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和探索现代材料科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科学研究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材料工程师、材料科学研究员等职业。

二、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系统研究材料的能力;2.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应用的综合技能;3.具备基础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材料领域的实际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能在跨学科环境中进行协作;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普通化学、普通物理、工程数学、电子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性能与测试、材料表面工程等;-选修课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纳米材料工程等;-实践课程:材料实验、材料工程实习、材料工程设计等。

2.实践教学:-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熟悉材料工程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专业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实践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入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材料工程情境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3.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实践。

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080402,材料物理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现代材料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新能源、信息、生物、冶金、机械、化工、石油化工、军事等行业领域从事新材料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与制造、性能测试、应用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试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积极致力于新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主要学习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结构与性能、表面改性与涂层以及应用研究。

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 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4.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 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6. 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7. 掌握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创造,应用计算机进行材料设计及结构分析,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五、核心知识领域材料物理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的相关知识。

六、核心课程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材料科学导论、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等。

httpwwwswusteducn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httpwwwswusteducn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2019级适用)教 务 处 2019年5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一、大类专业简介I.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iscipline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代码:080401)、材料物理(代码:080402)和功能材料(代码:080412T)三个专业。

本材料类专业采用“1+3”培养模式。

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役性能等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材料类专业是在原国家建材局布局西部建筑材料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以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为导向,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建工建材、电子、国防、环境、交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从事与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与教学等工作。

Material disciplin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WUST) consists of three majors, including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de: 080401), Material Physics (code: 080402) and Funct ional Material (code: 080412T), adopting “1+3” training pattern.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the dominating major, studi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materials composition, structure,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enabling properti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The material discipline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wester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alent training base of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Bureau. Guided by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 for materials, it aims to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senior technical personnel in Sichuan, as well as in the west, so as to serve the whole country, who will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oo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teracy and sophisticated engineering quality,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fter graduation, the students will mainly be employed in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s of construction, building materials, electronics, national defense,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etc., engaged in material-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teaching.二、大类培养阶段教学进程计划表Ⅱ. Courses Schedule of Educational Stages for the Discipline注:标注★的为“学位课程”,标注◆的为“辅修课程”,标注▲ 的为“双学位课程”。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201、080402专业名称:物理学基地班 Physics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材料物理Materials Physics二、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分类培养、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的较宽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材料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本基地班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_培养方案(2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_培养方案(2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3.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规格1. 知识结构:- 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等;- 熟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不同类型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了解材料加工工艺、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 掌握材料设计与合成的基本方法。

2. 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设备;-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材料设计与模拟;-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 素质要求:-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三、课程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模块。

1. 公共基础课:-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大学物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 体育与健康2. 专业基础课:-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材料力学- 材料测试技术- 材料工艺学- 材料工程基础- 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3. 专业核心课:- 金属材料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高分子材料学- 复合材料学- 材料表面工程- 材料加工工艺学-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材料科学前沿4. 专业选修课:- 先进金属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工程- 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 材料失效分析- 材料纳米技术- 材料绿色制造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四、实践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1.知识与能力要求:(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材料学、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等;(2)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能够进行材料加工、测试、设计等相关工作;(3)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2.素质培养要求:(1)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能够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最新发展;(2)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参与科研和工程实践项目;(3)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4)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5)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二、培养方案1.培养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材料学导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力学、材料测试与分析等;(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材料表征与测试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等;(3)实践课程:包括材料加工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材料设计与制备实验等;(4)科研与实践训练: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工程实践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综合实习:学生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应用现状和市场需求;2.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讲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教学、工程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实践训练:通过科研项目、工程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综合实习:通过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应用现状和市场需求;(5)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科研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三、培养评价与跟踪为了评价和跟踪学生的培养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考试评估:学生每学期进行考试,检验其对课程的掌握程度;(2)实验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论文评估:评估学生在科研项目中完成的论文,检验其科研能力;(4)企业实习评估: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表现和职业素养;(5)毕业评估: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综合评估,评价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总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402)一、专业简介材料物理专业依托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学科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山东省无机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普通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特种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材料物理专业为济南大学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首批“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2016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人,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

其中泰山学者2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1人,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2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0名;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

专业现有山东省精品课程1门,近年来承担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

近三年来,专业老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

材料物理专业提供材料科学和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材料设计、制备与合成的思维与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训练。

材料物理专业下设电子材料和合金材料两个特色专业方向,培养能从事电子、合金材料设计、研究、生产和开发的专门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材料性能评价和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

材料物理专业重视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综合发展。

近三年来,本科生承担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1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二等奖1项。

专业培养的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为国内科研院所和材料加工、电子通讯及新能源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扎实的材料类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高层次、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Materials Physics专业代码:0713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材料物理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材料物理相关专业工作的初步能力和向其它领域发展的继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以材料科学、数学和物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行业特色,对材料进行研究、应用及新材料的开发的专业学科。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材料制备、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实验技能;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工程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新、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材料科学、物理学。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金属腐蚀与防护、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表面工程、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失效分析、石油工程材料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物理学实验、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实验、材料失效分析实验、无损检测实验等。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见附表1)六、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进度(见附表2)七、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附表3)八、学制、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

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67学分,其中必修课84.5学分(包括实践环节30学分);限选课69学分;任选课13.5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
(1)专业简介:材料物理是材料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将物理学理论与材料制备(或合成)加工、材料结构及性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专业创办于2006年,是我校几个典型的理工相结合专业之一。

专业围绕的教学研究方向包括:(1)金属材料制备、组织性能及加工;(2)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改性;(3)粉末冶金技术;(4)材料的检测和失效分析;(5)新型功能材料。

目前,教研室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且为材料学、材料加工或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硕士生导师。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在材料制备与改性、硬质合金及表面工程、碳材料态及纳米晶体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

毕业生因既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考研率达到1/4(多为985、211高校或中科院),整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培养目标:培养出能掌握材料物理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应用、技术研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
1.掌握材料物理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并能够熟悉应用一门外语。

1.1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

1.2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1.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适应自我发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熟悉材料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2.1 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2 熟悉材料的基础原理,初步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3.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具备材料表面工程及粉末冶金技术与处理方法的知识技能;具备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知识能力。

3.1 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性能、组织结构、生产工艺及处理技术
3.2 掌握材料表面工程及粉末冶金技术与处理方法的知识能力。

3.3 熟悉新材料及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

4.具有材料产品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工程实践的能力。

三、实现矩阵
1.掌握材料物理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并能够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2.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熟悉材料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3.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具备材料表面工程及粉末冶金技术与处理方法的知识技能;具备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知识能力。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1.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大学物理(一)、大学物理(二)、工程力学(A)、大学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机械制图(B)、电工电子技术、物理化学(B)、普通化学(B)。

2.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A)、原子物理学(A)、材料性能学、材料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固体物理学(B)、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B)。

3.专业选修课程:科学创新思维,粉末冶金原理,材料工程基础(C),料实验研究方法,工程材料(B),热工过程与设备(A),材料基础理论指导,基础数学综合,材料表面工程学,应用电化学,功能材料,材料腐蚀防护技术,材料制备技术,材料无损检测,文献检索与网络资源,有色金属加工概论,科技前沿,复合材料(B),超硬材料及硬质合金,材料失效分析(A),粉末冶金材料学,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A),加工成型设备,稀土材料,材料物理前沿,金属塑性加工学,材料生产车间设计,铸造工艺学,连铸连轧,专业英语。

六、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要求175学分,其中:必修课(含实践):138.5学分;选修课(含实践):28.5学分;校级公选课:3学分;综合素质3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七、每学期学分及分配表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制订:周升国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