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独创“小说体戏剧”,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小说式的叙述性和多人多事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从而表达出了要埋葬三个旧时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主题。
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曹禹先生评价为“举重若轻”。
老舍先生把人物进行分类,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用他们的经历遭遇深化主题;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连贯;一般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
故而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对剧作思想内容的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第一幕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以王利发为主进行分析,同时兼顾另外两个角色:人物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们暂且通过王利发在第一幕中遭遇到的不同人物进行的不同对话对他的人格进行分析。
1.出场:王利发与唐铁嘴“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这是整部戏的第一句台词,也是王利发的第一句台词。
剧本所写乃是一个茶馆的兴旺与衰落,这第一句台词,便是茶馆的店掌柜对客人所说。
王利发在打发唐铁嘴,让唐铁嘴离开茶馆,去别处“遛遛”,不要影响他的生意。
唐铁嘴何许人也?一个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他来茶馆喝茶,却又经常赊欠茶钱,王老版不断送茶给他,便是为了让他不要常来打搅,为了茶馆的安宁和清静。
王利发又对他说,他若戒不了大烟,永远交不了好运,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很真诚。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王利发采取的办法是好言相劝送茶打发。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但这个人物形象还相当粗糙,刚刚有了一些不甚明显的轮廓。
2.矛盾冲突一:常四爷和二德子(从矛盾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老舍先生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常四爷和二德子的偶然遭遇,产生了口角的冲突,从而再现了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
常四爷是一个正直爽快而又爱国的旗人,看不惯市面上的纷扰,更看不惯当差的二德子在他的面前抖威风而在洋人侵略中国之时不能冲锋打仗,但二德子就是一副典型的地痞嘴脸,胡搅蛮缠。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人物分析茶馆是老舍在1957年完成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此剧命名为茶馆,它是以茶馆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多世纪的事实变化,反映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画面。
折射出那么悲凉可笑的时代。
其中主要写了民国初年、抗战胜利的面貌。
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啼笑皆非的行行色色。
,由此可以看出此蕴含的那种忧伤的基调。
在这篇戏剧中,人物众多,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色。
通过这些特点反映出人的精神危机是时代危机的一部分。
《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又有主要是借剧中的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忠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裕泰茶馆的王利发贯穿全剧。
他是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顺利点。
但是,他这么点小心愿都不能的得以实现,社会的魔爪卡住了口他的脖子,勒索、霸占铺面,他一筹莫展,最终走到生命的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白熬,面对死的诱惑,喊出那句从未喊出口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他的这点心理很具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
身份稍微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的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我们不禁想到那时多么的绝望,更何况一般的贫民呢?他最终的这几句话,也正是当时人们的一致困惑和愤懑。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
他耗尽心血可是没收到预料的结果,产业被没收,变成一堆废墟。
他怨气冲天,痛心疾首:“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 他的人生结论比王利发还惨:“……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他有比王利发大得多的生存能力,可仍然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没有一点儿施展的空间。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茶馆》人物形象分析通过茶馆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
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是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1. 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里,他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1)唐铁嘴是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虽然经常赊欠茶钱,但王利发还是不断送茶给他,为的是不让他打搅茶馆的安宁和清静。
刻画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2)他唤二德子为“德爷”,他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
德爷,您后边坐~”典型的息事宁人,为茶馆的秩序着想,为讨好他的主顾着想,为着大家的“太平”着想。
他知道马五爷是谁,他对大人物的身份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为了茶馆“费尽心机”,他明白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
至此,一个活灵活现的精明能干而又世故圆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经跃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对大兵、警察、特务,他说“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一副买卖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表现了他的圆滑世故。
(3)对难民、李三等人他说“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态度强硬、冷漠。
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老舍并没有采用浓重强烈的笔触,突兀变化的戏剧性情节来塑造王利发。
相反,他透细致入微的揭示了王利发的思想性格、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看来得琐碎的活动,一层层的、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是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茶馆》人物形象分析1、常四爷得形象:①常四爷就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就是她对腐败得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得监狱。
出狱后参加义与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她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
她不讳言她得不满,对抓过她得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得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得中国呀,可就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得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得反抗情绪。
②个性语言:\'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
听说您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您送来了!\’\’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就是呀,您得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得牢!\'\'凭力气挣饭吃,我得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得还准备跟她们打打呢!\’2。
松二爷得形象:①松二爷也就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她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
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她仍然留恋过去得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她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
这就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得旗人得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得腐朽。
②个性语言:\'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瞧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我瞧见您二位得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得事儿!不能不请安!\'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就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就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得畸形与病态.\'年头越乱,我得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铁嘴)\'赶明儿我一总还给您,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刘麻子)\'您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4.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得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得失败主义者。
老舍《茶馆》人物形象评析及鉴赏

所 有 人 都 在 为 生 存 不 断 寻 求 更 好 的 出 路
对 于 收 留 她 的 王 利 发 一 家 心 存 感 激 。 在
是 因 为 那 些 人 使 得 她 无 家 可 归 。 然 而 ,
源 的 庞 家 有 着 深 深 的 厌 恶 , 毕 竟 曾 经 就
同 时 , 她 也 对 作 为 这 一 切 不 幸 的 来
民 的 工 具 。 它 们 奉 行 命 令 , 不 对 事 实 加 以 思 索 , 一 步 步 暴
来 源 , 可 以 简 单 说 成 “ 工 具 ” , 一 种 统 治 者 用 来 统 治 人
那 宋 恩 子 、 吴 祥 子 所 代 表 的 这 类 人 , 便 是 人 民 灾 难 的 直 接
若 说 政 局 的 变 化 对 百 姓 生 活 的 影 响 不 那 么 明 显 的 话 ,
运 , 死 了 也 就 死 了 。
小 人 物 最 终 也 还 是 没 能 逃 过 悲 剧 的 命
为 一 个 当 时 社 会 的
延 残 喘 活 下 去 最 终 选 择 了 上 吊 自 杀 。 王 利 发 作
到 这 一 天 的 到 来 , 祖 业 保 不 住 了 他 也 不 想 再 苟
呢 , 不 知 怎 的 茶 馆 就 不 再 属 于 他 了 也 许 他 早 料
十 两 银 子 , 刘 麻 子 对 康 六 的 女 儿 开
挣 扎 的 人 们 。
抗 争 的 革 命 者 , 只 有 活 在 乱 世 中 绝 望 的
中 的 一 个 代 表 。 在 《 茶 馆 》 中 没 有 奋 勇
子 实 属 不 易 。 康 顺 子 只 是 当 时 无 数 悲 剧
的 时 候 , 这 样 一 个 明 辨 是 非 、 善 恶 的 女
浅析老舍《茶馆》中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浅析老舍《茶馆》中人物的类型化塑造老舍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本文将就老舍在作品中运用的类型化塑造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是茶馆老板王四爷,他是一个典型的小商人形象,口齿伶俐,精明干练,是这个茶馆的经营者和掌舵人。
他善于把握机会,抓住市场脉搏,并善于安抚各个阶层的顾客。
他的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却也同样机敏,不择手段,常常以利益为先,虽非无耻之徒,却也显得有些额狠心。
王四爷的形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流连于民间,生计与信仰之间纠播不定的普通商贩。
其次是演员苏三,他是一位行色匆匆的大戏班子驻唱歌女,因某些原因经营困难,最终流落到了这个茶馆。
苏三经过多年的演艺历练,获得了相当的表演技巧,人称“凤凰毛”,在影响了一定的顾客的同时,她也博得了许多人的钦佩和敬意。
苏三从事演艺行业,深谙人心,通晓各种心计,是个聪明的人,常常在推销节目时使用巧妙的语言和愁眉苦脸。
但同时,他也被社会现实所折磨,为了谋生而不得不低头,和现实作斗争。
苏三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明眼看着现实,却又苦于现实的行业人物。
再者是老泼妇田妈妈,她是一个标志性的老北京市民。
她喜欢大言不惭,咄咄逼人,每到茶馆就喜欢给卖豆腐的胡言乱语,讲一大堆冷笑话,把其他人逼得不得不听她说话。
她是典型的市井老妈,充满了市井的风味和文化背景,口音、村貌和仪态是读者心目中的典型老北京特征。
田妈妈的形象,一方面让作品在景观上达到了一种可以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另一种水平,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传统。
最后是陈铁汉,一位因为矿难事故致残的矿工。
他深为市井人民所敬重,贵圣经、讲俗理,具有高度的道德操守。
他的生活是充实的,他与田妈妈甚是情谊,对她十分的尊重。
但他也同样面对着生活中的残缺不全,身体的残废,在这个茶馆中显得更为孤独和荒凉,他的形象为读者建构了一位坚强而真诚的新民族英雄。
总之,老舍在《茶馆》中刻画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分别从商人、演员、老北京市民和新民族英雄等不同角度展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老舍茶馆人物介绍,最粗鲁的人

老舍茶馆人物介绍,最粗鲁的人以人物命运的沉浮变化,来反映时代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向,是《茶馆》深刻思想性的鲜明体现。
剧中7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教的恶霸马五爷,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军阀警宪,以及在清王朝、军阀、国民党卵翼下的鹰犬爪牙: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这些邪恶势力张着血口吞噬着弱者的血肉,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像病菌一样滋生、蔓延。
后者是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李三、小妞、乡妇、老人等等。
在《茶馆》中,除了茶馆老板王利发外,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数十人。
如强买妇女、无恶不作的庞太监;贩卖人口、拉纤扯皮的刘麻子;颇有财势的土财主、资本家秦仲义;以打架为业、欺软怕硬的流氓头黄胖子;落魄江湖、相面为生的唐铁嘴;被卖给庞太监为妻的贫农康顺子;耿直大胆的旗民常四爷,等等。
这些人物有的贯串全剧,有的一幕即下,但不管戏多戏少,大都有鲜明的个性。
1、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和他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只可惜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却始终无法抵御黑暗的旧中国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最后他安顿好家人,与多年结交的友人相互道别之后,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然后悬梁自尽——安然了结了一生。
2、常四爷,他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
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
开始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
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
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
最后常四爷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地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头”,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独创“小说体戏剧”,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小说式的叙述性和多人多事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从而表达出了要埋葬三个旧时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主题。
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曹禹先生评价为“举重若轻”。
老舍先生把人物进行分类,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用他们的经历遭遇深化主题;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连贯;一般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
故而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对剧作思想内容的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第一幕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以王利发为主进行分析,同时兼顾另外两个角色:人物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们暂且通过王利发在第一幕中遭遇到的不同人物进行的不同对话对他的人格进行分析。
1.出场:王利发与唐铁嘴“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这是整部戏的第一句台词,也是王利发的第一句台词。
剧本所写乃是一个茶馆的兴旺与衰落,这第一句台词,便是茶馆的店掌柜对客人所说。
王利发在打发唐铁嘴,让唐铁嘴离开茶馆,去别处“遛遛”,不要影响他的生意。
唐铁嘴何许人也?一个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他来茶馆喝茶,却又经常赊欠茶钱,王老版不断送茶给他,便是为了让他不要常来打搅,为了茶馆的安宁和清静。
王利发又对他说,他若戒不了大烟,永远交不了好运,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很真诚。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王利发采取的办法是好言相劝送茶打发。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但这个人物形象还相当粗糙,刚刚有了一些不甚明显的轮廓。
2.矛盾冲突一:常四爷和二德子(从矛盾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老舍先生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常四爷和二德子的偶然遭遇,产生了口角的冲突,从而再现了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
常四爷是一个正直爽快而又爱国的旗人,看不惯市面上的纷扰,更看不惯当差的二德子在他的面前抖威风而在洋人侵略中国之时不能冲锋打仗,但二德子就是一副典型的地痞嘴脸,胡搅蛮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 果戈里(1819~1852)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契河夫 (l860~1904)《伊凡诺夫》《海鸥》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英国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麦克百 李耳王 奥塞罗 著名悲剧 著名喜剧
19----20世纪萧伯纳 《巴巴拉少校》 古印度 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
中国现代戏剧
郭沫若 王昭君//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蔡文姬/武则天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明朗的天/ 胆剑篇//王昭君
田汉 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关汉卿/文成公主 夏衍 上海屋檐下/秋瑾转//法西斯细菌/
芳草天涯// 改编:祝福/林家铺子 老舍 茶馆/龙须沟
贺敬之 丁毅 白毛女 陈百尘 讽刺喜剧:升官图/
• 第三幕 北京被日军阀霸占了8年,老百 姓好不容易盼来了胜利,又来了国民党, 日子照样不好过,甚至连最善于应付的 茶馆老掌柜也上吊了。什么都完了,只 盼着八路军来解放……
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 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 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 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 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 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 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 动荡不安。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 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 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 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 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 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崔久峰 -- 男。四十多岁。作过国会 议员,后来修道,住在 裕泰附设的公寓里。 难民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兵三、五人,都是男的。 公寓住客数人,都是男的。 压大令的兵七人,都是男的。 军 官 -- 男。三十岁。 茶客若干人,都是男的。 茶房一两个,都是男的。
1李三的抱怨 2军警的敲诈。 3超级骗子唐铁嘴租房。 4“铁杆庄稼”常四爷送菜,松二爷贺喜。。 5特务的敲诈。 6刘麻子的生意。(大兵买妻) 7康顺子求工。8崔九峰的绝望。 9特务抓逃兵.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 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 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 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 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顽固派得势后, 连太监也想娶老婆……
剧情(背景)介绍
• 第二幕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洋人操纵 军阀相互开战,因而富了洋人,苦了百 姓……
唐铁嘴 - 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刘麻子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宋恩子 -- 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吴祥子 -- 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 康大力 男。十二岁。庞太监买来的义子,后 与康顺子相依为命。 老 林 -- 男。三十多岁。逃兵。 老 陈 -- 男。三十岁。逃兵。老林的把弟 康顺子 女。。康六的女儿。被卖给庞太监为妻。 王淑芬 -- 女。四十来岁。王利发掌柜的妻。 报 童 -- 男。十六岁。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 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 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 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 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 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 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 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地喊出: “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 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 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老舍(1899~1966) 笔名絮青,鸿来、非我 等。满族,北京人。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
称号。“文革” 受到
残酷迫害,于1966年8 月24日含恨自尽。老舍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 的作品。
茶 馆
剧情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
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 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
(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 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 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 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
(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 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这 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 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 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 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联贯 下来的。
(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茶馆》 人物众生相
三幕话剧人物
松二爷 -- 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说话。
常四爷 -- 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 都是裕泰的主顾。正直,体格好。
李 三男。三十多岁。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王利发 -- 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 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 就做了裕泰茶馆 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特点: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 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生动鲜明 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 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 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 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 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 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 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 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 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 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 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 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 “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 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 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 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 卖人口,一个是算命骗人de 相士,。这样一类人物形象,
。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 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 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 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的革 命 者 —“ 中 国 非 亡 国 不 可 ” 的 失 败主义者 。
外国戏剧
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阿里斯托芬 喜剧 /财神
法国 17世纪古典主义 莫里哀 /伪君子 /悭吝人/ 德国 18世纪 歌德诗剧/浮士德
(三)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 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 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同时,把他们自己 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 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 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 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 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 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的人 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
历史剧; 大风歌 洪深 赵阎王/农村三步曲 沈西蒙 :霓虹灯下的哨兵 梅少山 洪湖赤卫队 阎肃 江姐
谢谢观看
/dxbzy zlh02/32 997.html http://dx.4y /cddxy y / //lndxby y //zzjhdxby y /cccfdxby y /7682.html /m http://y y /y iy uan_bjjh/ http://y iy /dldxb/ http://www.ky /dxbzy zlh02/32997. html http://www.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