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论文论文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文化传统的表现,它包括了人们的习俗、风俗、宗教信仰、节日庆典以及日常生活的种种表现。
民风民俗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精神和品质,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加快,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课题之一。
民风民俗是民众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的反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
人们在节日中互相赠送礼物,庙会上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婚丧嫁娶等等,都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表象。
这些活动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们相互关怀、交流、感恩的方式。
通过民风民俗,可以深刻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心理特征和社会风貌,了解人文精神的传统根基。
民风民俗对于传承国家和地区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冲击与侵蚀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显得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传统节日庆典、戏曲表演等,来激发人们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等系统性的推动,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从而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继承和发扬。
也要看到,与当今社会文化传统的传承相比,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并不容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冲击,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让很多人担忧不已。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民风民俗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并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保护和传承好这些传统文化。
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可以发挥作用,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品等方式来宣传和普及传统文化。
学校和家庭也是传承民风民俗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来教育下一代人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
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瑰宝,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拉祜族婚俗经贸分院公共事业管理1201201220310226赵祎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国家,每个国家的婚礼习俗都有所不同,更别说中国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也都有所不同,而有的民族甚至有着十分奇特,不可思议的婚俗,例如:摩梭人的走婚、苗族的“游方”等,了解这些奇特的婚礼习俗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还能够个别有趣的婚俗用到自己的婚礼上,增加婚礼的趣味性。
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拉祜族的奇特的婚俗。
拉祜族的婚姻习俗,各地大同小异。
拉祜族一般实行族内婚,很少与他族通婚。
他们选择对象的一般条件是:男的要会犁地、耙地、砍柴、铲麻、纺麻线、打猎,为人要诚实勤快,至于外表是次要的;女的要会接麻线、织布、缝衣服,为人要勤快,心地要好,至于相貌漂亮与否也是次要的。
现在拉祜族青年人的婚姻一般要经历:串婚、订婚、结婚等几个过程。
串婚实际上就是青年男女谈恋爱的过程,但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按照传统习惯,串婚只能在每年的“火把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到第二年的春耕农忙期间进行。
平时,尤其是在农忙季节,许多拉祜族地区的村寨禁止青年男女在一起谈情说爱,否则不仅会受到人们的谴责,而且会被认为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行为。
在青中男女谈情说爱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有的女方居于主动地位,有的男方居于主动地位。
拉祜西青年男女,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进行社交活动,例如:上山劳动、节日喜庆、婚礼丧礼等等,都是男女青年相识交友、选择意中人的好机会。
男女青年在生产活动中相互接触,增进了解;又在公开的娱乐活动中密切关系,表白爱慕之情,再转入单独幽会决定爱情关系。
由于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
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笙和口弦(响蔑)在寨庙、寨场附近结伙开展对歌活动,用歌声试探对方心意,觅寻中意的伴侣。
一旦发现其中有相互有意者,大家便会停止对唱,支持那对男女对歌谈情,并为其出主意编词儿表达心声,暗中开展竞赛。
文化风俗议论文优秀作文5篇

文化风俗议论文优秀作文5篇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文化风俗议论文作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文化风俗议论文作文1读过网站上的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作者们的那一句句独到见解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文章的题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细品读下来,才有所触动,有所感觉。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
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虽然这是引用的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接着作者的那一段极富表现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
作者是这样写的: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入生命,并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舟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这是对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使我联想到:____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勇夺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刹那,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
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飞快地冲过终点,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时,我心潮澎湃,我想在这12.91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
刘翔的那块金牌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激励他迈向巅峰的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做出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本文简介: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一)摘要: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各种要素不断前进,然而在我国的文明体系之中,并不是只要科技性的现代文明具有价值,撒播于民间的传统习俗文明同样具有较高的位置,社会的优质文明应当是公民群众喜欢的文明,为了确保我国的群众文明获得较好的开展,我国的文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本文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一)摘要: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各种要素不断前进,然而在我国的文明体系之中,并不是只要科技性的现代文明具有价值,撒播于民间的传统习俗文明同样具有较高的位置,社会的优质文明应当是公民群众喜欢的文明,为了确保我国的群众文明获得较好的开展,我国的文明部分逐步加强对民间的习俗文明的研究与开展力度,经过深受公民群众喜欢的习俗文明,来提高我国的文明建设水平,本文根据对我国的习俗文明的了解状况,对其开展群众文明的所发挥的价值进行剖析。
关键词:民间习俗文明;群众文明;文明艺术只要归于民族的文明才是归于国际的文明,将文明推向国际才干确保优异的民族文明被传承下去,可是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环节之中,一些本来具有较高文明价值的习俗文明逐步被新式文明淘汰,在文明竞赛市场,传统的习俗文明并不占优势,无论是年轻人还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都对具有现代技能外衣的现代文明更感兴趣,而许多习俗文明遭到了影响,乃至难以传承下去,而我国的群众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习俗文明是不该被抛弃的,因而本文对我国的习俗文明的价值以及传承方法进行剖析。
1传承习俗文明的必要性我国的民间文明成善于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群众根底深厚,我国风格明显,遭到国际各地公民的拥护与喜欢。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咱们不仅要肩负起维护民族文明的重任,还要将其持续开展下去,传承给咱们的子孙后代,这就要求咱们在坚持多样化的根底上,整合与立异符合生产力与文明开展要求的习俗文明。
家乡的风俗作文议论文(精选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议论文(精选5篇)家乡的风俗作文议论文篇1新兴,一个人杰地灵的圣地,也是六祖慧能出生、成长、成佛之地,在古代,新兴被称为新州,且为历代朝廷或流放贬滴官员之地,因此,也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融会贯通较早较多的地区之一,这就是我的家乡。
新兴有着优厚的历史,是一个具有2000多历史的岭南古都,长久以来,新兴的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去创造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在“六祖镇雅冈村走大王”,这一项风俗活动是游神,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八日当天,村民们会举着绘有“国泰民安”等字样的旗子为“走大王”的队伍摇摆、呐喊,表达对新年的愿望。
人们总会举抬“一把椅子”——椅子上座着一个穿神服的人,那个人与现代人不同,会微微带点绅士,抬头挺胸地被人们抬着,可它却不是真人,每次看见它,我心里都打着一个问号——里头有活人吗?在中秋或春节这样喜庆的日子,舞狮大哥就派上用场来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舞狮大哥在大街上表演,我们有空时也会跑去看看,表演的人有些是一些店铺主人专门请的,我想他要么是想推销,要么是想祝自己的店铺挥金如土,越来越赚钱,也有可能祝我们大家家庭幸福,国泰民安等。
我最喜欢的就是逛花会,每到新年的前几天,花会就开始举办,只要爸妈去狂花会,我必定会一起去,其实我只是图能买一些花回家,几乎每次我都会买几盆多肉,可总是没养几个月,可怜的多肉就被养死了。
去了花会,我们总要逛个二、三小时,爸爸也会买许多花,买后我们就大盒小盆的载到车上满载而归,每次来到或回去时,有些人把花放到电动车上,这放那放,连逛了许久的自己脚都要靠边放……以上,“游神”、“走大王”、“舞狮”、“逛花会”这些活动只是我家乡风俗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到我家乡来旅游、参观、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议论文篇2溧阳,春秋时代已有其名。
秦建县制度,悠久的历史蕴育出璀璨的文明。
秀美的山水养育了万物生灵,更孕育了溧阳的地方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哈尼族民俗风情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
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一、哈尼族民族历史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自称的人数较多。
另外还有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米、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海尼、和尼、罗缅、叶车等自称和他称。
哈尼主要居于红河南岸的红河、绿春、元阳、金平等四县;雅尼居于西双版纳自治州及澜沧县;卡多、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均交错聚居或散居于景东、镇沅、墨江、新平、元江、普洱、江城等县。
对哈尼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学和历史学界大致有四种观点:①东来说;②两向族源多种文化融合说;③红河两岸土著说;④“氏羌系统”南迁说。
东来说以滇南地区部分哈尼族采用父子连名谱系追根溯源到南京应天府柳树湾,或山西、河南、江西、贵州等地,并以此为依据,认为哈尼族与汉族的渊源同出一辙。
两向族源多种文化融合说认为今天从事山居农耕的哈尼族是“由青藏高原南下的北方游牧部落与云南高原北上的南方稻作民族——夷越融合而成的新型稻作农耕民族”。
就族源论,“当是双向的、复合的,即南方土著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汇与融合”。
就文化论,是一种“南方夷越海滨文化与北方游牧部落的高原文化的化合体。
”二、哈尼族文化艺术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内部可分哈僾、碧卡、豪白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
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1、语言文字哈尼族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六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六篇中国民俗文化论文范文1【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元素广告在现代传播领域有很大影响力。
为了充分挖掘商品市场的潜力,吸引消费者眼球,它把目光放在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表现上,力求通过表现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来塑造和体现商品的价值。
“当广告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时,就不能不重视民俗文化。
”广告创意的竞争,就是广告文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竞争。
①在广告中运用民俗文化元素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元素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广告在运用民俗文化元素之时更加严谨,不至于误导消费者,也不会曲解民俗文化原来的意义,因此探究民俗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民俗文化的界定(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元素的定义民俗就是的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阔民众所制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②它起源于人类群体社会,在特别的民族、时代、地域中不断进展和演化。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民俗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不断衍生出来并世代传承的。
所谓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的文化形态,深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类生活价值,它反映肯定地区中广阔民众最基本的人生需求以及价值取向。
③民俗之所以能形成文化,是随着时间的进展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这些点滴的文化渐渐构成文化元素,在共性下又具有共性,因此可以给民俗文化元素下这样一个定义。
所谓民俗文化元素,是指群体生活下的民众伴随时间、地域和民族的变化形成的点滴生活文化的集合,并随着年月传承不断进展变化,真实存在于社会中的实体性意象。
(二)民俗文化元素的构成民俗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民俗”概念并实际应用的国家。
早期民俗文化元素消失的目的是为了满意人们的日常所需。
人们经受这些民俗的制造、使用和传承的过程,实现了民俗文化元素的有用价值。
民俗文化元素包括了许多层面,详细来说,包括了物质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社会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以及精神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构成了民俗文化元素的基本框架。
最新家乡传统文化议论文(实用10篇)

最新家乡传统文化议论文(实用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家乡传统文化议论文(实用10篇)有关家乡文化的议论文总结是一种思维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民俗风情课程论文学院名称:园艺园林学院年级专业: 10级园林3班姓名: XXX 学号: 222010325022XXX论文名称:彝族的民族节日火把节彝族的民族节日火把节XXX(西南大学,园艺园林重庆北碚 400715)摘要: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是彝族最重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The torch festival of Yi NationalityXDTian(,Horticultural garden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Beibei Chongqing 400715)Abstract: The torch festival of Yi areas are all traditional festivals, popular in Yunnan, Guizhou, Sichuan, Yi nationality area. Bai, Naxi, keno, Lahu and other family also have this festival, the torch festival of Yi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s the most popular traditional festivals.Keywords: Yi Nationality,The torch festival引言: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因此又称过大年。
那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一.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
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
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
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一)对火的自然崇拜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
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
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万岁。
(二)传说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很多。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
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
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
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
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
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
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
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
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
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
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
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
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
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黑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二)、火把节的主要活动: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
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
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
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
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1、选俊男靓女彝族火把节的重要节目之一是选俊男靓女。
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由民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
俊美的条件不仅要看外形还要看言行品德。
如美女的条件是:头发浓黑、眉毛浓、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长、皮肤细腻红润,身材匀称(不能太瘦)、言谈举止得体、人品好、勤劳等多种条件。
俊男的条件又不同:勇猛善战,仪表堂堂,体魄雄健。
言行要有风度,头梳英雄结,佩带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牵骏马。
如今,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节都要进行的比赛。
2、三天三夜狂欢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
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
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
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
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
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
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
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
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
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
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
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
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
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
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
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
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3、传统活动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
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
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火把节的意义: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