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教师用书:第8课 兰亭集序 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 茂林修.竹(修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2.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告诸.往而知来者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4.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 .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③陈述句 ④宾语前置句D .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束地生活。
B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所得到的欢欣,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7: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8课兰亭集序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案C解析A项“趣"通“趋”,趋向,取向。
B项“悟”通“晤",面对面.D项“畔”通“叛”,背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答案B解析A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打算。
C项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D项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答案D解析D项均为数词,一.A项动词,面对/动词,靠近,到.B项名词,思想情趣/动词,得到.C项名词,旁边/名词,次序.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贤.毕至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B.少长..咸集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齐.彭殇为妄作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名词.A项名词作动词。
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 项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B.仰观宇宙之大C.不能喻之于怀D.亦将有感于斯文答案B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2:第8课 兰亭集序(含答案)

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的感情变化。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学法指导:组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链接:1、兰亭:是东晋时期会(guì)稽(jī)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2、《兰亭集序》由来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
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
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3、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4、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人教版必修2第8课《兰亭集序》精选同步习题(含答案)

…………○…………装…………○…………订………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装…………○…………订………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2第8课《兰亭集序》精选同步习题(含答案)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8兰亭集序含答案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8兰亭集序课后篇稳固提高随堂操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1~4 题。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认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以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以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一样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事过境迁 ,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遗迹 ,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先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文雅。
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 :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穷尽。
.C.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D.每览古人兴感之由.分析 D 项 ,“由”,原由。
答案 D 暂 :一时。
由 :经过。
2.以下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 “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次序为第 50 个。
前一位是壬子 ,后一位是甲寅。
B. “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即农历三月 ,也是先人所说的“孟春”“仲春”“季春”中的“季春”。
C. “修禊”,古代农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 ,以祈福消灾。
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D. “彭殇”,“彭”即彭祖 ,活了八百岁 ,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逝世的人。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二】兰亭集序(含答案解析)

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 )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今义:种类3.或取诸怀抱..古义:今义:抱在怀里;胸前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三、一词多义1.临未尝不临文嗟悼()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2.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并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听妇前致词(《石壕吏》)()专心致志()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3.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守战之具(《过秦论》)()4.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不期而遇()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1)映带.左右( )(2)一觞.一咏(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 )2.动词的使动用法(1)所以游.目骋.怀(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 )(2)少长..咸集( )(3)死生亦大.矣(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齐.彭殇为妄作( )(四)数词的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死生亦大矣。
( )翻译: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翻译:3.不能喻之于怀。
( )翻译:4.亦将有感于斯文。
( )翻译:5.当其欣于所遇。
( )翻译: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翻译: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二讲义: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

第8课兰亭集序(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
作品书法: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
文学:《王右军集》。
评价中国东晋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二)人物轶事王羲之妙书春联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当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他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
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
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
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
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一)背景链接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的名胜。
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8 兰亭集序本课话题——善待生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王羲之认为,人的生命短暂,应该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思考规划人生,做好自己的一切。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
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
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
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2.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爱默生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4.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5.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克[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禊.(xì)癸.丑(guǐ)流觞.(shāng)游目骋.怀(chěng) 虚诞.(dàn) 彭殇.(shāng)会.稽(kuài) 感慨系.之(xì) 激湍.(tuān)形骸.(hái) 趣.舍万殊(qū)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极⎩⎪⎨⎪⎧登峰造极. (名词,极点)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动词,到达)足以极.视听之娱 (动词,穷尽)伏尸而哭,极.哀 (副词,非常、十分)感极.而悲者矣 (动词,到达极点)极.天云一线 (形容词,最高的,最远的) (2)是⎩⎪⎨⎪⎧是.日也,天朗气清 (代词,这)唯利是.图 (助词,常与“唯”搭配, 使宾语提前)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判断动词,是)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思想情趣、情致)听妇前致.词 (动词,表达)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动词,招引)何意致.不厚 (动词,造成,导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动词,取得,这里指买到) (4)毕⎩⎪⎨⎪⎧群贤毕.至 (副词,全、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动词,完毕、结束)吾与汝毕.力平险 (动词,全部使出) (5)修⎩⎪⎨⎪⎧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长)乃重修.岳阳楼 (动词,兴建、建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动词,整治) (6)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词,导引)将军夜引.弓 (动词,拉开)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动词,援引)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形容词,长久)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动词,举起) (7)次⎩⎪⎨⎪⎧列坐其次. (名词,旁边)之次.所旁丛祠中 (动词,停留、驻扎)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动词,依次序排列)(8)一⎩⎪⎨⎪⎧若合一.契 (数词,一个)其致一.也 (形容词,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动词,把……看做一样)一觞一.咏 (形容词,一点、少量) (9)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词,在)当其欣于.所遇 (介词,对)终期于.尽 (介词,到) (10)以⎩⎪⎨⎪⎧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足以.畅叙幽情 (连词,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为) (11)虽⎩⎪⎨⎪⎧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连词,虽然)虽.趣舍万殊 (连词,尽管)虽.世殊事异 (连词,纵使) (12)所以⎩⎪⎨⎪⎧所.以.游目骋怀 (表凭借,用来……的)所以..兴怀 (表原因,……原因) (13)之⎩⎪⎨⎪⎧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代词,那)足以极视听之.娱 (助词,的)夫人之.相与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群贤.毕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 (2)少长..咸集(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3)映带.左右(名词用作动词,围绕) (4)一觞.一咏(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5)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6)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放开、敞开) (7)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 (9)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列坐其次..古义:旁边,水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自然1.大自然就是大境界:高山、河流、海洋、湖泊、蓝天、白云、明月、星光、花草、树木、飞禽。
山巍峨,去天三尺三;海广阔,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娇艳,云想衣裳花想容;草茂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有人说,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阳光灿烂,是大自然露出的最温馨的微笑;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
我想说,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人类幸福的源头!拥抱大自然吧!你会感受到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清香,夏天清泉带来的阵阵清凉,秋天凉风送来的累累丰收,冬天雪花飘来的朵朵洁白。
你会发现,能够拥抱大自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3.找一条小溪,选一块石头,然后静静地听着水流过的声音,流过你的脚边,也流过你的心间。
轻快的水声,渐渐取代了一直盘桓在你心头的纷纭之声。
单纯地聆听自然的声音,单纯地贪图自然的节奏,这时,你会感到身心一致的和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荡气回肠的壮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种困境中的惊喜;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种放逐的悲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流露的是一种思古的忧伤。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是人生的源泉,亲近大自然,让大自然多一些人类的足迹,也让心灵多一份大自然的光芒,找寻一个归宿和家园。
一代“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官至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自成一家。
其所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书法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快雪时晴》《丧乱》《兰亭集序》等。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刚健秀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
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写法上同散文笔调的一篇文章。
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2.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俯察品类之盛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4.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作宾语)5.俯仰一世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泛指一举一动6.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7.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三、一词多义1.修⎩⎨⎧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动词,修建2.次⎩⎪⎨⎪⎧①列坐其次 旁边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动词,编次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 特指行军途中,在一地停留超过两宿3.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及②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周、满③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名词,期限4.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情趣、情致②致电上海 动词,给予③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动词,招致④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动词,说5.信⎩⎨⎧①信可乐也 副词,实在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名词,凭证,信物6.以⎩⎨⎧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用来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为7.于⎩⎨⎧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词,在②当其欣于所遇 介词,对8.之⎩⎨⎧①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③夫人之相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④足以极视听之娱 结构助词,的9.因⎩⎪⎨⎪⎧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副词,依,随着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介词,趁机③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名词,机会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 围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 眼睛和耳朵 (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使……漂浮②所以游目骋怀 使……舒展,可理解成 “纵展”;使……开畅,可理解成“放开,敞开”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4.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后省略“之”,应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课文主旨]本文通过对宴游之乐的渲染、铺垫来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乐生痛死这种人所共有的感情,彻底否定了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人生态度,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表达了一种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脉络梳理]一、阅读第1~2段,回答问题。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泣,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解析:选B B项,“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文章第3段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喜欢“静”的人,一种是喜欢“躁”的人。
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对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对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解析:选B B项,“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属无中生有。
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文章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
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前两段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
第3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
此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
”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处。
通假字考点对接文言文中常有用甲字代替乙字的现象,这样甲字就成了乙字的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几乎每篇文言文中都有通假字,如不注意,只是望文生义,就会理解错误,这是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
考题印证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公皋传(节选)[清]蓝千秋越四岁,移刺柳州。
柳僻南服,俗犷悍。
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
公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愿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哗,江皋急忙出来,与他们约定一个月后发放,士卒们都信任江公,就渐渐地解散离开了。
江皋立即让人飞驰送告书到省里,让他们赶快发军饷。
军饷准时送到了,军队于是收敛安定了。
粤西山高峻陡峭,柳州境内的山更是险峰相连,万石林立,斧头都不能到达,(那里)有许多大树。
那时,皇上正在修建太和殿,朝廷的使者将要来柳州采木头,柳州人都非常惊恐。
不久,使者到了,江皋就叫来柳州百姓问哪里有产大树的地方,让他们在前面做向导,江皋骑马与使者一同前往看树木。
走了几里路,到了绝壁下,山石嶙峋,大树森然挺立,下临悬崖深谷,马都不敢再前行。
江皋下了马,席地而坐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就徒步邀请使者登山,使者面有难色。
江皋说:“这是皇上的命令,如果木头可以运出,我这个守臣当先死。
”于是只穿短衣,手拄拐杖,在两个小吏的搀扶下先行登山,使者只好勉强跟在他后面,到半山崖时路不通了,连放脚的地方都没有。
江皋抬头看树木,又回头看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舌,大声说赶快回去,说:“这里的树木没法取。
”江皋说:“树木都在这里,但拜托使者向皇上说无法取的实情。
”使者于是返回,上奏皇上后得以免取,柳州百姓欢呼,对皇上感恩戴德。
技法汇总掌握以下通假规律,读文言文时,当句子中遇到有的字按着它本身的意义理解,在上下文里无法讲通时,就可以考虑它是否为通假字。
(一)必须了解通假字与本字多为同音代替这个基本规律,本字就是被替代的字。
具体说,它们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同音通假“说”通“悦”,读“yuè”。
还有像“女”通“汝”等,都是因为形体相近而形成的通假现象。
通假字一般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字。
(三)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在古代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任意代替。
例如:(8)默而识之。
(《论语》)“识”是“志”的通假字,如果用“致”“秩”等代替“志”就不行。
另外,“识”可以通“志”,反过来,“志”却不能通“识”。
课内素材王羲之用一枝短竹将中华的筋骨与神色定格方寸之上,醉卧兰亭,告诉人们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同时,他又用这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人生还需有意义、有价值地度过。
应用角度:“延长生命的宽度”“欣赏”“感悟自然”“选择”“追求”等。
[应用片段]挥洒如椽大笔,他书写入木三分的霸气;泼墨如浪豪情,他成就墨染一方的壮举。
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笔底波澜,书中骨筋。
他以高山为笔,以江河为墨,以苍穹为纸,以大地为砚。
仿佛吸纳恒星之阳刚与星月之柔芒,他在刚柔并济中舒展侠骨柔肠;仿佛窃取惊雷之声响与闪电之光亮,他在群星灿烂中初显锋芒。
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之中,放浪形骸之外,他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
(选自高中生优秀作文《方寸人生》)鲜活素材莫让中小学书法课成摆设教育部通知要求,书法课应纳入小学三至六年级必修课,每周安排一个课时。
“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