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重点: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三、教学准备:1.FLASH:(1)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实验;(2)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3)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2.准备“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器材。

五、板书设计: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的实质1、呼吸作用2、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的是______________,较深的是______________,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______________,分解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2.同一植物体的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3.高等植物除淀粉外,蛋白质、脂肪也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分解释放能量。

()四、简答题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5.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案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5.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举例说出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呼吸作用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通过实验,对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依次验证,最终构建起呼吸作用的完整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三、课前准备1教师:以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例子为背景制作数字故事《你知道吗?》;借助传感器采集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

实验材料的准备:规格相同的透明瓶子、规格相同的注射器、打火机、木条、自制纱布包、澄清石灰水、新鲜的植物器官(萝卜根、莴苣茎、菠菜叶、菊花、苹果果实、绿豆种子)、等量的烘干的植物器官(萝卜根、莴苣茎、菠菜叶、菊花、苹果果实、绿豆种子)2兴趣小组学生:以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为实验材料组装实验装置3师生合作:录制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的微课四、教学过程1数字故事,激发兴趣【远镜头转场至学生观看数字故事】教师播放自制数字故事《你知道吗?》:①晚上,在卧室里适合放过多的植物吗?②为什么要经常给作物松土?③农田被水淹后,为什么要及时排涝?④为什么低温、密封等方法可以延长果蔬的贮存时间?⑤为什么不合理的贮存方法会导致萝卜空心?一组有关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求植物呼吸作用过程,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欲望和迫切感。

2多样活动,构建概念2.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2.1.1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中镜头转场至教师讲课含白板】教师出示数字传感器采集到的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图1),提出问题: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如何变化?【近镜头转场至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观察曲线变化,分析得出: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观察呼吸作用的现象,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理解呼吸作用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与呼吸作用相关的三个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得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2、教学难点:认识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理解呼吸作用对生命体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课前准备:1、准备好用于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2、制作好辅助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在卧室里摆放过多植物的实例导入,贴近学生生活。

提出疑问,创设思考和探究的氛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到处姹紫嫣红。

小红的妈妈特别喜欢养花,她买来了好几盆绿色植物,想美美的装饰一下小红的卧室,同时也净化一下卧室的空气。

起初小红看到这些赏心悦目的绿植很高兴,可是时间久了,小红在夜晚睡觉时总感到室内很闷,有点憋气,头也昏昏的。

小红想:“难道是卧室里的这些植物使我产生了众多不适的症状?把较多的花草放进卧室里,科学吗?”她决定去探个究竟。

我们也跟随小红一起来个愉快的探究旅行吧!二、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奥秘探究一:种子的呼吸会吸收氧气吗?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材料:(1))小红通过六年级上册的学习知道了进行呼吸是生物的一项特征,人在呼吸时会吸入较多的氧气,呼出较多的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是否跟人一样,也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呢? 正巧最近在学种子萌发的知识,老师说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很旺盛,小红决定就用萌发的种子做实验材料来进行探究。

(2))问题一:那用什么实验材料来与萌发的种子作对照呢?你能帮助她吗?(可以用煮熟的种子,因为煮熟的种子死了,不进行呼吸作用。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氧气有助于燃烧的特性,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

2.运用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理,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通过解读数据,分析原因,验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4.根据实验结论,描述出呼吸作用的过程。

5.通过设计实验,培养猜想、动手、观察、推理、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概述呼吸作用【教学难点】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这是朋友家新装修,我去做客时顺手拍下的。

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新居室内特别是卧室里摆放了很多花草。

我朋友认为花草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

你赞同我朋友的这种做法吗?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回顾’光合作用"及‘生物的特征”部分知识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提出本节课就以萌发的种子为例,来验证呼吸作用是否消耗氧气?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实验一: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两个问题:1、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乙瓶煮熟种子的作用是什么?2、利用氧气有助于燃烧的特性,思考如何验证甲乙两瓶内有无氧气?②了解实验原理及步骤后,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后说出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原因③ 得出实验的结论:种子呼吸时会消耗氧气【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步骤分析,明确实验原理,同时形成敢于探索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实验二: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①通过学生演示,了解实验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③学生交流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同学评价方案,提出疑问。

④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更好地实现能力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获得实验的结论。

交流展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实验验正,培养科学精神。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案教案内容: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理解呼吸作用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过程。

2.了解呼吸作用是如何通过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3.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通过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和投影仪。

2.实验材料:试管、酵母、糖、氢氧化钠溶液、橡皮塞、封闭烧杯等。

3.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思考,如人跑步后的呼吸急促、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等。

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10分钟)1.通过PPT介绍呼吸作用的概念,并明确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三、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20分钟)1.通过PPT详细解释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2.讲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鼻、喉、气管和肺等。

四、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演示(30分钟)1.实验方法:a.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b.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c.向试管中注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起中和作用);d.使用橡皮塞将试管封闭,并用导管将其连接到一个封闭的烧杯上;e.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水面上升的变化。

2.实验结果和观察:a.氧气被酵母消耗掉,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b.烧杯中的水面上升。

3.结果分析和讨论:a.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b.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导致水的体积增加。

五、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15分钟)1.通过PPT介绍呼吸作用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如氧气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需的能量供应,呼吸系统的功能障碍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等。

六、总结和小结(10分钟)1.总结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小结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2.汇总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呼吸作用的结果,如观察不同物质在呼吸作用中的产物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⒈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CO2。

⒉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

⒊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力目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⒈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分析。

⒉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

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分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独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请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师(副)板书下列公式。

二氧化碳+水【新授过程】引入新课: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绿色植物本身对于制造的有机物的一个消耗过程——呼吸作用。

师板书标题: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实质师:我们知道人和动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什么、放出什么?学生回答:吸氧、放出二氧化碳师:那么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什么物质呢?学生猜测: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氧,也有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

师:植物在呼吸作用中到底产生了什么气体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课前老师查了资料,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越浑浊。

我们请一学生到前面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哪一位愿意?有机物+ 氧光叶绿体一学生主动前来,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大家观察。

学生看到澄清石灰水浑浊。

师:刚才放在空气中一会的石灰水几乎不浑浊,而经我们呼出时变的很浑浊,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确实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植物有没有呼出二氧化碳呢?大家一起动手做一下。

学生小组活动完成实验,师巡视。

师:大家把实验后的试管举出,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举出试管,有些小组的液体变浑浊,而有些小组的不变浑浊师: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解开袋口。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2.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表达式,明确呼吸作用的意义【能力目标】熟练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乐于探索,积极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通过实验,对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依次验证,释放能量。

最终构建起呼吸作用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

三、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ppt 课件。

实验材料的准备:规格相同的矿泉水瓶18 个、火柴9 盒、小蜡烛、大蜡烛、澄清石灰水、广口瓶18 个,试管18 只,煮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新鲜的植物器官(萝卜根(甘薯)、新鲜枝条、菠菜叶、桃花、芸豆果实、)。

2.学生:分组准备萌发的黄豆种子3.师生合作:录制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种子萌发释放能量的微课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引发思考多媒体展示某地区发生洪涝,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地区的庄稼会怎样?激发学生思考植物需要吗,呼吸作用过程怎样等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2.依托实验,构建概念2.1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2.1.1分析资料,提出问题通过分析一下资料:18 世纪,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的燃烧和生物的呼吸作用有些类似,从而初步提出了呼吸作用是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的观点。

后来,人们证实了呼吸作用就是细胞内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过程。

提出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需要消耗氧气吗?呼吸作用又能产生什么物质?导入实验教学。

2.1.2小组合作,操作实验自主总结实验一:验证呼吸作用是否消耗氧气提出问题:①氧气有什么特性?(教师点燃蜡烛然后用一广口瓶罩住蜡烛慢慢熄灭引导学生总结出氧气有助燃的特性)②如何检验甲、乙两瓶内有无氧气?③实验中乙瓶煮熟种子的作用是什么? 老师给与简单提示后让学生思考解答问题。

学生实验: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六年级生物下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生物下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呼吸作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增进学生对生物学家的了解,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志向,培养未来的生物学人才。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然而,对于呼吸作用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情感重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环保意识和科学态度。
4.难点解析:
(1)学生对呼吸作用公式及其转化关系的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现象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2)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呼吸作用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巩固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5)课后探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教学设计
一、该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内容中《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是两个教师演示实验。

二氧化碳、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让
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同时消耗了氧气,有利于帮助学
生理解呼吸作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原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

原装置:(见教材)
2.不足
(1)器材较多,准备繁琐。

两个实验得准备两套不同的装置,且装置中用到的试管、L型弯管、漏斗等都是一些玻璃仪器,易碎。

(2)装置不能连续、重复使用。

该装置中漏斗使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溢出,并且因为使用灌水法排气,瓶中有水,部分二氧化碳会溶解于其中,进一步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

而让种子继续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需
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教师如果需要在多个班连续演示,就得准备多套装置,麻烦而浪费。

(3)澄清石灰水得现配现用,放置久了容易产生沉淀。

并且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现象,在实际课堂上,教室后排学生看的不是很清楚,容易打击这部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呈现的结果,说服力会大打折扣。

三、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1.改进后装置
(略).
2.优点
(1)装置的所需材料很简单。

透明的矿泉水瓶、纱布(或者丝袜其实更好)、注射器。

这些材料生活中很常见,体现了绿色、环保、安全的理念,对
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

石蕊溶液易于保存,无需临时配置。

蓝色石蕊溶液遇到二氧化碳变成红色,颜色变化更明显,易于学生观察,且二
氧化碳与石蕊溶液的反应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更容易发生。

这个装置
简单方便且安全,只是一个矿泉水瓶,便于在学生中传阅,使其观察更清楚。

(3)使用注射器将石蕊溶液注入瓶内,发生颜色变化后,同样可以用注射器将反应后的溶液吸取出来,保证了同一装置可在多个班重复试验。

(4)增设了一组对照组――煮熟的种子,更能说明只有活的萌发的种子才能使呼吸作用产生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

四、实验用具
透明矿泉水瓶、纱布(或丝袜)、紫色石蕊溶液、注射器、萌发的种子、
煮熟的种子。

五、实验原理
紫色石蕊溶液遇二氧化碳变红色、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

六、实验过程
1.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将等量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注入A、B装置中。

观察并对比A、B装置中石蕊的颜色变化。

2.验证氧气的消耗
将点燃的蜡烛深入瓶中,观察蜡烛燃烧的状态。

实验结束后,打开注射器将反应后液体取出,密封,以备下次实验使用。

七、实验效果
A装置中加紫色石蕊很明显呈现红色,而B装置不变色,说明A中种子呼
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将点燃的蜡烛深入瓶中,A瓶很快熄灭,而B瓶能持
续燃烧更长时间,充分说明A瓶中氧气在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被消耗了一部分。

八、自我评价
1.实验器材少,装置简单,绿色、环保、安全。

2.操作简便,颜色变化使得现象更明显。

3.装置具有可重复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在多班演示。

4.设置了对照试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
编辑王团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