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的基本知识
给药的基本知识

节滴速后)
七对:
一注意:
给药的原则 五个准确:
四、给药的途径
给药途径的选择应依据药 物的性质、剂型、机体对 药物的吸收情况以及治疗
需要决定
常用的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推注)、 肌肉组织注射、皮下组织、皮肤黏膜、
口服、呼吸道吸入、直肠
吸收速度顺序: 静脉滴注(推注) >呼吸道吸入次数和时间
给药的次数和时间
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以 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为前 提,兼顾药物的特性和人体生理 节奏。
六、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方面 机体方面 饮食方面
(一)药物方面 1.用量:注意药物的中毒剂量。 2.剂型:缓释剂、肠溶制剂、雾化制剂等。 3.给药途径与时间:静脉、口服、外敷等。 4.联合用药:某些疾病的治疗需联合用药。
安全的 监护者
二、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一)药物的种类
水溶液、混悬液、 粉剂、结晶、油
剂等
内服药 注射药
片剂、散剂、丸 剂、胶囊、溶液
等
外用药
软膏、擦剂、栓 剂、涂膜剂等
粘贴药片、植入 慢溶药片、胰岛
素泵等
新型制剂
(二)药物的领取
病室内常用药物: 剧毒药、麻醉药: 贵重药物和特殊药物: 日常用药:
(二)机体方面 1.生理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等。 2.病理状态:经肝脏或者肾脏代谢的不同。 3.心理行为因素
(三)饮食方面
1.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疗效:粗纤维食物-驱虫剂 2.干扰药物吸收、降低疗效:菠菜-钙剂 3.改变尿液PH值,影响疗效:荤菜-氨苄西林
(三)药物的保存
药柜的位置符合要求 药品分类存放 药品标签明确
定期检查药品质量 根据不同性质妥善保管
基础护理之给药的基本知识

注意药物浓度和剂量
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按照医生或说明 书上的推荐浓度和剂量使用,不要随 意增减剂量或改变浓度。
注意给药频次
外用药物的给药频次应按照医生或说 明书上的建议进行,不要过于频繁或 间隔过长。
外用给药的给药方式
涂抹
敷裹
将药物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帮助药物 吸收。
将药物敷在患处,用纱布等覆盖,固定好 。的建议。 Nhomakorabea03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的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注射给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防止感染。
核对药物与患者信息
确保药物与患者的信息准确无 误,防止误用药物。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 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有炎 症、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与 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基础护理之给药的基本知识
目录
• 给药的基本概念 • 口服给药 • 注射给药 • 外用给药 • 其他给药方式
01
给药的基本概念
给药的定义
总结词
给药是指将药物施用于患者,以预防 、诊断或治疗疾病的过程。
详细描述
给药是将药物传递到患者体内,使其 在体内发挥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的 作用。给药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口 服、注射、吸入等。
给药的途径
总结词
给药的途径包括经口给药、直肠给药、 阴道给药、皮肤给药等。
VS
详细描述
经口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 和舌下含服。直肠给药是将药物通过肛门 塞入直肠内。阴道给药是将药物放入阴道 内。皮肤给药是将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 如外用膏药等。不同的给药途径适用于不 同的药物和疾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可 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护士资格考试给药基本知识

给药的基本知识
药物疗法简称给药,是用于维护患者健康、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给药的操作者,因此,我们不仅要熟悉药物的药理知识,还需要掌握药物的保管方法、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严格遵守给药原则,对患者进行全面、安全的给药护理,使其获得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
对“号”入座(保存)
(注意:剧毒药和麻醉药,应凭医生处方和空安瓿领取补充。
)
(2)药物分类放置,剧麻药加锁由专人管理并列入交班内容。
(3)所有药物必须定期检查,妥善保管。
(4)用药时注意先拿先用,以避免药物过期。
“立场”坚定(原则)
1. 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准确的药物,准确给药剂量、浓度、途径和时间。
2.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查对),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3.安全正确用药: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按需做药物过敏试验,并加强观察。
4.观察用药反应:监测病人病情变化,观察用药后反应。
给药途径
药物吸收顺序:气雾吸入>舌下含服>直肠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皮肤给药。
缩写含义
临床上给药时间与次数的医嘱大部分都采用的是缩写形式,护士必须熟悉这些缩写,才能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措施,安全正确的给药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所必
须遵守的规范。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十一章给药1

询问“三史”: 乙醇消毒 进针手法 皮丘要求: 拔针勿压 嘱咐注意事 20min查看结果
示指固定针栓 角度:5℃ 深度:针尖斜面 药液:0.1ml
(二)皮下注射
定义
目的
部位
操作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 皮下组织的方法
不宜采用口服但需要立即达到疗效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
➢ 上臂三角肌下缘等 ➢ 大腿前侧、外侧 ➢ 两侧腹壁
一、注射法的种类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二、注射原则
•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 注射前排尽空气 • 注药前检查回血 • 应用无痛注射技术
注射器、针头
注射法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动脉注射
口服给药法
备药核对 规范配药 核对分发 观察反应 整理用物
固体药:药匙 液体药:量杯 油剂药:量杯
口服给药法
注意事项 健康教育
• 给药前收集有关资料
• 对如牙患齿者有在影发响的药药时物提:吸出管疑,问服,后漱 口如何处理?
• 铁给剂药:后忌随饮时茶 观察 • 止健咳康糖教浆育: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
中文译意 复方 片剂 丸剂 胶囊 粉剂、散剂 液体 停止 需要时(长期) 必要时(限用一次, 12小时内有效)
Lot
洗剂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药物方面 • 机体方面 • 给药方法 • 饮食方面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目的
• 药物经胃肠道粘膜吸收而 达到治疗的效果。
评估计划 实施
患者 用物 环境 操作者
老年人老年人给药 口服给药之“给药基本知识

神志清但吞咽困难,研碎 成糊状给药。未经医生许 可禁止!
精神疾病、痴呆老年人, 送药入口,张嘴确认咽 下后再离开。
服用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
服用铁剂、酸类药物对牙齿有损害,要用吸管,服后要漱口以免损害牙齿。 强心甙类药物每次发药前必须测量老人心率、心律、脉率。脉率<60次/分或心律不齐,应 暂停,并告知医生。 止咳药及口内溶化的药片,一般15分钟后才可饮水。若同时服用多种药,保护性止咳药及 口内溶化的药最后服。舌下含片应放于舌下待其融化。 催眠药睡前服,驱虫药空腹或半空腹服。 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能嚼碎。 对老人难以咽下的片剂可将药研碎后加水调成糊状服用,不可将药片掰成两半吃,容易造成 食道损伤;也不可将粉状的药物直接倒入口腔后用水冲服,以免药粉在食道内发生堵塞。
其特点是仅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人,这种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为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某些致敏性高的药物前,须详细询问用药史、 过敏史、家族史,并做好药物过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是阴性时才可使用。
少数人会出现假阴性反应,及在皮试期间就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所以在 做过敏试验时应做好急救准备。
知识拓展
给药时间
病理因素
给药剂量
心理因素
联合用药
个体差异
饮食因素
促进药物吸收 而增加疗效
干扰药物吸收 而降低疗效
改变尿液pH从 而影响疗效
1、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尿储留
精神症状
耳毒性
胃肠道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
2、药物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发生机理是药物作为一种抗原进入机体后,有些 个体体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使细胞致敏,当再次使用同类药物时,抗原与抗 体在细胞上作用,引起过敏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给药技术 口服给药之“给药基本知识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 药物的作用、种类和给药途径 二 药物保管原则 三 给药原则 四 药物不良反应
一、药物作用 、种类和给药途径
1 药物作用
(1) 预防疾病
(2) 诊断疾病
(3) 治疗疾病
一、药物作用 、种类和给药途径
2 药物种类
内服药
注射药
外用药
新型制剂
2、药物种类
一、药物作用 、种类和给药途径
二、药物的保管原则
药物 领取方法
普定期到药房领取、补充。 贵凭处方领取后方可给病人使用。 剧专人保管、登记并交班。
二、药物的保管原则
药柜 药品 标签 质量 保存
放置于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
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药等分类放置。并根据有效期先后 顺序摆放。
内服药为蓝色标签;外用药为红色标签;剧毒药和麻醉药为黑 色标签。
3 给药途径
口服 舌下含服 吸入 皮肤外敷
直肠
注射(皮内、皮下、 肌内、静脉、动脉)
3、给药途径
吸 入 给 药
3、给药途径
直 肠 给 药
3、给药途径
皮皮肌内下注注射射
3、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
3、给药途径
3、给药途径
吸收速度
由快至慢之顺序:
静脉注射
吸入
皮肤
口服
舌下含服
直肠粘膜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二、药物的保管原则
二、药物的保管原则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外用药品
甲类非处方药品
放射性药品
毒性药品
乙类非处方药品
(3) 药物要避光,放在干燥、阴凉、清洁、老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二、药物的保管原则
基础护理之给药的基本知识

口服给药的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 芬,用于缓解轻度的疼
痛和发热。
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过敏药
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 ,用于缓解过敏症状。
止咳药
如右美沙芬、愈创甘油 醚等,用于缓解咳嗽症
状。
口服给药的特殊情况处理
呛咳风险
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给药时应注意避免呛 咳,尽量选择易于服用的药物剂型。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给药 ,避免过量或不足。
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所用药品之间是否存在相互 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给药的护理操作规范
等信息,确保给药对
象正确。
准备工具
准备好所需的给药工具,如注射器 、药杯等,并确保其清洁无菌。
正确给药方式
根据药品剂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 给药途径和方式,如口服、注射等 。
给药后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给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及时处理并报告医 生。
记录信息
详细记录给药的时间、对象、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以便核对和追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给药的途径
01
02
03
04
经口给药
将药物口服,适用于可以口服 的药物。
注射给药
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入体内, 适用于不能口服的药物或需要
快速起效的药物。
吸入给药
通过吸入气体或雾化的药物进 入体内,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
给药。
外用给药
通过皮肤、眼睛、耳朵等外部 位将药物送入体内,适用于局
部治疗的药物。
02
吞咽困难
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选择易于吞咽的 药物剂型或采用其他给药方式。
药物疗法—给药的基本知识

药物疗法—给药的基本知识目录一、给药的基本知识概述 (2)1. 给药的定义与重要性 (3)2. 给药的种类与方式 (3)二、药物剂型及用药方式 (4)1. 口服药物剂型 (6)1.1 固体剂型 (7)1.2 液体剂型 (8)2. 注射药物剂型 (10)2.1 静脉注射 (11)2.2 肌肉注射 (12)2.3 皮下注射 (13)3. 其他用药方式 (14)3.1 吸入给药 (15)3.2 眼部给药等 (16)三、药物剂量与用药时间间隔 (17)1. 药物剂量计算原则 (18)2. 药物剂量调整因素 (19)3. 用药时间间隔注意事项 (21)四、药物相互作用与注意事项 (22)1.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3)2. 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4)3. 用药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25)五、特殊人群给药知识 (26)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给药知识 (28)2. 儿童给药知识 (28)3. 老年人给药知识 (29)六、给药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30)一、给药的基本知识概述药物种类: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
处方药需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一般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需要特殊监控的药物。
非处方药则可在药店或超市自由购买,通常用于缓解轻度症状或自我治疗。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皮肤给药等。
不同的药物和疾病需要不同的给药途径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口服药物适用于大多数疾病的治疗,而注射药物则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或药物无法通过口服吸收的情况。
剂量计算:药物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计算的。
正确的剂量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医生或药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适当的剂量建议。
药物配伍: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降低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以避免不适当的药物配伍。
给药的基本知识是药物疗法中的基础内容,对于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领取与保管
(一)药物的领取
1.病区设有药柜,药物有一定基数。
2.病区剧毒药、麻醉药,病区也要有固定数,凭医生处方领取。
3.中心药房负责和对、配药,病区护士负责领取。
(二)药物的保管
1.药柜放光线明亮处并保持整洁。
2.药物分类放置,按有效期先后顺序保管,剧毒麻醉药应加锁、登记、交班。
3.药瓶标签明显,内服药蓝色边,外用药红色边,剧毒药黑色边。
标签上注明药名、浓度、剂量,字迹清晰,标签完好。
4.药品质量应定期检查,凡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药物过期、变质、变色、混浊、发霉、沉淀,均不能使用。
5.根据药性妥为保存:
(1)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须装瓶、盖紧,如乙醇、过氧乙酸、酵母片等;
(2)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装在有色密盖瓶中放阴凉处,如维生素、氨茶碱等;
(3)易燃烧的药物,应远离明火,如乙mi、乙醇等;
(4)易被热破坏的药物,须放2-10℃的冰箱内保存,如疫苗、抗毒血清、白蛋白、青霉素皮试液;
(5)个人专用药,应单独存放,并注名床号和姓名。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一)根据医嘱给药。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做到三查七对
(1)三查:(操作前、中、后查)
(2)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制度。
2.严格检查药物质量
(三)正确实施给药
1.五个准确:给药浓度、剂量、方法、时间、准确的病人。
2.及时分发,避免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给药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并指导病人用药。
3.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询问过敏史。
(四)密切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必要时做好记录。
(五)作好用药指导
三、给药的途径
给药途径包括舌下含化、吸入、口服、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直肠给药和外敷等。
四、给药次数和时间
给药的次数和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合人体的生理节奏,以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
医疗与护理记录的意义
1、提供病人的基本资料
2、提供教学与科研资料
3、提供法律依据
4、提供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