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书写规范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篇一:心电图报告模板****医院心电图报告单姓名检查日期临床诊断检查搞要:脉搏:次/分血压:毫米汞柱电解质:性别年年龄月日科别 X 线号病室心电图号住院号最近两周曾用洋地黄总量及其它主要药物:心律窦性心律 P – R 间期 Q R S 时限 Q – T 时限 Q – U 时期秒秒秒检查时体位平卧心电轴心电位逆时钟转位 +43°心动周期(R – R)秒心房率心室率 67 67 次/分次/分时钟转位心电图发现: P 波:符合窦性 P 波的规律,在 I、II、aVF、V3~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易变导联 III、aVL、V1、V2 均直立。
时间小于,振幅小于。
QRS 波:各导均呈室上型,同一导联 R-R 匀齐,I、aVL 导联呈 qR 型,II、III、aVF 导联呈 R 型,aVR 呈 QS 型。
V1 导联呈 RS 型,V2 、V3 导联呈 Rs 型,V4、V5 导联呈 qRs 型,V6 导联呈 qR 型。
波幅除 III 及 aVL 导联外,I 、II、 aVR、aVF 均大于,胸导均大于。
Rv5 等于。
Q 波在 I、aVL、V5 、V6 篇二:心电图报告书写心电图报告书写书写心电图报告必需按报告上的内容要求认真填写各个项目。
其中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急诊心电图还要写明检查与发报告的具体时间到时、分。
其它项目,即主要项目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心律心律是指整幅心电图的主导心律。
一般是窦性心律。
如主导心律不是窦性时,则写异位心律。
1、窦性心律。
所谓窦性心律就是符合窦性P波标准的心律。
不管P-R长短,是否下传。
窦性P波是指:aVR导联P波倒置,I、II、aVF、V4~V6导联P波正向。
个别P电轴右偏时,I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若P电轴左偏时(一般在-30度内), II、aVF导联P波可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其他特征与窦性P波相同。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1ppt课件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1
2009年国际指南相关标准
• 急性缺血与梗死的心电图 改变:
• 合并左束支阻滞时缺血/梗死 的诊断:ST 段和 QRS 主波 同向改变:以 R 波为主导联 ST 段抬高 ≥ 0.1 mv,以 S 波 为主导联 ST 段压低 ≥ 0.1mv; ST 段和QRS 主波非同向改变: 以 S 波为主导联
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的基本原则 三、先描述所见心电现象,后描述该心电现象提
示的临床意义,再建议进一步作哪些检查 例:“P波异常,提示不完全性右心房内
传导阻滞,建议作x线胸片或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排除右心房肥大”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1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的基本原则 四、诊断心律失常须写:异位起搏点部位、发放激动强度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1
2009年国际指南相关标准
• 标准的构成: • 首要诊断术语:窦性心动过速;前壁心肌梗死 • 次要诊断术语:建议或考虑某种临床疾病
首要 + 次要 = 核心术语 • 修饰性词汇:急性、亚急性、陈旧性 • 比较性术语:没有显著改变;临床情况改变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1
2009年国际指南相关标准
• ACC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美 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
• HRS (Heart Rhythm Society) 美国心律协会
• 标准推行单位:
• 中国心电学会
• 中国心律学会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1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见检查手段。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对于准确记录和传达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以下是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的相关内容。
1. 报告格式。
心电图报告应采用标准格式,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检查医生、心电图机型号、导联方式等基本信息。
报告内容一般分为心率、心律、P波、PR间期、QRS波群、QT间期、ST段、T波等部分,每部分应有清晰的标题和相应的测量数值。
2. 语言规范。
心电图报告应使用准确、规范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
对于测量数值,应使用国际通用的单位和符号,避免使用非标准的缩写或简写。
3. 描述准确。
在描述心电图波形时,应准确描述各个波段的形态特征,如P波的振幅、形态、持续时间,QRS波群的宽窄、形态、振幅等。
对于异常波形,应详细描述异常的部位和特征,如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4. 结果解读。
在报告中应对心电图的结果进行解读,包括心率的快慢、心律的规整与不规整、各波段的异常情况等。
同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对心电图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5. 专业签名。
心电图报告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解读和签名确认,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生的签名应清晰可辨,同时应注明解读时间和医生的职称。
6. 补充说明。
对于特殊情况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可以在报告中进行补充说明,如心脏起搏器的存在、药物影响等因素。
总之,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对于准确记录和传达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书写,才能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心电报告书写规范制度

心电报告书写规范制度1. 背景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用于诊断和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
为了确保心电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心电图检查中,写出一份规范的心电报告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心电报告书写规范制度,确保心电报告的统一格式、规范用语和精准描述。
2. 内容2.1 心电报告基本格式心电报告书写应符合如下基本格式:•报告名称:心电图检查报告•报告目的: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日期等•检查结果:包括测量参数和分析结果•诊断建议:包括对检查结果的评价和治疗建议2.2 患者信息在心电报告中,患者信息应尽可能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基本信息•就诊日期、就诊医院、主治医师等医疗信息2.3 检查结果心电报告中,检查结果应当清晰、简明地呈现,包括:•心电图波形:心电图波形应清晰、无噪音•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应描述详尽,必要时配上对应的图示以加强表述•心电计量指标:心电计量指标应清晰,包括:心率、心律、QRS波时间、ST段、QT间期等•结论分析:心电图结论分析应简明扼要,逐步解读每个计量指标,指明是否正常2.4 诊断建议根据客观的、可比较的计量指标,结合患者症状、病因、影响等,提出诊断建议和治疗原则,遵循如下规则:•诊断标准: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症状,在报告中明确诊断标准。
•疾病分级:根据诊断标准,指出疾病分级。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标准和疾病分级,治疗方案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医学伦理。
3. 心电报告书写要点3.1 标题简明心电报告标题应简明清晰,能够表达出检查的目的和结果。
3.2 精确描述心电报告中的数据和描述应准确、精细,避免描述的含糊和不足,特别是在给予诊断和治疗建议时,应给予明确的描述和指导。
3.3 结论明确心电报告中的结论分析应明确,扼要陈述。
结论中应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的理论和方案。
3.4 逻辑性强心电报告中应遵循逻辑性强、有条理的文体,避免冗长和重复,确保读者的心理变量。
心电图报告的书写规范化

U波 正常U波出现在T波后0.02s~0.04s,方向与T波一致,时限约 0.1s~0.2s,电压不应超过T波1/2,肢导联U波电压<0.05mV,胸导 联U波电压<0.2mV(三基要求),V2V3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 且T-U无融合现象。凡不符合上述标准为异常。如以R波为主导联U 波双向、倒置,或电压大于上述标准,或呈现T-U融合,应描述清楚。
心电图特征 除上述各项在相应项目上描述外,其他心电图特征 均在此栏描述。如肢导联或胸导联低电压、电轴偏移、超过正常 值的R波电压(如RV5、RV1、RI、SV5、SV1电压)、各种早搏 的特征、房颤、房扑特征、房室传导比例、U波特征、Q波异常特 征,如报告单有P波、QRS波、ST段或T波异常时应描述清楚哪些 导联改变。总之,最后下的所有诊断必需在报告单上找到其依据。
(1)aVR导联必需倒置。
(2)I、II、V4~V6导联应正向并>1/10R。
(3)V3、aVF导联以R波为主时必须正向。
(4)III、aVL、V1、V2导联可正向、低平、双向或倒置。
发报告时必须认识正常T波特征,凡不符合上述特征的应描述 清楚。书写心电图报告主要描述T波方向,如有电压异常(过高、 过平、双向或倒置)同时描述清楚。诊断时就要根据描述判断T波 是否异常。
QRS时限 即Q波起点至S波终点的时间间 期。为心室除极所需的总时限。正常值: 成人0.06s~0.10s。一般用V1V2导联测 量。以<110ms为正常,≥110ms,< 120ms为室内传导延缓,≥120ms为室内 传导阻滞。
Q-T间期 Q-T间期是指从QRS波 起点至T波终末的时间间期。即 心室激动所需总时间。一般在 V4导联或T波明显的导联测量。
窦性心律
STEP1 STEP2 STEP3
《常规心电图诊断书..

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的规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制定了《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手册,现将该手册发至全市,供全市心电图工作人员参考,并为下半年心电图质控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山医院心电图室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管理手册的规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特制定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以保证科室内诊断标准及书写格式的统一,并以此作为本科室质量检查的标准。
第一部分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一、正常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掌握在-30度~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P-P间期互差≤160ms时应直接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当P-P间期互差≥160ms,≤200ms时:(1) 无需与其他窦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在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时请加诊断“心电图属正常范围内”。
(2)如需与其他窦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直接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1、电轴左偏:-30度~90度: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Ⅱ导联R/S <1。
2、电轴右偏:90度~ 180度: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度~270度( -90度~180度) :Ⅰ、Ⅲ导联主波均向下。
(SISⅡSⅢ现象:I,Ⅱ,Ⅲ导联均呈R/S <1)。
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 =1 ,则其QRS 额面电轴为0度。
三、心脏转位:1、注意胸前电极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V1导联R/S>1,或V1R/S<1,但v2导联>1;如v1导联R/S<1,V2导联R/S =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参考导联为V5。
当V5或V6导联R/S<1,V1呈QS或rs时再作诊断。
四、低电压: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 ,只要有1个导联的电压达到5mm就不作此诊断。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一、引言。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对心脏的功能进行评估。
心电图报告是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书面总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规范心电图报告的书写,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特制定本规范。
二、报告书写要点。
1. 报告格式。
心电图报告应采用规范的格式进行书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日期、心电图波形、检查医生姓名等内容。
报告应使用标准的A4纸张,字体清晰可辨,排版整齐美观。
2. 患者基本信息。
报告中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床号等基本信息,以便于医生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3. 检查日期和时间。
报告中应注明心电图检查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于医生了解检查时的患者生理状态。
4. 心电图波形。
报告中应对心电图波形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心率、节律、P波、PR间期、QRS 波群、QT间期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对异常波形应进行特别说明,如ST段改变、T波异常、心室颤动等。
5. 医生签名和盖章。
报告应由负责心电图检查的医生进行签名,并加盖医院公章,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报告书写示例。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王XX 性别,男年龄,55岁。
住院号,XXXX 床号,XXX。
检查日期和时间:2022年1月1日 08:00。
心电图波形:心率,75次/分节律,窦性心律。
P波,正常 PR间期,0.16s。
QRS波群,正常 QT间期,0.38s。
ST段,无异常 T波,无异常。
医生签名,XXX 盖章,XX医院心电图科。
四、总结。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对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心脏病变、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本规范,能够提高心电图报告的可读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心脏疾病,保障患者健康。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规范,共同提升心电图报告书写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
心电向量图报告书写规范

心电向量图报告书写规范篇一:曹东芳-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一、基本原则1.符合医疗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
2.符合临床诊治的需求。
3. 真实、准确、规范、完整。
二、一般要求(医疗文书中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之规范的解读)1.检查报告单须逐项正确填写:被检查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具体到时、分。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
可使用兰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笔,严禁用圆珠笔。
3.生命紧急值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在报告单上注明通知时间及被通知人。
4.报告者应签全名或盖印章,实习、进修人员操作检验的报告由带教者签名或盖印章。
5.报告内容应包括心律、心率、P—R 间期、QRS间期、QT间期、心电轴、各波形特征等,然后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写出初步诊断。
6.心电图报告诊断应包括五个要素:(1)心律的类别。
(2)心电图是否正常。
此项可分四类:①正常心电图;②大致正常心电图;③可疑心电图;④不正常心电图。
(3)符合临床诊断。
综合心电图改变能与临床诊断相符合者应加以说明,但必须慎重。
(4)结合临床诊断。
如疑有心肌梗塞者需结合心梗的表现和酶学检查。
药物(如洋地黄等)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高钾等)对心肌的损害更需要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加以判断。
(5)追踪观察心电图。
若可疑心肌梗塞时,必须追踪观察心电图,应注明定期复查。
7.检查医师必须签清晰可认的全名或盖印章以及报告日期。
8.报告单与图纸归入病历或交患者。
三、传统书写规范1.一般项目:姓名、年龄、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
2.心电图主要测量值:3.心电图特征描述:为心电图诊断提供依据。
举例如下:(1)V1~V6导联R+S振幅<(胸导联QRS低电压)。
(2)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的、大小、形态、间隔均不等的f波,其频率350~600次/分,f波间无等电位线,R-R 间期绝对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VR导联的P波既不正向也不倒置,即低平、双向时,P-R>0.I2s就是房性P波。
但右房上部异位心律,P波方向可与窦性P波方向相同,较难鉴别。
V1导联P波呈负正双向肯定不是窦性P波,一般为房性P波。
3、窦性停搏及心脏停搏。
全图无P-QRS-T波群,呈一条直线称心脏停搏。
缓慢室性或交界性自搏律,全图无P波属异位心律中的一种--窦性停搏。
短阵窦性停搏,主导心律仍按可见P波或F波区分。
二、各波与波段的测量及各种数据的填写。
多导联心电图机打印的报告均已有各种测量数据,一般要校正。
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不必修改,如超出正常范围不准确的数据应予以改正。
如用报告单形式发报告,全部数据要按实测值填写。
用分规测量得出的实测值不用毫秒(ms),而用秒表示。
1、心房率、心室率。
即每分钟心搏的次数。
除房颤、房扑(1:1传导除外)、II度以上A VB、房速等室上速呈2:1或2:1以上传导及较多隐匿性房性早搏外,两者是一致的。
要学会用目测法计算心率。
计算心率的基础是心电图纸上的小格子代表的时间,1mm=0.04s。
计算时先测出R-R间期的平均值,即一个心动周期占多少秒,再用它去除60,即得出心率数。
2、P-R间期。
亦称P-Q间期。
为P波起点至QRS起点的时间间期,称房室传导时间。
一般在III或II导联上测量。
以秒为单位。
正常值:0.12s~0.20s。
但不同年龄组与不同心率节段其最高值不同。
3、QRS时限。
即Q波起点至S波终点的时间间期。
为心室除极所需的总时限。
正常值:成人0.06s~0.10s,小孩0.04s~0.08s。
一般用V1V2导联测量。
目前标准3—12通道同步分析诊断心电图及各种心电工作站的数据均以ms为单位,故在101~109ms区间是否算异常尚未规定,我们以<110ms为正常,≥110ms,<120ms为室内传导延缓,≥120ms为室内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不定型的室内传导阻滞三类。
形态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但时限<120ms者分别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此外,左束支中还分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与间隔支阻滞,分支阻滞的QRS时限一般正常,或>100ms,<120ms。
4、Q-T间期。
Q-T间期是指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末的时间间期。
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所需的总时限,即心室激动所需总时间。
一般在V4导联或T波明显的导联测量。
正常Q-T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故Q-T间期无固定正常值。
正常Q-T间期为60到100次/分心率时Q-T间期对应最高值为0.44s至.34s。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用Q-Tc来衡量,以便比较。
Q-Tc正常值≤440 ms。
若室内传导阻滞则用J-Tc来衡量,J-Tc=Q-Tc-QRS,J-Tc正常值≤360 ms。
5、电轴。
电轴是指心室除极过程中,额面QRS环最大向量与X轴夹角的度数。
正常额面QRS电轴为0。
~+90。
,通常用电轴不偏表示。
超出此范围分别称为电轴左偏、电轴右偏及电轴极度右偏、左偏。
此时应写出其度数。
如+120,-45。
电轴测量分目测法与查表法。
目测法:一般用I、III导联QRS主波方向来确定。
1)正常电轴:I、III导联QRS主波方向均向上或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上,II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下,其III导联代数和为负值时,其绝对值需<I导联的代数和的1/2。
2)电轴右偏: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下,II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上;3)电轴左偏: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上,II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下为主,且S波明显大于R 波,还要看I导联QRS波代数和大小(mm),即III导联QRS波代数和(负值)绝对值(mm)必需≥I导联QRS波代数和的1/2。
4)电轴极度左偏或极度右偏:I、II、III导联均以S波为主,即QRS主波方向均向下。
(1)查表法:分别算出I、III导联QRS波代数和(mm数),再去查电轴表,查出其度数。
三、QRS波命名与描述。
各导联QRS波形态命名描述原则:(1)凡向上的波均称为R波,有两个以上向上的波,第二、第三个分别称R`、R``。
初学者可先描述R波,再描述其它波。
(2)第一个R波前如有负向波称为Q波。
(3)凡R波后面的负向波均称S波,第二、第三个负向波分别称S`、S``。
(4)单独一个向下的波称QS波。
由此可见,Q波永远在最前面,S波总是跟着R波后面,无单独Q波与S波。
Q、R或S波电压≥5mm,用大写字母表示,<5mm用小写字母—q、r、s表示。
四、ST段改变的描述。
正常情况下ST段在等电位线上,部分有轻度偏移,向上抬高≤0.1mV,向下水平型压低<0.05mV。
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情况下可上斜型抬高0.1mV~0.3mV,左胸导联不应超过0.2mV(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S波为主时);单独III导联水平型或近水平型压低可达0.05mV,但不应超过0.1mV。
正常ST段时限在0.12s以内,一般不超过0.14s。
凡超过上述标准为异常。
ST段改变分:抬高、压低与平直延长三种情况。
1、抬高与压低。
ST段抬高与压低应描述其形态与抬高、压低的幅度。
ST段抬高形态:常见ST段抬高分弓背型、凹面向上型、近水平型、斜上型与斜下型五种。
斜下型通常属于大J波,V1V2导联有大J波或伴右束支阻滞时,ST段斜下型抬高称Brugada波。
ST段压低形态:常见ST段分下垂型、水平型(缺血型)、近似水平型(近似缺血型)与斜上型(单纯J点型压低)四种。
还可见到呈凹面向上或凹面向下压低。
通常单纯J点型压低在心动过速时出现,一般意义不大。
缺血型或下垂型压低意义较大。
ST段抬高或压低的幅度测量:通常ST段抬高或压低测量基点为P-R段近Q波起点处(以前用T-P段做基线)。
ST段抬高时测量以J点后0.04s处垂直向下到Q波起点连线的处的幅度,如为弓背型抬高T波又倒置时,以弓背最高点为测量点向下到Q波起点连线的处的幅度。
ST段压低时常用J点后0.06s或0.08s处向上到Q波起点连线的幅度,有时也描述J点处压低的幅度。
ST段抬高或压低的幅度一般用mV表示。
斜上型压低时必需在J点后0.08s处仍压低≥0.1mV或ST段指数<0才有意义。
2、ST段平直延长。
通常ST段呈上斜形,后半部与T波升支难以区分。
ST段平直部分达0.15s称为平直延长。
ST段平直延长时ST段与T波夹角变锐利要单独描述。
五、T波T波是心室的复极波。
正常T波时限较宽,约0.10s~0.25s之间。
顶稍圆钝,升肢较缓慢,降肢较陡峭。
T波电压:以R波为主导联T波高度应大于1/10R。
但电压不能过高。
肢导联T波电压通常≤0.5mV,胸导联≤1.0mV。
T波方向:(1)aVR导联必需倒置。
(2)I、II、V4~V6导联应正向并>1/10R。
(3)V3、aVF导联以R波为主时必须正向。
(4)III、aVL、V1、V2导联可正向、低平、双向或倒置。
(5)其它:aVL导联如R波≥0.5mV时,T波应正向>1/10R;右侧胸导联T波正向后,其左侧导联不能低平、双向或倒置;TI>TIII、TV6>TV1。
发报告时必须认识正常T波特征,凡不符合上述特征的应描述清楚。
书写心电图报告主要描述T波方向,如有电压异常(过高、过平、双向或倒置)同时描述清楚。
诊断时就要根据描述判断T波是否异常。
六、U波正常U波出现在T波后0.02s~0.04s,方向与T波一致,时限约0.1s~0.2s,电压不应超过T波1/2,肢导联U波电压<0.05mV,胸导联U波电压<0.2mV(三基要求),V2V3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且T-U无融合现象。
凡不符合上述标准为异常。
如以R波为主导联U波双向、倒置,或电压大于上述标准,或呈现T-U融合,应描述清楚。
七、心电图特征(有的报告单上为其他项)。
除上述各项在相应项目上描述外,其他心电图特征均在此栏描述。
如肢导联或胸导联低电压、电轴偏移、超过正常值的R波电压(如RV5、RV1、RI、SV5、SV1电压)、各种早搏的特征、房颤、房扑特征、房室传导比例、U波特征、Q波异常特征(注意分清异常Q波、异常小Q波、边界Q波、位置Q波)等等。
如报告单象我院这类型,即无P波、ST段及T波这一栏,有P波、ST段或T 波异常时应描述清楚哪些导联改变。
总之,最后下的所有诊断必需在报告单上找到其依据。
作为实习生、轮转生与进修生应争取在实习期间学会各种正常及异常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与书写,以便加强在学校学习到的心电图基本知识的理解,为今后临床进一步学习与应用心电图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电图结论。
心电图结论,即心电图诊断。
我院使用的诊断格式是:第一点为主导心律。
一般主导心律为窦性心律,如主导心律为房颤、房扑,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逆传控制心房),结内折返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无窦性P波者,都属于异位心律。
窦性心律与交界性或室性心律并存,构成房室脱节者,可书写为窦性心律+异位心律,或仍将窦性心律视为主导心律,异位心律只写出其诊断即可,如1、窦性心律。
2、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干扰性房室脱节。
如心电图正常,第二个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如心电图异常,第二个诊断及以后的诊断,次要诊断先写,主要诊断,包括意义大但又不够明确者写在最后。
次要诊断中如有心律失常要先写。
如1、窦性心律。
2、频发性室性早搏。
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电轴显著左偏。
5、ST-T改变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主要诊断)。
书写完诊断后,如有特殊建议,再书写建议。
如建议查血清心肌酶、查血钾、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等。
附:规范化考试心电图要求:要求掌握12导联心电图机操作,识别心电图的伪差与假象,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
要求实习期间掌握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为:左右房肥大及左右室肥大、心肌梗死、低血钾与高血钾、窦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阻滞、逸搏及逸搏心律。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心电图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