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空调容量计算

精密空调容量计算
精密空调容量计算

精密空调容量计算

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都会对计算机带来严重的影响。

●温度过高:电参数变化、尺寸变化、散热困难。

●温度过低:电参数变化、润滑性能降低、机器的几何尺寸变化。

●温度剧烈变化:电参数变化、水汽凝结、机器的几何尺寸变化。

●湿度过高:电参数变化、水汽渗透、金属生锈、腐蚀、短路等。

●湿度过低:龟裂、产生静电(摩擦)。

●洁净度:尘埃造成光路堵塞、鼓面及盘面划破、接插件磨损、工业气体及盐雾造成金属腐蚀。

计算机房有如下特点:

●余热量大

●余湿量小

●循环风量、

●焓差小

机房主要的热负荷来源于设备的发热量及维护结构的热负荷。因此,我们要了解主设备的数量及用电情况以确定精密空调的容量及配置。根据以往经验,除主要的设备热负荷之外的其他负荷,如机房照明负荷、建筑维护结构负荷补充的新风负荷、人员的散热负荷等,可根据计算机房的面积测算。

为了能够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得到机房的热负荷值。我们采用《计算机房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书及《空调制冷设计手册》的概略计算及校核的方法。

同时,根据机房的围护结构特点,主要是建筑的六面体结构及其饰面材料,如:墙体、顶面、地面,包括:楼层、朝向、外墙、内墙及墙体材料,及门窗型式、单双层结构及缝隙、散热条件);其他机房内发热的辅助设备,如:照明灯具的发热量、新风负荷、废气排放造成的热量流失等各种因素,计算出计算机房所需的制冷量,由此选定空调的容量。

系统设计依据

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3)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系统设计原则

1)通用性

本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设计标准。

2)可靠性

设备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不影响其他设备正常工作;

一体化供电能统筹设计保证主设备的不间断供电;

3)稳定性

所有产品都经过全球主要电信商、数据网长期的运行考验,在业界具有领先的技术、领先

的制造和领先的品牌。

4)安全性

符合高等级的抗扰度国际标准,工作安全可靠;

5)可维护性

主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便于故障的维护处理;

6)扩充性

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用户后期的扩容,做了合理的冗余设计;

7)智能化设计

系统主设备精密空调均采用智能化设计,不需要另购智能接口板;

8)经济性

系统整体设计,可合理设计设备容量,减少设备成本,给后期设备维护带来一站式服务。

环境质量:主机房温、湿度和洁净度按照国家A级标准设计。做到开机时其温度23±1℃,相对湿度45-65%,温度变化率<5℃/h并不结露;停机时其温度5-35℃,相对湿度40-70%,温度变化率<5℃/h并不结露。每升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少于18000粒(尘粒直径≧0.5μm)。

开机时机房内的温度、湿度要求

停机时机房内的温度、湿度要求

机房洁净度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机房内洁净度可定为A、B两级,本工程按照A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机房内尘埃的等级

在表态条件下,主机房内大于0.5微米的尘埃不大于18000粒/升

主机机房精密空调区域热负荷计算

机房热负荷计算:Q=Q1+Q2+Q3+Q4+Q5

机房主要热量的来源

1)设备负荷(计算机及机柜热负荷);

2)机房照明负荷;

3)建筑维护结构负荷;

4)补充的新风负荷;

5)人员的散热负荷等。

6)其他

热负荷分析:

1)计算机设备热负荷:

Q1=860xPxη1η2η3 Kcal/h

Q:计算机设备热负荷;P:机房内各种设备总功耗;

η1:同时使用系数η2:利用系数η3 :负荷工作均匀系数

通常,η1η2η3取0.6—0.8之间,本设计考虑容量变化要求较小,取值为0.7。

服务器机房设备热负荷=27*0.7*860=16254 Kcal/h

网络机房设备热负荷=16*0.7*860=12040 Kcal/h

2)照明设备热负荷:

Q2=CxP Kcal/h

P:照明设备标定输出功率

C:每输出1W放热量Kcal/hw(白炽灯0.86日光灯1)根据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要求及实际需求,机房照度应大于5001ux,照明功耗将以20 W/M2为依据计算。

3)人体热负荷

Q3=PxN Kcal/h

N:机房常有人员数量

P:人体发热量,轻体力工作人员热负荷显热与潜热之和,在室温为21℃和24℃时均为102Kcal。

本次设计机房为无人值守机房,不计算人体热负荷

4)围护结构传导热

Q4=KxFx(t1-t2) Kcal/h

K:转护结构导热系统普通混凝土为1.4-1.5 F:转护结构面积

t1:机房内内温度℃t2:机房外的计算温度℃

在以后的计算中,t1-t2定为10℃计算。屋顶与地板根据修正系数0.4计算。

服务器机房Q4=[1.5*(26-8.1(共用墙长度))*3.2*10]+ [1.5*(40+40)*0.4*10]=1339.2 Kcal/h

网络机房Q4=[1.5*(26-8.1(共用墙长度))*3.2*10]+ [1.5*(40+40)*0.4*10]=1339.2 Kcal/h

新风热负荷计算较为复杂,在此方案中,我们以空调本身的设备余量来平衡,不另外计算。

5)其他热负荷

除上述热负荷外,在工作中使用的示波器、电烙铁、吸尘器等也将成为热负荷,由于这些设备功耗小,只粗略根据其输入功率与热功当量之积计算。

Q5=860xP

P值取值1KW

服务器机房Q5=860Kcal/h

网络机房Q5=860Kcal/h

机房热负荷计算:Q=Q1+Q2+Q3+Q4+Q5

冷源设计:采用风冷精密空调设备,采用环保型制冷剂。

考虑到将来设备的扩容因素,空调制冷量设计应有余量保证。

服务器机房设计至少35KW的制冷量的空调系统,设计选用Stulz公司的2台制冷量36KW的CPD361 精密空调,单回路系统, 1+1冗余模式。

网络机房设计至少25KW的制冷量的空调系统,设计选用Stulz公司的2台制冷量26KW的CPD261 精密空调,单回路系统, 1+1冗余模式。

空调的出风形式: 风冷下送风

信道容量的计算

§4.2信道容量的计算 这里,我们介绍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根据信道容量的定义,就是在固定信道的条件下,对所有可能的输入概率分布)(x P 求平均互信息的极大值。前面已知()Y X I ;是输入概率分布的上凸函数,所以极大值一定存在。而);(Y X I 是r 个变量 )}(),(),({21r x p x p x p 的多元函数。并且满足1)(1 =∑=r i i x p 。所以可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来 计算这个条件极值。引入一个函数:∑-=i i x p Y X I )();(λ φ解方程组 0) (] )();([) (=∑?-???i i i i x p x p Y X I x p λ φ 1)(=∑i i x p (4.2.1) 可以先解出达到极值的概率分布和拉格朗日乘子λ的值,然后在解出信道容量C 。因为 ) () (log )()();(11 i i i i i r i s j i y p x y Q x y Q x p Y X I ∑∑=== 而)()()(1 i i r i i i x y Q x p y p ∑== ,所以 e e y p y p i i i i i y p x y Q i x p i x p l o g l o g ))(ln ()(log ) ()()() (==????。 解(4.2.1)式有 0log )()()()()()(log )(111=--∑∑∑===λe y p x y Q x y Q x p y p x y Q x y Q i i i i i r i s j i i i i s j i i (对r i ,,2,1 =都成立) 又因为 )()()(1j k k r k k y p x y Q x p =∑= r i x y Q s j i j ,,2,1,1)(1 ==∑= 所以(4.2.1)式方程组可以转化为 ),,2,1(log ) ()(log )(1r i e y p x y Q x y Q j i j s j i j =+=∑=λ 1)(1 =∑=r i i x p

风力发电用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及其仿真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风力发电用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及其仿真研究 姓名:张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气工程 指导教师:唐跃进 2011-05

摘 要 随着环境压力不断增加,新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其中风力发电技术在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但由于自然风具有波动性与间歇性的特点,使得风电场输出功率不稳定。随着电力系统中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由并网风电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超导磁储能装置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和四象限独立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输出的特性,能有效增强风电场稳定性,克服自然风波动带来的危害。蓄电池储能装置存储容量大,技术成熟且价格低廉,能够有效增强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克服自然风间歇性带来的危害。 本文主要对超导磁储能装置增强风电场稳定性、蓄电池储能装置增强风电场供电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蓄电池储能装置的容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有效性。 论文首先研究了风电并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储能装置在风电场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储能装置增强风电场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超导磁储能装置和蓄电池储能装置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以经济性指标为目标函数,给出了以求解蓄电池装置容量的适应度函数。 最后,在Matlab平台下,搭建了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模型,仿真分析了超导磁储能装置对于抑制风电场并网瞬间功率波动、风电场输出功率波动和风电机组三相短路故障的作用。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蓄电池储能装置容量进行了优化配置,仿真分析验证了蓄电池在增强风电场供电可靠性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风力发电超导磁储能蓄电池储能遗传算法

实验三 信道容量计算

实验三信道容量计算 一、实验目的: 了解对称信道与非对称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率的极限,当信息传输率小于信道容量时,通过信道编码,能够实现几乎无失真的数据传输;当数据分布满足最佳分布时,实现信源与信道的匹配,使得信息传输率能够达到信道容量。本实验利用信道容量的算法,使用计算机完成信道容量的计算。 实验采用迭代算法计算信道容量,即:设DMC的转移概率pyx(i,j),p(i)是任意给定的一组初始给定输入分布,开始为等概率分布,以后逐次迭代更新p(i)的取值。其所有分量P (i)均不为0。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操作: 具体方法: 1、计算q(j)=∑ i j i pyx i p) ,( *)(,pyx(i,j)为信道转移概率 2、计算a(i) 先算中间变量d(i)=∑ j j q j i pyx j i pyx) ( /) ,( log( *) ,( 然后,a(i)=exp(d(i)) 3、计算中间变量U=∑ i i p i a)( *)( 4、计算IL=log2(u) 5、计算IU=log2(max(a(i)) 6、当IU-IL>ε(ε为设定的迭代精度)时,进入以下循环,否则输出迭代次数n,信道容量C=IU计算结果,最佳分布p(i)。 ①重新计算p(i)=p(i)*a(i)/U ②计算q(j),方法同1 ③计算a(i),方法同2 ④计算中间变量U=∑ i i p i a)( *)( ⑤计算IL=log2(u) ⑥计算IU=log2(max(a(i)) ⑦计次变量n=n+1

返回6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 四、实验内容: 假设离散无记忆二元信道如图所示,编程,完成下列信道容量的计算 2e 1. 令120.1e e p p ==和120.01e e p p ==,先计算出信道转移矩阵,分别计算该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和最佳分布,将用程序计算的结果与用对称信道容量计算公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贴到实验报告上。 2. 令10.15e p =,20.1e p =和10.075e p =20.01e p =,分别计算该信道的信道容量和最佳分布; 四、实验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给出源代码,写出信道对应的条件转移矩阵,计算出相应结果。并定性讨论信道容量与信道参数之间的关系。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选用的电机功率:N=(Q/3600)*P/(1000*η)*K 其中风量Q单位为m3/h,全压P单位为Pa,功率N单位为kW,η风机全压效率(按风机相关标准,全压效率不得低于0.7,实际估算效率可取小些,也可以取0.6,小风机取小值,大风机取大值),K为电机容量系数,参见下表。 1、离心风机 2、轴流风机:1.05-1.1,小功率取大值,大功率取小值。 选用的电机功率N=(Q/3600)*P/(1000*η)*K 风机的功率P(KW)计算公式为P=Q*p/(3600*1000*η0* η1) Q—风量,m3/h; p—风机的全风压,Pa; η0—风机的内效率,一般取0.75~0.85,小风机取低值、大风机取

高值。 η1—机械效率: 1、风机与电机直联取1; 2、联轴器联接取0.95~0.98; 3、用三角皮带联接取0.9~0.95; 4、用平皮带传动取0.85。 如何计算电机的电流: I=(电机功率/电压)*c 功率单位为KW 电压单位:KV C:0.76(功率因数0.85和功率效率0.9乘积)

解释一下风机轴功率计算公式:N=QP/1000*3600*0.8*0.98 Q是流量,单位为m3/h,p是全风压,单位为Pa(N/m2)。 注意:功率的基本单位是W,在动力学中,W=N.m/s。 QP的单位为N.m/h=W*3600。 风机轴功率一般用kW表示。 1000是将W换算为kW。 3600将小时换算为秒。 上述计算获取的是风机本身的输出功率,风机轴功率是指风机的输入功率,也等于电机的输出功率。风机输出功率除以转换效率就是风机的轴功率。 0.8是风机内效率估计值。 0.98是机械效率估计值。

寻呼空口信道容量及信道容量计算

寻呼空口信道容量及FACH 信道 容量计算方法

目录 1寻呼容量计算方法 (2) 1.1现网理论容量计算 (2) 1.2实际网络环境下的容量计算 (3) 2寻呼容量扩容方案 (3) 2.1寻呼拥塞产生的原因 (3) 2.2寻呼容量预警机制 (4) 2.3现网容量评估 (4) 2.4空口寻呼扩容方案 (5) 2.4.1方案原理 (5) 2.4.2目标容量 (6) 3FACH信道容量评估 (7)

1寻呼容量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寻呼容量的单位是个/时间/小区,也就是说衡量一个RNC支持多大的寻呼量是以小区为标准的,比如某RNC支持的寻呼容量应为XX个/小时/小区或者XX个/秒/小区。 RNC设备支持的理论寻呼量为45万TMSI/小时/小区,实际每小区支持的寻呼容量则取决于空口的寻呼容量配置。 空口寻呼容量配置计算方法如下(以小区为参考单位): PCH寻呼能力计算公式为:Ntfs×RoundDown[(TBSize-7)/Lue]×Npch/(Nr×Tpbp) IMSI寻呼时, Ntfs×RoundDown[(TBSize-7)/72]×Npch/(Nr×Tpbp) TMSI/PTMSI寻呼时,Ntfs×RoundDown[(TBSize-7)/40]×Npch/(Nr×T pbp) 注:RoundDown为向下取整。 如果空口环境不好,存在大量重传的时候,则上面的公式需要再除以(1+Nr),寻呼容量减半,通常情况下不考虑重传。 1.1现网理论容量计算 除西安网络进行寻呼信道扩容外,现网目前各项空口寻呼信道参数配置如下表: 协议参数说明备注现网配置 Ntfs PCH传输格式中 240bit块的个数(一 个寻呼子信道承载) 传输块个数 一般配置为0、1。Ntf与PCH所在 的SCCPCH的码道数目相关。 1 Tbsize PCH传输块大小240 Npch 每个寻呼块配置的寻 呼子信道数目 协议规定Npch<=8 8 Nr 重复因子相同寻呼的重发次数 1 Tpbp PICH的寻呼周期重复周期/ Tpbp 640ms/320ms 640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模型简介(环发[2003]141号)

附件二: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模型简介 说明:本部分内容是“重点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各推荐模型的简介,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各城市了解各模型的功能和基本原理,同时,了解如选用该模型,都需要准备哪些输入数据,以便各城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提前准备。 第一部分大气扩散烟团轨迹模型 1 大气扩散烟团轨迹模型简介 该模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开发。 烟团扩散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对污染源排放出的“烟团”在随时间、空间变化的非均匀性流场中的运动进行模拟,同时保持了高斯模型结构简单、易于计算的特点,模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1 三维风场的计算 首先利用风场调整模型,得到各预测时刻的风场,由于烟团模型中释放烟团的时间步长比观测间隔要小得多,为了给出每个时间步长的三维风场,我们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利用前后两次的观测风场内插出其间隔时间内各个时间步长上的三维风场,内插公式如下: [] ()t t t n n i t V t V t V V i ? - =? - + = 1 21 2 1 ) ( ) ( ) (

式中: V(t 1)、V(t 2)—分别为第1和第2个观测时刻的风场值; t ?—烟团释放时间步长; n —为t 1、t 2间隔内的时间步长数目; V i —表示t 1、t 2间隔内第i 个时间步长上的风场值。 1.2 烟团轨迹的计算 位于源点的某污染源,在t 0时刻释放出第1个烟团,此烟团按t 0时刻源点处的风向风速运行,经一个时间步长t ?后在t 1时刻到达P 11,经过的距离为D 11,从t 1开始,第一个烟团按P 11处t 1时刻的风向风速走一个时间步长,在t 2时刻到达P 12,其间经过距离D 12,与此同时,在t 1时刻从源点释放出第2个烟团,按源点处t 1时刻的风向风速运行,在t 2时刻到达P 22,其经过的距离为D 22,以此类推,从t 0时刻经过j 个t ?,到t j 时刻共释放出了j 个烟团,这时,这j 个烟团的中心分别位于Pij ,i=1,2,…j ,设源的坐标为(Xs ,Ys ,Zs(t)),Zs(t)为t 时刻烟团的有效抬升高度,Pij 的坐标为(Xij ,Yij ,Zij ),u 、v 分别为风速在X 、Y 方向的分量,则有如下计算公式: t 1时刻: 2 1121111100110011001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Y Y X X D D t t Z Y X t W Z Z t t Z Y X t V Y Y t t Z Y X t U X X -+-==??+=??+=??+= t 2时刻: 2222222222112211221122211122111211121121111111111121111111111211111111112)()()](,,,[)](,,,[)](,,,[)()(],,,[],,,[],,,[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Y Y X X D D t t Z Y X t W Z Z t t Z Y X t V Y Y t t Z Y X t U X X Y Y X X D D D D t Z Y X t W Z Z t Z Y X t V Y Y t Z Y X t U X X -+-==??+=??+=??+=-+-+=+=??+=??+=??+=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电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是指在此数据下电机为最佳工作状态。 额定电压是固定的,允许偏差10%。 电机的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是随着所拖动负载的大小而不同; 拖动的负载大,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 拖动的负载小,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电机会过热烧毁;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则造成材料浪费。 它们的关系是: 额定功率=额定电流IN*额定电压UN*根3*功率因数 实际功率=实际电流IN*实际电压UN*根3*功率因数 二,280KW水泵电机额定电流和启动电流的计算公式和相应规范出处 (1)280KW电机的电流与极数、功率因素有关一般公式是:电流=((280KW/380V)0.8.5机的电流怎么算 答:⑴当电机为单相电机时由P=UIcosθ得:I=P/Ucosθ,其中P为电机的额定功率,U为额定电压,cosθ为功率因数; ⑵当电机为三相电机时由P=√3×UIcosθ得:I=P/(√3×Ucosθ),其中P为电机的额定功率,U为额定电压,cosθ为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 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或电容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1) 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在这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是 (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 小于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 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千瓦)及电抗性的无用功。功率因数是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 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保尔金能使两个峰值重新接近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对于功率因数改善

信道容量实验报告

湖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第1页共9页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2)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程序; (3)掌握C 语言数值计算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2、实验方法 硬件:pc 机 开发平台:visual c++软件 编程语言:c 语言 3、实验要求 (1)已知:信源符号个数r 、信宿符号个数s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 。 (2)输入:任意的一个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信源符号个数、信宿符号个数和每 个具体的转移概率在运行时从键盘输入。 (3)输出:最佳信源分布P*,信道容量C 。 4.算法分析 1:procedure CHANNEL CAPACITY(r,s,(ji p )) 2:initialize:信源分布i p =1/r ,相对误差门限σ,C=—∞ 3:repeat 4: 5: 6: C 221 1 log [exp(log )] r s ji ij r j p φ==∑∑ 7:until C C σ ?≤ 8:output P*= ()i r p ,C 9:end procedure 21 21 1 exp(log ) exp(log ) s ji ij j r s ji ij r j p p φφ===∑∑∑i p 1 i ji r i ji i p p p p =∑ij φ

5.程序调试 1、头文件引入出错 f:\visualc++\channel\cpp1.cpp(4) :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clude 纠错://#include f:\visualc++\channel\cpp1.cpp(5) :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value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clude 纠错://#include 2、变量赋值错误 f:\visualc++\channel\cpp1.cpp(17) : error C2065: 'ij'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17) : error C2440: 'initializing' : cannot convert from 'int' to 'float ** ' Conversion from integral type to pointer type requires reinterpret_cast, C-style cast or function-style cast ————float **phi_ij=ij=NULL; 纠错:float **phi_ij=NULL; 3、常量定义错误 f:\visualc++\channel\cpp1.cpp(40) : error C2143: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for' ————for(i=0;i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84)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if(fabs(p_j)>=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100)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if(fabs(phi_ij[i][j])>=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116)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while(fabs(C-C_pre)/C>DELTA); 纠错:#define DELTA 0.00000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8) : error C2065: 'MAXFLOAT'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68)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int'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 ————C=-MAXFLOAT; 纠错:#define MAXFLOAT 1000000; 3、引用中文逗号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65: 'Starting'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59: syntax error : '.'

风电功率波动平抑效能与储能容量之间关系的分析

2009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风电功率波动平抑效能与储能容量之间关系的分析 研究 宇航,张真卿,苑田芬,黄亚峰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 13201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stabilizing wind power fluctuations and capacity of storage system YU Hang,ZHANG Zhenqing,YUAN Tianfen,HUANG Yanfeng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lin 132012,Jilin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stabilizing wind power fluctuations and capacity of storage system as research objectives while proposing the methods of stabilizing wind power fluctuations and the algorithms of calculating the storage system capacity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low-pass filter.Then simulating the process of stabilizing power fluctuations based on the output power dat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tabilizing the short-tem fluctuations in minutes level could reduce the change rate of wind farm output power and the needed storage capacity is smaller, while stabilizing the mid-tem or long-tem fluctuations in hours level could make the waves of output power more stably but the increase amplitude of the needed storage capacity is larger. keywords:storage system;wind power fluctuations;low-pass fliter 摘 要:本文以风电功率波动平抑效能与储能容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基于低通滤波原理的风电功率波动储能平抑方法及满足平抑过程能量需求的储能容量算法,根据风电场实际输出功率数据对功率波动平抑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滤除风电功率的分钟级短期波动,可明显减小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变化率,而且所需的储能容量较小,滤除风电功率的小时级甚至一天的中、长期波动,虽然可以使风电场输出功率更加平稳,但所需储能容量增幅很大。 关键字:储能;风功率波动;低通滤波 0 引言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具有环境友好、技术成熟、全球可行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风电得到较快发展,截止到2008年底,装机容量达到892万千瓦,预计在2020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1亿千瓦。 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取决于风速,具有不可预期性和波动性。当电网所接纳的风电容量超过一定份额时,风电功率波动将增加电网运行调整负担[1],因此,对于大型风电场往往需要限制其输出功率的波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文件GB/Z 19963-2005中对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 在风电场出口处安装储能系统是减小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率的理想途径[3-4],当储能系统容量足够大时,可以利用储能系统对风电功率波动进行有效调控,使风电场成为可调度电源。然而,由于储能系统成本往往比较昂贵,实际上只能利用有限容量的储能系统来优化风电场的功率输出,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可控程度与所配置的储能容量密切相关。因此,分析风电功率波动平抑效能与储能容量之间的关系是风电控制领域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储能系统抑制风电功率变化率的方法以及满足平抑过程能量需求的储能容量算法,以某额定容量为50MW的风电场为例,根据其实际输出功率数据对功率波动平抑过程进行仿真,验证该平抑方法的有效性,分析风电功率波动平抑效能与储能容量之间的关系,为风电场通过配置储能系统平抑风电功率波动提供有效的参考。 1 基于低通滤波原理的风电功率波动储能平抑方法 应用储能系统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原理如图1

输送机电机功率的计算方法

输送机的电机功率怎么计算 本文由临沂瑞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结发布: 输送机速度0.1m/s 输送重量16kg 链板重量也已知水平输送输送链拉力P=F*V,在水平中 F就是摩擦力f,而不是重力,要是数值向上的话就用重力。还有功率一定要选大于网带输送机使用功率 。1、定义计算方法:减速比=输入转速÷输出转速。2、通用计算方法:减速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 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3、齿轮系计算方法:减速比=从动齿轮齿数÷主动齿轮齿数(如 果是多级齿轮减速,那么将所有相啮合的一对齿轮组的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 乘即可。4、皮带、链条及摩擦轮减速比计算方法:减速比=从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 电动机的功率,应根据生产机械所需要的功率来选择,尽量使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选择时应注意 以下两点: ①如果电动机功率选得过小.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造成电动机长期过载.使其绝缘因发热而 损坏.甚至电动机被烧毁。 ②如果电动机功率选得过大.就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其输出机械功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功率 因数和效率都不高,不但对用户和电网不利。而且还会造成电能浪费。 要正确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必须经过以下计算或比较: P=F*V /1000 (P=计算功率 KW, F=所需拉力 N,工作机线速度 M/S) 对于恒定负载连续工作方式,可按下式计算所需电动机的功率: P1(kw):P=P/n1n2 式中 n1为生产机械的效率;n2为电动机的效率,即传动效率。 按上式求出的功率P1,不一定与产品功率相同。因此.所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等于或稍大于计算所得

正式实验报告二—信道容量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不同类型信道的不同特点与不同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进一步熟悉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 2.进一步复习巩信道性质与实际应用; 3.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程序。 三、实验仪器、设备 1、计算机-系统最低配置256M内存、P4 CPU; 2、MATLAB编程软件。 四、实现原理 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率的极限,当信息传输率小于信道容量时,通过信道编码,能够实现几乎无失真的数据传输;当数据分布满足最佳分布时,实现信源与信道的匹配,使得信息传输率能够达到信道容量。本实验利用信道容量的算法,使用计算机完成信道容量的计算。 实验采用迭代算法计算信道容量,即:设DMC的转移概率pyx(i,j),p(i)是任意给定的一组初始给定输入分布,开始为等概率分布,以后逐次迭代更新p(i)的取值。其所有分量P (i)均不为0。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操作: 具体方法: 1、计算q(j)= i j i pyx i p) ,( *)(,pyx(i,j)为信道转移概率 2、计算a(i)

先算中间变量d(i)=∑ j j q j i pyx j i pyx) ( /) ,( log( *) ,( 然后,a(i)=exp(d(i)) 3、计算中间变量U=∑ i i p i a)( *)( 4、计算IL=log2(u) 5、计算IU=log2(max(a(i)) 6、当IU-IL>ε(ε为设定的迭代精度)时,进入以下循环,否则输出迭代次数n,信道容量C=IU计算结果,最佳分布p(i)。 ①重新计算p(i)=p(i)*a(i)/U ②计算q(j),方法同1 ③计算a(i),方法同2 ④计算中间变量U=∑ i i p i a)( *)( ⑤计算IL=log2(u) ⑥计算IU=log2(max(a(i)) ⑦计次变量n=n+1 返回6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 五、实验步骤 1、计算非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 运行程序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电机电流计算公式: 单相电动机电流计算公式 I=P/(U*cosfi) 例如,如果单相电压U=0.22kv,cosfi=0.8,则I=P/(0.22*0.8)=5.68p 三相电动机电流计算公式 I=P/(1.732*U*cosfi) 例如,如果三相电压U=0.38kv,cosfi=0.8,则I=P/(1.732*0.38*0.8)=1.9p 根据经验,220V:kW/6A,380V:kW/2a,660V:kW/1.2a,3000V:4kw/1a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常用三相电机功率计算) P1=1.732*U*I*cosφ 其中P1(W)为三相电动机的功率,u(V)为线电压,I(a)为线电流,cosφ功率因数通常为0.8 计算公式为:P2=3*P1

这是三相电源Y接线的三倍功率。 [导读]电动机的功率应根据生产机械所需的功率来选择,使电动机在额定负荷下尽可能地运行。选择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电动机的功率应根据生产机械所需功率选择,使电动机在额定负荷下尽可能地运行。选择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如果电机功率过小,会出现“小马拉车”现象,导致电机长期过载,其绝缘层会因受热而损坏,甚至导致电机烧毁。 ②如果电机功率过大,机械输出功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功率因数和效率都不高,不仅给用户和电网带来损失,而且还会浪费电能。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传动元件对于传动功率来说都会过大,造成传动元件选择过多,严重浪费设备投资。 电机电流计算公式: 单相电动机电流计算公式 I=P/(U*cosfi)

例如,如果单相电压U=0.22kv,cosfi=0.8,则I=P/(0.22*0.8)=5.68p 三相电动机电流计算公式 I=P/(1.732*U*cosfi) 例如,如果三相电压U=0.38kv,cosfi=0.8,则I=P/(1.732*0.38*0.8)=1.9p 根据经验,220V:kW/6A,380V:kW/2a,660V:kW/1.2a,3000V:4kw/1a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常用三相电机功率计算) P1=1.732*U*I*cosφ 其中P1(W)为三相电动机的功率,u(V)为线电压,I(a)为线电流,cosφ功率因数通常为0.8 计算公式为:P2=3*P1 这是三相电源Y接线的三倍功率。 电动机功率计算方法详细说明 7.jpg公司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

实验一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 1.实验目的 一般离散信道容量的迭代运算 2.实验要求 (1)理解和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理解一般离散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采用Matlab编程实现迭代算法 (4)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3.源代码 clc;clear all; //清屏 N = input('输入信源符号X的个数N='); //输入行数 M = input('输出信源符号Y的个数M='); //输入列数 p_yx=zeros(N,M); //程序设计需要信道矩阵初始化为零 fprintf('输入信道矩阵概率\n') for i=1:N //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输入 for j=1:M p_yx(i,j)=input('p_yx='); //输入信道矩阵概率 if p_yx(i)<0 //若输出概率小于0则不符合概率分布 error('不符合概率分布') end end end for i=1:N //各行概率累加求和 s(i)=0; for j=1:M s(i)=s(i)+p_yx(i,j); end end for i=1:N //判断是否符合概率分布 if (s(i)<=0.999999||s(i)>=1.000001) //若行相加小于等于0.9999999或者大于等于1.000001 Error //('不符合概率分布') end end b=input('输入迭代精度:'); //输入迭代精度 for i=1:N p(i)=1.0/N; //取初始概率为均匀分布(每行值分别为1/N,)end for j=1:M //计算q(j) q(j)=0; for i=1:N q(j)=q(j)+p(i)*p_yx(i,j); //均匀分布的值乘上矩阵值后+q(j),然后赋值给q(j)实现求和

1、A-P值法在大气环境容量测算中的应用__徐大海

城市大气污染物(以SO 2为例)排放总量控制A-P 值法简介 一、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时所需的资料 1.总量控制区面积S 2.总量控制区内的功能分区的面积S i 3.功能分区的控制浓度(标准浓度限值)C i 二、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万吨/年)的步骤 1. 根据总量控制区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总量控制系数A 值(取中值) 2. 按功能分区的控制浓度(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C i 3. 确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A i 值 i i C A A ?= 4. 确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S S A Q i i ai = 5. 根据总量控制区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低源分担率α值,确 定各个功能区低矮源(面源)允许排放总量: ai bi Q Q ?=α 6. 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a Q 和低矮面源允许排放总量b Q ∑==n i ai a Q Q 1,∑==n i bi b Q Q 1 7. 如果计算出的a Q 值小于上级部门的指令允许排放总量,则在总量控制区内就使用该a Q 值可以继续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内各个功能分区内的点源允许排放量,也可以在该市的辖区内适当增加控制区面积(即增加新的开发区)以使A-P 值法计算的a Q 值与指令总量接近,但是不得超过指令值。 8. 如果计算出的a Q 值大于上级部门的指令允许排放总量,则在总量控制区内用下式计算出A 值后,再从本节第3条向下继续计算。 ∑==n i i i S S C Q A 1)/(指令

用该a Q 值可以继续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内各个功能分区内的点源允许排放量, 三、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内各个功能分区内的点源允许排放量的步骤 1. 根据总量控制区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总量控制系数P 值 2. 按以下公式计算各个功能区内所有点源的初始允许排放量(吨/小时) 2610e i pii H C P Q ???=- e H -点源的有效高度(烟囱的实体高度加上抬升高度), 这里C i 用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 3. 按点源的实体高度分类为低架源(排气筒高度小于30米)、中架源(排气筒高度大于或等于30米但小于100米)、高架源(排气筒高度大于或等于100米) 4. 在功能分区内,将属于中架源的点源初始允许排放量相加,并乘以8760小时得到中架源的年初始允许排放总量Q mi ,并用(万吨/年)表示 5. 计算各个功能分区内的点源调整系数βi m i bi ai i Q Q Q /)(-=β 如果1>i β,则取1=i β 6. 在总量控制区内,将属于中架源的点源初始排放量相加,并乘以8760小时得到中架源的年初始允许排放总量Q m ;将属于高架源的点源初始排放量相加,并乘以8760小时得到高架源的年初始允许排放总量Q c ,二者都用(万吨/年)表示。 7. 计算总量控制区内的点源调整系数β )/()(c m b a Q Q Q Q +-=β 如果1>β,则取1=β 8. 再按以下公式计算各个功能区内所有点源的最终允许排放量(吨/小时) i pii e i i pi Q H C P Q ββββ??=?????=-2610 四、列出总量控制区和各个功能分区的允许排放总量、低矮面源允许排放总量和各个点源的允许排放量清单 五、将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A-P 值法试用于控制pm10时,低源分担率α值在长江以北可适当放宽到0.4,在长江以南可适当放宽到0.5 城市大气污染物(以SO 2为例)排放总量控制A-P 值法简介结束。

风电储能容量优化计算

大型并网风电场储能容量优化方案 2012-08-17 00:00 原文链接 为减少大型并网风电场输出功率不稳定给系统频率造成的较大影响,在Matlab平台中仿真了风电机组输出功率随风速变化的规律,以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特性函数和风电场风速概率分布函数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计算大型风电系统长时间稳定输出所需储能容量的方法,并用实际风电场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期为风电场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0 引言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力,其原动力是风。自然界风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影响着风力发电机的出力。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的不稳定性使风力发电具有许多不同于常规能源发电的特点。大规模风电场并网对系统稳定性[1-2]、电能质量[3-6]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适当的处理,不仅会危及负荷端用电,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电网崩溃,而且会制约风能的利用,限制风电场的规模。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7]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将重点建设约30 个10万kW以上的大型发电场和5个百万kW 级风电基地。大型风电并网将对电网运行的稳态频率产生一定影响。风电场优化输出[8]是保证电网频率稳定的重要技术问题。 文献[9]用飞轮储能系统来实现风电机输出功率补偿,具有储能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且无环境污染的优点。 文献[10]仿真研究了串并联型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对平滑风力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具有高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控制简单、转换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 文献[11]研究了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在改善并网风电场电能质量方面的应用情况,具有快速的功率吞吐率和灵活的4 象限调节能力。 文献[12-14]对超导储能装置(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SMES)在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作了深入研究,发现超导储能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4 象限运行能力和无损储能等优势。 储能技术在并网风电场中的应用已被广泛研究,相关学者正努力攻克大容量储能技术,并不断降低单位储能成本。目前,容量为5GW.h 的SMES已通过可行性分析和技术论证[1 5]。不过,按现有的储能方式,即风力发电机始终以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 nt tracking,MPPT)方式运行,当负荷较轻(如夜间)时,部分电能被储存,当负荷重且遇到弱风时,储能设备中的能力被转换成电能进行补偿,这时因为电网负荷的波动特性往往并不与风电功率的波动特性一致,仍存在如何合理选取储能容量大小的问题。另一种办法是降额发电,即在正常情况下,风电场不按照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式运行,而是按最大功率的一定百分比发电,当风力下降或上升时,相应地提升或降低发电能力,以减缓发电量的随机波动。这种方法直接影响了风能利用的效率,大大降低了运营利润,且调节能力有限。

电机的耗电量的公式计算

电机的耗电量以以下的公式计算: 耗电度数=(根号3)X 电机线电压X 电机电流X 功率因数) X 用电小时数/1000 电机的额定功率是750W,采用星形接法,接在三相380伏的电源上,用变频器监测电流是1.1A;我又用钳形电流表进行测量,测得每相电流为1.1A,这就说明变频器和钳形电流表测得的电流是一致的。 因为电机是星形接法,线电压是相电压的倍,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电机实际消耗的功率:380×× = 724 W,这样电机实际消耗的功率就接近于电机的额定功率。 如果电机是三角形接法,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线电流是相电流的倍,电机实际消耗功率的计算是一样的。 这就说明:三相交流电机实际消耗的功率就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 电机额定功率为450kW,功率因数为,电机效率为%,现运行中发现电流为40A,电压为6000V,那么怎么正确计算电机的各项功率以及电机有功及无功的损耗

高压电机一般为三相电机. 视在功率=×6000×40= 有功功率=×6000×40×= 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平方减有功功率平方开根二次方) 有功损耗=有功功率×%)=×= 无功损耗=无功功率×%)=×= 注明:电机不运行于额定状况,效率及功率因数是有偏差的,上述数值只能为理论值,可能与实际会有点小偏差。 因为铭牌上所标的额定功率是电机能输出的机械功率, 所以不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就象一个10KW的电动机,他能输出的机械功率是10KW,但它所消耗的电功率要大于10KW, 三相电动机的功率计算公式: P=*U*I*cosΦ . 三相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不是一个定数,它与制造的质量有关,还与负载率的大小有关。为了节约电能,国家强制要求电机产品提高功率因数,由原来的到提高到了现在的到,但负载率就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