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安全高效回收利用研究

合集下载

焦家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含金性分析_赵洁心

焦家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含金性分析_赵洁心

3 黄铁矿成分特征
3 . 1 主成分 黄铁矿的分子式为 F eS2, 其主成分为 Fe , S , 就焦 家金矿黄铁矿主成分来讲, 具体见表 1 。 与标准黄铁矿 ( S: 53 . 45 %, Fe : 46 . 55 % ) 相比 , 成矿阶段黄铁矿均表现为亏 S 、 亏 F e 的特点 , 并且亏 S 比 亏 F e明显 。 主要 因 为黄 铁矿 属等 轴晶 系 , 具有
参数 w ( A u) /w ( A g) w ( Co) /w ( N i) w ( S) /w ( Se) J- 1 0 . 739 0 . 346 J- 2 2 . 605 1 . 57 J- 3 1. 10 0. 722 J- 230 2. 00 2. 00 757. 43
¹ 山东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 队, 焦家金矿 . 山东省莱 州市焦 家金 矿地质勘探、 生产勘探总结报告. 1997 , 53 ~ 54 , 73 ~ 74. º 徐九华 , 孙之夫 . 焦家金矿深部矿石工艺学研究 . 2001.
¹ º
2007年第 9 期 /第 28 卷
表 1 焦家金矿黄铁矿主要成分统计表
碎。晶体不发育, 多为互相叠生的集合体。该世代黄 铁矿周围石英少 , 多以脉状。细脉状充填于第一、 二 世代黄铁矿组成的矿脉中。集合体颗粒比较破碎, 有 些呈碎屑和角砾状堆集 , 有些被后期细粒黄铁矿细脉 沿裂隙充填胶结。 第四世代: 形成于金 - 石英 - 多金属硫化物中、 后期阶段 , 与黄铜矿、 方铅矿、 闪锌矿共生。多为细粒 状 , 致密状分布, 为半自形结构, 晶面光泽暗 , 不见晶 纹 , 颗粒多为 0 . 5~ 1mm。有些由不可辨晶形的集合 体组成, 呈浅灰黄色, 比较致密、 坚硬, 不易击碎 ; 有些 黄铁矿中含有少量它形黄铜矿, 并呈小豆荚状分布。 第五世代 : 形成于石英 - 碳酸盐阶段。多与方铅 矿、 闪锌矿共生, 以中粗粒自形晶为主 , 多呈立方体分 布于灰色石英中 , 单晶呈浸染状或团 块状集合体分 布 , 并有少量方解石脉伴生 , 自形晶体较完好, 晶面光 泽暗, 呈金黄色, 很难击碎。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之一,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沂蒙山脉北麓。

该矿床分为深部和浅部矿化两部分,两者的矿体特征有很大的差异。

深部矿体主要存在于矿床下2500米以下的地层中,是一种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典型热液脉状矿体。

深部矿体主要矿物为黄铁矿、白钨矿、方铅矿、石英等。

矿体主要赋存于较大断裂石英脉中,石英脉通常宽度在1-10米之间。

深部矿体的金品位可达20克/吨以上,且矿物粒度大多为微粒子级别,难以提取。

深部矿体在出露的地方很少,矿床开采难度大,需要进行深度开采和复杂的浮选和氰化提金工艺。

浅部矿体主要存在于矿床上部地层中,是一种高温、低压下形成的典型下降型热液矿床。

浅部矿体主要赋存于较小的断裂、薄石英脉和半岩性矿化带中,其厚度通常在0.5-2米之间。

浅部矿体的金品位一般较低,通常在2-10克/吨之间,但矿物粒度较大,易于提取。

浅部矿体在地表上较为明显,矿床开采难度相对较小,可以采用露天采矿和浮选、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开采。

同时,深部矿体和浅部矿体的成因也存在差异。

深部矿体主要由岩浆深部热液作用所形成,其形成与大规模构造作用相关。

而浅部矿体主要由地质构造作用所形成,形成与岩浆热液作用关系不大。

总的来说,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的深、浅部矿体在形成成因、矿体特征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深部矿体品位高,成因复杂,开采难度大,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度开采和复杂的提金工艺;浅部矿体品位相对较低,易于开采,但成因和形态较为简单。

了解深、浅部矿体的矿体特征对于准确评估矿床储量、规划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的深、浅部矿体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来进一步认识这座金矿床的性质。

首先是深部矿体的数据。

根据胶州市地质局发表的《焦家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一文的数据,焦家金矿深部矿体主要存在于2500米以下的地层中,矿床呈东北西南走向,长度大约为5公里,宽度为1.5公里。

马塘金矿床浅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对比

马塘金矿床浅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对比

马塘金矿床浅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对比摘要胶东地区是山东省金矿集中区,焦家断裂带为胶东地区7条金矿化带之一[1],该断裂赋存着焦家、新城、东季、寺庄等多处“焦家式”金矿床。

马塘金矿就位于该成矿带中。

至2009年12月底马塘金矿床深部探获资源储量126 327kg。

本文通过对浅、深部矿体地质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总结深部成矿规律,争取对深部找矿取得更大突破。

关键词金矿;浅深部;地质特征;马塘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3-0166-030 引言矿区位于莱州市东北27km处(图1),属莱州市金城镇与朱桥镇管辖。

南北长约1 400m,标高在-260~-990m。

1—砂质粘土 2—二长花岗岩 3—变辉长岩 4—蚀变带 5—见矿钻孔 6—未见矿钻孔 7—勘探线 8—深部详查区范围矿床位于焦家断裂带的中段,区内第四纪地层广泛分布,以主裂面为界,东侧为玲珑花岗岩组合二长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组合斑状花岗闪长岩,西侧为马连庄组合变辉长岩[1]。

焦家断裂带已探明特大型金矿床4处,大中型矿床7处,各矿床均受控于该断裂。

截止09年底马塘矿区已累计探获金资源储量140余t。

尤其是自2005年至今,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先后对马塘金矿床深部进行了普查、详查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因此加强对该区金矿深浅部对比的分析研究,对指导下步找矿具有深远的意义[9]。

1 矿体地质1.1 ⅱ-1号矿体地质特征ⅱ-1号矿体分布于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内,局部延入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内,分布于208~264线、-550~-990m标高范围内。

ⅱ-1号矿体为矿区内主矿体,其资源量占矿床总量的70.06%。

矿体由31个钻孔控制。

最大走向长1 040m,平均766m;最大倾斜长670m,平均435m。

最大控制垂深510m,最低见矿工程标高为-990m。

矿体呈大脉状,脉状分布。

分枝复合、膨胀夹缩特点明显,产状与主裂面基本一致,走向20°,倾向北西,倾角在16~41°之间变化。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周国发;吕古贤;申玉科;郭涛;李威【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年(卷),期】2011(019)004【摘要】三山岛金矿床产于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属胶东地区典型的超大型焦家—玲珑式金矿.随着资源量的不断减少,有必要对该矿进行成矿远景分析和找矿预测,以便更好地指导深部外围地质找矿工作.在综合分析Ⅰ号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和矿石品位厚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特点,认为Ⅰ号矿体深部延长>2 000 m,矿体在平面、剖面上均以膨胀狭缩、尖灭再现透镜体形式存在,矿化规模与蚀变岩带水平宽度呈正相关,主控矿断裂下盘存在具有工业价值的含金石英脉型矿体.此外,研究显示Ⅰ号矿体中部矿段(28~40线)深部、北部矿段(40~48线)深部及其以北区域存在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认为三山岛金矿具有相当可观的资源量,找矿前景较好,值得对其深部外围投入大量工作.【总页数】5页(P1-5)【作者】周国发;吕古贤;申玉科;郭涛;李威【作者单位】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广西南宁5300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莱州2614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三山岛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 [J], 郭彬;刘自成;李威;班峻魁2.山东栖霞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J], 赵明传;段留安;宋耕海;王先林3.山东大庄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J], 周国发;吕古贤;申玉科;郭涛;王伟;韦根远4.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赵冬冬;金刚;李海松;黄吉友5.胶东莱州新立金矿床深部三山岛断裂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靶区预测 [J], 杜利明;胡创业;付世兴;梅贞华;王璐;陈琦;冯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莱州市寺庄金矿区第二金矿富集带成矿规律_崔书学

莱州市寺庄金矿区第二金矿富集带成矿规律_崔书学

莱州市寺庄金矿区第二金矿富集带成矿规律崔书学,袁文花(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招远,265400)摘要:通过对山东省焦家断裂金矿带近5年的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带南部地段的寺庄金矿床深部发现了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该金矿床与产于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 ̄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

通过深部勘查,寺庄金矿床深部范围内共圈出Ⅰ、Ⅱ、Ⅲ号3个矿体群、163个矿体,其中在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盲矿体Ⅰ-1号矿体,其资源储量占总量的39.39%,取得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

本文以此为基础,对矿区深部第二矿化富集带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带动山东省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金矿富集带;金矿;深部找矿;成矿规律;寺庄;莱州中图分类号:6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35(2008)03-0186-06收稿日期:2008-05-08责任编辑:刘新秒基金项目: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自筹资金项目:山东省莱州市寺庄矿区深部金矿详查(地六字[2004]194号)作者简介:崔书学(1963-),男,高级工程师,1984年7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调查专业,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矿产勘查工作,E-mail:lygcjsb@126.com。

第31卷第3期地质调查与研究Vol.31No.32008年9月GEOLOGICALSURVEYANDRESEARCHSep.2008金矿是我国重要急需矿产,而目前胶东地区黄金矿山出现严重资源危机。

解决这一问题,勘查开发新的矿产地已迫在眉睫。

山东省莱州市寺庄矿区经过近几年的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在寺庄金矿床深部范围内共圈出Ⅰ、Ⅱ、Ⅲ号3个矿体群、163个矿体,其中在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盲矿体Ⅰ-1号矿体,资源储量占整个深部金矿床总资源储量的39.39%,取得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且矿床深部还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作者:马亚弟柳晓松张许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21期山东胶东矿区的金矿资源十分丰富,对于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进行剖析,对于我国金矿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在对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分析过程中,注重结合矿床地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知识,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焦家金矿的成矿模式,希望能够为金矿成因问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山东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场地之一,目前已经探明的金矿储备占到了总量的30%以上,由此可见,对山东胶东地区金矿成因的把握,对于我国金矿开采有着重要意义。

焦家金矿问题的研究资料较多,学术界对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式并未达成统一意见,对此争论不休。

本文对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问题的研究,注重从区域地质以及金矿成因及成矿模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把握焦家金矿成矿的内在机理。

焦家金矿地质背景分析山东胶东地区地层以古元古代荆山群和粉子山群为主,主要露出低级变质岩系。

胶东区域构造的形成,与胶东运动、I胶东运动和II蓬莱运动有着密切地关联系,通过多次地壳运动,形成了焦家金矿地质构造。

在研究焦家金矿区域问题时,要考虑到其EW向、NNE向构造带以及NE向、SN向和NW向的复合性构造特征,从而对焦家金矿地质背景予以有效分析和把握。

关于焦家金矿地质构造情况,主要内容如下:胶东西北部东西向构造是焦家金矿基底构造部分,以EW向的弧形断褶构造型式为主,并且这一造型贯穿全区,使NW向的产物;NNE 向断裂构造发育过程中,则主要以沂沭断裂为主体,这一地质构造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其断裂发育集中于花岗岩岩体内部,并且自西向东方向的规模较大;NE向构造比较发育,其主要为北截一灵山沟断裂和柞村一驿道断裂,这一断裂构造与NNE向断裂复合,形成小型的金矿矿床。

焦家金矿断裂矿区内部长度为1900m,宽度为100-200m之间,最大延深为925m。

从焦家金矿的平面形态来看,呈现出S形,走向在10-30°之间,NW倾向,倾角在30-45°之间,局部最大倾角在70°。

焦家金矿床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焦家金矿床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地质与矿产焦家金矿床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鲍中义,钮涛,高书剑,孙瑞刚,李树统(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招远 265400)摘要:焦家金矿床位于焦家断裂带中段,属典型的“焦家式”金矿,截至2008年底焦家金矿床累计探获资源储量234564kg。

该文通过对深部矿体地质特征论述,并与中浅部矿体进行对比,总结深部成矿规律,利用焦家断裂控制的矿体具有等距斜列、尖灭再现规律,对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断裂带;成矿预测;矿体深部;焦家金矿床;山东莱州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焦家断裂带已探明特大型金矿床3处,大中型矿床7处,各矿床均受控于该断裂。

焦家深部详查是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自筹资金,独立完成的深部找矿项目,是继寺庄金矿后,探获的又一特大型金矿。

矿区位于莱州市东北28km处,属莱州市金城镇管辖。

北起64线,南至176线,南北长约1400 m,位于焦家金矿床深部,标高在2400~21400m(图1)。

焦家详查区共圈出4个矿体群89个矿体,矿床共探获资源量:矿石量2920.45万t,金金属量105 t。

Ⅰ号主矿体是详查工作的重点,详查区内共施工钻孔69个,见矿钻孔62个,见矿率90%。

该文通过对Ⅰ号主矿体进行了深浅部对比,总结了焦家带成矿规律,为今后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指导。

1 主要矿体地质特征矿床位于焦家断裂带的中段,区内第四系广泛分布,以主裂面为界,东侧为玲珑超单元二长花岗岩和郭家岭超单元斑状花岗闪长岩,西侧为马连庄超单元变辉长岩[1]。

1.1 Ⅰ号矿体地质特征图1 焦家金矿床地质简图1—第四系;2—玲珑超单元二长花岗岩;3—马连庄超单元变辉长岩;4—蚀变带;5—Ⅰ号矿体位置;6—主裂面;7—见矿钻孔;8—未见矿钻孔;9—勘探线及编号;10—深部详查区范围将紧靠主裂面之下(局部之上)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内控制的矿体第26卷第1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1月3收稿日期:2009202217;修订日期:2010201205;编辑:陶卫卫作者简介:鲍中义(1979—),男,山东招远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E2mail:gybzy2005@。

构造应力对焦家金矿床的成矿控制(舒斌,郭涛,吕古贤等,《现代地质》1999.4)

构造应力对焦家金矿床的成矿控制(舒斌,郭涛,吕古贤等,《现代地质》1999.4)
在靠近 1 号矿体的较高能位区控制的范围内 Mo 元素异常带发育在高能位区。横向分带上,上盘矿
Pb-Zn-As-Au-Cu- Bi. 此分带与国内外热液型金矿
床的分带基本相同。表 4 为格式法轴向分带计算结
果。
图 4 为 96 线自 -30 m 中段至一 190 m 中段 1
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所处的能位高一些,出现异常 的元素为 As 、 Au 、 Ag , Pb 等,而下盘低能位区出 现 As 、 Au 、 Ba 、 Bi 、 Hg , Zn , Pb 等。纵向分带上,
Table 1 Stress values calculated from conjugate joints of Jiaojia gold
点号
。/
depωIt

野外和室内对焦家金矿床及胶东地区的三维应 变测量、 X 光组构分析、共辄节理及磁组构等方面的
系统研究表明,焦家金矿成矿前的主应力方向为
139。ζ38 0 ,成矿期主应力方向为 215 。ζ47 。
现代地质
第 13 卷第 4 期 1999 年 12 月
GEOSCIENCE
Journal of Gm栩以挝2制, α也回 University of Ge曲clences
Vol.13
D配.
No.4 1999
构造应力对焦家金矿床的成矿控制
舒斌郭涛吕古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孟庆芬邓军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测区
所取性型构造除区内主要性型构造外,同时还要考
虑性型构造的规模和活动性等。地质体的选取主要 用于区分不同岩性特征的区段。在矿床范围内主要
考虑成矿前及成矿期的应力状态。区内地质体包括 3 类:太古代胶东群片麻岩、玲珑花岗岩及断裂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安全高效回收利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13T10:42:06.0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赵金先范纯超
[导读] 摘要: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矿(以下简称“焦家金矿”)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并评价的特大型黄金矿山,是我国重要金矿成因类型—“焦家式”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矿山1975年始建设,1980年投产。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达10000t/d,已成为中国100家最大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之一,是目前中国黄金生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黄金矿山之一。

焦家式金矿床所在的焦家矿区是山东黄金矿业(莱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矿(以下简称“焦家金矿”)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并评价的特大型黄金矿山,是我国重要金矿成因类型—“焦家式”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矿山1975年始建设,1980年投产。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达10000t/d,已成为中国100家最大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之一,是目前中国黄金生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黄金矿山之一。

焦家式金矿床所在的焦家矿区是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下辖矿区之一,位于莱州市金城镇境内。

关键词:焦家金矿;浅部矿体;采准回采;
焦家金矿的传统采矿方法主要是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和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分垂直矿体走向进路和沿矿体走向进路两种布置形式,其中,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石与围岩不稳固或仅矿石不稳固的较高品位矿体,目的是减小顶板暴露面积,提高回采工作的安全性。

其特点是:自下而上分层进路回采,每一分层的回采是在掘进分层联络道后,以分层全高沿走向或垂直走向布置进路,间隔或顺序地进行进路采矿,采一充一,整个分层回采并充填结束后再转入下一分层回采。

该方法因采场暴露面积小,回采作业较安全,矿石损失、贫化指标好,采场布置灵活,易于实现探采结合,但采矿强度和劳动生产率均较低,对充填接顶要求较高。

按照常规采准回采方式,由斜坡道施工分段巷,延伸至南北翼矿体,掘进工程量大,支护成本高,安全风险高,经济效益不合理。

且焦家矿区浅部南北翼矿体赋存情况各异,南翼矿体集中,品位较高,但是靠近地表近,老工程较复杂,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露天开采的露天坑边帮及地板,矿石规模较大,品味较高,但是围岩破碎,矿体周围部分空区内为分级尾砂,难以维护,施工难度大。

北翼岩石破碎,矿体独立,星罗棋布,采准工程量大,难以形成高效大规模回采。

以下为两种主要情况及高效回收利用方案:一为焦家矿区浅部老露天坑的东侧挂帮矿,范围在92~104勘探线之间,保有矿量138000吨;地质品位:2.76g/t;金属量:
380.88kg;生产现状:目前有三个采场为人工推车出渣,月供矿能力合计1000t左右。

随着上向分层采矿的不断进行,目前逐渐临近+10m 人行通道。

由于+10m大巷内老工程、民采工程错综复杂,老空区无法短期内有效治理,且大部分工程位于矿体内,在正常回采施工中,出现了工程相互关系影响,预留矿柱损失率大,揭露塌方区、老工程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等种种弊端。

另外J02030093等老采场剩余部分矿体位于塌方空区内,暂时无法回收。

矿岩主要技术参数如下:矿岩松散系数1.6岩石硬度系数 f=6~8矿石体重 2.73t/m³。

按照常规采准回采方式,掘进工程量大,支护成本高,安全风险高,经济效益不合理,一直是矿区生产中难以触碰的禁区。

为此,技术攻关团队通过分析研究,成功进行了采准方式优化,在该区域的生产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具体方案措施:在地表设计位置施工放料井、人行井。

在一分层设计水平施工联络巷联通两井。

放料井下口设马头门,长10m,规格3*3,通过放料井下放0.75铲运机零件,在马头门进行组装。

同时将23100、23098采场溜井、泄水井上挑至+18m水平。

联络巷贯通溜井前,人工出渣通过放料井提升至地表;贯通溜井后,通过溜井铲运出渣,矿石通过主竖井提升系统提升至地表。

在该采准优化工程的基础上,成功过引入了下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在破碎岩石的安全高效回采中发挥了效果。

假底施工工艺上选用灰砂比1:4的胶结充填材料进行充填假底,厚度为1m,内有网度为300*300的钢筋网作为联接。

其上再进行灰砂比为1:20的胶结充填材料进行接顶充填。

转层后,利用人工假底顶板稳固的优势,进行大规格机械化进路回采,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实现了安全高效经济的回采模式。

如图:
工程量统计:人行井设计净径Φ2.0m ,放料井设计净径Φ3.0m。

井口标高为+36.6m(不包含高出地表的防护锁口),井底标高
+10.0m。

掘进工程量595.1m³,人行井223.3m³、放料井371.8m³。

支护工程量353.3m³,包括:地表覆土层A段采用800mm厚C30双层钢筋混凝土支护, B段采用800mm厚C30双层钢筋混凝土支护,正常基岩C段采用300mm厚C30双层钢筋混凝土支护采用350mm厚C30混凝土支护。

55.26m³马头门,其中,人行井128.9m³、放料井224.4m³。

人行井进行梯子间安装。

投资预算85万元,预期经济效益296万元。

二为焦家矿区104线-10米水平残余矿体,顶板靠近老露天坑底,下盘为六号脉老采场塌方区。

该区域老采场及老井较多,具体充填尾砂情况不详细。

106线标高-7.8m为老采场J02010100底板尾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