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体态语研究综述
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应用研究

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应用研究作者:***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4年第05期摘要:体态语是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的重要辅助手段。
幼儿教师运用体态语辅助教学,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在研究中,笔者用时间取样观察法,调查20节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的体态语运用情况,结果发现:幼儿教师头势语以眼势语为主,通过环视和注视表达对幼儿学习状态的关注;幼儿教师手势语以掌势语为主,通过手掌按下或手掌抬起传递信息;幼儿教师身势语以腰部语为主,通过弯腰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幼儿教师常态空间距离语常用来管理教学活动。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小班幼儿教师运用头势语、掌势语、身势语和常态空间距离语改进小班集体教学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教师体态语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3-0048-07师幼互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师幼互动,幼儿教师运用体态语的频率比较高,且形式丰富多样。
小班幼儿认知能力有限,幼儿教师运用体态语辅助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理解。
以往关于教师体态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交礼仪方面,教学领域的体态语应用研究也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或语言类学习,针对幼儿园小班集体活动教学的体态语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调研幼儿教师在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体态语的应用情况,寻求有利于促进师幼互动且符合小班幼儿认知特点的教师体态语,以提高小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研究的设计(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桂林市一所区级示范性幼儿园进行调查,以该园8名幼儿教师共20节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名幼儿教师包含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20节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涉及幼儿园五大领域各4节学习内容。
(二)概念界定李振村、庄锦英指出: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姿势[1]。
《教育大辞典》将体态语注释为“以具体动作来表达类似言语信息的沟通手段”,指出在人际沟通中,人们常常使用身体运动和姿势来传递信息或强调自己的言语,如扬眉、张大鼻孔、耸肩、噘嘴、挥手、点头、摇头等,均称作体态语。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引言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视线、动作等方式所表达的信息。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进行研究,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作用1.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
而教师的体态语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生动的姿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 建立师生关系体态语可以使教师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3. 促进信息传递教师通过体态语可以更加清晰地传递信息,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特别是在幼儿园这一特殊阶段,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有限,通过体态语可以加强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二、教师体态语的特点1. 生动多彩教师的体态语必须生动多彩,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表情、手势等方式展现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情绪表达体态语可以展现出教师的情绪,通过面部表情、眼神等方式表达出欢乐、严肃、关爱等不同的情感,从而引导孩子产生共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3. 与语言相辅相成教师的体态语应该与语言相辅相成,起到强调、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通过体态语的配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三、教师体态语的优化策略1. 增强意识教师需要意识到体态语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竭力提升自己的体态语表达能力,并时刻关注自己的体态语是否能够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定期培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体态语表达能力,学习一些专业的体态语技巧,以更好地配合语言进行教学。
3. 实践总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增加自己的体态语表达技巧。
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逐渐提升自己的体态语表达水平。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一、引言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姿势、动作和表情等非语言方式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交流方式。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表现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和行为。
研究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体态语对幼儿情绪的影响教师的体态语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
教师站得笔直、笑容满面,可以让幼儿感到温暖和亲切;而如果教师低头垂眉、面带沉重的表情,会让幼儿感到恐惧和不安。
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体态语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范围,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体态语也可以影响幼儿的行为。
教师的站姿和动作幅度可以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和行为表现。
当教师在教学时保持站姿端正、手势得体,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加投入教学活动;而如果教师无精打采、站姿松散、手足无措,会让幼儿感到无法集中注意力。
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自己的体态语,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的体态语也会影响整个幼儿园教学氛围。
教师的积极乐观的体态语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而教师的悲观消极的体态语会传递负能量,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自己的体态语,做出积极向上的形象,以带动整个教学氛围的积极向上。
三、教师的体态语的注意事项1. 笔直站立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应该保持笔直的站姿,面对幼儿,传递一种自信、稳重的形象。
2. 笑容满面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应该保持笑容满面,面对幼儿时要表现出亲切和和蔼的态度,让幼儿感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
3. 姿态得体教师的姿态要得体,动作要合理,不要出现大幅度的摆动或者不自然的动作,以免影响幼儿的集中注意力。
4. 注意表情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是体态语的一部分,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不要出现过于僵硬或者夸张的表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情绪做出恰当的表情。
5. 眼神交流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与幼儿进行眼神交流,要用温暖而坚定的目光去观察幼儿,让幼儿感到被尊重和关注。
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语言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肢体语言的应用并不够重视,甚至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对教师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分析影响教师肢体语言的因素,对于提高语言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教师肢体语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师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当前教师肢体语言应用的调查,了解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深入探讨影响教师肢体语言应用的因素,为如何改进教师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优秀教师肢体语言应用的特点和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启示和借鉴,促进教师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最终旨在强调教师肢体语言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3 意义在语言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促进语言教学的有效进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研究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通过研究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传达的信息,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对于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了解教师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可以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政策和培训计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接触世界、学习知识的起点,而教师作为幼儿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体态语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它通过姿势、表情、动作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对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进行研究,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特点1. 观察与模仿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他们会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表情来引导幼儿学习,或者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动作来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这种观察与模仿的体态语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加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 亲和力和鼓励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注重表达亲和力和鼓励。
他们会通过拥抱、轻拍、拉手等方式来表达对幼儿的关爱和鼓励,让幼儿感到温暖和安全。
这种亲和力和鼓励的体态语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 温柔和耐心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以温柔和耐心为主要特点。
他们会通过温柔的眼神、柔和的声音、缓慢的动作来与幼儿交流和引导,让幼儿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1. 促进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有趣的声音等方式,教师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2.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3.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亲和、温柔的体态语方式,教师可以安抚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生动、有趣的体态语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运动活动,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
1. 增加师范教育的体态语培训在幼儿园教师的师范教育中增加体态语培训课程,让教师能够系统地学习体态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其体态语的表达水平。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园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表现往往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体态语包括姿势、表情、动作等,这些细微的动作能够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对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前关于幼儿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自己的体态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有必要深入研究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探讨其作用、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体验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研究将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展开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建议,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师体态语的研究,也可以为教育心理学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通过了解教师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和如何提高效果,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体态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对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
通过对教师体态语的研究,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1.3 研究意义教师的体态语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传达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和正能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对教师体态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需求和情感,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深入探究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影响及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
体态语在幼儿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教师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姿势、表情、动作等。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应用能够引导幼儿的注意力和情绪,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教师应该注重体态语的训练与提升,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影响力。
本文认为体态语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并提出未来研究应该深入探讨体态语的更细致应用方式,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体态语、研究、重要性、影响、表现形式、应用、训练、提升、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教师的体态语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姿势、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信息,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也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姿势不够吸引人、表情不够丰富等,这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体验。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深入探讨教师体态语的重要性、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应用方法以及训练与提升,可以为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提供重要参考。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体态语来促进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教师的体态语表现形式和应用情况,可以为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教师体态语的训练与提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幼儿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研究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研究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研究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早期阶段,良好的师幼言语互动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孩子身体发展和运动技能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师幼言语互动的重要性1. 帮助幼儿理解指令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指令的准确理解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师幼之间的言语互动,教师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符合幼儿语言特点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指令,从而顺利完成各种动作和任务。
2. 增强亲子情感幼儿园是孩子和家长分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师幼言语互动可以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感,让孩子在教师的陪伴下感到安全和舒适。
3.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鼓励和赞美,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与幼儿进行积极的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思维和情感需求,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潜力。
二、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的技巧1.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幼儿的语言水平有限,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和长句子。
同时,语速宜慢而清晰,以确保幼儿能够准确理解。
2. 注重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师幼间重要的交流方式。
通过动作示范、手势指导等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积极的肢体动作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3. 鼓励和赞美幼儿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鼓励和赞美是培养幼儿积极向上心态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表扬他们正确完成动作或达到目标,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 善于倾听和引导在师幼言语互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表达,也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和需求。
通过与幼儿积极的对话,了解他们的体验感受,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行为,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者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筛选和整理,发现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方面:①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特点与价值的研究;②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现存问题的研究及原因分析;③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运用策略的研究。
一、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特点与价值的研究
(一)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特点的研究
邬艳艳(2008)对幼儿教师体态语运用概况和各类型体态语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提出幼儿教师运用的体态语总体具有功能性、情境性、丰富性、示范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2]张云香等人(2013)指出,幼儿教师体态语言具有传递性和互感性,它可通过沟通教与学的双向情感交流,使得教学信息传递顺利;具有释义性和表演性,它能通过形体动作将抽象的语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此外还具有客观性和规定性。[3]王明明(2015)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在具体情境中生成,具有情境性;对师幼互动的发展有一定导向作用,具有导向性;以及具有可直接向幼儿传递信息的直接性特点。[4]袁园(2017)阐述了幼儿教师体态语具有区域性、差异性,表达含义的多义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情绪性与约束性、随意性与无意识性以及时段性等特征。[5]
也有研究者对不同幼儿教师的体态语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有差异性,并呈多样化。[7]刘欢欢(2013)对新手型、发展型和成熟型教师运用各类体态语的不同特点做出了说明。[8]李婵(2017)则主要从专家与新手教师对体态语含义理解、功能认识与运用意识的不同观念特点,以及二者在体态语表现形式、功能类型以及呈現场景上的不同行为特点展开研究,认为二者在体态语观念与行为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9]
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体态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悠张泽西
来源:《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年第12期
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沟通情感,还运用教学非语言艺术,即体态语。我国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称其为“态势语”,可通俗称呼为“无声语言”。它是用眼色、表情、手势、姿态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是师幼互动中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1]
二、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现存问题的研究及原因分析
(一)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现存问题的研究
综观幼儿教师体态语现存问题的研究,研究者们主要通过观察统计师幼互动过程中体态语运用的相关数据,从而分析阐述所存在的问题。如叶平枝(2010)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对教师的非言语评价行为进行统计,发现在积极性非言语评价行为“微笑、点头、抚摸、拥抱、击鼓掌、惊异、手势OK或V、关心或倾听”中,“微笑”和“抚摸”行为表现最多;在否定性非言语评价行为“远离、皱眉、摇头、无奈、严肃、忽视、轻视、生气、盛怒”中,“严肃”“皱眉”和“生气”行为表现最多。还有从评价对象情感是否投入、近距离还是远距离、对个体还是对集体、私下还是当众四个维度对四大类对幼儿教师日常教学非言语评价行为的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非言语评价行为贫乏而单调、明显倾向于“消极”、情感投入不足等问题。[16]刘欢欢(2013)运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身势语观察表》考察了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各四种身势语“蹲、弯腰、坐、站”互动事件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分布情况,以及出现场景、互动方式、互动主题、活动结果乃至师幼情感特征的分布情况。此外,他还从身势语“蹲、弯腰、坐、站”的高频主题、发生条件、教师角色认知、对结果的期待等方面,揭示了教师身势语互动事件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师幼互动时,教师的体态语表现中,“站”占绝对地位,反映出教育活动当中教师较强的控制性,相较之下,“蹲”则非常少。[17]王明明(2015)从师幼互动过程中发生身体接触行为事件的频次、施动主体、主题及互动结果四方面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师幼互动中,教师作为施动主体发生身体接触行为的比率高于幼儿作为施动主体的比率,幼儿较被动;教师的牵手、摸头、拥抱、扯臂行为的出现频次和在不同场景下的出现频次也有所不同,其中拥抱行为出现最少;且幼儿对于扯臂行为的接受率普遍偏低,无反应的情况较多。[18]王超强(2018)则通过频数记录的方法对师幼交往过程中的体态语总体状况,以及不同持续时间、不同活动类型、不同交往主题中师幼体态语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幼儿教师体态语存在多局限于面部体态、持续时间短且使用频率低、活动类型分布不均且忽略“边缘幼儿”、以管理性和教育性主题为主而缺乏情感性、中负向体态偏多而正向体态偏少等问题。[19]
(二)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价值的研究
对于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教师体态语价值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指出体态语对教师的教学口头语言起辅助作用,如张克(2010)指出,体态语在教育传播中具有强化教师口语传播的辅佐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信息的传播效率。[10]二是从幼儿角度出发,指出体态语的运用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从而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邬艳艳(2008)指出,幼儿爱模仿的特点使得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运用会影响幼儿的行为态度,其运用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亦影响着幼儿审美观念的形成以及幼儿体态语的运用。[11]叶平枝(2011)指出,幼儿教师通过表情、手势、眼神、姿势、与幼儿的距离等非言语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即时性的价值判断,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与具体形象思维,能够根据幼儿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行为言语来解读幼儿教师的态度,常常直接快捷地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12]李紫阳(2011)指出,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可使抽象信息具体形象化,使幼儿由外显性动作上得到视觉的满足,丰富的体态语有助于引起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关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重点,从而有助于实现活动目标。[13]张云香等人(2013)指出,教师体态语的使用可促进幼儿潜能的开发,有益于幼儿兴趣、爱好、意志的培养以及其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体态语的恰当运用,能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知识内容,且对于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4]刘晓红(2015)认为,由于幼儿处于好动好模仿的时期,时刻观察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从而获取各种信息和正负各方面影响,教师的身姿、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可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和兴趣,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积极的思维发展,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技能,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15]
笔者在知网(CNKI)上以“教师体态语”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搜到389篇文献,其中博硕士论文共143篇;以“幼儿教师体态语”为主题检索,共搜到34篇文献,其中博硕士论文共15篇。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相关研究较少。笔者根据各年度研究情况统计发现(如图1),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相关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