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PPT课件70 人教版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39张PPT)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39张PPT)

思想主张
主要活动 结果及影响
阶级 属性
学习层面
抵抗探派究林:魏则源近徐 代师中夷长国技以思制想夷 解编仿放译制书战潮籍舰 流启演迪方人学变们习向西
洋务派派别
曾国藩代表 李张鸿之章洞人物
师夷中长思主体意网;技西想 张以图络另用自:,一强一使方实活方学面洋践动面生让务运将的学动所认生结学识体影自近果知提会强响代及迷识高到化梦开构升中破端成华国灭阶属级性地级主阶
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胡适、鲁迅等 代表人物勇于创新 、积极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化运动的内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和意义
重 动?
点 与 难
依据:新文化运动 所倡导的思想在当 今社会建设过程中 仍具有现实意义;
依据:通过对新文 化运动兴起原因的 分析,使学生认识 思想文化是当时政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新
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916 年任北大教授, 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十月革命爆发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胡适,原名胡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
者。1910 年留学 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 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 影响。 1917 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 良刍议》。1917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 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 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 的人物。1919 年发表《多 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 义》,主张改良主义。
意图:使学生对当时北大成为新旧思想交汇、新旧人物 汇聚场所形成深刻的印象。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胡适的白话文运动
总结词
胡适发起了一场白话文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使文学和思想更加贴近大众,促进了文化普 及和思想解放。
详细描写
胡适在文学创作上积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他认为文言文过于晦涩难懂,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 普及。他主张用白话文表达思想和文学创作,使文学更加贴近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一主张得到 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新文化运动的评判和启示
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 主,推动了中国思想界对 传统观念的反思,为现代 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推动文化转型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文 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加速了中西文化的融会。
培养人才
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具 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 人才支持。
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社会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使人们要求摆脱 封建思想的束缚。
妇女解放和青年学生 运动的兴起,为新文 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活 力。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 的反思,促使他们寻 求新的思想和文化前 程。
文化背景
西方思想的传入,为新文化运 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局限性,促 使人们寻求新的文化前程。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联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 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思想观念的变革,推动 了社会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01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 础。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叶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的哪项内容( A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板书设计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背景 概况
①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内容 ② 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③ 文学革命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内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评价 启 示: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
A. 洋务运动的影响 C. 戊戌变法的巨大作用
B.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C 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农民革命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巨大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巨大的落差”指的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敬告青年》一文中 提出了什么重要的思
想观点?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 提出六点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不同思 想流派的知 识分子展开 学术争鸣。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和民主制度
1917年1月,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一文,提倡以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 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的思想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 离开科学也很危险。
——陈独秀
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鲁迅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现在你认识了德先生与 赛先生了吧?对他们二位先 生你有什么看法?今天,他 们二位还是你的先生吗?为
什么?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1、内容:(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和民主制度
学精神、科学方法。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 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 益友”。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终身以“新 青年”自居
李大钊 胡 适
铁肩担道义 中国自由 妙手著文章 主义之父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想一想: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
么? ○ 为什么这样一所充满官僚气息的学校能够转变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 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 A. 反对尊孔和复古 • B.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 C. 宣传马克思主义 • D. 提倡民主和科学
课堂练习
6、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 ,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 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
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C )
• A.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⑤毛泽东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资源和精神动力。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民主、进步等价值观念在当 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精神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 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推进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提倡女子教育
女子教育得到重视和推广, 女子学堂和女子大学等教 育机构相继成立。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
提倡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精神 和科学方法,反对迷信和 封建思想。
推广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得 到重视,科学杂志、科学 社团等相继成立。
促进科技发展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和进步,为中国的现 代化奠定了基础。
01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02
主张文学改良,推动新文学发展
《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阐述其文学观念
03
新文化运动在各方面
03
的影响和表现
文学艺术领域变革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推广新式标点符号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变革, 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 的主要语言。
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更 加易于阅读和理解,推动了文学的传 播和普及。
总结:回顾新文化运
06
动,并探讨其现实意

简要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0世纪初,中国面临深重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新文化运 动应运而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 物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 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70 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70 人教版

【易错提醒】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者是陈 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发表第一篇白话文 小说的是鲁迅,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的是李大钊。
四、评价 1.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__思_想__大__解__放___运动。 2.影响: (1)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_民__主__和__科__学__,探索救国救民 的真理,为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对_东__西__方__文__化__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 直影响到后来。
新世纪的曙光 2.阅读“新世纪的曙光”一目内容,结合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 声。
3.《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同时又 是一篇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书。(√ ) 提示:《狂人日记》是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白话小说。 鲁迅在小说中愤怒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 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 4.为宣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 提示:创办《每周评论》的是李大钊。
(2)“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民主和科学。 意义:“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提出具有进步意义,使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更加明确,
(3)“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 ①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 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必然会遭到 全国人民的反对。 ②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 集中体现,也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课件

偏激的反对旧文化
一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 传统文化的态度过于偏激 ,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误 解和歪曲。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01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进
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 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对中国思想界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思想的解 放和进步。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形成多元化的思想格局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多元 化发展,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竞相出 现,为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开端奠定了 基础。
新文化运动认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 和理性思维,导致人们容易被欺骗和 误导,因此要反对愚昧,提高人们的 科学素养。
反对专制
新文化运动反对一切形式的专制和压 迫,认为这会限制人们的自由和权利 ,呼吁建立民主政治制度。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过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 要反对旧道德,打破传统束缚。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
03
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思想和创作能力的文学家,为
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事件
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创办
总结词
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和主编,他通过这个平台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觉醒 。
详细描述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他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担任主编。该杂志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舆论阵地,陈独秀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反对封建传统观念和旧道德, 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的曙光 2.阅读“新世纪的曙光”一目内容,结合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 声。
【要旨提醒】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戊戌变法是政治 民主化的开始,辛亥革命是政治民主化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 思想文化近代化的主要表现。这些运动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是 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 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 想文化。
【判断抢答】 1.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自由”和“平等”。( ×) 提示:1915年起,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 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 提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后期 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图文要点】
图片名称 中考指数
《青年杂志》封面 ★★★★
直接信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 间接信息: 1.运动:新文化运动。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3.意义: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 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发展 1.背景:俄国_十__月__社__会__主__义__革__命__的胜利。 2.内容:颂扬十月革命,宣传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 3.代表:_李__大__钊__。 (1)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_庶__民__的__胜__利__》和《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 (2)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_每__周__评__论__》。
3.《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同时又 是一篇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书。(√ ) 提示:《狂人日记》是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白话小说。 鲁迅在小说中愤怒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 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 4.为宣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 提示:创办《每周评论》的是李大钊。
5.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 )
提示: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 的真理,所以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西方思想观念的传入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新 文 化 运 动
发展
思 想 大 解 放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起了独裁、专制的统治,尊孔复 古逆流泛滥。对此,陈独秀等人进行了认真反思,在西方民主、 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后来在俄国 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将革命 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大解放运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易错提醒】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者是陈 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发表第一篇白话文 小说的是鲁迅,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的是李大钊。
四、评价 1.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__思_想__大__解__放___运动。 2.影响: (1)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_民__主__和__科__学__,探索救国救民 的真理,为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对_东__西__方__文__化__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 直影响到后来。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标志、人物、口号、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发展、评价。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背景 1.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的_民__主__、自由、_平__等__、博爱等新思 想的传入。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的复辟行为使_新__旧__思__潮__发生激烈冲突。
(2)“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民主和科学。 意义:“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提出具有进步意义,使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更加明确,促使人们摆脱愚昧、落后,追求 民主和科学,思想获得解放。
(3)“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 ①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 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必然会遭到 全国人民的反对。 ②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 集中体现,也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_陈__独__秀__在上海创办《_青__年__杂__志__》。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_鲁__迅__等。 3.运动旗帜:“_民__主__”和“_科__学__”。 4.主要阵地:《_新__青__年__》杂志。
5.主要内容: (1)提倡_民__主__,反对独裁专制。 (2)提倡_科__学__,反对迷信盲从。 (3)提倡_新__道__德__,反对旧道德。 (4)提倡_新__文__学__,反对旧文学。 6.杰出代表——鲁迅: (1)作品:白话短篇小说《_狂__人__日__记__》。 (2)贡献: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 来,树立了_新__文__学__的典范。
《新青年》的创办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9月,袁世凯率百官到孔庙祭孔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 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探究思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 的背景。 参考答案:①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 ②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③以陈、李、胡、鲁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失 败的教训,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