹象。

弥漫性骨质疏松在慢性病变中常见,并因激素治疗而加重。

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特别在股骨头,亦可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增多。

笔者收集整理该病的x线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正确诊断。

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以来在我院经过x线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40例,男15例,女25例。

年龄24岁-68岁,病程半年至15年不等。

临床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皮下结节等症状。

2 x线摄影结果2.1 软组织改变:软组织肿胀32例,以掌指关节、腕关节居多,其中双膝关节肿胀2例,表现为关节脂肪垫受压移位、变形,右肘关节肿胀2例,表现肘部后脂肪垫移位,病程较长者,关节周围软组织位线缩小,以尺骨茎突处明显。

2.2 骨质改变:骨质疏松,出现于近指(趾)关节骨端,掌(跖)骨端40例,整个骨干疏松28例,膝关节、肘关节、颈椎各2例,表现为关节面毛糙不规则,皮质中断或呈小锯齿状囊状小透亮区,以距关节较远处较多,以腕关节改变较明显,而在肩关节以肱骨大结节处较表现明显,在膝关节表现为股骨髁间凹、髁间嵴。

关节面下囊状透亮区,在关节边缘可见增生性改变,颈椎以上部颈椎改变明显,表现枢椎齿状突毛糙,小关节面钩椎关节毛糙、模糊,在跟骨结节处出现囊状侵蚀。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CT分级
0 级:关节正常或关节面稍模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级: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软骨下骨轻度糜烂,
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骨
质疏松和硬化,关节间隙基本正常
Ⅲ级:软骨下骨质明显破坏,弥漫性硬化,关节
面呈毛刷状,关节间隙狭窄或宽窄不均,部分强直
Ⅳ级:全部关节骨质破坏,硬化和骨质疏松、关
图8 宫外孕并发输卵管积液,CT平扫子 宫增大,右侧附件区囊性肿块,其内不
均匀胚芽结构,并见子宫角延续下来一 条长而宽的管状液性密度(↑),与胚 囊相连,且勾画出伞端妊娠的负影。
MR表现
正常骶髂关节软骨在T2WI为中等信号,在T1WI显示 为在骶髂关节面低信号骨皮质间的条状高信号。 Ⅰ 级病变软骨信号在T2WI信号增高、增粗,Ⅰ级及部 分Ⅱ级病变中仅表现为软骨异常或轻度骨髓信号增高 ;Ⅱ~Ⅲ级病变信号增高或减低,部分有碎裂现象, 并有不同程度脂肪沉积(表现为骶骨、髂骨骨髓内信 号增高),关节面骨质侵蚀及关节面下骨质硬化。Ⅲ 级关节间隙可以变窄或假性增宽,内高信号影考虑为 增生的滑膜肉芽组织,高信号影内见细碎的细条状、 碎片样软骨片
图5 CT平扫子宫增大,右侧附件区混杂密度 肿块,囊壁不规则,高密度结节状出血及液 性低密度(↑),内似见点状略高密度影,手 术证实输卵管伞端妊娠 (图7类似病例) ,宫 外孕破裂,胎周及盆腔出血征象。
图6 胚胎死亡征象 CT增强见子宫增大,宫内 节育环周围高密度伪影,左侧附件区直径约 为1.5cm不均匀花环样强化,花环旁液性密度 较少,周围较多强化血管,近胚囊侧变细、 中断,远端扭曲、扩张(↑),手术证实陈旧 性宫外孕、卵巢妊娠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正常胸椎
T1W
T2W
STIR
正常腰椎
矢状面T1W
矢状面T2W
矢状面T1W
纤维环
硬膜外脂肪
马尾神经
椎小关节
腰神经
横断面T2W
硬膜囊
髓核
L3-4
L5-S1
L4-5
正常腰椎椎间盘CT横断面
侧隐窝
侧隐窝
侧隐窝概念
前面为椎体后缘及椎间盘 后面为上关节突前面 外面为椎弓根内面
侧隐窝
上关节突
髓核和韧带钙化: 前者在狭窄之椎间隙中出现零星点状或环状钙化影。后者在脊柱周围相当于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和棘间韧带等处之软组织内,可出现密度与骨质相仿或稍淡些的斑片状或线条状钙化,最常见于椎体之前后和两旁,钙化阴影的方向常与韧带之纵轴一致。 椎间盘积气出现“真空”现象(氮气)。 椎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密度增高,小关节和邻近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狭窄(横径和上下径均缩小)。
检查方法
X线平片:是骨骼系统检查的基础。 CT检查:对骨内小病灶和软组织的观察远较X线为佳。包括CT平扫、CT增强、CTM(脊髓造影)等。MR检查:是检查脊柱病变的重要手段。对椎管、椎间盘及脊髓的显示有独到之处。对各种正常软组织如脂肪、肌肉、韧带、肌腱、软骨、骨髓等;病变如肿块、坏死、出血、水肿等都能很好的显示。但对钙化及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及CT,因此常需结合X线平片及CT。 包括MR平扫、MR增强、MRM(脊髓造影)、MRA等。
颈椎钩椎关节
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有: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寰椎横韧带;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等结构组成。黄韧带:正常宽度约3-5mm,超过5mm为黄韧带增厚。颈、胸段较腰段薄。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构成。脊髓被膜及被膜腔:由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脊膜腔由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含毛细血管的血管翳覆盖在关节软骨上,并逐渐侵蚀破坏关节
软骨,同时刺激软骨下骨,使骨质发生充血水肿和不规则溶解。
冠状面将关节 分为正常与病 变各半的对比 示意图
术中所见
被滑膜“吃掉”的软骨(黄箭) 保留的关节软骨(蓝箭)
临床表现
• 25-50岁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好发部位是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 • 僵硬感,关节肿胀、交替性关节疼痛,功能受限 • 附近软组织挛缩,关节半脱位 • 类风湿因子阳性:70%血清中可有类风湿因子(RF)。RF是滑膜
• 进展期 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常呈一致性 变窄,关节面骨皮质侵蚀性破坏,关节囊附着 的关节边缘部位出现小囊状的骨缺损
• 晚期 骨质疏松显著,关节可呈纤维性或骨性 强直或关节畸形与脱位。
“钮扣”(boutonniere)畸形是因近端指间关节伸指肌中 央腱断裂,未被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处理所致
天鹅颈畸形
• MRI对组织分辨率高,基本上可以显示RA的全病程的病 理改变,是检查早期RA、观察治疗效果可靠的方法之一 MRI检查讲究的方法是:
平扫:T1WI、T2WI压脂 增强(压脂):打药5分钟内扫描,观察滑膜强多方位)
因涉及“腱鞘炎”,先 复习一下腱鞘的解剖
病理
• 主要病变在滑膜,作为本病的早期、基本的病变 • 滑膜充血、水肿及渗出、白细胞侵润、滑膜增厚 • 血管翳:绒毛样的富含血管的肉芽组织 • 关节软骨变性、破坏 • 软骨下骨质破坏
类风湿病理过程示意图
早 期
2
3
1 正常;2 滑膜肿胀,周围软组织水肿;3滑膜增厚累及关节软骨, 4、5
6
血管翳形成; 4、5 累及骨质;6 关节强直。
确性也较高。滑膜增厚是早期RA最常见的重要征象之一。
T1WI
T2WI
血管翳强化
• 是早期RA的MR征象之一 • 最常见的部位是桡腕关节 • 早期RA病例均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翳强化 • 是早期RA所有MR阳性征象中特异性、准确性最高的征象
轻度强化
明显强化
关节积液
• MRI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积液为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
性细胞骨内侵润,可单独出现也可在骨病变周围,常见于软骨下骨质;是可 复性的、非特异性。在RA骨髓水肿是病变活动性的指标; 8、肌腱病变:伸肌腱易受累,尤其是尺侧腕伸肌腱;腱鞘炎,包括积液和滑膜 增生;肌腱病或变性、退变、甚至肌腱断裂。
X线表现
• 早期 梭形肿胀,层次不清,骨质疏松,关节 间隙正常或略增宽
• 关节积液; • 滑膜增厚 ——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 腱鞘滑膜炎 —— 腱鞘积液;腱鞘增厚 • 皮下组织炎性侵润-T1WI成低或中等信号、T2WI成高信号;骨
骼肌的肌腱炎。
滑膜增厚
• 滑膜病变是RA最早的、基本的病理改变(急性、慢性期) • 滑膜增厚在MRI表现为T2WI信号增高 • 山东学者研究,RA滑膜增厚敏感性为100%,特异性和准
影像学表现
滑膜:软组织肿胀、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 软骨:破坏
骨:骨质疏松、骨髓水肿、骨质破坏 肌腱病:腱鞘炎(腱鞘积液、滑膜增生)、肌腱退变/变性、肌腱断裂 关节:关节积液、关节破坏、半/全脱位、纤维强直、骨性强直
T1WI
T2WI压脂
T1WI打药
几个注意点
1、滑膜关节为主要受累区,手足小关节早期受累,逐渐向心性侵四肢大关节; 2、脊柱滑膜关节受累不常见; 3、87年标准:病变多发性、对称性、进行性。但在2010年制定的新诊断标准(
很少在变窄 的关节面见 有骨硬化
平片:类风湿性关节炎
RA主要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骨髓水肿 关节积液
滑膜增厚 血管翳强化 软骨破坏
骨侵蚀 腱鞘炎
下述MRI表现参照山东影研所李传亭等研究的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MR表现
一、软组织肿胀(包含多种病理变化)
• 炎性血管翳 —— 尺桡关节、尺骨茎突、桡腕关节、腕关节及 掌指关节周围软组织在T2WI呈高信号,慢性期由于纤维化,在 T2WI呈低信号。急性期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诊断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杨景震
2015-4
内容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强直性脊柱炎
附: Reiter's 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关节滑膜为主要特征的炎 症性、系统性结缔组织病
• 主要侵犯四肢,特点为多发性和侵蚀性慢性关节炎 • 病因至今不明
腱鞘模式图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 等处。腱鞘可分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腱鞘的纤维层又称腱纤维鞘,它位于外层, 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纤维性管道,它起着滑车和约束肌腱的作用。腱鞘的滑膜层又 称腱滑膜鞘,位于腱纤维鞘内,是由滑膜构成的双层圆筒形的鞘。鞘的内层包在肌腱 的表面,称为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称为壁层。腱滑膜鞘从骨面移 行到肌键的部分,称为腱系膜,其中有供应肌腱的血管通过。
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中无强调,即并非“一对一”对称; 4、关节软骨边缘与关节囊连接部位,滑膜增生破坏软骨,侵蚀骨性关节面; 5、增生的滑膜也称血管翳(pannus);滑膜炎定义:局部滑膜增厚超过正常滑
膜 ,增强后明显强化; 7、RA的骨髓水肿(出现率39-75%):MRI压脂T2WI敏感,代表局部富水、炎
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有lgM、lgG、和 lgA三类,其中又以lgM类含量多,故目前多测定lgM类风湿因子。 RF阴性不一定就不是类风湿,因为其可被其他血清蛋白所掩盖, 或由于在血清中被有高度亲和力的抗体结合,所以检验不出来。
软组织肿胀
晚期的畸形
早期的软骨侵蚀 晚期的软骨及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X线、CT扫描、超声和MRI扫描等 ; • 传统的X线片显示出的病变多为RA较晚期的改变,特
异性不强; • CT扫描对于RA的滑膜及软骨病变的显示能力差; • 超声可显示滑膜和腱鞘的改变,不宜评价骨骼的病变 • 核素扫描及 ECT也有表现,不常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