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公开课方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模板15篇教案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便于教学评价,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教学工具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二、讲授新课1、分类的依据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要求: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分类的等级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师: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生物变异的特点及其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变异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时间:5分钟2. 新课内容:讲解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时间:10分钟(2)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时间:15分钟(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时间:10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品种的狗,让学生分析其变异类型和原因。

时间:10分钟4.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时间:15分钟5. 随堂练习:布置与变异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略2. 拓展延伸:查找资料,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

在讲解新课内容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初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

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

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五、教学难点: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2、仿生六、教学方法:调查、讨论、归纳法七、教具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思路: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总结活动,得出结论]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初中生物教学示范案例(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示范案例(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示范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示范案例一、教学背景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生物教学是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本案例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为教材,以七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认识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3.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四、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观察与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成长?”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提问“细胞有哪些结构?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探究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提问“细胞需要哪些物质和能量?它们是如何获取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探究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提问“细胞是如何生长的?它们是如何分裂和分化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3篇)

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生物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活动。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展示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生物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4.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上午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1.1 校长致辞1.2 生物教研组长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1.3 教师代表发言2. 课堂教学展示2.1 第一节课:由我校优秀生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课题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2.1.1 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2.1.2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2.1.3 学生进行课堂互动2.1.4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2.2 第二节课:由我校另一位优秀生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课题为《动物的运动系统》。

2.2.1 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2.2.2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2.2.3 学生进行课堂互动2.2.4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3. 教学研讨3.1 教师对展示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分享教学经验。

3.2 参会教师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3.3 生物教研组长总结发言,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4. 闭幕式4.1 教师代表发言4.2 生物教研组长宣布活动结束六、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提前备课,准备好相关材料。

2. 课堂教学展示教师需注重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特色。

3. 参会教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研讨,提出宝贵意见。

4. 活动期间,保持会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活动,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的多样性》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着重探讨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

难点: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番茄、水稻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不同颜色的豆子、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番茄、水稻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生物品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区别。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变异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变异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6. 知识拓展:介绍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的分类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的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答案:如“双眼皮和单眼皮”的变异,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叶片较小”的变异,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2. 作业题目:简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适应环境、进化的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分组实验、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理解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5篇】

八年级生物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5篇】

八年级生物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动物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CAI(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2、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6、四人一组,根据实验和录像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点。

7、四人一组,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归纳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观察各种动物标本,并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和问题,表述各自的观点,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

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利用录像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播放录像奇妙的海底世界。

质疑:鱼为什么能适于在水中生活?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次教案针对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层次结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定义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生物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3.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生物的定义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生物的层次结构。

3. 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1. 生物的层次结构的理解和整合。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实例的辨析。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What is biology?”或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等。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索欲望,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生物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师依次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生物的定义(指所有能够进行代谢反应并具有遗传信息传递能力的有机体)以及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

Step 3 生物的层次结构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生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各个层次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组织的。

Step 4 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如生命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等。

教师可以使用实例或生物分类表来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巨大变化,进而让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意义和挑战。

Step 5 总结和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可以提问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进行以下评价:1. 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代表修补板图——突出尾鳍、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的位置。另外老师进一步介绍鱼体的头、胸、腹划分。
设计意图:互动合作,对整体初步认识。
4、观察讨论不同的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播放视频资料,结合实物观察论各自所具有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能力、锻炼推理思维能力。
7、各组制定方案探究。
对常用的方法讨论,分析各法利弊优缺点,制定本组实验方案,由预想结果推断结论,准备课下进行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8、知识拓展。
鱼运动要有鳍的参与,只有鳍就能运动吗?鱼游动时摇头摆尾,有时从鱼槽里跳出落到地面上还能动,那是靠什么?
鱼身体里有骨和肌肉,大多数鱼是靠肌肉收缩舒张使躯体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动力,各种鳍只是起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游泳: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游泳: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
探究、掌握
多媒体课件
幻灯片
多媒体教学
较好
呼吸:用鳃,鳃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探究、掌握
多媒体课件
幻灯片
多媒体教学
较好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海葵)、软体动物(乌贼)、甲壳动物(虾)海豚(哺乳类)、龟(爬行类)等
6、介绍模拟实验。
同学们提出思路时,很容易由预习而引入模拟实验,借此介绍: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作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做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随即请同学们对科学研究中模拟实验举例(航天器研究、汽车抗撞击鉴定、消防演习等等)。
设计意图:学习科学研究新方法。
回想吃鱼时,看到鱼体内的骨——鱼刺,排列成一长条的是脊柱,由好多块脊椎骨组成。因此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还知道哪些是脊椎动物?学生列举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中的动物。
另外,像虾、蟹、螺、昆虫等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无脊椎动物。
设计意图: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0、导课预设。
鱼能在水中生活,还有什么特点适于水生?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除了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还应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意识到:还要能在水中呼吸。
提醒下一节课将进一步讨论分析,可提前预习。
设计意图: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结合实际发散思维,拓展导学。
依据的理论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大纲要求
教学资源应用
1鱼的各个鳍的作用
鱼在水中生活的视频
通过观看鱼在水中生活的视频,了解与各个鳍的作用。
2鱼的呼吸系统
鱼的标本
通过观看鱼的标本,了解鱼用鳃呼吸。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第四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所以本课简化了鱼的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内容,着重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要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可以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探究、掌握
多媒体课件
幻灯片
多媒体教学
较好
教学过程(可续页)
5、讨论证实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难以的出结论的。就比如直接观察,难以区分不同的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辨别某鳍的作用。事实善于雄辩。
学生据自身经验,提出实验方案。如:
捆扎某个鱼鳍,看有什么异常;
剪去某个鱼鳍,通过鱼失常表现推断;
……
设计意图:锻炼交流参与、推理思维能力。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动物名称。比一比哪小组列出的动物名称最多(注意区分生活环境)。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列举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
结合学生的板图(鱼),引导学生分析所展示鱼的特征。学生进行分析、列述。如:
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
具鳍,用于游泳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绘画,认识鱼的一般特征,有利于自主学习,锻炼表现能力。
3、认识不同的鱼鳍。
观察实物——活鲫鱼,结合课本图示,分组认识鱼的外部形态,进一步讨论区分鱼鳍位置和数量。
9、课堂小结、展示随堂练习作答。
本节学到了什么?学生明确鱼是水中生活的动物,其突出特点之一是能游泳来在水中活动包括取食和御敌。
回顾已知的鱼类适应水中游泳的特征,进行练习:
常吃的鲤鱼生活在里,它身体呈形,体表有,通过的摆动和的协调作用来游泳。
如果鲤鱼左侧的胸鳍损伤,游动十有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扩展小结,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区分哪些是水中游的、哪些是地上跑的、哪些是天上飞的。
进一步由鱼、虾、蟹、蚌、螺、鳄、鲸等等好多种动物可以生活在水中,引入课题——水中生活的动物。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明确学习内容。
2、鱼的形态特征。
提到水中生活的动物,最熟悉的是——鱼。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做板图: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同学在纸上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