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总结各种方法

合集下载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污染状况,并探讨可能的环境影响。

重金属,如铅、汞、铬、砷等,因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害作用,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农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重金属含量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由于其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许多学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南方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还受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

精品文档实验题目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中重金属Cu对生物的危害及其迁移影响因素。

2、了解 Cu, Pb, Cr, Cd, Zn,Tl污染的GB标准。

3、掌握土壤消解及其前处理技术和原子吸收分析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4、掌握土壤中 Cu 的污染评价方法。

掌握土壤中其它重金属的污染评价方法。

二、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酸体系消解土壤样品,使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同时所有的 Cu都被氧化。

在消解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消除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后定容,喷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化器的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中进行原子化,产生的铜基态原子蒸汽对铜和铅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波长进行选择性吸收,测定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2、实验试剂。

大学城各采样点土壤、盐酸GR、硝酸 GR、氢氟酸 GR、高氯酸 GR、蒸馏水、(1+5)HNO32、实验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烧杯 50mL(聚四氟乙烯)、移液管(1,2,5,10mL),滴管、 50ml 比色管,量筒及实验室常用仪器等。

3、实验步骤(土壤样品已经制备好,直接用就可以了)。

(1)土壤样品的消解。

分别称取 0.5g 左右的三种土壤样品与 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 2mL的水湿润,加入 10mL的盐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到溶液接近干燥,然后加入 10 mL硝酸,继续加热到溶解物近干,用滴管加入 5mL 氢氟酸并加热分解去除硅化物,接近干后加入5mL高氯酸加热至消解物不再冒白烟时,取下冷却。

(2)冷却完毕后,将残留物洗至50mL比色管,后加入 2mL浓硝酸,并定容至标线,摇匀 , 静置 .(3) 由于溶液比较浑浊,干过滤后所得清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Cu的浓度。

(Cu标准曲线的配制:实验室已配置好,直接测量)( 4)样品测定①(开机过程):开风机 ----压缩机----电脑----气瓶----电源主机;②通过电脑打开桌面上的WFX210控制软件,进入方法编辑- 创建新的方法;③修改参数(仪器条件,测量条件,工作曲线参数,火焰条件)仪器条件和参数波长324.7 毫微米光谱带宽0.4纳米灯电流 3.0毫安燃烧器高度 6 毫米空气压力0.3兆帕乙炔压力0.09 兆帕空气流量7.0升 / 分乙炔流量 1.0升 / 分火焰类型氧化性兰色焰④样品清单的设定和输入----仪器自动波长---点火(准备过程)⑤先用空白调节吸光度为 0,然后从浓度低到高依次测定标准系列。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摘要:土壤重金属检测是土壤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

采用合理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对土壤重金属检测和污染评价,并满足土壤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在介绍各个检测方法特性的同时,就灵敏度,测试范围,精确度,测试样品的数量等优缺点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1. 前言许多研究表明,种植物的质量安全与产地的土壤环境关系密切。

重金属一般先进入土壤并积累,种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富集重金属,有时也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从空气中吸收气态或尘态的重金属元素[1]。

近几年,种植地因农药、肥料、生长素的大量施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较严重且普遍,这不仅毒害土壤-植物系统,降低种植物品质,而且还会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尤其重要的是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入人体内,对于重金属的富集人体难以代谢,最终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器官的健康[2]。

为此,解决这一难题,建设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要求我们从土壤中的重金属检测分析抓起。

本文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并且对比各种方法优缺点。

2.土壤中重金属检测方法2.1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

利用激发光源发出的特征发射光照射一定浓度的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使之产生原子荧光,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被测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关系遵循Lambert-Beer定律[3],通过测定荧光的强度即可求出待测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两种分析方法的优势[4],并且克服了这2种方法在某些地方的不足。

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20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佳,但其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5]。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其中,在图—2中,深蓝色代表1类区(生活区),浅蓝色代表2类区(工业区),浅绿色代表3类区(山区),浅黄色代表4类区(主干道路区),橙黄色代表5类区(公园绿地区)。

图1—采样点分布图2—功能区分布图3—城区土壤中As空间分布特征图4—城区土壤中Cd空间分布特征图5—城区土壤中Cr空间分布特征图6—城区土壤中Cu空间分布特征在图3~图10中,运用类比法,将图中封闭曲线与等高线相对比,可以分析得:封闭曲线越密集则表示城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越高,即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按照深蓝色—浅蓝色—浅绿色—浅黄色—橙黄色逐级递减。

由图分析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具体如下:①结合图4和图9可知,Cd、Pb和Zn在城区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可近似的看成是一个带状的污染源,呈带状分布,这主要来自主干道路区的污染。

②结合图3和图8可知,As和Ni两种元素的分布没有出现明显的富集,且不在生活区和工业区。

说明人类活动对As和Ni两种元素的分布影响不大。

所以可以推断这两种元素主要是自然来源,另外它们的含量和土壤背景值较为接近,说明它们的含量主要受土母质影响。

③结合图5可知,Cr的污染源属于面积型,主要分布在工业区。

④结合图6可知,高含量Cu主要集中在该城区的东南部地区,为局部密集型分布,主要来源于工业区和生活区,以及主干道路区。

⑤结合图7可知,高含量Hg为局部面积行分布,主要来源于工业区和生活区,以及主干道路区。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该城区表层土壤中镉shen(Cd)、汞(Hg)、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污染负荷指数法)问题的分析:在本城区的各个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对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进行分析。

为分析重金属污染程度,我们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

具体步骤如下:一、分别计算出319个采样点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最大污染系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二、分别计算出8种元素综合在319个采样点的污染负荷指数;三、把319个采样点划分为五个区域,据每个区域采样点的具体个数及其每图7—城区土壤中Hg空间分布特征图8—城区土壤中Ni空间分布特征图9—城区土壤中Pb空间分布特征图10—城区土壤中Zn空间分布特征个采样点的污染负荷指数计算出每个区域的污染负荷指数,例如:生活区有44个采样点,令44个采样点的污染负荷指数相乘得到一个数据,再把这个数据开44次方。

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级

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级

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和人类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等活动的持续发展,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威胁。

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还会造成食物链中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科学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评价方法,其中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是比较常用的两种。

单因子污染指数是通过将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土壤中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而内梅罗综合指数则是通过综合考虑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性,综合评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本研究旨在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定,为有效管理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判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还可以为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进行评定,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损害,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级,可以为环境监测和土壤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支持,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级,为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析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析几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一、经验值法
经验值法是通过已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经统计得出的标准限制值,通过比较实测数据与标准限制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但受限于其依赖于历史数据和难以统一标准限制值的局限。

二、集成指数法
集成指数法是将多个重金属浓度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一个集成指数,再根据指数的大小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

该方法具有综合考虑多重金属污染的能力,但是其在加权方式的确定上存在选择的主观性问题。

三、生态风险评价法
生态风险评价法是通过考虑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程度和土壤颗粒的特定性来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和作物生态毒性评价。

该方法考虑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因此具有综合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优势。

四、地统计学方法
地统计学方法主要是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主要涵盖克里格、趋势分析、因子分析等。

这种方法具有空间化的特点,能够分析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和污染源的释放路径,但同时也存在缺乏足够样本数据和模型不精确的问题。

土壤中重金属监测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土壤中重金属监测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的监测数据,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趋势和 来源分析。
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 度进行评价,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04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重 金属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实例
土壤中重金属如铜、铅、锌、镉等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准确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土壤污染评估和治理提供依据 。
优点与局限性
• 准确度高:AAS的准确度高,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测量结 果。
优点与局限性
1 2
1. 样品前处理要求高
AAS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高,需要去除干扰物 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成本高
AAS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因此仪器成本较高。
3
3. 需要标准品
AAS需要使用标准品进行校准,以获得准确的测 量结果。
2
与其他方法相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相对简 单,所需样品量较少,适用于各类土壤样品的分 析。
3
虽然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设备成本较高,但其长期 运行成本较低,且维护方便,能够为土壤重金属 监测提供可靠的保障。
未来发展方向
01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在土壤重金属监 测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准确性高
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准确测定土壤中重金属 的含量,误差较小。
灵敏度高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出较低 浓度的重金属元素。
适用范围广
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多种重金属元素的监 测,如铜、铅、锌、镉等。
操作简便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可快速 处理大量样品。
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预警作用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监测,可以及时 发现污染源,为环境保护提供预警。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讨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重金属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重金属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对土壤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所以为了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应该客观准确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有许多中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特点,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传统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污染评价;土壤污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城镇人口的增加,使得汽车数量也增加,导致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加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土壤环境系统中重金属含量日益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会使得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而且潜伏期长,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研究,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预防控制。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特点土壤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土壤的形成来之不易,而且更新周期十分漫长,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它也是大量残余废物最重要的调节环节之一。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生活方式也在变化,一些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比如焚烧、直接填埋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工厂的生产、矿产开采等都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1.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1.1.1自然原因在自然界中,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土壤形成的初始阶段,母质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决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随着土壤的生长,母质对重金属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加上一些自然的生物残落也会加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可能使许多重金属漂浮于空中,植物叶片会吸收部分重金属,随着树木的凋零,进而被微生物吸收进入土壤,从而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综合污染指数
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得出综合污染指数的方法,它能够较全面地评判其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其中,内梅罗指数法(Nemerow index)是人们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时运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指数法[1]。

S
C P i
i i
= 2
max 2
2
)(
)(综合
P P P
i i +=
式中: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
C i 为污染物实测值;
S i 为根据需要选取的评价标准;S i 为第i 种金属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2-3](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5、0.2、90、35、0.15、40、35、100 mg/kg ) 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 P imax 为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2、富集因子法
富集因子是分析表生环境中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程度的有效手段,富集因子(EF)是Zoller 等(1974)为了研究南极上空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元素是源于地壳还是海洋而首次提出来的。

它选择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素作为参比元素(一般选择表生过程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的元素),然后将样品中元素的浓度与基线中元素的浓度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表生环境介质中元素的人为污染状况[4]。


()(B B C C ref n ref n EF sample
back round
=
式中:C n 为待测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
C ref 为参比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 B n 为待测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度; B ref 为参比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度。

3、地积累指数法
地积累指数法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uller 在1969年提出的,用于定量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5]。

=I geo log 2BE
C
n
i
5.1
式中:C i 为样品中第i 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 mg/kg ),
BE n 是所测元素的平均地球化学背景值,通常为全球页岩元素的平均含量(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3、0.4、62、45、0.35、68、34、118 mg/kg),1.5 是用来校正由于风化等效应引起的背景值差异的修正指数。

4、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由瑞典科学家Hakanson 提出(Hakanson ,1980),是根据重金属性质及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沉积等行为特点,从沉积学的角度对土壤或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评价。

该方法首先要测得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通过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比值得到单项污染系数,然后引入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得到潜在生态危害单项系数,最后加权得到此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6]。

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 i 计算式为:
C
C T E i
i 0
i ⨯=
式中,C i 为重金属的平均浓度( mg/kg) ;
C 0为参比值,采用全球工业化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最高背景值(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15、0.5、60、30、0.25、40、25、80 mg/kg ) ;
T i 为重金属的毒性系数( Hakanson 提出As 、Cd 、Cr 、Cu 、Hg 、Ni 、Pb 、Zn 的毒性系数分别为10、30、2、5、40、2、5、1) 。

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 计算式为:
∑==n
i i E RI 1
表 1 重金属Nemerrow 污染指数P ,地质累积指数I geo 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标E i 、RI 与污染分级
标准
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Nemerrow( P),geo-accumulation( Igeo),potential ecological
harm index( Ei 、RI) and classific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等级
P I geo E i RI 清洁(安全) <0.7 <0 尚清洁(警戒线)
0.7-1.0 轻度污染 1.0-2.0 0-1.0 <40 <150 中度污染
2.0-
3.0 1.0-2.0 40-80 150-300
中度污染-强度污染
2.0-
3.0 强度污染
3.0-10.0 3.0-
4.0 80-160 300-600
强度污染-极度污染
4.0-
5.0 重度污染 160-320 >600 极度污染 >10.0
>5.0
>320
表 2 几种常见指数法及其优缺点
Table 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index methods
内梅罗指数法
2
max 2
2
)(
)(综合
P P P
i i +=
避免由于平均作用削弱污染金属的权值
可能会人为夸大或缩小某些因子的影响
富集因子法

()
(B B C C ref n ref n EF sample
back round
=
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人为污染状况 参比元素的选择有待规范
地累积指数法
=I geo log 2BE
C
n
i
5.1
考虑了成岩作用对土壤背景值的影响
应注意K 值的选择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C
C T E i
i
i

= ∑==
n
i i
E
RI 1
将环境生态效应与毒理学联系起来 注意重金属间毒性加权或拮抗作用
地积累指数法
地积累指数法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uller 在1969年提出的,用于定量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5]。

=I geo i
log 2B C i
i K
(1) 式中:C i 为样品中第i 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 mg/kg ),B i 是所测元素的平均地球化学背景
值,通常为全球页岩元素的平均含量(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3、0.4、62、45、0.35、68、34、118 mg/kg),k 为修正造岩运动引起的背景波动而设定的系数,一般取值1.5。

依据地累积指数值( I geo ) 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分为7个等级,具体见表3。

表 3 基于地累积指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
Table 1 Pollution level of heavy metals based on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 geo ≤0 0-1
1-2
2-3
3-4
4-5
>5
级数 0 1 2 3 4 5 6 污染指标 清洁
轻度污染 偏中污染 中度污染 偏重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