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祖国颂歌
七年级音乐上册《祖国颂歌》教案模板

七年级音乐上册《祖国颂歌》经典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祖国颂歌的音乐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祖国颂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我爱你中国》。
2. 音乐知识:了解颂歌的特点,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含义,感受歌曲的魅力。
2.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合唱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音乐知识:教师讲解颂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
4.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加强合唱能力。
2. 家长协助孩子,关注孩子的音乐学习进度,给予鼓励和支持。
3. 学生写一篇关于《祖国颂歌》的学习心得,体会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2.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包括音准、和谐度、默契度等方面。
3. 评价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包括颂歌特点、乐理知识等方面。
4.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后练习等方面。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理知识等内容的相关课件。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3. 合唱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合唱练习的教材。
4. 音乐器具:如钢琴、吉他等,用于辅助教学。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
《祖国颂歌组诗》诗歌写作

《祖国颂歌组诗》诗歌写作《祖国颂歌》。
大地啊,你是我们的母亲。
滋养着我们,孕育着我们。
你的河流是我们的血脉。
你的山川是我们的脊梁。
祖国啊,你是我们的家园。
包容着我们,庇护着我们。
你的文化是我们的灵魂。
你的历史是我们的底蕴。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成长。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奋进。
祖国啊,你是我们的坚强。
祖国啊,你是我们的荣耀。
让我们众志成城。
让我们心手相连。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
为祖国的和平安宁。
唱响祖国的颂歌。
奏响祖国的乐章。
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
让世界见证我们的力量。
祖国啊,我们永远热爱你。
祖国啊,我们永远跟随你。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自豪。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坚定。
感恩祖国,传承美德——《祖国颂歌》教案分享2

感恩祖国,传承美德——《祖国颂歌》教案分享2教案分享祖国是我们成长的土地,我们应该珍爱她,感恩她。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来自哪里。
因此,我们需要传承祖国的美德,在将来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开展了《祖国颂歌》主题教育活动。
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祖国的伟大和珍贵。
2)传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2.教学内容:1)《祖国颂歌》诗歌朗诵。
2)配乐和人声合成的音乐。
3)舞蹈编排。
3.教学过程:1)学生听老师朗诵诗歌并模仿。
2)制作音乐,老师与学生一起作曲和演奏。
3)编排舞蹈,并进行排练和练习。
4)整合三个环节,排练表演。
二、实施结果1.教学效果:1)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有了不同的视角和更加深入的认识。
2)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的表演技巧得到了提高,表现更加自信和大方。
2.教学体会: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唤起爱国情感。
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技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表现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教育实践,学生们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事迹,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珍贵。
同时,学生们也实现了与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
朗诵诗歌的声音和音乐的旋律,多次排练后,学生们已经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悟和内心情感。
三、教育启示教育首先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宗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文化,是做好“两个教育”、培育未来人才的重要手段。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注入新鲜血液,丰富和创新教育模式,通过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新鲜和充满活力的教育内容。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
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学习态度。
祖国颂歌

祖国颂歌作者:来源:《老友》2005年第10期沁园春祖国颂○彭文扬推倒“三山”,辟地开天,五十六年。
看神州强盛,人民安乐,小康社会,科技争先。
国运昌隆,频传捷报,伟绩丰功史无前。
凯歌奏,喜东风浩荡,史续新篇。
改天换地新颜。
众接力、长征永向前。
庆收回港澳,参加世贸,改造三峡,申奥梦圆。
西气东输,南流北调,五号飞船冲九天。
齐心干,建和谐社会,快马加鞭。
莺啼序国庆抒怀○梁建春华灯夜辉赣水,静流波影触。
望吟之,滕阁檐声,袅袅幽梦随雾。
月谁共,春江叶落,晴空却总还鸥鹭。
暗尘嚣,无酒无花,独怜迟暮。
十里沙洲,斜阳草色,几番风共雨。
喜今日轻策天台,畅游红谷滩路。
记当时,西山翠黛,落霞晚、归飞孤鹜。
喷音泉,秋水名篇,惠风如沐。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引英雄竞渡。
景似锦,小康凭信,社会和谐,国泰民安,海天清肃。
冯唐老矣,佳期曾误,拳拳骥志犹难付。
道衷肠,脉脉情堪诉。
神州万里,长天扫净阴霾,浩瀚玉宇飞渡。
和平崛起,经济腾飞,令全球注目。
但见想,中华狮醒,举国欢腾。
鄱赣丰饶,弋腔傩舞。
殷勤待写,诗书难颂,江山无限春永驻。
漫豪情,弹入瑶筝柱。
冰心华发苍颜,尚接舆狂,奏新雅曲。
忆秦娥祖国好○陈沛云祖国好,历尽艰辛改革早。
改革早,蓬勃崛起举世称道。
神州大地多美好,和谐社会见成效。
屹立东方,青春永葆。
江城子颂国庆56周年○陈翊湘华诞五十六周年,持改革,谋发展。
开拓进取,功绩万万千,战天斗地开新局,排万难,谱华篇。
全国上下齐动员,奔小康,竞争先。
日新月异,胜利喜空前。
共建和谐新中国,与时进,攀峰巅。
祖国春满园(外一首)○曾书蓉春雷震大地,春风报捷音。
春色无限美,春雨是黄金。
春光全球照,春暖万人心。
改革催春至,祖国满园春。
报国莫认老岁月遥,光阴暗催人老。
岁暮寒梅知春早,更争分和秒。
白头报效家国,古今佳话多少,但见夕阳红欲笑,山河春永葆。
七律四首国际傩文化周○钟丰采雨洗傩6月12日江西国际傩文化周在南昌开幕,国内外30多支傩及民间舞队于抚河路踩街,时遇大雨。
《祖国颂歌》3

教学内容:1、欣赏《在灿烂阳光下》《伏尔塔瓦河》2、音乐知识:大调式、小调式教学准备:钢琴、DVD机、课型:欣赏课教学方法:讲解欣赏法教学目标:1、欣赏合唱《在灿烂阳光下》,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表达的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情感,理解歌曲的内涵。
2、欣赏管弦乐合奏曲《伏尔塔瓦河》,感受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唤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习大、小调式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聆听、感受、记忆音乐的能力和习惯,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内涵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3分)教师带领学生排队有秩序地进入音乐教室,简单总结学生路队和纪律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
二、欣赏《在灿烂阳光下》:(12分)1、简介歌曲:合唱《在灿烂阳光下》反映了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共和国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在全面复兴道路上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作曲家印青的作品。
2、教师播放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初步了解其速度、情绪。
3、看课本谱例,随钢琴简单哼唱。
4、完整欣赏合唱《在灿烂阳光下》。
三、欣赏《伏尔塔瓦河》(18分)1、简介作曲家斯美塔那和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2、分段欣赏乐曲:(1)感受主题音乐:老师播放《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学生说出听后感受、八六拍的节拍规律、演奏乐器等。
学生——八六拍的节拍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感受河水的奔流不息、富有热情;乐器:弦乐,如大提琴等。
教师:请同学们随琴打拍哼唱主题音乐,体会音乐情绪。
(2)听录音欣赏其他部分,对照课本,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感受音乐的变化。
如听到“乡村婚礼”一段时,请学生用肢体动作(拍手、跺脚等)来感受这段快乐的波尔卡舞曲。
音乐片段“滔滔流水”,速度变快、力度变强、情绪从优美抒情变为坚定明亮。
河水流经“维谢格拉德”古城堡,那里有着光荣的战斗历史,音乐是辉煌、宽广、赞美性的,唤起了人们对辉煌历史的回忆。
3、回顾整个音乐:作品通过婉转、流畅的旋律为我们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感受了音乐的变化及丰富的内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Ode to the motherland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教案2、篇章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教案3、篇章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教案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教案教学内容: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的目的。
2、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时,要有唱谱练习。
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
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进行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1-2遍)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3)典型节奏型(4)旋律进行特点(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6)词曲关系4、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5 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
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祖国颂歌》--高中音乐教案

《祖国颂歌》--高中音乐教案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案作者单位:江阴市璜土中学音乐教研组一、教学内容:、音乐欣赏:《忆秦娥·娄山关》2、音乐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3、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4、音乐欣赏:《祝酒歌》5、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二、教学目标:、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
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三、教学准备:、钢琴、视听音响设备(卡座、DVD等),磁带、音乐光盘、电脑等音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
3、有关教学图片资料:全山石《娄山关》,群众歌曲类大合唱资料,艺术歌曲类著名作曲家,舞台演唱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
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听过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首歌曲属于什么艺术形式?(教师: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
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
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
这首歌曲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9、P212,作以补充。
3、教师简析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师讲清定义后,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
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
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祖国颂歌初中教案

祖国颂歌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祖国颂歌》,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和责任感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课文《祖国颂歌》的内容分析和解读。
2. 祖国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介绍。
3.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齐唱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祖国有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二、课文学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祖国颂歌》,感受课文中对祖国的美好描绘。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三、欣赏相关文学作品(15分钟)1. 教师推荐一些关于祖国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登鹳雀楼》、《长江之歌》等。
2. 学生自选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悟。
2.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分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悟。
二、深入了解祖国(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2.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创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以“祖国”为主题,创作一篇诗歌或散文。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悟。
2. 学生发表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祖国颂歌》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参考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祖国颂歌一、教学思路(一)设计思路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象征。
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它象征着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共和国的诞生,人民的政权来之不易;旗面的左上方缀着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象征着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实现美好的理想。
中国人不会忘记,当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它标志着黑暗社会的结束,中国从此获得了新生。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一步步走向辉煌。
从一个多灾多难、任人宰割的弱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繁荣富强、受人尊重的国家。
我们的祖国多姿多彩,我们的祖国伟大而坚强。
您的“儿女”为您自豪,为您骄傲;我们依恋您,我们赞美您。
本单元用歌曲《我的祖国》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彩色的中国》《祖国之恋》《江河万古流》《赞歌》等作品,来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二)内容结构祖国颂歌飘扬的红旗可爱的祖国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合唱)欣赏《我的祖国》(民族管弦乐)唱歌《彩色的中国》欣赏《祖国之恋》(女高音独唱)欣赏《祖国的歌》(齐唱)唱歌《我仰望五星红旗》欣赏《红旗飘飘》(男声独唱)欣赏《江河万古流》(男中音独唱)欣赏《赞歌》(男高音独唱)34第三单元祖国颂歌(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更加热爱五星红旗,更加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
2.了解五星红旗的相关知识,以及民族管弦乐曲的特点和一些演唱形式的表现作用。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辨别乐器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介绍(一)唱歌《我仰望五星红旗》歌曲饱含热情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具有抒情性,柔美中蕴含着一种强烈的热情,这使得歌曲既内敛又富有激情。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六声羽调式(加变宫),b 拍。
整首歌曲由4个规整乐句构成,每个乐句8小节。
歌曲的结尾加入了一个5小节的结束乐句,结束的长音将歌曲的意境延伸到了音乐之外。
歌曲第一、二乐句为相似乐句,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变化发展,两个乐句的前乐节为变化重复,并都在后乐节发展,推动音乐向前进行。
乐句的旋律由主音开始,多采用上下行级进,旋律线条平缓。
乐句的前乐节奏多采用常规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组合。
在后乐节中开始出现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
第三、四乐句为相似乐句,同样采用了前乐节变化重复、后乐节发展的手法。
歌曲在尾声加入了一个结束乐句,乐句为第四乐句的变化再现,全曲结束在主音上,同时也是全曲的最高音,将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歌曲为三段歌词的分节歌,歌词为自由体,每句歌词都归韵在“ɑnɡ”上。
歌词用赞颂的语气,来表达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自豪感。
孟庆云(1949—)天津人,作曲家,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想给边防军写封信》(获全国“献给当代最可爱的人”征歌优秀作品奖)、《姑娘在海边拾贝壳》(获五省市电视台校园歌曲征歌一等奖)、《长城长》、《走进阳光世界》、《归航》、《黑头发飘起来》、《亲亲的茉莉花》、《想家的时候》、《黄河源头》、《我用胡琴和你说话》、《爱的港湾》等。
(二)欣赏《祖国的歌》(齐唱)这是一首比喻贴切且亲切、深情的优秀少儿歌曲。
第一段分别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描绘出了祖国的各种美好事物,栩栩如生;第二段呈现东部、南方、西部、北方的“歌”,唱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副歌部分把“我们的歌”和“祖国的歌”连在一起,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我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歌曲中出现的衬词35音乐教学参考书五年级下册唱出了祖国人民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歌曲为宫调式,b 拍,三段体结构,大量使用了十六分音符,歌唱性极强,节奏欢快,充满热情。
歌曲的第三部分在第一、二部分的主旋律上作了变化,最后落在主音“1”上结束。
附谱:祖国的歌(齐唱)1=E b徐日东词欢快、热情地张慧云曲36第三单元祖国颂歌(三)欣赏《红旗飘飘》(男声独唱)这是一首以国旗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
欣赏这首歌曲可以发挥民族音乐的育人作用,为培养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奠定基础,使学生感受到五星红旗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为.E 大调,b 拍。
歌曲切分节奏的连续进行,显得明快而富于动感,旋律起伏跌宕,富有时代气息,深情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之情和对国家的眷恋之情。
全曲第一部分由4个乐句组成,其中,每个乐句均为4小节。
第一乐句节奏密集,旋律平稳,给人以亲切之感;第二乐句切分节奏更加鲜明,旋律稍有起伏,音域略有扩展;第三、四乐句开始采用了与第二部分相同的素材,节奏加以变化,中间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第二部分旋律较激越,在全曲的最高音区进行,乐句的开始从弱拍进入,与第一部分形成了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延续了高潮部分弱起节奏的特点,音区有所降低,是高潮情绪的延伸,情绪从激昂、热烈转入深情、委婉。
结尾处衬词的加入,歌声在高音区(“1”37音乐教学参考书五年级下册“2”“3”三个音)中展开,节奏拉宽,旋律舒展,情绪再次转向激昂,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余音缭绕、情感宣泄未尽的印象。
附谱:红旗飘飘(男声独唱)1=.E b乔方词赞美地李季曲38第三单元祖国颂歌(四)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合唱)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
歌曲的音调、节奏、歌词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歌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三乐句(各4小节)相同。
句中运用了八分休止符和切分节奏,旋律以分解和弦进行,轻盈活跃,富有生气。
第二、四乐句除句末终止不同外,其余也大致相同。
由于旋律抒情、节奏连贯,歌曲显得亲切柔和。
这一部分刻画了少年儿童活泼天真的形象,并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真切感情。
第二部分句幅扩展(每乐句为8小节),节奏骤然展开,旋律跌宕起伏,气息宽广,大、小调式的对比(第一乐句的后4小节属于小调性质),使音乐的色彩更为丰富。
歌曲这一部分感情激荡欢畅,这是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温暖的阳光下,少年儿童为友谊、为祖国而纵情放歌。
末尾的4小节采用了第一部分中连贯的上行旋律的音调并加以扩充,攀升至歌曲的最高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节奏明快有力,具有进行曲风格,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在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在阳光下坚定豪迈、勇敢前行的步伐。
歌曲的尾声采用三声部的圣咏式合唱,和谐、明净,预示了祖国美好的前景。
附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合唱)1=A b王小龙词中速抒情地奚其明曲39音乐教学参考书五年级下册40三单元祖国颂歌41音乐教学参考书五年级下册(五)欣赏《我的祖国》(民族管弦乐)乐曲根据同名歌曲与民间乐曲“淘金令”为素材重新创作,曲调宽广舒展、热情,欢快而富于歌唱性,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真挚的祝福。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作品采用抒情和歌颂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乐观精神。
刘炽(1921—1998)原名刘德荫,陕西西安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作曲兼艺术指导,中央实验歌剧院作曲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歌曲》编辑部编委。
1939年4月刘炽考入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第三期,成了冼星海的高徒,开始了他的“科班”音乐生涯,学习作曲和指挥。
(六)唱歌《彩色的中国》这是一首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的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大调式,b 拍。
第一乐段由4个不规整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由4小节构成。
旋律由属音开始,在一个短小的上下行级进后,采用了向上四度跳跃,然后是两小节的级进发展,最后由一个向下的五度跳进结束。
这样的波浪式的旋律发展,在平缓进行中加入的跳进充分表达了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如娓娓道来中掩藏着无法平复的激动之情。
第一乐句一开始就奠定了歌曲的基本情绪,乐句的旋律为整首歌曲创作的乐思。
歌曲的第二乐句为弱起乐句,由4小节构成。
乐句继续延续了第一乐句的节奏和基本乐思,为第一乐句的展开乐句。
乐句中休止符的巧妙运用,造成了一种42第三单元祖国颂歌特殊的语气感,使歌曲的情绪显得更加含蓄、深沉。
第三乐句仍然为4小节。
乐句延续了第一乐句的基本乐思,节奏上稍有变化,但休止符的运用方式仍然与前两个乐句相似。
第四乐句与第三乐句结构相同,两个并列排比出现的乐节构成一个完整乐句。
这一乐句的节奏中减少了休止符,使乐句旋律显得更加流畅。
乐句结束部分收拢性较强,使第一乐段有较强且稳定的结束感。
第一乐段的旋律多采用级进加上小幅跳进发展,旋律在平缓中出现小幅跳动,以乐句为单位的波浪式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很好地诠释了歌曲的情感,将第一乐段的情绪定义为内在、深情是比较恰当的。
歌曲的第二乐段为三乐句乐段,三个乐句基本规整。
第一乐句为弱起乐句,由4小节构成。
乐句节奏相对于第一乐段稍显舒展,一开始就出现的六度跳进直接将歌曲带入高潮,歌曲最高音“6”的连续出现也将歌曲的情绪向前推进。
整个第一乐句基本都在整首歌曲的高音区发展,连贯、抒情。
第二乐句开始采用了两个连续的跳进、下行四度、上行五度,接级进之后采用了一个下行的四度跳进,第4小节再接一个下行六度跳进,将乐句的旋律音区降低,这一变化使得歌曲高涨的情绪慢慢降低。
乐句的节奏,前两个小节延续了第一乐句的第1完整小节和第3小节的节奏排列,后两个小节回到第一乐句的节奏排列方式,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第三乐句采用了变化再现的方式,在节奏排列完全相同的前提下,旋律稍有变化。
歌曲的音乐形象是彩色的地图册,它指代的是“祖国”,借这一音乐形象所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观察每一句歌词,我们发现本首歌曲基本归韵在开口音“e ”“o ”上,在演唱时,“e ”韵要注意保持口型。
(七)欣赏《祖国之恋》(女高音独唱)全曲为G 大调,b 拍,速度稍慢。
整首歌曲旋律流畅、抒情,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曲最高潮部分的歌词“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的音高为全曲的最高音a 2,旋律糅合了高音延长音的戏曲元素,大气中略显柔美、深情,完美地体现了祖国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依恋之情。
“把一切交给你我无怨无悔”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歌曲尾声再次把旋律线条拉长、拉宽,作曲家把最后一个音停在主音“1”上,使全曲回归稳定。
43音乐教学参考书五年级下册附谱:祖国之恋(女高音独唱)1=G b屈塬词稍慢优美地印青曲44第三单元祖国颂歌屈塬(1959—)出生于陕西省乾县,1991年自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留京,在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任干事,2007年元月调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