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的兴起
古巴比伦文明

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园的影响
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 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 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 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 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 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 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 用来安装压水机的。 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 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 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 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 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 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 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 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 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
古巴比伦的文明
古巴比伦的文明兴起地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 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巴比 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 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 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 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 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苏美尔衰落后, 古巴比伦城邦兴起。
古巴比伦主要成就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 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 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 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 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空 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 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 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 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 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 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 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 中,空中花园仅是一个谜,甚至 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简介

古巴比伦简介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古巴比伦简介,欢迎阅读。
古巴比伦简介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
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在这平原上发展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之一。
有空中花园,但都成废墟。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四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首都位于今伊拉克境内巴格达以南幼发拉底河畔。
东经44°25',北纬32°33'。
巴比伦王国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汉谟拉比与古巴比伦国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公元前18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崛起。
在汉谟拉比领导下,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帝国。
为了强化统治,汉谟拉比制订了世界上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他还利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称自己是神宠爱的人。
汉谟拉比是巴比仑城邦的第六任国王。
巴比仑城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曾一度向北方的亚述称臣,后利用其地理条件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但直到汉谟拉比继位之后,巴比仑才成为一个强国。
汉谟拉比十分勤政,他兴修水利,奖励商业,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
古巴比伦文明的贡献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古巴比伦文明的贡献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古巴比伦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于公元前18世纪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帝国所征服。
它的成就在当时可以被称为惊人,不仅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社会组织和政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科技文明的贡献古巴比伦文明是数学和天文学最发达的古代文明之一,最容易想到的是他们的发明的数字,使用包含十进制的系统,他们还发明了以六十为进位基数的时间,实现了对时间和角度的精确计量。
现今咱们看到时钟就能感受到古巴比伦固体时间的概念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在数学方面,古巴比伦人还在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发明了各种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正,负和零等,并把它们运用到代数中。
在几何学上,古巴比伦人在建筑、城市规划、灌溉和道路建设方面采用了几何学的原理,有了很多建筑上的实用发明,如水平仪、垂线器、楼梯等。
此外,古巴比伦人还取得了显著的奠基性研究成果,如毕达哥拉斯定理,这一定理证明了三角形中各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并成为了后世几何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基础。
在天文学方面,古巴比伦人最杰出的贡献是“星表”,他们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天文系统,能准确计算行星运动和彗星等现象,建立了一套颇为精密的天文学体系,这为后世天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文化交流的影响古巴比伦文明在宗教信仰、文学和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们拥有一个独特的宗教文化,这个文化强调人们与自然和整个宇宙的紧密联系,他们尊重自然,热爱美好,热情赞美生命。
他们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广为人知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天方夜谭》等。
这些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古巴比伦文明在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们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城墙和神庙,设计了独特的雕像和装饰品,并创作出许多漂亮的绘画和图案。
古巴比伦简介

古巴比伦农业: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大约是在公元前十八世纪下半叶。
在这个时期,国家作为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特别关心灌溉系统的发展,因此建立了复杂的下水道系统,制造了抽水机。
灌溉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丰富又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商业的兴盛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古巴比伦在其最发达时期,除了自给自足的产品外,还向国外输出地毯,毛织品和麻织品,用象牙制造的项链,手镯,宝剑,梭镖,香料,家庭日用品等。
古巴比伦文字: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住在两河流域下游的苏美人(Sumerian)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使得两河流域进入历史时代。
到了公元前二千八百年左右,苏美人的象形文字发展渐趋完整且后来广泛被巴比伦、亚述人及波斯人所应用,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字或箭头字。
古巴比伦建筑:古巴比伦城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七大著名建筑是(1)埃及吉萨金字塔(2)奥林匹亚宙斯巨像(3)阿泰密斯神庙(4)摩索拉斯基陵墓(5)亚历山大灯塔(6)巴比伦空中花园(7)罗德港巨人雕像。
古巴比伦医学:阿拉伯文最早的医学译著出现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麦尔旺一世(?-685)统治时期,当时巴士拉的一位犹太医生将《学说汇纂》(一译《法学汇编》)译成阿拉伯文。
到8世纪,巴格达开始出现众多的穆斯林医生,自此它便取代了塞密斯图而成为伊斯兰帝国的医学中心。
伊斯兰早期医学史上较著名的医生有马萨维伊(Masawayh)、胡纳因(Hunayn)、塔巴里(Tabari)等人,他们都是在色格达成名的。
马萨维伊是8世纪后半叶巴格达的一位名医,他专长眼科。
9世纪初的胡纳因是他的弟子,他是位阿拉伯的基督徒,精通阿拉伯语、希腊语和古叙利亚语。
他曾将很多重要的希腊医学典籍,特别是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师,素称“医学之父”)和盖仑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课件

A. 尼罗河Biblioteka 刚果河流域 B.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C. 印度河、恒河流域 D. 长江、黄河流域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两河流域的史实。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流域,故选B。
(二)古巴比伦王国的统一及灭亡
1、国王: 汉谟拉比
2、国家制度: 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3、灭亡原因:
(1)缺乏稳固的基础。 (2)外族入侵。
古巴比伦城(Babylon)遗址
君主专制制度
三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石碑上的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边为汉 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 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后,苏美尔人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五、学以致用
1.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这项规定出自于( A)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民法典》 C. 《商法典》 D. 《刑法典》
解析: A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这项规定出自于《汉谟拉比法典》,故选A。
2. 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 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
初中历史: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课件 教学课件(最新版)

• 三个等级的人的法律地位显然不同。例如, 伤害了阿维鲁的眼睛或骨头,必须受到同 样的惩罚;伤害了穆什钦努的眼睛或骨头, 只需赔偿一明那银子(合505克);伤害了 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 隶身价的一半。奴隶对奴隶主仅说一声 “你不是我的主人”就被割掉耳朵,理发 师剃去奴隶头上的标志,要被截断手指, 等等。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 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法。属于自由民的医 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胆战心惊的。因为, 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 被剁掉双手。
• 2.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最早的统一的奴隶制国 家是( ) B • A.古埃及 B.阿卡德王国 C.古巴比伦 D.吉萨王朝
• 3.《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 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 A 是( ) • A.古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 印度 D.古中国
• 4.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 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 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 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载( A ) • A.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B.两河流域, 拉丁字母 • C.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D.尼罗河流 域,象形文字
• 3、注意发展经济。农业灌溉在古 代两河流域的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 的地位,因此汉谟拉比十分重视。 对于重大的水利工程,由国家组织 力量兴修。国家规定,对于不经心 维护河渠而造成损失的人要给予惩 治。由于汉谟拉比注意了经济的发 展,所以使他能够保持较强的国力。
• 4、制定法典 汉族拉比不 仅崇尚武功,而且还重视文 治。他在位的第三年就制定 了一部法典。这部法典最初 被与在泥版上,在汉谟拉比 统治的第三十五年,便被刻 在一个黑色玄武出石柱上。
古亚述、古巴比伦时期(前2003-1595年)
世界发展史 表格

公元前475年
中国进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公元前449年
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
伯里克利改革,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衰亡,亚述帝国崛起
公元前1567年-公元前1085年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大规模扩张和对外贸易
公元前1365年-公元前935年
中亚述时期,军事扩张和文化繁荣
公元前776年
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古希腊举行
公元前506年
克里斯提尼改革,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确立
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79年
世界发展史表格
以下是世界发展史的表格,以时间为序,列举了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
重要事件
公元前4500年左右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开始兴起
公元前33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开始兴起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兴起
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06年
古巴比伦王国兴起(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公元前1894年-公元前1595年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希伯来人)
(阿卡德人) 巴比伦
(苏美尔人)
一、古代两河文明
兴起: 约公元前3500年,南部出现以城市为 中心的小国。 公元前2400年,实现初步统一。 强盛: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时
期,汉谟拉比---建立统一、 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衰落: 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被外族(赫梯人)所灭。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②汉谟拉比加强中央集权 ,使巴比伦进入最强盛时 期。
③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君权神授”
《楔汉形谟石拉文碑比上字法的典刻浮》雕写石右碑的边上为法半太部典阳神内,容左
边为汉谟《拉汉比谟。雕拉像比表法明典太阳》神正在
授予世汉界谟上拉第比一象部征比较权完利备的的魔成标文和法魔典环。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 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虽然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 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反映了当时社会里,社会请地简位单高分的析阶古级巴对比于伦 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的社会阶级状况。
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 ,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
《汉谟拉比法典》被刻在一块
巨大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一 座神殿里,现在收藏于巴黎卢浮 宫。石柱上部是一副精致的浮雕, 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 法典共有正文282条,对刑事、 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和审判 制度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很 多严格规定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 的关系,规定如何处理自由民内 部的矛盾和冲突,比较清晰的了 解古巴比伦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的崛起——从古巴比伦的兴起与中华文明的对比分析各文明强盛的原因一、导论:当我们叙述我们的文明一览表时,在我们的心中,早已经将他们分门别类的做出了标记。
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文明的产生不仅仅只有一种途径,一个文明完全有可能独立的由某些“前文明”发展起来。
但是作者认为,尽管所有的文明其起源,发展都有所不同,但是研究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能更好的在今后的实践中避免历史已经证明过的错误。
熟悉《圣经》的人,都不会对美索不达米亚感到陌生,我们在《旧约》中看到了太多关于那个神秘国土的描绘,那里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是被描述为天堂的国度。
当历史的车轮转动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时,一个强盛的帝国出现在这片被神宠爱的土地上,那就是巴比伦尼亚的巴比伦帝国。
历史学家们为了将其和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帝国相区别,称之为古巴比伦。
而这个巴比伦,也成为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名词。
作者认为,汉谟拉比的政治改革和地区的统一是巴比伦能够崛起于两河流域的最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其他文明之所以走向强盛所必经的路线。
二、历史背景:在巴比伦统一美索不达米亚之前,苏美尔人从蛮族古蒂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只有200年左右,距由推翻外族统治的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的毁灭刚刚百年,两河流域正处于各城邦各自为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通过考古已经确认的城邦包括埃什南纳(底格里斯河以东,埃兰西北)、亚述(横跨底格里斯河,埃什努纳西北)、巴比伦(横跨幼发拉底河,阿卡德地区内)、马里(横跨幼发拉底河中游,巴比伦西北)、卡尔基米什(横跨幼发拉底河西部河曲地段)、亚姆哈德(阿勒颇)和盖特纳特纳(阿勒颇以南,傲龙特斯河流域内)等。
这几个乌尔王朝的后继城邦在百年的时间内彼此争权夺利,谁都没有统一其他城邦的力量。
作者本人认为这和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十分相像。
之后我也将就这两个文明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
直到公元前1792年前后,巴比伦的汉漠拉比登上巴比伦王的宝座,这种相对的平衡才被打破。
同样的,这和中国商鞅变法、周静帝禅位给隋文帝以及宋太祖陈桥兵变后的中国局势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三、汉谟拉比的改革——中央集权的确立(一)政治上:在汉谟拉比登基前后,两河流域的另一个实力雄厚的城邦——亚述,在其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逝世后分裂,令巴比伦相对变得更强。
此时巴比伦面临的外部威胁减少,使汉谟拉比有机会对其统治下的巴比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司法、行政、经济、权力收归国王本人所有,甚至,汉谟拉比把神权也收归自己所有。
他向国民宣布:安努(即天神)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他自诩为神的使者,将国民的信仰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使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
对这一时期留下的碑文和刻满楔形文字的石板的研究向我们证实,汉谟拉比不仅仅在身边设置了庞大的中央政府机构,同时向辖下的各大地区派遣总督进行管理,向个城市和较小的地区派遣了行政长官。
这与中国在秦始皇后不再分封诸王,而是在各地派驻刺史等各级官吏进行治理的行为十分的相似。
从各种留下的文字记录中我们发现,汉谟拉比已经掌握了全国各级官员的任免权。
这无疑使得汉谟拉比的王国比其他权利分散的城邦拥有更加有效率的行政系统和战争动员及后勤保障体系,使其在面对其他城邦的入侵以及在进行侵略战争时显得更加从容。
在中国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统治者的权利越集中,国家也就越加稳定,到明清两朝,中国的皇帝已经完全掌握了手下各级官员的任免权利,这也使得在朱棣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任何的类似于曹丕篡汉之类的由贵族篡权导致的政权更迭事件,相反的,农民起义军也很少再打出所谓的没落皇室成员的旗号,更多的是借助各种迷信力量来作为号召(当然,也有反清的农民起义军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造反,可惜其号召力远远没有以前陈胜吴广起义时候的号召力大了)。
而汉谟拉比自诩为神的使者,和自称为天子的中国皇帝相比,似乎小气的多了。
(二)军事上:汉谟拉比组建一支常备军作为专制统治的支柱。
军队中的战士拥有世袭的份地,他给予士兵以份地,提高士兵的地位,规定士兵服役义务。
他严禁军官侵吞士兵财物,违者要被处以死刑。
汉谟拉比从经济方面保证士兵的地位,使国家有一支随时可征召的军队。
他直接掌管军队的调动,并独揽了军事大权。
村社农民在必要的时候也被征召组成军队,由汉谟拉比国王任命地方行政系统中的各级官吏,并将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里我们可以在中国的史书上找到相应的记载,军队是完全隶属于皇帝的,什么时候皇帝失去了军权,也就表示这个朝代行将就木了。
而这点在近现代中国也能得到验证,中国的解放军,首先是隶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其次才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是党指挥枪,百姓是要通过党来得到军队的保护的。
所以中国的政治结构才会如此稳定。
反之,在近代的世界上,我们看到了太多军队指挥官发动政变推翻政府的实例,这一切都向我们证明,一个国家的强盛,其首要条件是统治者对军队拥有完全的指挥权。
这也是一个文明强盛的先决条件。
(三)经济上:在行政权利及神权、军权的统一进行的同时,汉谟拉比也对全国的经济进行了有力的治理,国家进行公共工程建筑时,汉谟拉比经常从各地征调劳力。
汉谟拉比还经常审查地方神庙帐目,他控制了地方神庙经济。
他对全国的水利系统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对水利工程的兴修十分关注,下令在基什和波斯湾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有效地改善了巴比伦的农业环境,增加了全国的可耕地面积,增大了粮食产量的同时杜绝了城市的水患。
这无疑令巴比伦的军队减少了后顾之忧,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极大的保障了国家的后勤安全。
这些政策,我们也在中国历史上时常见到。
每个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国家,都是在经济上领先于全世界的国家。
且不说秦朝对百姓的过分压榨,单就统一度量衡一项而言,就已经让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汉建立后的清徭薄役以及鼓励开荒的政策让汉朝确立了大国的地位,也使得汉朝的政权得到了无比的稳定。
(四)改革成果汉谟拉比致力于帝国的繁荣,亲自研究农田灌溉技术和贸易规则,把王国推向空前的繁荣。
这些措施他的前任萨尔贡、乌尔纳木都曾经实行过。
但汉谟拉比做得更加完善,他的国家被认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
同样,他的统一比前两者更为稳固,古巴比伦王国的国也比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更长,文化也更加繁荣,天文、历法、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上古文明所难得的高度。
两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纪又一次统一在一位帝王手里,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上古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
仅仅就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的功绩而论,汉谟拉比就足以跻身于最有影响的帝王之列。
汉谟拉比的影响应高于萨尔贡、乌尔纳木。
这里我们看到,唐太宗、宋高祖、或者是任何一个中国的盛世时期的统治者都有着相似的成就和评价。
这也是世界上每一个开创繁荣时期的统治者所共有的成就和评价。
(五)汉谟拉比法典这里,我们不能不提的,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这部法典的原文镌刻在一块高2.5米,直径约1.5米的玄武岩椭圆石碑上。
这部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
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更接近于一部民法和刑法。
《汉谟拉比法典》一方面是使阿摩利人的习惯法成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两河流域固有的苏美尔、阿卡德立法与伊新·拉尔沙时代城邦立法的成果。
不过,它主要还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反映出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现实。
虽然,这部法典并非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在他之前的乌尔第三王朝时代,已经有了一部《乌尔纳木法典》,但《汉谟拉比法典》的完整程度远过于后者。
因此其重要性也远高于后者。
同样的,在中国,每一个强盛的朝代,一个标志性的法律体系也是必有的,这里我们脱开中国历史,把目光放向世界,在19世纪初的法国,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在获得皇帝称号之前,就编制了著名的《拿破仑法典》,为所有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从那时直到今天,世界上各大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这部法典的指点下持续的繁荣。
(六)对外政策在极力完善内政的同时,已经强大起来的巴比伦开始将统一的权杖伸向美索不达米亚的各个城邦。
公元前1766年埃兰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被巴比伦与拉尔萨的联盟击败。
汉谟拉比不满拉尔萨在战争中出力不多,出兵征服了后者。
在公元前1763年完全控制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其后向北方用兵,占领了埃什努纳、伊新、拉尔萨、马里等城邦,最终控制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
征服活动大约进行了35年,耗尽了汉谟拉比的生命,除了北方强悍尚武的亚述和它庇护下埃什嫩之外,两河流域已基本统一在汉谟拉比的铁腕下。
相似的,历史上每一个强大的帝国,都是极具侵略性的;而中国历史上的明清两朝,之所以没有更多的入侵外国,作者认为,是由于中国当时的疆域已经把当时中国力所能及的,对一个农业文明国家来说有用的所有土地都包括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进行费时费力的入侵战争,同时也由于帝国的疆域过大,几乎超出了当时的行政体制所能管辖的极限,导致内部小的纷争不断,使统治者把精力都放在了内部治理方面,无暇发动对外的战争。
而历史上的汉唐时代,我们是时常能够发现中国的统治者对中亚地区各小国军事上或者政治上的入侵的记载的。
四、总结综上所述,汉谟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伦是一个在当时无可比拟的强大王国,这样一个权利统一的强大帝国,加上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她的雄起是人民意料的到的。
在统一的王权下,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巴比伦帝国的人民开始拥有条件在艺术等各方面有所追求。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成千上万的工匠被征召来修建各种各样的宏伟建筑,这时由于帝王的重视,农业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在奴隶主和帝王的需求下,能工巧匠们打造了大量制造精美的金银器物,同时史学家们也得以专心在泥板上用古老的文字来记录下古老的历史,使后人可以清楚的知道4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到底发生了什么。
总之,在一个政治,经济,神权,军权高度集中的大一统的制度的保障下,巴比伦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的一笔!同样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在数次低潮后再次兴起,在4000多年的发展史上始终处于世界文明之巅,并且在今后仍然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依靠的,也正是贯彻始终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统一以及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
而世界史上各个文明,各个国家的崛起,都躲不开这种历史的必然规律。
如何决定我国的发展政策,使之能够符合历史的规律,让我国的发展走上正确的路线,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