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1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

K
K/2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6、两种曲线的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7、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
出>死 出=死 出<死 K/2 K
出=死 出>死
出<死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8、指导意义:
(1)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
= ②计算方法: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 - 原有个体数 时间
③“J”型曲线增长速率: ●持续增加;
(看斜率)
课堂练习:
关于λ值的考查
D
λ>1,数量增加; λ=1,数量不变; λ<1,数量减少;
第10年
增加
减少 λ-1=0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
思考1:自然界中大部分种群的 增长模式是否都是“J”型曲线呢?
一、实验原理: 2、培养基种类: (1)固体培养基:
(2)估算法:
初捕标志数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个体总数(N)
②样方法: 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 重捕标志数 重捕个体总数
③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④抽样检测法: 用于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藻类等体积微小生物数量;
(3)其他方法: 适用于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兽和猛禽; ①照片重复取样法;
K/2
①设法增大K值;
②捕捞、采伐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且
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 (2)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思考:合时收获能获得最大收获量?
①设法减小K值; ②防治时间越早越好,应在K/2以前进行;

种群的数量变化PPT

种群的数量变化PPT
Pn=P0*λ^n,其中Pn表示第n代种群数量,P0是初始种群数量,λ 是增长率。
指数增长的限制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资源变得稀缺,导致种群增长受阻。
逻辑增长
逻辑增长的特点
逻辑增长的限制
种群数量按对数规律增长,增长速率 逐渐减缓。
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逻辑 增长转变为指数增长。
逻辑增长的公式
Pn=P0*e^(rt),其中Pn表示第n代种 群数量,P0是初始种群数量,r是内 禀增长率,t是时间。
天敌关系
天敌的存在会对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
竞争关系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竞争会影响种 群的生存和繁衍。
遗传因素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会影响其适应环境变化的 能力,从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02
种群数量增长
指数增长
指数增长的特点
种群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不受资源限制,增长速率不断加快。
指数增长的公式
捕食竞争
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导致猎物种群数量 下降。
捕食压力
天敌捕食
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可能 导致猎物种群数量下降。
过度捕捞
人类过度捕捞可能导致渔 业资源枯竭,影响种群数 量。
捕食行为干扰
人类活动可能干扰捕食者 的捕食行为,影响种群数 量。
04
种群数量波动
年度波动
季节性繁殖
许多动物种群具有季节性繁殖的特点,导致种群数量在一年内出 现波动。
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影响生态平衡
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当某个种群数量急剧增加时,可能会 引发食物短缺、栖息地破坏等问题,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而当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时,也可 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人教生物必修3种群数量的变化(3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生物必修3种群数量的变化(3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 变化( 共33张P PT)
继续培养下去酵母菌数量会怎 么样呢?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 变化( 共33张P PT)
固定 体积 发酵 罐中 培养
菌体数量 (万个/ml)
7 8 时间(天)
限制因素: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降低原因:营养物质被消耗减少; 水中溶氧量降低; 无氧呼吸产物酒精会破坏细胞结构; 其它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改变了溶液PH值。
①②n72代小细时菌后解数由:量一nN的=n个=计细2算6菌0公nm分=i式n裂2?2产1x67生2Nh的/n=细22菌0m数nin量=是2多16少?
细菌数量/个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分钟
细菌种群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个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 变化( 共33张P PT)
活动(四)下表为6天的数据记录表:
酵母菌每天定时测定量为(万个/ml)
时间 1 2 3 4 5 6
次数 1
2
3
平均值 32 127 726 824 819 821
增长速率
( 万个/天)
95
599 98 基本为0
增长速率=
末数-初数 单位时间
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 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数学模型建构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建立模型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活动(二)尝试建构数学模型
提出问题: 自然界中某种生物,假设在理 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作出假设: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种群数量 的λ倍。

[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1

[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1

典型例题
例: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提示: “J”型增长由于资源、空间是理想的,无限的,种群 个体数不断增加。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种群 数量的 变化》P PT课件 1(完 整版PPT )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 /个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 较,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公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20 40 60 80 100120 140 160
时间/ 分钟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 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 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 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 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种群 数量的 变化》P PT课件 1(完 整版PPT )
段。
过改善其栖息环境,提高K值。
⑷图乙的h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③生产上的捕获期应确定在种群数 量为K/2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种群 数量的 变化》P PT课件 1(完 整版PPT )
时期在潜伏期。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种群 数量的 变化》P PT课件 1(完 整版PPT )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种群 数量的 变化》P PT课件 1(完 整版PPT )

人教版教学课件种群的数量变化课件1

人教版教学课件种群的数量变化课件1
2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 线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环境容纳量( K值)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carrying capacity),又称K值 。
高斯实验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 种群数量达到K值 时,种群增长停止; • 种群数量在 K/2值 时,种群增长最快; • 种群数量 大于K/2 值时,种群增长逐 渐减慢。
例: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 种群数量达到K值 时,种群增长停止; • 种群数量在 K/2值 时,种群增长最快; • 种群数量 大于K/2 值时,种群增长逐 渐减慢。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知识回顾
年龄组成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出生率 迁入率
种群数量 (种讨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学习新课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1、数学方程式法
2、坐标曲线法 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 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 势。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 线
第 节 种 群 的 数 量 变 化 2
• 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 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 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 每年的增长率保持不变, 第二 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 年的λ倍。 • 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 为:Nt = N0 λt • 各参数的含义: N0该种群 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 Nt 该种群t年后的数量,λ表 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

高中生物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完整版)

高中生物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完整版)

K
CD
增长速
率最大
K/2
B
A
K/2 K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适用条件:环境资源有限、存在天敌 ②应用: ➢ 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时,如渔业捕捞、放牧等,必须保证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适用条件:环境资源有限、存在天敌
种群密度增大
以该种群为
K
CD
种___内__斗__争__加剧
食的动物的 数量_增___加____
B A
_出___生__率__降低;_死__亡__率__升高
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 群就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环境中的种群数量___不__低__于__K_/_2___,以保证最大持续捕获量。 ➢ 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可以___降__低__K_值______,从根本上限制有
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6.K值是否固定不变? 否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经典课件1

[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经典课件1

思考
在自然界中,理想化的情况并不存在。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应该从哪些方 面进行修正呢?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 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 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 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从图可以看 出: 大草履虫在这个
实验环境条件下
的最大种群数量 是375个,这就 是该实验种群的 K值。
种 群
J型
数 量
(环境容纳量) K值
死亡率 出生率 B
C S型
出生率>死亡率 A
时间
生活资源丰富 K值大
天敌少
生活资源短缺
天敌多
K值小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种群 数量的 变化》 经典课 件1(完 整版PP T)
在环境条件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一定空 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 境容纳量,又称K值.上述大草履虫种 群的K值是375
K值是环境 最大容纳量, 环境阻力代 表自然选择 的作用。农、 林、牧业生 产就是在这 个范围内谋 求产量的提 高,其潜力有 一定限制。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种群 数量的 变化》 经典课 件1(完 整版PP T)
五、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20
40
Nn=2n
60
80 100
代数 细胞数
亲本 1
20
1代
2
21
2代
4
22
3代
8
23
4代
16
24
5代
32
25
N代
2N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16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16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课堂教学
【自主互助】
1234 5 6 7 8 9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思考讨论: (1)n代细菌数量是多少? (2)72 h后,细菌共繁殖了几代?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后代 数量是多少? (3)在课本P.66图4-4画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呈什么型增长 ? (4)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 学模型如公式、图表等。对比曲线图和公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2)72 h后,细菌共繁殖了几代?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后代数量是多少?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500 水葫芦作为外来物种刚被引入我们国家时,没有天敌,这使它能够不受限制地疯长。
精确
(2)72 h后,细菌共繁殖了几代?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后代数量是多少?
400 (4)对比曲线图和公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是有条件的,条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2)72 h后,细菌共繁殖了几代?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后代数量是多少?
2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 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第十年该种群数 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环境负荷量约
为( D)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是有条件的,条
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思考讨论:(1)n代细菌数量是多少?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D.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例如:在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中,N0=________;λ=____________
B.DE段(速度加快)
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
水葫芦作为外来物种刚被引入我们国家时,没 有天敌,这使它能够不受限制地疯长。它繁殖能力 很强,竞争力极强,覆盖在整个湖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一个培养皿中,细菌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
吗? 4.如何验证你的观点呢?可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什么是数学模型?
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形式
2.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数学方程式
曲线图
3.建构数学模型的意义?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 华盛顿州的一个海岛。 1937—1942年间 数量增长: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理想状态——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
有敌害等;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
年的λ倍。
2.模型公式: 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 量,λ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小结:种群增长的“S”型曲 线
①产生条件:
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斗争不断加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 :以固定的倍数连续增长,没有上限

种群增长率 :是一定的
长 率
时间
③适用范围:12..实种验群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内的增长
[例]生态学家高斯培养大草履虫的实验:

D 相对稳定 C
2.分析B和D点出生、死亡率情况
B:出生率__>__死亡率
D:出生率__=__死亡率
3.开始OB段数量增长慢的原因?
细菌数量
(个)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600
数学方程式:Nn = 2n 精确但不直观
500
曲线图
直观但不精确
400 描述细菌数量增长
300
的两种方式中,数
学方程式和曲线图
200
的各有何优缺点?
100
20 40 60 80 100
180 时间
数学模型的建构步骤:
研究实例
3.模型曲线:

• 某一地区2001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
群 数
2002年是2001人口数量的1.1倍。请预 量
测,按照此生长速度,2006年该地区的
时间
人口将有多少万人? Nt=10×(1.1)5
小结:种群增长的“J”型曲
种 群
线

①产生条件:

时间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充裕;环境适宜; 没有敌害等
问题探讨 某种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研究
1.细菌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
2.细菌的繁殖的方式是什么? 二分裂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该细菌20min 繁殖一次,请据此思考: 1. 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N n = 2n 2.72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N = 2 216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实例1:澳大利亚本来并没有兔子。 1859年,24只欧洲
野兔从英国被带到了澳大利亚。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 天堂。因为这里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这里的 土壤疏松,打洞做窝非常方便。于是,兔子开始了几乎不 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不到100年,兔子的数量达到6 亿只以上,遍布整个大陆。
适用范围:_活__动_能__力__强__、__活_动__范__围__大_的动物。 4.标志重捕法 计算方法:_第__一_次__捕__获__并__标_记__数__×__第_二次捕获数÷
第二次捕获数中带标记的个体数。 5.出__生__率__、__死_亡__率__,__迁__入_率__、__迁__出__率__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1.建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出合理的假设
C
2.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4.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A.1234 B.2314 C.4132 D.4123
C 2.下列哪一项不是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A.观察研究对象 B.提出合理假设
C.设置对照实验 D.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进行表达
1.___种__群__密__度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采取___逐__个__计__数___法
3.样方法
适用范围:_植__物__、__活__动__能__力__弱__的__动__物_____
取样原则:_随__机__取__样__(__排__除__主__观__因__素__)___ 取样方法:_五__点__取__样__法__和__等__距__取__样__法______

1.种群密度小 2.适应期
BC段数量增长最快的原因?
慢B
1.食物和空间充裕 2.天敌少
CD段增长速度变慢的原因?
1.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增强,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
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 2.天敌多 3.资源空间有限
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型曲线
4.D点达到最大值K值,K值的 概念是什么?
6.种群的__年__龄__组__成___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 7.性别比例能影响____出_生__率___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可通 过_破__坏__正__常_性__别__比__例__来控制有害动物。
8.种群的空间特征主要包括_均_匀__分布、_随_机__分布和_集__群_分布。
9.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植株上蚜虫、跳蝻的密度一般采用 __样__方___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一般用灯__光__诱__捕__法; 调查草原上兔子的种群密度一般用__标_志__重__捕___法
研究方法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 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提出合理的假设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 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思考:
1.大草履虫数量增长过程特点? 种内斗争如何变化?
5.你认为K值是固定的么?为什 么?
讨论: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思考:
(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 熊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 境容纳量。
(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可以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如器械捕杀、药物捕杀; 断绝食物来源;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它们 的天敌等,从而降低家鼠的环境容纳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