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科学与工程SeedScienceandEngineering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简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种子产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式下,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本科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于2002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山东农业大学于2003年开始招收该专业学生,随后,其他农业院校也相继开展该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产学、普通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保护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市场营销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学、种子经营管理学、种子贮藏加工学等。
主要教学实践环节:生产劳动农事操作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具备植物育种、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测、种子营销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相关待业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继续进一步在国内或者国外攻读学位,并可面向农业及种子领域、高等院校、科学研究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就业前景总体上说比较好。
该专业的前景也是分为两个方向:读研和就业。
1、先说一下读研究生,该专业对应的研究生专业是育种类专业,如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等(当然也可以读泛农业类的研究生,如植物保护、园艺方面的专业,只要跨度不大都完全可以,这完全看个人情况而定)。
至2010年止,全国开办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共21所,平均每年招生不到1000人。
考研录取率在70%以上。
其实我们的国家在育种这一方面总体上与国外的研究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这方面国家也比较重视。
比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到目前为止只颁发给了14人,其中就有2人获得了此项殊荣(作水稻育种的袁隆平院士和作小麦育种的李振声院士)。
种子科学与工程

种子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涵盖了种子的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种子作为植物的繁殖和传播结构,在植物王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种子的质量、保持其生活力,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于农业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储存植物的生物遗传信息,也可以为植物的种群传播提供保障。
作为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种子的质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种子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种子的萌发力、发芽率、储存活力等。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生物学、种子生理学、种子遗传学、种子生态学和种子工程学。
种子生物学研究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种子生理学研究种子在萌发和发芽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种子遗传学研究种子的遗传特性,种子生态学研究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学行为,种子工程学研究种子的种植和储存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筛选和培育优质种子,可以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同时,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总之,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和技术,涉及到种子的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子科学与工程对于人类社会的农业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种子的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态学、农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是农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备种子科学与工程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需要对其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和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1.知识与理论能力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种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种子工程、种子质量检测与检验等方面的知识。
其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需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2.创新能力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要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种子科学与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农业生产和种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实践能力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包括种子的收获、加工、储存、检测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他们还需要具备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实验和调查,具备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国际化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能力,了解国际上种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1.建设基础课程体系对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建设丰富全面的基础课程体系,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学、农业化学、农业工程等方面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包括种子的实地调研、实验研究和实践操作等环节。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巩固他们在理论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
3.加强科研训练在学生课程学习的需要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种子科学与工程,又称作种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种子生物学、种子工程和种子技术的学科。
其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种子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形成机制、种子萌发和发芽、种子的保存和贮藏、种子的病理学和生理学、种子处理技术等内容。
以下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些典型课程:
1. 种子生物学:介绍种子的形态结构、组织构成和发育过程,探讨种子的生理特性和遗传变异。
2. 种子生产学:讲解种子的繁育、选育和生产技术,包括种子的采集、加工和质量检测等内容。
3. 种子萌发与发芽:研究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萌发和发芽过程,讲解种子激发响应和生长调控机制。
4. 种子经济学:介绍种子在经济和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探讨种子市场、种子贸易和种子市场的法规政策。
5. 种子保藏学:研究种子的保存、贮藏和处理技术,包括种子贮藏条件控制、种子贮藏方法和种子质量保证等内容。
6. 种子病理学:研究种子传播病害的机制和防控技术,讲解种子病源学、种子感染和种子病毒检测等。
7. 种子生物技术:介绍种子工程和种子技术的发展,研究种子的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8. 种子质量检测:讲解种子质量评价指标和种子质量检测方法,学习种子品质检测和鉴定技术。
9. 种子营养特性:研究种子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探讨种子的营养学意义和用途。
10. 种子生态学:研究种子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适应性,讲解种子分散、萌发和生长对生态环境的响应。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
具体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专业特点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种子的生物学、工程学和技术应用,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
种子科学与工程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种子科学与工程
1120240 1120150 1120241 1100236
种子加工贮藏检验实习 Practice in Seed Processing, Storage and Testing 种子生产实习 Practice in Seed Production 校外实习 Off-Campus Practice 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Graduation Field Work and Thesis Writi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Ethical Education and Law Foundatio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Summa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1840-194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n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Fundamentals of Marxism
7.必读选读课程 10 学分 学生在学校公布的《必读课、文化素质教育选读课一览》中自行选择,须取得必读课 4 学分、 选读课 6 学分,方可毕业。
(二)专业教育 85 学分
1.学科基础课 23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310054
微积分Ⅰ Calculus I
学分 4
学期 1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Ⅳ+拓展英语Ⅰ)和“更高要求”班(英语Ⅱ、Ⅲ+拓展英语Ⅰ+拓展英语Ⅱ)。
3.计算机类 5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1. 引言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专门研究种子及相关技术的学科,它从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品质评价、种子处理与贮藏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种子的质量和种子的应用价值。
种子在现代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关注种子的生理活力、萌发力、贮藏特性等方面。
通过对种子的品质评测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为种子质量控制和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种子品质评价与改良种子品质评价与改良旨在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纯度、存活力和抗逆性等综合品质,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通过对种子的品质检测和分析,可以筛选出高质量的种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种子处理与贮藏技术种子处理与贮藏技术主要研究种子的处理方法和贮藏条件,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期和保持种子的品质。
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消毒、种衣施精等,而种子贮藏技术则探索了种子贮藏温度、湿度和气氛等因素对种子保存的影响。
2.4 种子工程技术种子工程技术通过研发种子处理设备、种子包装材料和种子加工工艺等手段,提高种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种子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种子行业的现代化,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种源资源。
3.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应用价值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种子科学与工程提高了种子的品质,可以筛选出高质量的种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种子科学与工程延长了种子的保存期,可以有效地节约种子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另外,种子科学与工程提供了种子处理和贮藏技术,有效地防止种子受到虫害、病害和灾害的侵害,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最后,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推动了种子工程技术的进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种源资源和种子处理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知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知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关于种子的学科,它涵盖了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和存储机构,它们承载着植物的遗传信息和生存能力。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种子科学与工程研究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种子通常由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外部保护层,它可以防止种子受到机械损伤和水分蒸发。
胚乳是种子的储藏组织,它提供了种子发芽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胚芽是种子中的植物胚胎,它包含了植物的生长点和根、茎、叶等器官的原始组织。
通过对种子形态和结构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种子的适应性和存活能力,从而为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种子科学与工程研究种子的生理和生态特性。
种子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耐受干旱、低温和高温等环境胁迫,保持种群的存活。
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
种子休眠是种子在一定条件下暂停生长和发育的一种适应性机制,可以延缓种子的老化和死亡。
种子萌发是种子从休眠状态到活跃状态的过程,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生理调控。
通过对种子的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揭示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机制,为种子保存、种子质量检测和种子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种子科学与工程还涉及种子的遗传和生物技术研究。
种子是植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者,通过种子的繁殖,植物能够将自身的遗传优势传递给下一代。
种子的遗传研究可以揭示种子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种子还是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对象。
种子质量检测、种子灭菌和种子转基因等技术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生物工程研究提供了基础。
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种子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为种子的保存、种子质量检测和种子改良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业生产和生物工程研究的发展。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什么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什么1. 引言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农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它涉及种子的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术。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种子作为农作物的基础,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和意义。
2. 学习内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种子生物学种子生物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它研究种子的形态结构、发育过程、营养储备、生理活性物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习种子生物学可以掌握种子的基本特征和发育规律,为种子的生产、贮藏、检测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2 种子遗传学种子遗传学是研究种子的遗传性状传递规律和变异机制的学科。
通过学习种子遗传学,可以了解种子的遗传多样性、遗传改良和遗传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技术,为培育高产、抗逆、优质的作物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3 种子生化学种子生化学是研究种子生命活动中涉及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的学科。
学习种子生化学可以掌握种子的代谢途径、营养物质变化以及与种子品质相关的生化指标,为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抗逆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4 种子工程学种子工程学是研究种子生产、贮藏、处理、加工和利用的学科。
学习种子工程学可以了解种子生产和加工的技术和方法,如种子加工设备的选择和操作、贮藏条件的控制,以及种子的杀菌、涂覆和包衣等处理技术,为种子的经营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 学习意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种子是农作物的基础,学习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种子的特性和规律,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种子遗传学的研究可以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推动农作物品种的优化和品质提升。
此外,种子生化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种子内部的物质代谢和营养成分变化,为优化种子储藏和处理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延长种子的保存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种子生物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杂交技术实习、种子生物
掌握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
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
3
专业技术 知识
掌握检验技术的基础知识 掌握加工和储藏的基础知识 掌握种子种苗快繁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子育种学、种子经营与 管理学、耕作学。
掌握分子育种的基础知识
掌握种子经营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掌握机械化生产和土壤耕作的基础知识
60
附图 1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拓扑图
61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大学计算机
程序设计基础
数字农业技术应用
综合素质类选修课程
种子经营
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军事理论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管理学
识
大学英语
创业基础
教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9
进行简单会话、阅读外文专业资料。
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农
具有数理统计、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业技术应用、大学英语等。
具有身体运动技能和军事能力
●掌握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技能
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
●掌握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培与生产的基础技能 析化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具有选育作物品种的能力
●具有种子生产和检验的能力
掌握化学基本知识
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析化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掌握植物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基础知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植物学、
掌握分子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
基础生物化学、田间试验与统
掌握田间试验与统计知识
计方法、植物生理学、普通遗
专业基础 掌握植物生产与病虫草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传学、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基
二、培养要求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毕业生达到以下培养标准: (一)具有从事种子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数理化知识、计算机知识、一定的人文与 社会科学知识、体育锻炼知识以及公文写作和文献检索知识。 1. 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公文写作知识。 2. 具备必备的体育锻炼知识。 3.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借助科技字典,能顺利 地阅读本专业文献,并具备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 4. 掌握文件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掌握扎实的种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解决生产问题的 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 掌握必要的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田间设计与统计、植物分子 生物技术、土壤与肥料、农业气象等基本理论知识; 2. 掌握遗传学、生态学、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基础理论知 识; 3. 掌握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植物分子育种学、种子经营与管理 学等方面的核心专业知识。 4.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种子和农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 熟悉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保护、种子生产、种子销售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三)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种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
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普通遗传学、农业气象学、植物 分子生物技术、土壤与肥料学、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植物分子育
56
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经营管理学。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主要专业实验:包括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 1.课程实验: 大学计算机实验、植物学实验、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实验、土 壤肥料实验、普通遗传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 验、作物病虫害防治实验、作物育种学实验、作物栽培学实验、种子生物学实验、植物分 子育种实验、种子检验学实验、种子生产学实验。 2.综合实验: 数学实验、化学实验。 (二)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1. 教学实习 植物学野外实习:在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辨识植物种类,以加强对植物基本形态结构 和类型的了解。 专业教学实习:分别在种子生产时期和加工贮藏时期进行集中实习,让学生深入种子 生产基地和种子企业进行参观和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 生产实习 社会实践:分别在两个学期的假期进行集中实习,让学生走进社会,深入企业、科研 单位等,锻炼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 植物生产实践:在农作物生长季节进行分散实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种子准备、 土地平整、播种、田间管理直至收获,完成一个生长季农作物的种植,提高学生的农事操 作和管理能力。 主要作物杂交技术实习:在农作物繁育季节进行集中实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几种主 要农作物的杂交技术。 3. 毕业实习 分别在四年级的两个学期分散进行,让学生进入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单位实习,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并撰写毕业论文。
2
知识 掌握基本的气象学知识和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基础 因工程原理、分子生物学、作
知识
物病虫害防治、杂草学、农业
掌握土壤和肥料科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土壤与肥料学、农业
具有生态学观点与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生态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
掌握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培与生产的基础知识 培学、专业导论。
掌握作物品种选育、提纯复壮的基础知识
4
人文素质
了解中国历史与国情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有一定的音乐、书画、礼仪知识
相应课程或教学活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 康、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军训、体育、 课外体育锻炼、球类比赛、文 艺活动等。
职业规划、创业基础、就 业指导、课程实习等。
音乐欣赏、礼仪礼节知识、 美学基础、书画比赛、校园艺 术节等。
农业生产机械化、市场营
掌握种子产业化的基础知识
销学、种子学专题、农业科研
专业拓展 具有种子生产、营销、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技能、耕作学、种子专业外语、
4
知识 具有农业无公害生产的知识
基因工程原理、农药学、农业
掌握从事农业科研的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
掌握一定的种子专业外语知识
仪器分析技术、园艺概论。
种子科学与工程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等农 业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基础知识扎实、 口径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62
1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学期 ● ● ● ● ● ● ● ● ■ ■ ■ ■ ※ = = =
57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农学学士学位。
七、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见附表1。
八、课程拓扑图
见附图 1。
九、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2。
58
附表 1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序号 知识结构
知识要求
掌握一定的哲学原理、必要的法律知识,理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概论
●具有种子加工和储藏的技能
●具有种子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2
专业核心 ●具备种子种苗快繁生产的能力 能力 ●具备分子育种的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植物学、 基础生物化学、田间试验与统 计方法、植物生理学、普通遗 传学、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基 因工程原理、分子生物学、作 物病虫害防治、杂草学、农业 气象学、土壤与肥料学、农业
业 课
程
植物生产类专业导论
有机化学
农业气象学
种子生物学
作物病虫害 防治
耕作学
专业限选课程
实践 教学 体系
公益劳动
社会实践
植物学野外实习 军事训练
种子综合教学实习 种子科研与生产实习 农作物种植实践 主要作物杂交技术
毕业实习
种子科学与工程系专业教学进程
第26周 第25周 第24周 第23周 第22周 第21周 第20周 第19周 第18周 第17周 第16周 第15周 第14周 第13周 第12周 第11周 第10周 第9周 第8周 第7周 第6周 第5周 第4周 第3周 第2周 第1周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序号 1
能力结构 基础能力
能力要求
相应课程
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处理公文的能力 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工 作的能力 掌外语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 B 级水平,能运用外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 史纲要、职业规划、军事理论、 大学体育、应用写作、大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