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答案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1、国防的基本概念(含义);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2、衡量国防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综合国力,其中包括;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
3、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4、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5、国防建设的含义;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6、我国的最高国家军事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7、国防政策的含义;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行动准则。
8、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9、我国国防政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10、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些部分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1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哪些军兵种构成;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什么时候;1949年4月23日1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什么时候;1949年11月11日1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16、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什么时候;1982年6月17、武警部队的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8、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及七大军区;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七大军区: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军区19、民兵的任务;(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其他各项任务:(2)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3)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4.军事思想解释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
5.军事思想按任务区分,有孙子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等等。
6.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
7.军事思想的特征: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
8.《军志》和《军政》专门兵书的问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
9.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10.《孙子》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
11.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核心)、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12.毛泽东提出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1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
14.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15.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1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战争与和平理论:1)判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丰富了分析国际形势的科学方法;2)指出战争的可避免性和危险性同时存在,揭示了战争运动发展的新趋势;3)指出了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根源的理论;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亡的理论。
17.邓小平提出的“三化”建设的总目标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个方面。
18.邓小平提出治军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19.江泽民提出的两大历史性新课题:“打得赢”针对战争;“不变质”针对政治、经济20.中国共产党在军事领域先后形成了三大理论成功,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军事理论提纲

军事理论提纲一、名词解释:1.国防的概念:国防,即指国家的防务。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包围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低于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
二是战争的广泛性。
凡是具备这两个特征的战争都可称作人民战争。
而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群众性更广泛,革命性更彻底,组织性更严密。
3.多级格局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自对立,大体相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这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5.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航天技术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类。
6.所谓非接触作战,是指充分利用速度、隐身、情报、远程打击等优势,采取集中火力而不是集中兵力的办法,在远离敌人即不与对手直接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远程的连续火力突击打败对手。
7.海军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主要由潜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组成。
8.预警机:它是航空侦察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由载机和电子系统组成。
二、填空题:1.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
2.中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历经4000多年、20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3.《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鸡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国防的含义。
2.国防动员的含义。
3.我国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
4.军事思想的含义。
5.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含义。
6.新概念武器的含义。
7.我国的防御政策。
8.我国的国防建设类型。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实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颁布实施。
11.信息资源动员的含义。
12.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况。
13.朝鲜战争概况。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情况。
15.机械化战争的含义。
16.信息化装备的含义17.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情况。
18.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19.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关键是科学统筹什么建设。
20.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什么。
21.胡锦涛指出,我军优良传统归结起来,最本质、最核心是什么。
22.国家安全是指什么?23.战争按使用的武器分为类。
24.卫星导航系统组成。
25.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是什么?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的组成。
27.简述国防的含义和类型。
28.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29.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点。
30我国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形势。
31.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哪一天?32.文化安全是什么?33.我国海洋的严峻形势?34.维护国家安全公民应尽的责任有哪些?3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36.新概念武器有哪些?37.指压止血法。
38.队列队形可分为几种?39.大学生参军的政策和意义。
40.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收获。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终极版)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1、国防的含义、目的、手段答:含义: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手段:1、国防的只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抗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和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暴乱。
2、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含义。
3、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
4、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
2、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答:(一)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二)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的重要因素;(五)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六)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3、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答:(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
4、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答: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5、我国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答: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6、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海洋国土面积、大国土面积分别是多少答: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7、我国的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分别是多少答:我国共有陆地边界线约22300多千米;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000千米。
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构成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构成。
军事理论提纲

军事理论提纲军事理论提纲一、名词解释:1.国防的概念:国防,即指国家的防务。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包围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低于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
二是战争的广泛性。
凡是具备这两个特征的战争都可称作人民战争。
而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群众性更广泛,革命性更彻底,组织性更严密。
3.多级格局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自对立,大体相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这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5.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航天技术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类。
6.所谓非接触作战,是指充分利用速度、隐身、情报、远程打击等优势,采取集中火力而不是集中兵力的办法,在远离敌人即不与对手直接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远程的连续火力突击打败对手。
7.海军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主要由潜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组成。
8.预警机:它是航空侦察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由载机和电子系统组成。
二、填空题:1.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
2.中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历经4000多年、20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3.《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鸡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军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
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军事复习提纲(大全5篇)

军事复习提纲(大全5篇)第一篇:军事复习提纲军事第一章国防概述第一节国防的基本涵义及要素 1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主体:国家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2国防的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科技要素、军事要素、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经济对国防建设有制约作用。
1、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2、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3、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科技要素科技对国防建设有促进作用1、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2、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3、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4、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3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美)、自卫型(中)、联盟型(欧盟)【一元体】【多元体】、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完全无设防】4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6、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按内涵分:生存目标发展目标按范围分: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5国防的职能1、保卫国家主权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3、保卫和追求国家利益,保障社会发展4、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5、维护国家荣誉 6我国古代武装力量的体制包括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我国古代兵役制度兵役制民兵制征兵制世兵制府兵制募兵制 7国防的历史启示1、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2、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5、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章国防法规1国防法规的定义有哪几种主要法规定义:国防法规是国家为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而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军事科学概论序篇二.军事思想篇三.军事科技篇四.战略环境篇五.中国国防篇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序篇1.什么是军事科学?它的对象是什么?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2.军事科学的任务是什么?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3.军事科学的性质是什么?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4.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5.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基本方法?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研究战例,借鉴历史;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6.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第二章-第六章军事思想篇一、毛泽东军事思想1.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仅对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2.理解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经济的竞赛;一致性:战争就是政治(为阶级集团谋利)差别性:战争必须有一套特殊的组织方法。
3.试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4.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对待不同属性值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拥护主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5.如何认识战争的规律?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
它贯通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认识一般战争规律,认识特殊战争规律)(一般规律认识:①战争实践②熟悉敌我情况③发挥自觉能动性)6.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树立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三化”建设。
7.如何理解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a.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b.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c.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d.兵民是胜利之本;e.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8.①战争观: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无产阶级战争观是指无产阶级对战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②无产阶级战争观主要内容:a.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b.人民军队思想;c.人民战争思想;d.用正义战争形式对抗非正义战争形式。
③战争起源: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④战争的本质:战争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⑤战争性质的决定因素:首先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其次取决于战争的阶级本质;又取决于战争的历史作用。
⑥人民军队思想: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任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⑦了解战略战术思想:a.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㈠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军事目的㈡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同一战争目的的两个方面;b.积极防御的战略知指导思想㈠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㈡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充分准备、后发制人、攻防结合、持久胜敌;c.歼灭战;d.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e.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我军作战的基本法则㈡集中优势兵力,反映了克敌制胜的普遍规律:一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争取和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实现战争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三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体现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本指导思想㈢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原则的运用:一是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反对军事平均主义,二是拣弱的打,先弱后强,再及其余,三是采取围攻部署。
9.如何理解“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这一命题?①美苏军事力量大体均衡、相互制约力增大,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着重要的延滞作用;②国际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和平力量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有力地遏制着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④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10.邓小平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战争和和平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确定看国防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现代化;提出并实行国防与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使国防与军队建设真正走上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国防建设、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基本原则;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原则;提出军事改革是国防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重新明确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12.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13.为什么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实现的;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才能保持自身的无产阶级性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自己成为政治觉悟高、作风硬、纪律严、战斗力强的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4.如何理解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兵力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15.军事战略方针的四次调整:①积极防御,防敌突袭;②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③应付和打赢局部战争;④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16.新时期战略理论:①一是在现代条件下必须坚持人民战争;二是坚持人民战争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相统一;三是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须发展人民战争理论;四是充分做好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准备。
②1.积极防御战争方针是贯穿我军作战和建设始终的根本方针:a.要在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指导下,重视和平时期的战争准备,强调不吝在任何情况下军队还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b.在战略上要实行后发制人的原则,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他强调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掌握后发制人的主动权;三是要坚持防御中有进攻,四是强调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敌人。
2.新时期贯彻积极防御方针的基本原则:a.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军事战略问题;b.要以遏制战争、维护和平为首要目标;c.要立足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d.实施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
17.江泽民“五句话”总要求的具体含义:①政治合格,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模范贯彻执行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国家;②军事过硬,就是要具有牢固的战斗队思想、精湛的军事技术、良好的军事素质和快速高效的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职责使命;③作风优良,就是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战斗作风和生活作风,做到实事求是,谨慎谦虚,学以致用,言行一致,积极进取,敢于创新,英勇顽强,雷厉风行,艰苦奋斗,勤俭办事;④纪律严明,就是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军事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确保部队的集中统一和高度稳定;⑤保障有力,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基础上,科学组织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及时、准确、高效地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
18.“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9.什么是军事思想?怎样理解军事思想的特点和意义?①含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时间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②特点: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③意义:军事思想在军事科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军事时间具有宏观和根本的指导作用:a.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b.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c.为从事各项军事时间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第七章-十二章军事科技篇1.什么是军事高技术:所谓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
2.军事高技术的分类:军事基础高技术;军事应用高技术。
3.军事高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军队组织体制的影响;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方式的影响。
4.侦查与监测技术的特点:空间上的多维化;速度上的实时化;手段上的综合化;侦查与攻击监视一体化。
5.现代侦查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无线电侦察技术;照相侦察技术;雷达侦察技术;传感侦察技术;其他侦察技术。
6.伪装技术:伪装就是隐真示假,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7.伪装的主要技术措施:天然伪装技术;迷彩伪装技术;植物伪装技术;人工遮障伪装技术;烟雾伪装技术;假目标伪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