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植被分布和特征专题
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一、选择题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
柽柳为落叶灌木,在干旱沙漠地区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可在干旱沙漠地区形成特有的灌丛沙丘。
如图为柽柳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灌丛沙丘植被具备的特点是()①耐旱②喜温③耐风蚀④喜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图中灌丛沙丘的植被更加茂盛的坡向及其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东南坡——坡度较小且为向阳坡,光热条件较好B.东南坡——坡度较小且为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好C.西北坡——坡度较大且为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D.西北坡——坡度较大且为背阴坡,土壤肥力较好解析:1.C 2.B第1题,由材料可知,灌丛沙丘分布在干旱沙漠地区,故灌丛沙丘植被耐旱,①正确;由图可知,灌丛沙丘植被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耐风蚀,③正确;灌丛植被被风沙掩埋,仍能继续生长,说明热量和光照条件变差对其影响不大,②④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背风坡即东南坡植被更茂盛,C、D错误;东南坡为背风坡,蒸发较弱,沙层水分条件较好,B正确;影响灌丛沙丘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干旱沙漠地区光热条件好,但只有有水源的地方才有植被生长,A错误。
猴面包树,原产于非洲大陆,是喜温的热带树种,耐高温干旱,适合生长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 mm的地区,在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地区生长较差。
猴面包树树干木质柔软,呈海绵状,能储备大量水体。
世界上有八种猴面包树,以马达加斯加岛的种类最全。
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及该岛上的猴面包树。
据此完成3~4题。
3.成片的猴面包树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猴面包树树干能够储备大量水体,反映其生长的自然环境特点是()A.降水稀少,沙漠广布B.降水季节变化大,干季较长C.河网稀疏,多咸水湖D.全年高温,正午太阳高度大解析:3.B 4.B第3题,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
植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植物地理知识点总结植被分布与植被类型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被分布是指植被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而植被类型是指植被的种类与特征。
植被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地形、动植物的相互作用等。
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的植被类型比较丰富,而极地地区的植被类型比较单一。
此外,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不同地域也会有所区别,如森林、草原、沙漠等,都包含着不同的植物类型。
植物区系与植物地理区是植物地理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
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的植物组成,而植物地理区则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些特定地理区域,根据共性植物的自然分布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个植物地理区。
植物区系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与历史、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植物地理区域的划分与植被类型的分布关系密切,为了便于研究和保护植物,科学家们将地球表面分成了若干个植物地理区。
植物群落与植物生态区也是植物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植物群落是指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的生物群落,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健康。
而植物生态区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对稳定的区域。
植物生态区具有一定的生态位特点,如水域生态区、高原生态区、沙漠生态区等,不同的生态区域对植物的生长、分布和生态位有着不同的影响。
总的来说,植物地理学通过对植物的分布、演化、生态位、多样性、形态与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研究植物地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草木,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高考高三地理大题训练5植被与土壤学生版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如图)。
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培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
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引进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风力较小的原因。
(2)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湿润、疏松、深厚土壤的形成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418公顷,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背梁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北缓南陡,是优选例题植被与土壤大题优练5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某地理科考队进行了“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调查”活动,下面为调查线路图(图1)及牛背梁山顶景观图(图2)。
(1)将AB间的秦岭主脉线补充完整,并说明依据。
(2)描述上图中环境调查路线的分布特点,说出可能调查的地理事象。
(3)牛背梁山顶一侧为成片的杜鹃林,另一侧为茂密的草甸(见图2)。
请据此判断两者所处区域的坡向并解释原因。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非奥兰治河以南的荒漠化地区称为南纳马夸兰(甲图),有种类丰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乙图),被誉为“多肉之乡”。
这些多肉植物只在雨季开花,但壮观的开花景象最长只能维持两个月时间,通常时间会更短。
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
南纳马夸兰沙漠是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的。
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3500多种多肉植物。
丙图和表格为南纳马夸兰地区气候资料。
模拟优练(1)根据上表资料,在丙图中绘出气温曲线图。
并说出南纳马夸兰地区植物花期短的原因。
(2)分析该地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自然条件。
高考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

高考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地理科目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植被是地理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被不仅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考地理中有关植被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植被分布与地理环境植被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征。
例如,气候是决定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寒冷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树木稀疏;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森林茂密。
此外,土壤也会影响植被的分布。
肥沃的土壤适宜植被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不利于植被的茂盛。
因此,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植被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植被与生态平衡植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被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空气的新鲜度。
同时,植被还可以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气温的波动,防止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因此,保护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高考地理中,对于保护植被的方法和意义也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三、植被与经济发展植被对于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与植被的利用息息相关。
例如,农业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植被的利用也可以提供木材、纺织原材料等资源,推动国家的工业和贸易发展。
此外,旅游业也与植被有密切的关系。
许多地方的旅游业依赖于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植被景观,如大草原、热带雨林等。
因此,在高考地理中,了解植被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必要的。
四、植被与人类生活植被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植物提供给人类丰富的食物、木材和纤维等资源,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同时,植物还提供了美丽的景观,增添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此外,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许多药物的原料来源于植物。
因此,植被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高考地理中,了解植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影响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分布规律是指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的特点。
它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这些因素,各地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会有所不同。
以下将详细介绍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和特点。
首先,气候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繁茂生长,通常会出现丰富的森林植被。
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而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则更适合针叶林和草原的生长。
而在极地地区,因为极端的寒冷气候和短暂的生长季节,只有一些耐寒植物能够生长。
其次,土壤质地也是影响植被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的成分和质地对植物的生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土壤的质地会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水分的保持和供应,从而影响植物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
比如,盐碱地的土壤质地较差,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利,所以在这些地区主要出现耐盐碱植物。
相反,肥沃的土壤则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所以在这些地区植物的种类多样性也比较丰富。
此外,地形也会对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
地势的高低、山脉的存在以及地形的复杂程度都会影响植被的分布。
比如,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下降,气候条件变得苛刻,只有一些耐寒植物能够在高山环境中生存。
而在低洼地区,由于水分的积聚,湿地植被会相对丰富。
总的来说,植被分布规律受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不同的地区因为这些因素的差异,植被类型和分布也会有所不同。
探究植被分布规律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植被知识点

高考地理植被知识点植被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特定地理区域内生长的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植被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考地理植被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植被的分类根据地理学的研究,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
1. 自然植被:自然植被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植物群落。
根据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不同,自然植被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等。
2. 人工植被:人工植被是人为种植和培育的植物群落。
在人工植被中,人们通过改善土壤、调节水分和施肥等方式来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二、世界植被分布世界各地的植被分布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世界各大洲主要的植被分布: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中西部的刚果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
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年降水量丰富,植被种类繁多。
2.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中纬度地区。
温带草原气候较干旱,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3.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和欧洲中部等地。
落叶阔叶林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树木叶片在秋季会脱落。
4. 针叶林: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寒冷地区,如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
针叶林的植物主要是针叶树,如松树、云杉等。
5. 沙漠植被:沙漠植被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中部以及亚洲中部等地。
沙漠植被适应干旱条件,植物数量较少。
三、我国植被分布我国境内的植被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我国主要的植被分布: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广西、海南等地的南部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植被种类非常丰富。
2. 南亚热带季风雨林:南亚热带季风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广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夏季有强烈的季风,植被生长茂盛。
3. 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等省份。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10讲植被学案新人教版

第10讲植被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2.主要森林、草原与荒漠的分布,气候特征、植被特征等。
1.综合思维:通过观察不同地区植被的特点,并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区域认知:联系气候类型,认识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类型差异。
3.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或借助视频、图像等资料,对植被进行观察、识别,并描述其特征。
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植被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1)植被发展过程:新形成的裸地上→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2)植被与环境关系①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②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环境植被特点(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1)分布: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1.环境特征与植被: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荒漠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原低荒漠植被气候干旱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点拨植物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例如,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多水环境。
344考题中国植物分布特点

中国植物分布特点
中国植物分布特点主要体现在植物种类丰富和植被类型多样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这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据统计,中国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具有2946个属。
在这些植物中,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
更有一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绝灭,但在中国仍然有存活,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其次,中国的植被类型也非常多样。
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
而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则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
此外,中国的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植物分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以及植物资源丰富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在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区域差异明显。图Ⅰ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Ⅱ示意不同土壤 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苔藓、地衣
A
例2.(2019·山西太原二模)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1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
且区域差异明显。图Ⅰ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Ⅱ示意不同土壤 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3)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
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
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
C.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D.孔隙增大,水分减少
c
解析 第(1)题,苔原带在海拔2 000米附近,那么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不可能是苔藓、 地衣和热带季雨林;苔原带下面几百米处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再下面即山麓地带 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2)题,图示重度入侵和全入侵,主要分布在2 160米以下、 坡度28°以上区域,则A正确。第(3)题,土壤中沙粒越多,土壤空隙越大,水分越易被 蒸发,而土壤含水量越少。图示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沙粒含量减少,粉粒和黏 粒含量增加,则随着入侵,土壤空隙减小、水分增加。 答案 (1)A (2)A (3)C
且区域差异明显。图Ⅰ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Ⅱ示意不同土壤 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 )
A.较低海拔处的陡坡
B.较高海拔处的陡坡
C.较低海拔处的缓坡
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
A
例2.(2019·山西太原二模)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1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
思考:将不同土壤所适合的农作物连线?
水稻
茶树
要素
影响
水文对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中渔业资源的 生物 种类) 水文 植被对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影响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降
水文 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对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喜 植被 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土壤 植被对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候利于 土壤 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模拟赏析】(2019·广东深圳文综调研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
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 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 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 的重视。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A D.昼夜温差
)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
例2.(2019·山西太原二模)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1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
例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
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针叶林
) B.常绿阔叶林
D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防护棚影子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类型及分布
【必备知识】
E
D
经线路线
C
B
E站 D站 C站 B站 A站
A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为基础)
B
A
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影响
①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
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气候对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 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 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 的重视。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 。(6分)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大型海洋动物食物充足; 较封闭的海湾内风浪小,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半岛人 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模拟赏析】(2019·广东深圳文综调研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
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 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 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 的重视。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坡。
地貌对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征。
植被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
地貌
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
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 地貌 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8分) (1)该区域地处西风带大陆东岸,盛行离岸风,降水
较少,气候干旱;半岛地形平坦,西风风力强劲;半 岛以岩石台地为主,难以发育形成土壤,土层浅薄, 高大树木难以生存。
【模拟赏析】(2019·广东深圳文综调研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
植被
气候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
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
气候 差小
你发现高大山地的景观特点吗?
要素
影响
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