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的鉴赏与创作

合集下载

俞平伯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

俞平伯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

俞平伯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 ◎李遇春 段玉亭内容提要 俞平伯的旧体诗词创作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且转益多师而自成一体。

周邦彦、温庭筠、李商隐、杜甫、吴伟业、陶渊明等皆是对俞平伯的旧体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古典诗词大家。

本文以俞平伯早期、中期、晚期各阶段的旧体诗词创作流变为经,具体到某一阶段再以他与某一位或几位古典诗词大家的艺术关系为纬,试图在经纬交织中揭示俞氏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创化的关系脉络或诗学谱系。

具体而言,即主要围绕俞氏早期诗词创作与“清真词”、与“温李”,中期战乱诗词与“杜诗”、与“梅村体”,晚年诗词创作与“陶诗”的关系展开论述。

由此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立体框架中多角度、多中心地揭示俞平伯诗词创作的多元古典诗歌渊源。

关键词 俞平伯 现当代旧体诗词 古代诗歌传统〔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3-0066-13 俞平伯70余年的旧体诗词创作不但表现出阶段性的嬗变过程,而且同一阶段内的创作也异彩纷呈,足见其诗艺诗风取向之复杂。

俞氏诗词复杂多样风格的形成,与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密切相关,尤其是陶渊明、杜甫、周邦彦、温庭筠、李商隐、吴伟业等人的古典诗词创作对俞平伯创造性地转化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有着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甚至带有盘根错节的复杂性,但也并非无根可寻。

本文以俞平伯早期、中期、晚期各阶段的旧体诗词创作流变为经,具体到某一阶段再以他与某一位或几位古典诗词大家的艺术关系为纬,试图在经纬交织中揭示俞氏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创化的关系脉络或诗学谱系。

具体而言,即主要围绕俞氏早期诗词创作与“清真词”、与“温李”,中期战乱诗词与“杜诗”、与“梅村体”,晚年创作与“陶诗”的关系展开论述。

要格外说明的是,将俞氏不同阶段的诗词创作与以上几位古典诗词大家相对应,是为了凸显俞氏在不同创作阶段的主要艺术问题,而非有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

俞平伯晚年旧体诗词创作心理解读

俞平伯晚年旧体诗词创作心理解读
五七光辉指示看,中州干校一年还。 茅檐土壁青灯忆,新岁新居住“永安”。
( 《其七》)
不觉春秋易变迁,不辞经岁又经年。 若教门里安心住,道以佳名不是颠。
( 其十一》)
雨中行路一趔趄,昏暮思归昧所趋。 自是人情乡里好,殷勤护我到茅庐。
( 《其十二》)
茅檐绝低小,一载住农家。 倒影西塘水,贪看日西斜。
( 《其十四》)
炉灰飘堕又飞扬,清早黄昏要扫床。 猪矢气熏柴火味,者般陋室叫“延芳”③ 。
螺蛳④ 壳里且盘桓,墙罅西风透骨寒。 出水双鱼相煦活,者般陋室叫“犹欢”⑤ 。
逾数日,即过新年,一九六九年就这样过去了。以后的 事不能预测。我们亦不要什么东西,无须寄来。”⑦ 可 见,俞平伯当时对何时能离开“干校”返回北京怀抱十 分消极的想法。而重返北京时,他也曾在 1971 年 1 月 18 日的日记中这样记录: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 ‖ 153
俞平伯晚年旧体诗词创作心理解读
□ 段玉亭
1971 年 1 月,俞平伯夫妇结束在河南信阳为期一 年两个月有余的“五 七 干 校 ”生 活。 自“干 校 ”归 来 后 至 1990 年 10 月逝世,俞平伯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 仍勤于耕耘,诗笔未辍。从“干校”返至北京后的近二 十年里,俞平伯将与老友书信往来、与家人共享天伦均 记录于诗词中。俞平伯与夫人许宝驯结婚六十周年时 所作长诗《重圆花烛歌》,以及夫人逝世后所作二十首 悼亡诗,均是其 晚 年 诗 词 之 力 作。 综 观 俞 平 伯 晚 年 旧 体诗词创作,题材上多为日常生活,风格上既呈现出积 极向上的一面,又 常 流 露 出 人 之 垂 暮 的 平 静 淡 然 与 沧 桑之感。
下午四时半到北京( 误点二小时许) ,有六弟、 韦奈、谢象春 携 女 建 青、珣 处 阿 姨 来 接,晤 学 部 宣 传队解放军王 同 志,乘 小 车 到 建 外 永 安 南 里 招 待 所,住 10 号楼 504 号。六弟、韦柰同车来,命柰至 “新侨”购烤鱼,炸猪排、蛋糕等食之。居然平安返 京矣。

论史家陈寅恪的旧体诗

论史家陈寅恪的旧体诗

论史家陈寅恪的旧体诗陈寅恪(1890-1969)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散文家,他不仅在史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同时也是一位极具才华的文学家。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南渡北归集》等作品展现了他骈文、古文和赋诗的才华,而尤以他的旧体诗最为令人称道。

旧体诗是指继承并发扬了唐代时期骈文绝句和宋代时期词律的文体形式,陈寅恪的旧体诗以古意深厚,情感细腻而著称。

本文将对陈寅恪的旧体诗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赏析,力求探寻其中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陈寅恪的旧体诗在形式上严格遵循了古代诗歌的格律,其词章厚重、琅琅上口,语言优雅、意味深远。

他的旧体诗多为律诗或绝句,以七绝居多,旋律优美,感情真挚。

例如《阅史感怀》中的“细草微风岸边平,流水无语草头真。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便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

陈寅恪的旧体诗还独具一格,通过古体词句和结构,表达了对人世间情感和历史的悠悠感怀,以及对个人命运和世界命运的深刻思考。

陈寅恪的旧体诗在思想意境上愈发深邃,他通过古代文学的风貌,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和传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历史典故和文化情怀,如《临江仙·梦庭旧事》中的“麦秋已逐云归尽,粉户欹眠无定处。

金华淮阴尽处同,唯有红楼春可住。

”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追忆,对红楼梦的沉迷和感动。

陈寅恪的旧体诗不仅以清新淡泊的笔触描述自然和历史,更抒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和情感表达。

陈寅恪的旧体诗在表现手法上独树一帜,他善于借用历史典故、古人情怀和文学情感,以多样化的手法刻画了人生百态和历史变迁。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白云千载兮始见归。

”描绘了历史变迁对人生的影响和思考。

而他的诗作中,常常充满了无尽的哀思和对道义、伦理的思考,表现了他对人生、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洞察。

陈寅恪的旧体诗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他的诗作多以历史人物、传统风景、古代文化为题材,通过浓重的历史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塑造了独树一帜的诗歌风采。

旧体诗词写作入门

旧体诗词写作入门

聂绀弩也说:我觉得旧诗可爱的地方也正如此。 若即若离,可解不可解。说能道出作者心情,却距 离很远;说不能道出,气氛情调却基本相近。有时 心里想说的话,凑不成一句;有时由于格调声韵之 类的要求,却自来一两句连自己也想不到的好句。 这都比散文和白话诗更迷人。
一谈到古典诗词,很多人都认为格律森严,是阳春 白雪,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诗词的格律是死东西,不比 数理化公式复杂,就是稍有文化基础的老年大学学员,通 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都能掌握一般的诗词格律。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映象,都带有时代的色彩。 我们今人学习写诗填词,要做到古而不死、新而不俗。用现代 的语言,写现代的生活,这样的诗词才会有生命力。 我们学习写作旧体诗词,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旧瓶装新酒
旧瓶指的是旧体诗词的格律调式。 新酒指的是新语言新内容。
《沁园春· 雪》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 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 崭新的内容。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 图,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展开 了一幅壮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纵横 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时空交织而又浑然一体。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受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 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 张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 稀疏、平铺直叙;甚至有人说它是模拟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 义且流于名义,竟视金玉如砖石。 《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 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 梦中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 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 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 无愧的珠穆朗玛!

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介绍

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介绍

【导语】诗乃⽂学之祖,艺术之根。

诗是⼀种阐述⼼灵的⽂学体裁,⽽诗⼈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定的⾳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凝练的语⾔、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度集中地表现社会⽣活和⼈类精神世界。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欢迎阅读! 旧体诗 1、古体 古⼈在齐梁体以前都是算是古体诗,齐梁时期开始发现了四声与平仄,当时的永明体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诗。

这⼀时期的格律诗,⼤多缺少黏连,其他格律诗的要素⼤多具备,当然也有⽆意间完全符合格律的诗,如阴铿的排律。

古体诗不仅仅在隋唐以前,包括隋唐以后的不合律的诗都是古体诗。

2、近体 在唐朝格律诗定型,符合格律的诗我们称之为近体诗,也叫今体诗,不符合格律的诗我们称之为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

初唐和盛唐时期,都有不少不完全合律的格律诗,如李⽩⼋句完全不对仗的五律:⽜渚西江⽉;崔颢半古半律的:昔⼈已乘黄鹤去。

奠定唐朝格律诗的三个重要任务时沈佺期宋之问杜审⾔;早于他们的王绩有⼀⾸五律《野望》,常常被各种选本录⼊,最为初唐格律诗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还,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3、近体诗四要素 平仄、押韵、对仗(绝句不需要)、黏连 旧体诗各种分类 1、绝句有古绝句、律绝句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绝句不需要必须对仗,但是其他三个要求缺⼀不可。

2、⼋句诗 1)⼋句有古体诗也有格律诗,古体诗如杜甫(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2)⼋句的格律诗被称为五律(五⾔)和七律(七⾔),如王绩的《野望》是五律,杜甫的秋兴⼋⾸都是七律: ⽟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泪,孤⾈⼀系故园⼼。

寒⾐处处催⼑尺,⽩帝城⾼急暮砧。

怎么写旧体诗的入门级分享

怎么写旧体诗的入门级分享

怎么写旧体诗的入门级分享缘起两则原因促我写这篇分享:其一,之前有不少身边朋友写过旧体诗,不过给我看了之后都是打油诗,算不得诗,所以一直想写个简短的旧体诗格律规则作分享,引朋友们入门;其二,在各种场合,如微博、博客等看见众人写诗,看了后很遗憾大多也是不懂诗,而目前我在网上看不到非常入门但又相对系统的分享文章,所以斗胆,我来尝试写一篇。

小注个人真正开始懂点格律是从02年开始,至今不小心也有十年,不学中文、历史、新闻等出身,完全爱好自学,专业科班人士若看到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指出,一起将这个旧体诗的入门分享题材完善下,以对未来感兴趣的朋友有所裨益。

大要何谓旧体诗?一般旧体诗指的就是初唐之后慢慢形规而成的律诗,至宋代就非常自成体系了,一直到清末民国,旧体诗一直有大量文人还在吟作。

现代人写旧体,基本上格律本身还是要照旧,因为格律是旧体的灵魂,但声韵基本已不是古代的声韵,而是现代人的声韵,所以不少人又把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叫“新诗”。

不过,在我看来,旧体诗的精髓只在格律而不在声韵,声韵在古代因为方言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局限性的,故在这,只要是沿用旧体诗格律而作的诗,统称旧体诗,或古体诗。

格律1、音调音调即为读音,古人对汉字读音分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声、去声、入声五部,前面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是对应现代读音的一、二、三、四四个读音,古人就读了个入声,什么是入声,入声在旧体诗的意义,在稍后的声韵里再讲。

旧体诗中古人简化了汉字的五部音调,分阴阳平为平声,上去入声为仄声,对应现代读音就是,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平仄知音调即可学平仄。

旧体诗分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绝句和律诗都有五言和七言之分。

要懂平仄,先要从最简单却也最意深的绝句开始。

绝句共有四个句型,必须详背:One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基本型)Two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演变型)Three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每日好诗旧体诗

每日好诗旧体诗

每日好诗旧体诗:一篇收集了经典旧体诗的文章旧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格律,表达了古人对于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收集一些经典的旧体诗,一起来欣赏这些千古佳作吧。

“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的孤独、疲惫和沧桑。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景象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寂的冬日江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自由和淡泊。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追求。

“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思乡和对于自然的热爱。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命和家乡的眷恋和追求。

“登岳阳楼”作者:范仲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的孤独、疲惫和沧桑。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景象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每一首旧体诗都是一种艺术品,它们不仅富有美感,更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遗产,更是我们人类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一起欣赏和传承这些千古佳作吧。

【每日好诗旧体诗】古人所作的诗歌,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感情的表达。

旧体诗则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以平仄、韵律、格律为特点,表现出了古人的才情和思想。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每日好诗中的旧体诗,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诗一:《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它以长江和秋天为背景,描绘了杜甫的心境和思想。

旧体诗写作要点

旧体诗写作要点

旧体诗写作要点旧体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旧体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文学特点,而且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旧体诗写作的要点。

一、选题旧体诗的选题要求向往自然、追求真实,讲求情感、讲求意境,反映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感受。

写作时可以是寄托田园生活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传递文化底蕴等。

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材具有有生命力的独特事件,可以反映典型的社会现实。

2.选材要有特点,要注意想象力,要能激发读者的感受。

3.选材需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思维,可以是诗歌、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以体现人文价值。

二、构思旧体诗的写作要求构思精巧,要把握好整首诗的结构,不仅要注意平衡、纵横,还要注意情感传达和意境塑造。

构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整体思考,从深层次理解诗作所体现的哲学和文化。

2.把握整个情节,处理好过度,增强平衡感。

3.在构思过程中,要根据情感的热情和内涵,把控好思维的敏锐度和审美的视觉效果。

三、词语旧体诗的写作要尤其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词语决定了整个诗歌作品的意境、气氛和韵味。

在选择词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词语要精准,要有独特的风格。

2.根据整首诗所要传达的情感,选择贴切的词语,表达准确。

3.词语的选择要注意做到情和景的相互呼应,情景交融。

四、韵律旧体诗的韵律是诗歌的体现,它要求声韵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

韵律要求能够呈现出旧诗的鲜明特色,彰显出古典文化的底蕴。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韵律,要考虑音调和韵脚。

2.根据选题和文章的情感描绘,适当地运用不同的韵律。

3.注意在韵律的评判范畴里面保持旧体诗的特点,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旧体诗的写作要点是选题、构思、词语和韵律。

选题要寄托情感,表达自己的追求;构思要注意平衡与情感表达;选择贴切的词语,表达准确;选择合适的韵律,对旧体诗的特点进行保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体诗的鉴赏与写作常识
中国在世界上号称“诗国”,主要是由于旧体诗作品之富、作者之众、成就之高几乎无出其右者,新诗虽然成就也颇不俗,但毕竟由于兴起、发展的时间短得多,作品之数之质似乎与旧体诗不可同日而语。

旧体诗体裁多样,今天我们只讲所谓“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何以称“近体诗”?
1.分类: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
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2.格律:绝句(包括律诗)首句可以不入韵,但尾字必须是仄声,若用平声,则须押
韵。

平仄:关于平水韵——南宋平水人刘渊所编
今音分阴、阳、上、去即一、二、三、四四声,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水韵106部实际就分属于平、上、去、入四个类别之下。

格律诗讲究平仄,
如使用《平水韵》指导格律诗声调,则其中“平”即为平声,“上、去、入”
即为仄声。

平者,平也。

仄者,侧也,即不平也。

四声大体上的特点: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离李利力;居举句菊;瓜寡卦刮;加假架甲;鸦哑亚鸭;饥己记吉;衣依
意乙;孤古故骨;交绞敎角;空孔控哭;同桶洞毒;锅果过郭。

鱼语遇玉(月);
非匪废□;移□易亦;天舔□踢;鸠九救(角;?)
《文心雕龙·声律篇》中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上句是和声的定义,下句是协韵的定义。

异音相从就是说平仄相从。

平声字要和仄声字配搭。


论在一句或一联中,平仄声字必须有适当的配搭。

--∣∣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

粘对
孤平:黄鹤一去不复返,这句就是孤平,除去返字,全句就黄字一个平声字,其余全是仄声字,这就是孤平。

三平调(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对仗:
孙行者(陈寅恪为清华大学招生试卷出的对子题)
只见花开花落;
不闻人是人非。

(康有为)
入乎书里,处处高山流水;
出得梦来,时时明月清风。

纵浪大化中,何忧何惧?
放心诗境里,如醉如痴。

登斯楼,尽赏万千红紫;
入我门,当领一代风骚。

(浙师大美术大楼联)
三十年拼搏,三十年思念,今朝重聚首,难禁两行热泪;
千万里前程,千万里云天,明日再出发,长留一片冰心。

为富阳东坞山大德寺所作联语:
数十年冒暑冲寒,求佛未成佛,当知人心本有善性,还应责己;
八千里披荆斩棘,见山还是山,方觉东坞原为西天,不如随缘。

佛生人间,佛为人间,疏离人间非真佛;
心向般若,心怀般若,葆养般若是初心。

万卷藏经,无非教我如何做人;
一丝善念,或可令你真正成佛。

心生悲悯,此岸即为彼岸;
胸有菩提,今生可见来生。

修行至易,勿损人已成功德;
觉悟不玄,能推己即到菩提。

波摇日月摇君赏,风写文章待我吟(丽泽花园亭联)
秦宫汉殿随波去,明月青山照影来(婺州公园联。

句中自对)
都无心事到蛮触,别有诗思追汉唐
悬知墓草茫茫绿,更惜窗花缕缕香(流水对)
梦流夸父泪千滴,醉玩东坡月一痕
凭君腕底诗书画,新我心中天地人
3.意象及其组合
清人袁枚的《遣兴》诗中有两句“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夕阳红漏数州山
芳草萋萋鹦鹉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皆为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者
江山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数十年。

(于右任)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引自《随园诗话》)
自赠(夏承焘)
古如无李杜,我亦解高吟。

莫学千夫唾,虚劳一世心。

江湖秋浩荡,梦魂夜飞沉。

脱手疑神助,青灯入许深。

丽泽湖
地开一眼青,沧海落前庭。

朝起洗红日,晚来胪众星。

能容鱼大小,直面天阴晴。

立愿藏心底,世间如我平。

风筝
风车云马舞鱼龙,点破蓝天气自雄。

正欲重霄追日去,一线难断软红中。

梦游黄山
扶梦心先到,身回惊讶时。

道如世路险,峰比人生奇。

谢姜东舒先生额歇庐
漫吐飞虹笔,银钩壮我心。

双星映婺水,一木逗珍禽。

似对烟霞客,如闻魏晋音。

芭蕉今又绿,何日伴高吟?
相传陶渊明曾躬耕于汤溪陶寺村,似于史无据。

欲访未果,赋此画饼耳:
一笑相逢岂偶然,桃源梦老落吟边。

黄花犹在香如故,青竹已长节仍坚。

仿佛同歌风雅颂,依稀共醉义熙年。

秦皇苛政无三世,夸父基因延万年。

听《橄榄树》
道路多歧日色暮,茫茫何处是家园。

为何流浪仰天问,银汉断流月断魂。

自题歇庐
两间一沫着苍茫,只是偶然来大荒。

恰处东径交北纬,紧邻春月与秋阳。

半行花草时酬唱,数卷残书任短长。

风雨青灯摇瘦影,自煎膏血续清光.
02年中秋与七八从游会饮新月湖上口占一绝白发三千路八千,一轮明月映心圆。

难忘今夜弦歌乐,愿结来生兄弟缘。

川上
川上子何在?江边我独行。

众星无一语,天地只滩声。

偶感
之一
素心历历难逃佛,昔梦翩翩怒若潮。

万壑丛中荆棘路,夕阳为我唱离骚。

之二
梦回高丽不成眠,恍有饥童泣枕边。

万事皆空唯一愿,欲从沧海问桑田。

之三
前生原是一书僮,温酒烹茶白鹤峰。

六十年来长告假,不如归去礼髯翁。

之四
心头母训连师训,梦里英魂叠鬼魂。

良相良医都不是,俨然鲁镇一良民。

之五
鱼游千里盆为海,心寄一帆天作涯。

极目孤星明天处,他生或恐是吾家。

寄羁台亲人
别离相见太匆匆,
屋角山茶几度红。

乡土有情残梦里,
祖茔无语夕阳中。

晨登遂昌妙高山
群星喧闹月苍茫,
峰顶长啸兴欲狂。

万壑千山齐肃立,
一丸脱手是朝阳。

江上杂咏
其一
觉来红旭已临窗,穿巷过街向婺江。

暂命清愁傍路坐,且容自在舞朝阳。

其二
千载之前曾一来,万年之后当再回。

或为白雨江中落,或化红蕉江上开。

其三
风吹梦境去不回,且喜重逢江上隈。

一蝶翩翩飞近我,一人近我翩翩来。

小区花园有一枯树,友人怜之,作此为辩。

墨梅无叶骨撑空,尘世沧桑一梦中。

意态浑如僧入定,超然万紫与千红。

看儿童球戏口占
为躲儿童追逐狂,小球智闪老人旁。

随心一脚空中去,飞到天边作夕阳。

四月二十日学军、尘微兄邀游灵峰,离初来已二十年矣一
廿年重到喜相呼,
雁荡情深岂负吾?
欲与老僧同入定,
龙湫一道是醍醐。


廿年重到两相惊,
我自头白君自青。

一道龙湫穿万古,
分明前度是前生。

小诗
小诗脱口凌云去
星斗满天浑不知
何幸月华解我意,
临窗恰是举杯时
听《故乡的云》
卅年此曲邀同行
风雨阴晴不计程
悟得故乡原彼岸
回头一望是前生
一月二十六日郑飞艺等友生结伴来金探视喜作
问道有缘曾比肩,重逢赓续好诗篇。

推敲直欲动牛斗,辩难一如调管弦。

中岁多歧多坎坷,高情似火似甘泉。

天公怜汝愿心切,增我青春二十年。

敬答赵荣光教授
天降吾兄肩大任鲲鹏北海到南溟
分阴寸晷煎膏血鞭石驱山通古今
著作等身成鼻祖环球同道拱枢辰
卌年筚路飘华发,食学中华第一人
王尚文2013.7.16
(何方建议“同志”改作“同道”,真一字师也。

) 寿栋生兄六十
天降斯人岂偶然,心慈眼毒笔如椽。

医愚醒世鬼神怒,夏雨春风桃李妍。

立己立人原一事,乐山乐水同半仙。

欣看哲嗣将跨灶,期米期茶愿勉旃。

赠玉峰兄
书生意气薄云天,鬓白依然一少年。

昔作叛徒评教改,今邀鲁迅说朱安。

讲台端立心田上,书法雄飞魏晋间。

语出惊人忆初识,申江婺水永相连。

春日金师附小语文名师招饮有作
状元招饮状元红,况有春风绕座中。

将徙南冥从北海,聊按短笛送长风。

抽身容我安枯井,奋翅多君搏远空。

更喜翩翩犹作队,行程回望带霞虹。

4.工具书
《诗韵合璧》
《诗词韵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