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病例判定(通用原则)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学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后,侵入上皮细胞,繁殖并破坏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炎症介质,导致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四、临床表现流感症状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涕、肌肉酸痛、疲劳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腹泻等症状。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五、诊断流感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等。
六、治疗流感治疗应及早、及时、个体化。
轻型患者通常采用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应及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兰州流感疫苗等。
同时,对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处理并给予支持治疗。
七、预防流感的预防主要包括个人防护和群体防控。
个人防护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物、佩戴口罩等。
群体防控包括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例等。
八、特殊人群的诊疗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其流感的诊疗和管理。
对于重症患者应及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并进行必要的支持治疗。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流感病毒通过HA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启动感染。
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形成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
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可能会出现急性坏死性脑病。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重症肺炎可能会出现弥漫性肺泡损害。
合并脑病时,可能会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诊断:症状体征2项+病原学诊断1项 症状体征: ⑴发热≥38℃。⑵恶心、呕吐。⑶腹痛、腹部 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状物伴触痛。⑷黄 疸。 病原学诊断: 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 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 相符。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说明:
1.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 染的急性发作。
2.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计为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十二、腹水感染 符合一条即可诊断 A.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 B.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 痛。腹水常规检查WBC >200×106/L,N >25%。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附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二○○一年一月二日
卫生部办公厅 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
医院感染定义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1、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标准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有下列之一就可诊断: 1、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发热 2、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WBC和(或)N增高 3、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X线肺部有炎性浸 润性病变 (要排除非感染性原因:肺栓塞、心衰、肺水肿 、肺癌等) 4、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病 原学改变 5、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 X 线改变 (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七、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男性尿检:WBC≥5个/高倍视野, 女性尿检:WBC≥10个/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⑵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治疗有效而认定 的。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2019年版)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2019年版)目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3)4.医院感染控制原则 (7)5.环境控制 (8)6.人员管理要求 (12)7.无菌技术操作管理 (14)8.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16)9.仪器设备管理 (17)10.物品管理 (17)11.手术器械管理 (18)12.医疗废物管理 (18)13.卫生学监测与调查 (19)附录A (规范性附录)手术部(室)预防医院感染基本制度 (22)附录B (规范性附录)手术部(室)清洁与消毒基本要求 (23)附录C (规范性附录) (25)附录D (规范性附录)手术部(室)仪器清洁消毒要求 (2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原则、环境控制、人员管理要求、无菌技术操作管理、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物品管理、手术器械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卫生学监测与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设置手术部(室)的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GB/T14295空气过滤器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YY/T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YY/T0506.2-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
(2019年版)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 (2)
4 数据元属性 (2)
第 1 页共11 页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的数据集元数据属性和数据元属性。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临床数据的收集、存储与共享等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1.1-2003 人的性别代码
GB/T 13745 学科分类与代码
WS 364.12-2011 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WS 370 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
ICD-9-CM-3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第9次临床修订版第3卷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第10版
3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
依据WS 370,数据集元数据属性见表1。
表1 数据集元数据
4.1 数据元公用属性
数据元公用属性描述见表2。
表2 数据元公用属性
数据元专用属性描述见表3。
第 1 页共11 页
表3 数据元专用属性
第 2 页共11 页
第 3 页共11 页
第 4 页共11 页
第 5 页共11 页
第 6 页共11 页
第7 页共11 页
第8 页共11 页
第9 页共11 页
第10 页共11 页。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重症感染未明确性况下首 先查革兰氏柒色可指导选 用抗生素。革兰氏阴性菌 泰能为亚胺培南类。革兰 氏阳性菌(万古霉素)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 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 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 妇产科 2019年**月**日
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的概述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医院感染常见部位的诊断 案例分析
一、医院感染的概述
感染与医院感染的概念
感染性疾病: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 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所引起的疾病均 可称为感染性疾病。
感染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2、邻近部位感染的自然扩散不列入医院感 染统计,如肺部感染所致脓胸;上呼吸道 细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3、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 疹病毒、TB杆菌等的感染。人体首次感染 疱疹病毒、结核等,一般不发病,细菌或 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免疫功能低下或 在某些诱因的激发下,如创伤、放射治疗、 使用激素等,病原体重新激活起来,引起 机体组织损伤,这类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 与手术有 关、但涉及手术切口以外的任何器官或腔隙感 染
初步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引流管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 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 诊断
1、外阴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

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一、引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
三、术前准备1. 术前评估: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2. 术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区的感染防控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3. 术前准备: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四、术中操作1. 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后应进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感染风险,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3. 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等进行彻底消毒灭菌。
4. 减少空气污染:尽量避免术中产生气溶胶,使用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
5. 术中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征兆。
五、术后管理1. 术后随访: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问题。
2. 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范,防止感染传播。
3. 环境清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六、培训与教育1. 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2. 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知识讲座,提高全体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
七、监督与评估1. 建立健全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对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2. 定期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附则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范不符的,以本规范为准。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根据本规范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委员会备案。
九、修订历史1. 2019年1月1日发布首次版本。
十、结束语本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为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019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院内感染诊断原则
• 2)、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 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 感染) 的感染。
• 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 4)、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 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 5)、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感染。
水感染) 10、血管相关性感染
11、输血相关性感染 12、血液感染(败血症、菌
血症) 13、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
褥疮感染、乳腺脓肿、 乳腺炎、新生儿脐炎、婴 儿脓疱病等) 14、烧伤部位感染 15、上呼吸道感染 16、细菌性脑膜炎(包括颅内脓 肿、椎管内感染) 17、其它(包括骨关节感染、骨 髓炎、椎间盘感染、生殖道 感染、口腔感染、医院内发 生的心肌炎心包炎等)
入院,哪个医院?
对转院病人,在外院获得的医院感染不纳入本院 的统计
诊断标准(2)
2.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 乙型肝炎1~6月,平均3月 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天 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传单 儿童5~15天,成人4~7周 流感 1~3天 疟疾7~30天 伤寒 2~30天,平均10天
3.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诊断标准(3)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 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 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肺炎—败血症,新感染
常见情况:痰和分泌物标本中的菌种替换 感染还是定植?依据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4)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专项排查指导标准(2019年)

查看科室院感相关记录资料或院感办工作记 录。
不符合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扣1-3分
5.多重耐 药菌医院 感染控制 管理(10)
1.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等 各个环节, 结合实际工作, 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 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预防与控制措施。
1
查耐药菌管控制度。制度内容至少包括监测、 报告、消毒隔离、防护用品使用、手卫生的规 定。
回答80%符合算完整。1人次回答内容 不完整扣1分。未对患者的感染危险因 素进行评估扣3分,部分评估扣1-2分
9.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分析、总结、反馈 及持续质量改进
3
查看全面监测、现患率调查、目标性监测
未定期分析扣3分,分析总结资料不全 或未体现持续改进扣1-2分
10.有主要感染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 检查、分析及反馈,预防与控制有效。
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符合规范要求
1
查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资料
预案有报告和处置流程
报告流程 与处理预 案(5分)
2.有多种形式与渠道,使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的相 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信息。
1
查看资料与访谈了解感染暴发时医院感染信息 获取方法。
“医院公告系统、 电话(含紧急会议) , 等”通报方式不少于2种,不符合要求 扣1分。
3
看监测计划、实施方案及监测资料。
未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开展医院感 染监测工作不得分,监测项目不全、内 容不全或方法不准确扣1-3分
2.每年开展现患病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
3
1、抽查近三年的现患率调查资料, 包括个案资
料。2、临床了解现患率调查工作的实施情况
发现1年未按要求开展现患率调查工作 不得分,现患率调查方法不准确或资料 不完整或缺乏分析与反馈扣1-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病例判定:通用原则
(2019年版)
目录
1 范围 (2)
2 术语和定义 (2)
3 判定原则 (3)
4 判定依据 (4)
5 排除依据 (4)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医院感染病例分类及名称 (6)
表A.1 医院感染病例分类及名称 (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医院感染病例判定原则,判定依据和排除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院感染监测中医院感染病例的判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医院感染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2
病原体 pathogen
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朊毒体(prion)等;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蠕虫。
2.3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临床症状或发现有临床感染诊断意义的检测阳性结果为止的时间段。
2.4
定植 colonization
微生物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存在,但并不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
2.5
炎症 inflammation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如病原体、理化因子、缺血、异常免疫等)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3 判定原则
3.1 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判定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病例按系统和诊断分类及名称见附录A。
3.2 符合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判定标准的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
3.3 医院感染的判定应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对感染部位(如伤口)的直接观察,病历资料及其他临床资料的记录。
3.4 判定为医院感染时应排除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相应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和实验室结果。
3.5 判定为医院感染时应排除入院时已经存在的感染和入院时已经
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3.6 判定医院感染时,应注意医院感染可以在医院内出现临床表现,也可以在出院后出现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