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烧纸怎么写-最新范文

合集下载

中元节烧纸文书范本

中元节烧纸文书范本

中元节烧纸文书范本
尊敬的先人,
在这个中元节里,我代表我们的家族向您致以最深的敬意和思念。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怀念着您为我们家族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

您在人世间留下许多宝贵的回忆和教诲,这些都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并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您的智慧和慈爱将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知道,您在那边依然关注和保佑着我们。

在中元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燃烧着纸钱,以示我们对您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我们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纸张可以传达我们的心声和祝福,带给您温暖和宽慰。

您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您教会了我们尊重长辈和包容他人的价值观,以及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这些宝贵的教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南,使我们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如今,我们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了我们的家族继续领先。

在这个中元节里,我们再次向您表达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愿您在那边幸福安康,心境宁静。

您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衷心地,
您的后代。

关于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精选大全】

关于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精选大全】

关于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精选大全】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

一起来看看关于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精选大全】,欢迎查阅!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1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亡人节”、“ 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二、十三或十四)。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2一、以上是张三写给其已故的父(张飞扬)母(李某某)的。

如果只是父亲故,中间则换成“公张飞扬”,如果只是母亲故,中间则换成“母张李氏”。

二、如果是变更了家庭住址的,还需要写几包给快递员,中间填“力夫”三、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

“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

小学作文《中元节的文明祭祀倡导》

小学作文《中元节的文明祭祀倡导》

中元节的文明祭祀倡导《中元节的文明祭祀倡导》“哎呀,奶奶,你看又有人在烧纸呢,那烟好大呀!”我皱着眉头对奶奶说。

那是一个中元节的傍晚,我和奶奶正在小区里散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怪怪的味道,原来是有人在路边祭祀烧纸,烟雾缭绕的。

奶奶看着那些烧纸的人,叹了口气说:“这是老传统啦,中元节大家都想祭奠一下逝去的亲人。

”“可是这样多不环保呀,还不安全呢!”我不满地嘟囔着。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又看到了好几处这样的场景。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想到每年的这个时候,这种情况到处都是,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对爸爸妈妈说:“你们知道吗?今天在外面看到好多人烧纸祭祀,那烟呀,呛死人了!”爸爸点了点头说:“确实是个问题,这种传统的祭祀方式不太好。

”“对呀对呀!”我连忙附和道,“我们应该倡导文明祭祀嘛,比如可以用鲜花代替烧纸呀,这样不是既好看又环保吗?”妈妈笑着说:“宝贝说得有道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呀。

”于是,我决定要行动起来。

第二天,我到学校就和同学们说起了这件事。

“你们知道中元节吗?”我问大家。

“知道呀,就是要祭祀的节日。

”一个同学回答道。

“没错,但是我们可以用更文明的方式呀,不要总是烧纸。

”我激动地说。

“对呀,烧纸又污染又危险。

”另一个同学也表示赞同。

“那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么去倡导文明祭祀呢?”我提议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最后我们决定一起制作一些宣传海报,上面写上文明祭祀的好处和方法,然后贴在小区里和学校周围。

说干就干,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画了好多漂亮的海报。

当我们把海报贴出去的时候,引来了好多人的关注。

“小朋友,你们这个主意真好!”一位老爷爷称赞道。

“谢谢爷爷,我们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文明祭祀。

”我开心地回答。

在我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明祭祀的重要性。

中元节祭祀书写格式

中元节祭祀书写格式

中元节祭祀书写格式
中元节祭祀书写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日期和地点:首先在纸上写上中元节的日期和举办地点,例如:“中元节祭祀日期:XXXX 年XX月XX日,地点:XXXXXXXX”。

2. 致辞致词:在纸上写下祭祀仪式的致辞,可以以“尊敬的祖先先贤”或“各位神灵”为开头,向祖先、神灵表达崇敬之情。

可以感谢祖先为家族或社群带来的恩德,祈求祖先的保佑与庇护以及神灵的庇佑。

3. 祭品清单:列出祭品清单,包括供奉的食物、酒水、香烛等。

可以按照传统风俗习惯,选择传统的祭品,如水果、粮食、肉类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俗习惯和个人喜好进行搭配。

逐一列出每样祭品的名称和数量。

4. 祭拜仪式:照例写下祭拜的仪式顺序,包括进香、上香、献祭、诵读经文等。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进行调整,保持祭拜的神圣庄重。

5. 吉祥语宣示:在纸上写下祭拜完毕后要说的吉祥话语。

可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感激之情,希望祖先和神灵保佑自己、家人和社群平安吉祥。

6. 签名和日期:在文章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写下祭祀的日期,以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尊重。

以上是中元节祭祀书写格式的一般范例,根据不同地区和个人习惯,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添加。

中元节给祖先烧纸的书写格式

中元节给祖先烧纸的书写格式

中元节给祖先烧纸的书写格式
尊敬的祖先:
在这个中元节来临之际,孝子孝孙向您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感恩
先祖们给予的养育之恩和悉心呵护,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激和敬仰之情,虔诚地向您献上这些纸钱。

我们承袭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决心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您在
世时,为家庭和子孙付出了无尽的努力和智慧,您对我们的悉心照料
和关怀,使我们在各个方面获得了成长和进步。

我们铭记您的教诲和
智慧,希望能发展出色,为您争光。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特地准备了这些纸钱,代表我们对您
无尽的怀念和追思之情。

请您接受我们的虔诚之意,您的灵魂可曾得
到了安慰。

祈祷在阴阳之间的您能够平安、快乐、幸福。

虽然您的肉体已经
离开,但您的精神将永远在我们心中永存。

请您保佑我们一家人,使
我们能够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关怀,我们将继续为您的灵魂献上诚挚的祭
祀和祷告。

祝愿您在天堂得到永远的安宁和幸福。

敬上。

(写者名字)。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篇一: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旧时民间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现搜集整理如下,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到收藏。

民俗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

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

由烧纸钱演化而来。

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

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

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内侄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婿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諱老大人收用侄婿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諱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孙婿妻之姐夫:故襟兄府公諱收用襟弟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諱老大人收用表侄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妻:故贤妻收用为夫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伯或叔的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亲家的父母:故姻尊姻侄亲家的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篇二:中元节(七月半)封包写法1】【篇三:七月半烧包填写】表例:明此人,男,黄华英,是其外孙古龙烧给他的外公((故故岳父*父(*本(身本姓身氏姓)氏)公公讳讳此字此读字读huihui****(不(带不姓带氏姓的氏名的字名)字)老老大大人人受受用用))例((故故祖外父*祖(父*本身(姓本氏身)姓公氏)讳公此字讳读此hui字读**hui(**不带(姓不氏带的姓名氏字的)名老字)大老人大受人用受)用)(故岳母*氏(本身姓氏)*男门(其方丈夫:姓氏)**(不带姓氏的名字老)孺人受用)(用故()母故*祖氏母*(本氏身(姓本氏身)姓*氏门)*(其门(丈其夫丈姓夫氏姓)**氏)(**不(带不姓带氏姓的氏名的字名)字老)孺老人孺受人用受)用)例(故外祖母*氏(本身姓氏)*门(女其丈夫方姓氏:)**(不带姓氏的名字)老孺人受七月半烧包填写主体部分。

七月半包袱怎么写 范文

七月半包袱怎么写 范文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以下是七月半包袱的范文,供您参考:
尊敬的先祖、亲人:
在这个七月半的特殊时刻,我以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向您们表达我的敬意和怀念。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怀念着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那些曾经教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人。

在这个节日里,我为您们准备了一份礼物。

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礼物,更是我对您们的思念和敬意的表达。

我想告诉您们,虽然您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您们的精神和影响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告诉您们一些您们可能不知道的事情。

您们的爱、关怀和教诲一直都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成为您们希望我们成为的人。

我们会把您们的爱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份深深的爱和关怀。

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告诉您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们。

我们会一直怀念您们,一直感恩您们的存在和影响。

我们会一直努力让您们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

最后,我想向您们表达我的歉意和感激。

我知道,我可能没有做得足够好,可能没有让您们感到骄傲。

但我希望您们能原谅我,并给我更多的机会去表现和成长。

我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以此来纪念您们的付出和爱。

愿您们在天堂安息,愿您的灵魂得到永恒的安宁。

我会永远怀念您们,永远感恩您们的存在和影响。

谢谢!。

中元节祭文范本

中元节祭文范本

中元节祭文范本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

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欢迎来到,以下是节假日栏目小编特意为您整理提供的资料,如有需要,请参考!如果喜欢,请继续关注我们。

民间通用祭文大全一、祭文称呼: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男自称孝男女自称孝女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男自称不孝男女自称不孝女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男自称孝婿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自称孝婿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

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

(文毕亦然)。

文前:1、上香2、奠嚼(酒)3、献馔(zhuan)(肉)4、献羹(geng)(饭)5、献帛(钱)文毕:1、叩首2、叩首3、叩首。

礼毕平身退位。

二、祭文头尾写法:祭母舅、舅娘通套文惟我母舅,品德贤良,支宾接客,考虑周详,操持家务,一生奔忙,克勤克俭,处事有方,任劳任怨,有功不扬,教育我辈,行动影响,上和下睦,四邻敬仰,对待戚友,温良恭让,爱护外侄,如珠在掌,寒暑关照,无异亲娘,期望外侄,山高水长,如斯美德,人间榜样,功高德望,应寿无疆,黄天不佑,好人先亡,外侄闻讯,无限悲伤,心痛疾首,心事茫茫,母舅永别,万金难偿,泣泪凭吊,聊表衷肠,略备时食,供设灵堂,母舅有觉,前来品尝。

哀哉尚飨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

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

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

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篇一: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旧时民间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现搜集整理如下,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到收藏。

民俗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

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

由烧纸钱演化而来。

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

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

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内侄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婿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諱老大人收用侄婿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諱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孙婿妻之姐夫:故襟兄府公諱收用襟弟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諱老大人收用表侄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妻:故贤妻收用为夫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伯或叔的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亲家的父母:故姻尊姻侄亲家的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篇二:农历七月半烧纸的信封写法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我们福建三明这儿有烧纸钱的习俗。

折好的纸钱都放在超大的信封里,然后连信封用火烧。

信封上一般这么写的,例:张某某要烧纸钱给他的爷爷奶奶。

假如爷爷名:张果实、奶奶名:李花朵篇三: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

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

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

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称:“三元者,元,本也。

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

”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

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

”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

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

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

一、中元节概说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

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

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

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

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

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

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这样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

只是道教产生之后,把这一民间习俗上升为理论,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节的真正起源要远远早于道教产生的东汉,应当是由狩猎社会转化为农业社会时期。

因为中元节有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奠祖宗这一背景情节,只有农耕社会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质条件与“祭祖冲动”或“思想动机”——见新思旧——见谷思祖的动因。

中元节的时间,一般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但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六日,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四日。

如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区所属县市就是七月十四日,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傍晚就要将先祖送走。

先祖拿着后代打发的钱财,先到扬州街上看“竹子戏”,然后才回地府。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每年到七月初(梅山地区是七月初十),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封包。

民间传说,七月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在梅山地区,中元节也不叫“中元节”或“鬼节”,还是直接就叫“接公公奶奶”或“七月半”。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焚香,由家中男丁用金属“钱戳”打印纸钱。

纸张是用竹子造的的专用纸,叫“烧纸”,大小规格为9cm×17.5cm。

十几张纸为一叠,每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三排,每排打七个或九个戳印,要成单数。

戳印状如古代铜钱,一排戳印代表一串钱,三排戳印就是一吊钱,为三百缗。

打印好后,把紧叠的纸一张张松开,便于焚化时燃烧。

然后按需要以三、七、九、十一、十三??等单数为一叠,用小包袱纸包好。

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机械打印钱纸买,省去了许多事。

二、怎样接送与祭祀祖先1、接先祖。

到了七月初一或初十,在傍晚时分,拿一挂鞭炮,三根香,一叠蓬松的散钱纸,由家长带领一家老少,在屋前坪里或屋前路口,烧钱纸,焚香,行鞠躬礼,作揖,恭迎先祖,为首者要说恭迎先人祷告词,如:“公公,奶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们全家在此恭迎你们回家,希望你们吃好、玩好,并保佑全家老少健康平安??”等等。

然后鸣炮,一路烧纸钱引先祖回家。

2、祭祀先祖。

先祖接到家里后,在桌子上摆上荼水、果品、点心等,侍奉刚进屋的“老客”。

以后一日三餐都要侍奉好茶、好酒、好饭菜。

侍奉的茶杯、酒杯、碟子与饭碗的数量,按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八个,有的地方是三个(取《道德经》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

在这里,三,表示无限多)。

用八个的,桌子四方每方摆二个;用三个的,三个并排摆放在上座位(即所谓的“正位置”,一般在房门对应的方位)。

农村有厅堂的,如果在厅堂的方桌上敬祖,杯碗碟则摆放在神龛位置(大门所对方位)。

祭祀的秩序,一般是先焚香烧纸,祷告,先祭酒,次祭饭菜,再祭茶。

祭祀时在每个碗上摆一双筷子,然后在每一个碗上用筷子点一下菜,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酒,吃饭,呷菜。

多呷点。

”十分钟至半小时后撤掉饭菜。

先拿下碗上的筷子,然后把碗筷移开,边撤筷子时边说:“请放下。

”然后换上茶杯。

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茶。

”十分钟后撤掉茶杯,口云:“请放下。

”祭祀的茶、酒、饭都不要太满,茶、酒盛杯子的三分之一,饭盛一勺,就可以了。

天天如斯。

先祖吃过后再阳间的人吃,就吃祭过先人的饭菜,据说先人吃过的东西有保佑作用,活人吃了好。

3、送先祖。

送先祖的仪式与接先祖差不多。

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祭过晚饭后,等到傍晚,就开始送公公奶奶了。

先摆上水果茶点,家长进行祷告:“今天是中元日,是公公奶奶在阳间的最后一天,今天晚上你们就要打转了,我们打发你们一些金银财宝,你们拿到阴家去用。

包袱上都写了名讳,各自莫拿错了。

公公奶奶要保佑子孙内外发达,全家身强体健,官运亨通,财源滚滚,无灾无难。

小孩子好养好带,老年人无病无痛,读书的考上重点大学,当官的连升三级,经商办企业的早成亿万富翁??”然后烧纸焚香,家长拿着燃烧着的纸钱在前面引路,其他人拿着鞭炮、香烛、封包、引火助燃用的稻草在后,从家里鱼贯而出,到达屋前的路口停下来(引路的纸钱不能熄灭,一叠快烧完了再点燃一叠,次第向前引),先铺上稻草,再把装有纸钱、元宝、衣物的包袱放在稻草上,在旁边插上香烛,然后点燃香烛、稻草、包袱,作揖、鞠躬。

并祈祷、告别:“公公奶奶,父亲母亲,中元节就要结束了,你们又要回到地府去,我们尽管舍不得,但没有办法,只有多打发你们一点钱物,你们在阴家好受用。

现在时间尚早,你们先到扬州街上看了戏再回去。

明年中元节再会。

”还有一些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体己话都可以告白,诚如活着时告别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