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合集下载

【2019年整理】第9章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2019年整理】第9章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的。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 演进,有:
以农业为主导
轻纺工业为主导
原料、燃料
低度加工型 第三产
动力工业等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 的工业为主导 业为主导 高度加工型工业为主导 信息产业为主导等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 的方向发展的
的产业。
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
供基本条件的产业。
瓶颈产业:产业结构系统中的短线产业,它使产业
结构系统的综合产出能力受到了限制。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 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产业结构是对应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 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 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 化推动着经济的向前发展。
(2)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
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 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 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1)劳动力的 相对比重 时间 系列 分析 第一产业 下降 第二产业
(2)国民收入 的相对比重
(3)=(2)/ ( 1) 相对国民收入 (比较生产率)
横断面 分析 下降 上升 上升
时间系 列分析 下降 上升 不确定

工业化阶段主要理论

工业化阶段主要理论

约翰·贝茨·克拉克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847-1938)美国经济学家。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美国经济学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

倡导静态与动态两种经济分析方法,对现代庸俗经济学有广泛影响。

个人简介应用边际原理于生产和分配领域,提出边际生产率说,认为工人工资水平的下降,是由于人数的增加;倡导动态利润说,认为利润只存在于动态即发展着的经济之中,是对资本家采用新技术的报酬,企图为资本主义高额垄断利润提供理论根据。

主要著作有《财富的哲学》、《财富的分配》、《经济学纲要》。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俗称“小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美国经济协会于1947 年在美国经济协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诞辰100 周年之际所设立的。

目的在于纪念提出边际生产力概念与生产耗竭理论、并研究出根植于边际效用的需求理论的经济学家克拉克(1847—1938)。

它是经济学界除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外的另一项重要大奖,这个奖项1947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基本资格为在美国大学任教、40岁以下的学者。

克拉克奖章的首名得主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克拉克奖章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重要指针,获得此奖章的学者,通常会引起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注意。

威廉·配第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赋税论》(写于1662年,全名《关于税收与捐献的论文》),《献给英明人士》(1664),《政治算术》(1672),《爱尔兰政治剖析》(1674),《货币略论》等。

威廉配第简介威廉·配第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从事过许多职业,从商船上的服务员、水手到医生、音乐教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1. 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2.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3.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4.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 配第定律:
• 产业不同,其收入也不同, 这种产业间的相对“收入差” 推动劳动力由低收入产业向 高收入产业转移,劳动力就 业层次的提高,使人均国民 收入增加,进而使农业份额 下降。这种关于产业的相对 “收入差”推动劳动力就业 结构变化的论断,在经济学 说史上被称为“配第定律”。
• 二、斯密顺序
•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斯密从资本要素投向的角度,对产业 结构变革的历史顺序做出了精辟论述: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 首先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 最后投在国际贸易上”。斯密认为,随着 社会的进步,资本投入将向农业——工 业——贸易业的顺序变更,是一个自然规 律。
1.传统社会 2.为“起飞”创造前提 3.起飞阶段 4.成熟挺进阶段 5.高额大众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 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 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 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在不同经济发展阶 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论总结被称为钱纳里工业 化理论。
钱纳里将制造业的发展分为三个发展时期,按 不同时期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产业
发 初 经济发展初期对经 食品、皮革、纺织业等
展 期 济发展起主要作用 初 产 的制造业部门 期业
发 中 经济发展中期对经 非金属矿产业、橡胶制
展 期 济发展起主要作用 品、木材加工、石油、
中 产 的制造业部门
化工、煤炭制品等
“斯密顺序”的正确性已经被人类社会的 经济发展历史所证实。社会资本投向呈现 “斯密顺序”的原因是社会需求的有序变动。
这种需求是有层次的,这种层次性随着 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表现出有规律性的变 化。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是一种社会发展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钱纳里提出。

根据这个理论,社会发展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提出,社会的发展会通过三个阶段,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

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其社会结构稳定,社会秩序和传统也相对保守,主要依靠农业活动获取收入。

而工业社会则是以工业化生产为主,它依靠机器化生产,基本上拥有丰富的生产资料,而且有大量的劳动力,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出现,使得社会发展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资源和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容易,社会结构更加灵活,同时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发展和创新,以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机会。

因此,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参考工具,来了解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从而帮助我们对当前发展阶段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中的挑战和变化。

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

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

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是指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功能,将产业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原材料工业部门,第二部门是生产品工业部门,第三部门是服务业部门。

这种产业结构的划分方式,对于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原材料工业部门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要活动的产业部门,主要包括采矿业、农业、林业、渔业等。

这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从事资源的开发和生产,为生产品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和能源。

在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中,原材料工业部门扮演着支撑和保障生产的重要角色。

其次,生产品工业部门是指以加工制造为主要活动的产业部门,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

这些行业将原材料加工成各种成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

生产品工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最后,服务业部门是指以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为主要活动的产业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旅游餐饮等。

这些行业为生产品工业部门和个人生活提供各种服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将产业分为原材料工业部门、生产品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三大部门,这种划分方式体现了不同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也在不断加强,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不仅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产业结构,可以更好地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因此,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由意大利经济学家钱纳里(Amadeo Giannini)提出。

该理论着重于发掘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经济发展进程划分为“发达”、“发展中”和“发展中”三个阶段。

在发达阶段,经济发展总体上稳定,特征是高投资、高利润、高生产率、稳定的价格环境和低失业率,但经济增长机制也可能出现瓶颈,如高投资资本累积和技术投资饱和局面。

在发展中阶段,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的新技术和资本投资开始进入,资本的积累也开始增加,技术投资也开始增加,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

在最后的发展中阶段,经济发展总体上稳定,特征是高投资、高利润、高生产率、稳定的价格环境和低失业率。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忽略了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也可能来自技术的发展。

其次,它忽略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经济发展的轨迹可能出现波动,因此,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不能准确地预测经济发展的发展轨迹。

总之,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是一种有价值的经济发展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
角度对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模式

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模式

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模式)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概述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了制造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钱纳里的关于收入变动和生产结构转换的标‘准”模式(1970年的美元)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我们参考江西省统计局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使用六项指标来衡量赣州市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阶段基本划分标准我国和我市各年份人均GDP说明:(按2000年人口普查7586743人和2010年人口普查8368440人,平均每年人口增长78170人计算。

美元汇率按当年计算。

)1、人均经济总量。

2005年赣州市的人均GDP为6130元,以1970年美元衡量,大约相当于540美元。

2011年赣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72美元,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我国和我市各年份三大产业比例年份我国赣州市2005 12.24 47.68 40.08 23.20 38.80 38.00 2007 11.26 48.64 40.00 22.60 40.00 37.40 2011 11.31 48.62 40.07 18.90 44.40 36.702、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比例由1998年的38.7∶28.3∶33.0调整为2003年的29.5∶32.7∶37.8。

2005年赣州市三次产业构成为25.8:36.4:37.8;2011年赣州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9:44.4:36.7。

07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3.3:38.9:37.8调整为22.6:40.0:37.4由此数据可以看到赣州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后期,并且赣州市已进入工业化进程加速状态,正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概述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了制造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钱纳里的关于收入变动和生产结构转换的标‘准”模式
(1970年的美元)
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我们参考江西省统计局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使用六项指标来衡量赣州市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阶段基本划分标准
我国和我市各年份人均GDP
说明:(按2000年人口普查7586743人和2010年人口普查8368440人,平均每年人口增长78170人计算。

美元汇率按当年计算。

)
1、人均经济总量。

2005年赣州市的人均GDP为6130元,以1970年美元衡量,大约相当于540美元。

2011年赣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72美元,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我国和我市各年份三大产业比例
年份我国赣州市
200512.2447.6840.0823.2038.8038.00 200711.2648.6440.0022.6040.0037.40 201111.3148.6240.0718.9044.4036.70
2、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比例由1998年的38.7∶28.3∶33.0调整为2003年的29.5∶32.7∶37.8。

2005年赣州市三次产业构成为25.8:36.4:37.8;2011年赣州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9:44.4:36.7。

07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3.3:38.9:37.8调整为22.6:40.0:37.4由此数据可以看到赣州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后期,并且赣州市已进入工业化进程加速状态,正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迈进。

3、就业结构。

2005年,赣州市农业劳动力为218.45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的50.8%。

(江西省2004年为41%)
4、工业内部结构。

2005年,赣州市的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9.78亿元,占总商品增加值(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之和)的32.1%;机械工业增加值为6.5亿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6.5%。

(江西省2004年此两项比重分别为51.2%和20.6%)
5、贸易结构。

2005年,赣州市机电产品出口额1200多万美元,占海关总出口额的3.3%。

(江西省2004年为15.6%)
我国和赣州市各年份城市化率(%)
年份我国赣州市
1998 30.4 14.5
2003 40.53 26.9
2010 47.5 42.5
6、城乡结构。

城市化率由1998年的14.5%提高到2003年的26.9%。

04年城市化率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达到28.52%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赣州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1.7%,即城市化率为31.7%。

(江西省2004年为35.6%),2010年为42.5%。

近十几年以来,赣州市的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镇化率由1998年的30.4%上升到2010年的42.5%。

但与全国47.5%相比,总体水平偏低。

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城市化率达35.2%
综合判断:(一)赣州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后期;(二)赣州市已进入工业化进程加速状态,正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迈进。

(三)赣州市的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全省进程;多数指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的差距则更大。

我市三大产业结构总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几年,说明经济发展不够快速。

因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构建强大支撑;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铸造强力引擎;
(三)以发展新型农业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大产业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