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开放式管理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综合心理护理在抑郁症康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心理护理在抑郁症康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心理护理在抑郁症康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20-12-18T13:37:19.76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0年第11期作者:吴大洋[导读] 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120年10月某院收治的94例抑郁症患者,其中47例为常规组行普通护理吴大洋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六安237000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120年10月某院收治的94例抑郁症患者,其中47例为常规组行普通护理,另47例为心理组增加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

护理后,心理组SAS(38.33±5.61)分、SDS评分(35.73±5.96)低于常规组,差异性显着(P<0.05)。

结论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可显着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效性较高,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抑郁症; 护理效果; 综合心理护理;抑郁症多见思维迟钝、情绪低落等表现,反复性较强,患者生活质量被降低,常规抗抑郁药物疗效较差,不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需辅以护理干预措施。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加强与患者心灵上的沟通,还能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着[1,2,3]。

故本研究选择2019年10月~20120年10月某院收治的94例抑郁症患者,旨在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0月~20120年10月某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4例,分为常规组与心理组,各47例。

常规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19~68岁,平均(37.42±5.93)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5.41±1.06)年。

心理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39.18±5.47)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97±1.32)年。

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抑郁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进行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干预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的2、4、6周HAMD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CSQ评分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较为良好,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抑郁症;康复期护理;效果观察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等,现在抑郁症的病因仍然不是很明确,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本文将对100例患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抑郁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47.1±7.2)岁,病程为5个月~2.5年,平均病程为(12.8±2.5)个月;观察组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46.7±7.7)岁,病程为7个月~2.9年,平均病程为(12.7±7.5)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所有的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抑郁情绪,常常伴有焦虑、悲观、自卑和绝望等心理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重大心理和社会问题。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能够指导相关医疗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情绪、行为和认知等方面的干预,以解除其压力和焦虑,促进其心理健康的一种治疗手段。

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值得评价。

1.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疏导师通过倾听、细心询问、反馈等方式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交流,使其得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心理疏导师会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专业化的干预,帮助患者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找到缓解抑郁情绪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目的。

2. 推动认知重建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疾病的影响下,往往对自己产生悲观、消极的认知,对生活产生失去信心的想法。

心理疏导师通过认知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认知,调整其认知失调的结构,使患者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生活和周围的事物,从而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3. 建立社会支持网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年龄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常常会感到孤独、无助和无望。

心理疏导师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社区资源等,让患者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

1. 提升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精神护理人员通过关爱和教育的方式,帮助老年抑郁症患者认清自己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教导患者如何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使患者在精神上更加独立和成熟。

2. 促进日常生活的恢复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抑郁的状态下,常常会忽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精神护理人员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和陪伴,促进患者重建日常生活的独立自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症患者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研究

抑郁症患者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研究

2021年12月 第28期临床研究抑郁症患者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研究许乃红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抑郁症患者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实施封闭式管理,乙组实施开放式管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数据作以分析。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2.50%,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MoC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开放式管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管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并改善其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管理;抑郁程度;认知功能[中图分类号]R749.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8-0093-02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统计,全球抑郁障碍发病率可达11%,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1]。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为主,但多数医院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不仅限制了患者的行动自由,并导致治疗过程中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对康复期抑郁症患者实施放松训练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对康复期抑郁症患者实施放松训练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判断 脑耗 氧情 况 , 进 一 步探索 亚低 温治疗 的有 效性 。 参 考文献
[ 1 ] 晏怡 , 唐文 渊.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伤的神经 电生理研 究
[ J ] . 中国精神疾病杂志, 2 0 0 0 , 2 6 ( 5 ) : 2 8 1 .
[ 2 ] 王凯杰 , 程爱国.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 与颅 内压及预 后的
7 4







V o 1 . 3 0 N o . 2 2 0 1 4
中均未出现低温相关性心律失常、 严重低钾或高钾 、 凝
血功能障碍等。我们体会 , 采用冬眠合剂联合 电脑温 控仪的冰帽冰毯 , 将肛温控制于 3 4 . 0~ 3 5 . 5  ̄ C, 既达 到较好的治疗及预防脏器功能衰竭的效果 , 又避免 了 低 温对 机体 的影 响 , 其 方 法 简单 、 安全 , 对机 体 影 响 较 少。在今后 的临床工作 中, 我们将进一步从脑 氧代谢 方 面 的指标 变 化 ( 如 脑 氧 摄 取 率 和 脑 动静 脉 氧 压 差 )
规护 理 的同时 , 由我 科 经过 心 理 咨 询 师 资格 培 训 并 获
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的护士对其实施放 松训 练。护士在放松训练前准备工作 : ( 1 ) 掌握患者基本 资料 ; ( 2 ) 了解患者情绪 变化 ; ( 3 )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 系; ( 4 ) 有 计 划 地 进 行 个 体 化 放 松训 练 。放 松 训 练 的
告 如下 。
1 对 象与 方法
次放 松前 臂 、 头面部 、 颈、 肩、 背、 胸、 腹 及 下肢 , 重 点 强 调 面部肌 肉放 松 。 ( 3 ) 慢 而深 的吸 气 一自然 舒适 屏 气 ( 约2 m i n )一舒 畅 自然 的深呼 气 , 同 时配 合 自我 暗示 , 使 情绪进 入 安静状 态 , 甚 至 可进一 步达 到微 眠状 态 , 从

综合护理用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用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按 照医生要求进行 服药 。 部分依从 : 不能 主动配合治疗 , 但会按 照 和实验组。对照组 3 0 例患者中男患者 l 2 例, 女患者 1 8 例. 年龄 医生要求进行服药。 完全依从 : 主动配合治疗 , 并按照医生要求进 2 5 ~ 5 9 岁, 平 均 年龄 为 ( 4 0 . 1  ̄ 3 . 2。
[ 关键 词】 抑郁症 ; 综合护理 ; 临床 疗效
【 中图分 类号】 R 4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4 ) 0 1 ( b ) 一 0 0 6 5 — 0 2
随着社 会 的不 断发展 , 生活 节奏的加速 , 人们 的压力越 来越 的宣教手 段 , 向其讲解 抑郁症 的相关知识 , 让 患者 了解 自己现在
大, 由很多不 同种原 因导致心里 长时间 的憋 闷 , 生气 而无法 找到 的思想 、 表 现是不正 常的 , 教会患者用 积极 的心态去配合治疗 : 向
合适 的途径进行发泄 . 导致人们会产生一种持续 性情绪低 落的心 病人及家属讲解用药 的重要性 , 不能间断用药或 随意册减 剂量甚 鼓励其 遵医嘱 坚持治疗 ; 注意观察 药物 治疗作用 与不 良 理 障碍 , 也就 是人们常说 的抑郁症 的基本表现【 l 】 。 很 多人 对患有该 至停药 , 当病人 出现一些 口干 、 便秘等副作 用时 , 应做好解 释并鼓励 病一直不以为意 , 没有及时的就 医诊治 , 一旦严重会 经常性发作 , 反应 , 多食 富含纤维 素的食物 。 ⑤个性化 的工娱治疗 : 在应用 甚至会有 自杀轻生等 意向 , 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 [ 2 1 。 在 患者 治疗 其 多喝水 、 综合 考虑主治医生 建议及患者意 愿 , 根 据 期 间, 对患者进 行护理性干预 , 能够加速患者康复 的时间 , 减 少治 抗 抑郁药 治疗的 同时 , 兴趣 , 分别安排 到手 工制作 室 、 音乐 治疗室 、 疗后 的发作 次数 。 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引 。 为探究 在对 其 病情结合 其体力 、 舞蹈室 、 球类活动室、 棋牌室及农场 劳动等进行适 宜 抑郁症患者恢复 的过程 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对其 的影 响 , 本 院分析 图书阅览 室 、 以转移其对 病态体验 的注意力 , 改善不 良情绪 : 2 0 0 7 年 5月~ 2 O 1 0年 5月在我 院接受 治疗 的 6 0个 抑郁症 患者 的工娱治疗活动 , 调 动其 主观能动性 , 激发对生活 、 工作 的兴 的病例 , 对其 临床护理 资料进行 分析 , 现将 疗效情况 ( 结果 ) 报道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 趣 ; 集体活 动还能增强集 体观念及竞争意识 , 锻炼意志和毅力 ; 病 如下 。

开放式护理管理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探讨

开放式护理管理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探讨

开放式护理管理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开放式护理管理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选的7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封闭式病房管理,观察组采用开放式护理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和抑郁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7.37%,高于对照组76.32%,P<0.05,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10.26±1.63)分低于对照组(16.23±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开放式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值得推广。

【关键词】开放式护理;抑郁症;患者近些年,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抑郁症。

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5.6%,而且部分患者具有严重的自杀倾向[1]。

对于抑郁症患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并不理想,需要结合护理管理模式。

常用的护理管理为封闭式护理管理,封闭式管理对患者的自由行为产生了很大的限制,无法让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从而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抵触心理[2]。

而采用开放式护理管理方法,有利于满足患者需求,不限制患者自由,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本研究对7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选的7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

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2.56±1.85)岁。

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

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3.25±2.0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封闭式护理方法,由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进行病房检查,杜绝致命物品,包括玻璃杯、绳子、小刀等,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督促患者按时吃饭,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允许患者家属定期探视。

抑郁症的心理康复成果如何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康复计划

抑郁症的心理康复成果如何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康复计划

抑郁症的心理康复成果如何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康复计划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心理康复作为其中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帮助患者克服抑郁症,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然而,心理康复的效果评估和计划调整是关键的步骤,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康复计划,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成果。

一、评估治疗效果的方法1. 临床观察法:临床观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包括对患者的症状和行为的观察,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

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日常功能,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康复成果是否显著。

2. 抑郁症评估量表:常用的抑郁症评估量表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BDI)等。

这些量表通过对患者的自我评估或医生的评估,来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康复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量表测评,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

3.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进程,如情绪测验、认知能力测验等。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康复情况,判断治疗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二、康复计划的调整1. 定期沟通和跟踪:医生和患者应该保持定期的沟通和跟踪,以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感受和进展。

定期跟踪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

2. 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康复需要都不尽相同,因此,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调整心理治疗的方式和药物的剂量,以提高康复效果。

3. 康复计划的灵活性:康复计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患者的变化和需要。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医生需要随时调整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案,以确保康复计划的有效性。

4. 多学科合作: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

医生、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学科合作,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支持,确保治疗效果的评估和康复计划的调整更加准确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开放式管理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4-08T14:52:31.6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3期作者:钱丽智
[导读] 目的:探析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开放式管理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50病区; 214400)
【摘要】目的:探析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开放式管理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入我院精神科接受诊疗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该疾病治疗指证,同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以此为前提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康复组(50例,开放式管理模式下予以康复护理)和对照组(40例,常规管理模式下予以基础护理)两组组别,观察干预效果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

结论:为促进抑郁症病情康复,对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同时辅以康复护理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抑郁症;开放式管理;康复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110-02
本文旨在探析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开放式管理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入我院精神科接受诊疗的9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入我院精神科接受诊疗的9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4.51±10.90)岁;受教育程度,短则8年,最长接受教育至本科(17年),平均受教育(12.3±4.4)年。

所有患者抑郁症确诊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里面相关内容进行,主要症状有不愿交流、孤僻、低落、焦虑等,病情严重者有在我伤害行为。

按就诊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康复组(50例,开放式管理模式下予以康复护理)和对照组(40例,常规管理模式下予以基础护理)两组组别,两组对象一般资料、症状、抑郁程度、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住院管理模式下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包括抑郁症知识宣教、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等。

康复组则在开放式管理下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内容如下:
(1)开放式住院环境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病房为标准两人间,保证室内通风透光、整洁、安静,不特别设置防逃窗、大铁门,使病人感受到自己与普通病人无异,心理上逐渐减弱被歧视、被误解、被禁足等负担,有利于后期更好配合治疗、护理,促进康复。

(2)建立情感支持系统抑郁症本身属于精神疾病,更应多争取社会情感力量的支持,允许家人陪伴,详细告知医院管理章程,在医护人员或亲属陪同下可自由出入住院病房,但需远离时应告知医务工作者,并附上请假手续。

(3)人性化约束对情绪异常患者不采用捆绑、监禁等强制手段,对使用心理服从、聆听、药物等更具人性化特点的约束手段。

(4)体育锻炼康复护理每天在心理医生引导下,接受1次时间约半小时的心理体育锻炼,活动主要内容是室外踏青、散步、慢跑等,时间为早7-8点为宜,让患者体会到自由、轻松的感觉,客服孤独感。

(5)营养支持护理首先应保证健康科学饮食,有专家指出氨基酸、维生素对人体精神健康有益处。

(6)康复认知护理护理人员每天坚持至少陪伴患者两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过程中专心聆听病人诉说,了解情感需要,多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常用“情绪好多了”、“脸色很好”、“行为规范进步大”等鼓励性语言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

通过沟通帮助病人识别导致病情发生或进展的因素,积极改善心理状态,对社会重建正确认知,予以良好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此外统计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3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t”检验,并以 “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若p值低于0.05则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效果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评分平均为(23.1±3.5)分。

干预后康复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更短(p<0.05),详情见表1。

表1 干预后患者抑郁程度及住院时间对比情况()
3 讨论
抑郁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精神健康的疾病类型,近年来时代发展变化大,人们生活节奏、工作压力增加,加上环境改变等因素影响导致该疾病发生率还在持续上升。

有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所有疾病中占第五名,而且该疾病人群中有近15%的患者有自杀倾向,因此医学上应引起高度重视,不仅应及时采取高效治疗措施,还应从护理着手,改善病人生活状态,促进疾病康复[2]。

人本身属于自然、社会双重属性的有机统一体,环境可对其身心产生影响,应激事件、严重生活变故等心理社会因素是诱导发生抑郁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治疗该疾病也可从这方面着手,对其实施开放式管理,规避监禁、捆绑等强制行为,虽然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杀、
攻击、逃跑等危险,但异常情绪期可很快得到控制,应尽量采取心理依从、聆听、药物镇静等方式缓解病情,否则通过刺激手段更易加剧激动、兴奋,心理上更抗拒,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护士们应辅助给予病人支持康复护理,帮助病情转归[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开放式管理与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明显。

综上,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多应用人性化约束手段,辅助执行康复支持护理,可减轻病人抵触情绪,拥有更好治疗及干预依从性,进而促进疾病好转。

参考文献
[1]朱水珍.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开放式管理和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9):111-112.
[2]何芬兰,张玲,杨春雷等.开放式管理新模式对抑郁症的康复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4,(28):102-102,103.
[3]尤红,刘虹,崔卫华等.全程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与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2631-26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