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道德风险。

答: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又称败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的损失的可能。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例如,我国公费医疗中就存在着大量的道德风险现象。在公费医疗制度下,政府充当了医疗保险公司的角色,对每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实行全额的医疗保险。结果,享受公费医疗者的败德行为,一方面造成医药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使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供给。

2.现实生活中很多商人秉承“薄利多销”这一传统经商理念,请运用你学过的弹性理论分析这一传统的经商理论。

答:“薄利多销”指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收入提高的现象。“薄利多销”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概念,它是建立在一定的需求价格弹性基础上的。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降价会使总收益增加,但是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降价反而会使总收益减少。

造成“薄利多销”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大于1的,即当这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往往是富有弹性的。

图1-1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分析

如图1-1所示,商品的需求曲线D 是富有弹性的(对应的需求曲线较为平坦)。当价格下降时,商品的需求上升,商品的需求量由1Q 增加到2Q ,在富于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由于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的下降幅度,最后致使总收入量上升,总收入的增加量相当于图1-1中矩形222OP E Q 和111OP E Q 的面积之差。

附:数理分析

由于TR P Q =?,所以()()d d d d +1+1d d d d d P Q TR Q P Q Q P Q Q e P P P Q P ???==?=?=- ???当1d e >时,有d 0d TR P

<,从而总收益TR 与商品的价格P 反方向变动。因此,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使得总收益增加。

3.什么是机会成本?试举两例说明。

答:(1)机会成本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2)例1,当一个厂商决定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用生产汽车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辆自行车。假设用于生产一辆汽车的资源不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20辆自行车所获收益最大。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辆自行车。如果用

货币数量来替代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3)例2,某人决定开设一家小型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他来说,开店的机会成本是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的利息(或把所需投资用于其他用途可得到的收益),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

4.什么是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是否会降低国民福利。

答:(1)价格歧视是指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2)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会不会降低国民福利,这个需要分情况进行探讨。首先,价格歧视是一种定价策略,并不能说厂商实行价格歧视一定就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比如说,为了解决用电荒问题,我国开始实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制,此政策就能提高国民福利。另外,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福利效果不一样。在一级价格歧视下,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不存在社会福利的损失;在二级或三级价格歧视下,由于垄断厂商定价下P MC

,这种定价策略下就可能会降低国民福利。

5.试说明如果一个策略组合为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则该策略组合不会在重复剔除严劣策略的过程中被剔除。

答: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策略组合——给定该策略组合中其他参与者的选择,没有人有积极性改变自己的选择,就说该策略组合是一个纳什均衡。如表1-1所示,在该博弈中,策略组合(不合作,不合作)是一个纳什均衡,且是唯一的纳什均衡。

表1-1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

重复剔除严劣策略指各参与人在其各自策略集中,不断剔除严劣策略……,不断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每个参与者都仅剩下一个策略为止,最后得到的策略组合就被称为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表1-1中,甲厂商策略“合作”严格劣于策略“不合作”,将其从参与者甲厂商的策略空间中剔除,得到表1-2。

表1-2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重复进行上述方法,得到最终解(不合作,不合作)。

从分析中可以得出纳什均衡与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之间的关系:第一,纳什均衡不会被重复剔除严劣策略过程所剔除;第二,如果重复剔除严劣策略过程最终只剩下唯一的策略组合,那么这一策略组合为该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

6.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答: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债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因此即使

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

7.请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间不一致性。

时间不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举例: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政策,公众相信了这种承诺从而同意不增加货币工资,这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了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中央银行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的政策的激励,从而使政策前后不一致。

考虑到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酌处置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概念不仅使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积极干预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上,而且向人们揭示,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的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8.什么是消费的生命周期说?它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

答:生命周期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该理论指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便在他们整

个一生中实现消费的最优配置,从而将储蓄看成是个人想为年老时消费做准备的结果。按照该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强调当前的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决定中的重要性,因此又称为消费的绝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强调终生的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决定中的重要性,认为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以一生的收入为依据进行消费决策。另外,生命周期假说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短期平均消费倾向递减,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

二、计算题(共70分)

1.假定消费者A、B 的效用函数分别为A U X Y α=和B U X Y β=。如果消费者A 商品X 的禀赋为X ,Y 的禀赋为0;消费者B 商品X 的禀赋为0,Y 的禀赋为Y 。试推导A、B 的交换契约曲线方程。(10分)

解:由消费者A 的效用函数可得X 对Y 的边际替代率为:

1A X A XY Y A MU Y X Y MRS MU X X αα

αα-===由消费者B 的效用函数可得X 对Y 的边际替代率为:

1B X B XY Y B MU Y X Y MRS MU X X ββ

ββ-===在交换契约曲线上的任一点,每个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同,即A B XY XY MRS MRS =,从而有:

A B A B

Y Y X X αβ=又因为B A X X X =-,B A Y Y Y =-,把这两个式子代入上式中,就得到了交换契约曲线方程:()A A A A

Y Y Y X X X β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