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5年苏德战争双方军队编制对比归纳

1941-1945年苏德战争双方军队编制对比归纳
1941-1945年苏德战争双方军队编制对比归纳

1941-1945年苏德战争双方军队编制对比归纳

1941-1945年苏德战争双方军队编制对比归纳

以下编制只包括集团军群/方面军一级的编制对比,不包括集团军、集群、军、师等级别的编制。而且,由于缺乏官方的详细资料,因此以下编制对比都是根据史料自行总结的,算是不完全归纳,欢迎大家指正。

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7月-9月

德国编制:

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西班牙"蓝色师"归属于它

中央集团军群,负责进攻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

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基辅、黑海沿岸直到里海

南方集团军群下属还有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一个意大利集团军、一个匈牙利集团军,它们统一由德军协调。

北方集团军(独立),负责芬兰方面的战事,包括进攻摩尔曼斯克、辅助进攻列宁格勒等,与芬兰军队协同作战。

总计:1941年夏天到秋初,德国在东线一共有三个集团军群,即北方、中央、南方;一个独立集团军,即北方;仆从国的兵力相当于4-5个集团军。

苏联编制:(苏军的方面军相当于德军的集团军群)

西方方面军,负责抵抗中央集团军群

西北方面军,负责抵抗北方集团军群

西南方面军,负责抵抗南方集团军群

开战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和芬兰方向的防务

预备队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务

开战大约三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撤消,划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务

总计:1941年夏天到秋初,苏联在对德战场一共有7个方面军,即卡累利阿、列宁格勒、西北、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西南,另有少数由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1941-1942年"台风"行动和苏军反击,10月-次年4月

德国没有组建任何新的集团军群,除了调拨兵力,没有拆分原有集团军群的指挥机构。

苏联新建了以下方面军:

加里宁方面军,负责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御

南方方面军,负责罗斯托夫附近的防御

沃耳霍夫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南方的反击

克里木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负责克里木的防御

总计:1941年冬天到1942年春天,德国在东线仍然有3个集团军群和1

个独立集团军,苏联有10个方面军和少数独立集团军。

1942年夏季到秋季,即5月-11月

德国第一次拆分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被拆分为A集团军群,负责进攻高加索;B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伏尔加河

总计:1942年夏天到秋天,德国在东线有4个集团军群,即北方、中央、A、B,以及独立的北方集团军

苏联新建了如下集团军: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顿河中上游的防御

北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北部的防御

外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南部的防御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伏尔加河下游的防御

东南方面军,负责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区的防御

期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预备队方面军被撤消

克里木方面军被全歼

总计:1942年夏天到秋天,苏联在对德战场共拥有14个方面军,即卡累利阿、列宁格勒、沃耳霍夫、西北、加里宁、西方、布良斯克、沃罗涅日、西南、南方、东南、斯大林格勒(顿河)、北高加索、外高加索

1942年11月-1943年2月,即斯大林格勒会战时期

德国新建顿河集团军群,不久改为南方集团军群

B集团军群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利后编入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新建中央方面军,负责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

总计:德国5个集团军群(不久为4个)以及1个独立集团军,苏联15个方面军

1943年3月-8月,库尔斯克会战前后

德国没有新建集团军群

苏联新建草原方面军,负责库尔斯克的防御

波罗的海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与莫斯科之间的防御

总计:德国4个集团军群和1个独立集团军,苏联17个方面军

战局已经逆转,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国再也没有在东线发动战略进攻。

1943年8月-12月,苏联的秋季攻势,这一期间双方集团军群/方面军级编制没有大的变化

1944年初,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战局以及列宁格勒的解围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名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负责防御波兰南部和罗马尼亚北部

A集团军群改名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负责防御罗马尼亚大部和克里木

苏联对方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改组后的方面军名单如下:

卡累利阿方面军,负责芬兰战线

列宁格勒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周围战线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以南的进攻

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部署在沃罗涅日方面军以南

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部署在斯摩棱斯克附近

西方方面军,部署在斯摩棱斯克以南

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部署在西方方面军以南

第1乌克兰方面军,部署在基辅附近

第2乌克兰方面军,部署在第1乌克兰方面军以南

第3乌克兰方面军,部署在第聂伯河弯曲部

第4乌克兰方面军,部署在黑海沿岸

总计:1944年春夏,德国在东线拥有北方、中央、北乌克兰、南乌克兰4个集团军群和独立的北方方面军

苏联在对德战场拥有卡累利阿、列宁格勒、沃罗涅日、第2波罗的海、第1波罗的海、西方、第1白俄罗斯、第1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3乌克兰、第4乌克兰11个方面军,以及大约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1944年夏秋,苏军在白俄罗斯的攻势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全歼

德国随即重建中央集团军群

苏联新建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

西方方面军改为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

新建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

1944年秋冬,苏军在罗马尼亚、波兰、波罗的海的攻势

德国新建维斯图拉集团军群

北方集团军(独立)退出芬兰,芬兰战线的战争结束

1945年1月-2月,苏军在匈牙利、波兰、东普鲁士的攻势

德国新建北方集团军群

德国新建A集团军群,不久又并入中央集团军群

苏联撤消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第4乌克兰方面军,不久又重建第4乌克兰方面军

总计:1944年秋到1945年初,德国在东线拥有北方、维斯图拉、中央、A、北乌克兰、南乌克兰6个集团军群(不久减为5个)

苏联在对德战场拥有卡累利阿、第1波罗的海、第1白俄罗斯、第2白俄罗斯、第3白俄罗斯、第1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3乌克兰、第4乌克兰总共9个方面军,以及超过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1945年春,战争的结局

德国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名南方集团军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名E集团军群,新建F集团军群

3月以前,德国的战略部署是:北方、中央、A(不久撤消)、维斯图拉(重建)、F集团军群在波兰方向,E、南方集团军群在匈牙利、捷克方向

北方集团军群改名库尔兰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被分为中央、北方两个集团军群

苏联卡累利阿方面军被撤消

5月9日,德国武装力量正式向盟军和苏军投降。

战争结束的时候,东线战场的编制是这样的:

德国拥有库尔兰、北方、中央、维斯图拉、南方、E、F六个集团军群,其中大部分其实上已经被歼灭,只有维斯图拉、中央、南方还有一定战斗力

苏联拥有第1波罗的海、第1白俄罗斯、第2白俄罗斯、第3白俄罗斯、第1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3乌克兰、第4乌克兰总共8个方面军,以及超过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部队后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020

部队后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020 部队后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队后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0xx,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部队后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0xx 一年来,我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好部队的后勤保障任务,得到了领导及战士们的认可。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处处以身作则,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战士们的表率作用。 一、政治学习与思想教育方面 (一)全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我努力加强思想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年初以来,我把学习当作是干好本职工作的第一需要,当作是提高思想素质的第一需要,当作是履行职责和党员义务的第一需要,除了每次能认真学习支队政治部安排的理论学习内容之外,还自觉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政策理论及党对军队建设的一些重要论述。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新时期士官,政策理论学习必须走在部队的前面,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同党中央、xx保持一致。 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在新形势下带兵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学习实践锻炼,不仅使自己的世界观得到改造,也提高了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新训伙食保障中认真研究部署,合理安排伙食,严格要求所属炊事员的业务学习,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及相关业务知识。

其次,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后勤工作者的我,我深知这次执勤工作对于我,难度大,任务重,同时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对此,我认真学习有关执勤常识及管理规定,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学习相关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名xx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通过了总队军事政治理论和英语常识等考核。为圆满完成xx的安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xxx的圆满结束。 (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部队建设日新月异,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举足轻重,感到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与部队目前的发展形势从长远上是看很不适应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和部队发展要求,探索新时期基层管理教育和训练执勤、后勤保障的科学方法。 二、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一)严格自律,加强养成。作为一名党员士官,自己管理好自己是很重要的,我深知:今天对自己的放任,只会给明天的工作、事业带来没有必要的麻烦和障碍。拿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士官管理规定》要求自己,工作上我以一名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不但在干好本职的同时,而且在生活工作的各方面给做好榜样,生活上坚决不搞特殊化。 (二)搞好了伙食管理,防止跑、冒、滴、漏伙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战士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中队各项工作。在教导队各类集训多的情况下,严格落实伙食管理五项制度,结合新训工作实际,严格要求,调剂好伙食花样,不铺张,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 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启动得早晚和进展速度得快慢,可把各国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类是“全面领先”型,只有美国一家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上,走在最前面只有美国。美国启动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最早,投入最大,进展最快。美军为有效地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倡导树立“信息化军事思维”观念,重用创新型军事人才;滚动制定《2010年联合构想》、《2020年联合构想》、《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和《联合转型路线图》等指导美军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初步建立起比较顺畅的信息化运行机制;用“网络中心战”这一超前的战争理论和“凝聚式联合作战”理论,牵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在大量采用民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大军事高技术基础科研的经费投入;注重在作战实验室、部队实兵演习和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试验、验证与完善新作战概念和信息化武器装备,构建部队战斗力快速生成机制。 投入巨大,美军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其主要表现是:陆、海、空军武器装备的主体已经实现信息化,初步建成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全球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军事信息系统;在军事理论创新上有重大突破,初步构建了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信息化作战的理论体系框架,建成了以信息化作战牵动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在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生成上有很大进展,初步调整了院校课程设置,正在进行第二次训练革命,使军事人员的信息素养、高科技知识水平和实施信息化作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美军的体制编制变革相当滞后,其机械化军队的组织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改革,因此造成了部队平时编制与战时编制日趋分离的不良后果。 第二类是“跟进建设”型,主要有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 紧跟在美国后面的第二类国家,主要有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产业发达,掌握比较先进的核心信息技术,国民信息素养好,有实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条件。它们都是美国的盟国,追随美国启动了军队信息化建设,采取的主要举措是:发展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特别是信息战理论;制定军队信息化长远发展构想,建设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研制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信息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 迄今为止,这些国家军队信息化程度低于美军。但是,这些国家都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掌握先进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因而其陆、海、空军的单件武器装备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其信息化武器装备已占装备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与美军相比几乎不相上下。尽管如此,它们不仅没建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也尚未建成完备的各级军事信息系统,特别是大部分战略级侦察预警系统仍是空白。而且,这些国家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一体化程度和互联互通能力也与美国军队相差甚远。主要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军队的作战能力与美军相比已今不如昔,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第三类是“自主发展”型,只有俄罗斯一国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那么关于东晋军队编制你知道吗?下面是有东晋军队编制,欢迎参阅。 东晋沿袭西晋军事制度,但已有变化。因为皇权衰微,中军往往有名无实,同驻京师的还有扬州都督所属军队。外军大多由世族的军队组成,统军将领称霸一方,其中荆州军甚至超越中央。东晋多次北伐,确有助巩固偏安之局,但如果方镇具有野心,往往借此篡位。 关于兵源方面,因为战乱军户大减,兵员改以募兵补充,或直接征兵。其中由北方流民招募组成的北府兵,屡次击败强敌,在东晋后期等级如同中军。 东晋皇朝疆域淝水之战前后东晋疆域变迁图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朝廷为了安抚侨民及侨姓世族,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而无实地,此即侨州郡县。等到安定后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

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隔年谢玄北伐,成功收复黄河、秦岭以南地区。之后东晋内乱,桓玄篡位,谯蜀独立,疆域萎缩。刘裕崛起后攻灭谯蜀并发动两次北伐,收复四川、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然而刘裕因故返京,将领内乱,夏人入侵,关中得而复失。此时东晋领有扬、北徐、豫、江、北青、司、荆、北雍、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梁、徐、北兖等十七州,及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侨州,共二十五州。 东晋皇朝文化东晋偏安江南,在另一方面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也流行了骈文。 著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东晋时代。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政权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南亚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西元三三八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 文学 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词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层后勤管理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层后勤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军队基层的后勤管理,促进基层全面建设,增强部队战斗力,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基层后勤管理,是指连队、舰艇、飞行大队,以及具有分队性质并独立组织伙食的站、库、队、所等单位的后勤管理。其内容包括: (一)管理经费、粮秣和被装等后勤装备、器材、物资; (二)管理营房、营具及设施、设备; (三)组织伙食管理、业余生产和卫生管理; (四)组织车辆、陆(空)空船艇(以下简称船艇)等装备的技术和勤务管理; (五)选配后勤人员,建设基层后勤队伍;

(六)组织后勤战备、训练和后勤管理教育; (七)基层后勤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全军所有基层单位,是组织实施基层后勤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基层后勤管理应当坚持平战结合、利用保障,自己动手、勤俭节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按章办事、官兵同管的原则。 第五条总后勤部是全军基层后勤工作的主管机关。 各级后勤机关是本供应体系基层后勤工作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基层单位后勤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六条基层后勤工作在本级党支部(党委)和首长领导下进行。基层单位应当分工1名本级军官管理后勤工作,充分发挥经济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分析形势,统筹安排工作,研究加强和改进后勤建设的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基层单位分管后勤工作的军官对后勤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应当了解基层的后勤标准制度,熟悉后勤工作的组织程序,支持后勤人员的工作,掌握后勤工作情况,组织和督促部属完成各项后勤任务。 第八条司务长在本单位首长和分管后勤工作军官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基层后勤管理。司务长应当熟悉后勤标准制度,熟悉财经纪律,会记帐核算,会计划安排伙食,会组织业余生产,会请领和发放经费、被装,会管理营产、设施、设备和物资。 司务长任职前应当经专业培训或者集训,任职后应当保持相对稳定。党员司务长不是党支部委员的,应当列席有关的党支部委员会议。 驻地集中的部队实行司务长定期集体办公制度,由后勤财务、军需部门组织,进行经费、粮秣审核和业务学习与交流。 第九条基层单位应当按照编制挑选优秀的士兵担任给养员和炊事班长,选配好炊事员、卫生员和汽车驾驶员等,并保持相对稳定。 各类后勤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编制和将领姓名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0集团军:商震 第1集团军:宋哲元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18集团军:朱德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刘建绪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除外。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8军团:夏威 虎门要塞司令:陈策 以上共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要塞守备部队除外。5.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 兵力:第3集团军:于学忠 第11集团军:李品仙 第21集团军:廖磊 第22集团军:邓锡侯 第24集团军:顾祝同(兼)

第3军团:庞炳勋 第27集团军:杨森 第59军:张自忠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6.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朱绍良(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 第17集团军马鸿逵 第82军马步芳 骑5军马步青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以上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7.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2军李延年 第75军周品山 第60军卢汉 江防总司令刘兴 以上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江防守备部队除外。 8.西安行营: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编制简介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师团历程 抗战初期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 抗战中期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抗战后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 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01.徐达(1332~1385),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02.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03.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

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 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谥号武靖。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05.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洪武28年,赐死爵除。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06.邓愈(1337~1377) ,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汉族,虹(今安徽泗县)人。明攻河南之战中以南路军统帅大败元军,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明灭夏之战中筹运粮秣军马,以主帅之职与沐英平定吐蕃反抗势力。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年仅41岁。封卫国公,追封宁河王。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谥号武顺。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镇守襄阳等处。30岁任御史大夫。07.汤和(1326~1395),明朝开国元勋,字鼎臣,濠州钟离人。官封左都督,封信国公,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迫降方国珍,俘陈友定,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使伯颜帖木儿乞降,战功卓著,是为一代名将。谥号襄武。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

军乐队乐器种类以及人员编制

中国现代专业军乐队编制1、以31人组建小型乐队配置可参考如下: 2、以41人组建乐队配置乐器可参考如下:

3、以51人组建军乐队配置乐器可参考如下: 4、以65人组建军乐队配置乐器可参考如下:

5、国产军乐器品牌 华深牌,星海牌。 6、推荐曲目 (1)升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同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唱祖国》(国旗班进场)。也可用《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作为国旗班退场的曲子。(2)礼宾:《欢迎进行曲》迎宾用,《运动员进行曲》《团结友谊进行曲》《五环旗下》三首运动会比较常用的,《解放军进行曲》《分列式进行曲》《检阅进行曲》三首军训阅兵式常用的,参加毕业典礼用《威风堂堂进行曲》。 (3)演出:比较杂,而且可能会常常更换。比较出名有《拉德斯基进行曲》《威廉退尔序曲》《双鹰旗下》之类的使用率比较高,《歌唱祖国》《威风堂堂进行曲》也比较常用。 (4)行进:行进“入门曲”基本是《勇往直前进行曲》。 7、军乐队里乐器分类及作用 军乐团里分管乐和打击乐。管乐包括小号,大号,长号,圆号,中音号,长笛,短笛,黑管,萨克斯。打击乐包括大鼓,小鼓,镲。当然别的乐器也可以往里添,这是最基本的配置。小号负责高音,大号长号的都是低音部分。打击乐负责节奏,绝大部分无固定音高,它们主要通过节奏和音色来装饰和表现音乐,渲染气氛。 8、军乐队队员的选拔条件 乐团的成员主要是指各种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的演奏者,其他如乐团的指挥、教练、配器等,虽属乐团成员,但这里不予论列。 管乐团各种乐器的演奏者一般应具有下列基本条件: 首先,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所谓音乐素质是指具有良好的音准感节奏感和较灵敏的听觉与动作反应,这可以通过模仿测试加以考察。如让其摹仿一段旋律和节奏即可测知其乐感程度及灵敏程度,反复若干次都不能准确摹仿者,应视为乐感很差的表现,考虑接收时,应采取慎重态度。如:我在招收新的团员是是用XXX XX| XXX XX | XX XXXX | X O‖或者清唱一首歌曲来测试学生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此外,对于了解一点乐器常识,熟悉吹奏乐队某种乐器或具有一定的乐队合奏经验者,如小学参加过鼓号队的同学,都可优先考虑,他们在音乐素质和能力方面大多有着一定的基础,对于巩固乐团的组织和提高乐团整体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除一般要求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缺陷和慢性疾病外,还应具有其他必要的良好的生理条件。诸如:牙齿整齐、手指灵活,这是管乐队吹奏本身所需要的。 再次,为了表演和比赛的需要对乐团成员的身材也应该有一定的要求,诸如:团员身体不要太胖;团体整体身高基本一致;走路的基本姿势正确等

明朝行政机构及官职设置

明朝行政机构及官职设置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兴化有两位礼部尚书(周如磐、宋继祚)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俊加封太子少保,他们都是明代兴化品位最高的官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明朝兴化共出了12位尚书,除上述三人加封太保、少保外,其余九人为翁世资(户部)、郑纪(户部)、林俊(刑部)、康大和(工部)、林云同(刑部)郭应聘(兵部)、陈经邦(礼部)、曾楚

卿(礼部)、林兰友(兵部)。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兴化官居都御史的有三人。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兴化人当布政使的有27人,巡抚3人,其官职均为正二品。 正三品官员兴化有26人,其中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13人,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1人,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 从三品官员兴化有24人。其中: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19人,都转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办事机构)转运使3人,大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兴化人官居知

2017军队改革方案: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2017军队改革方案: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军队力量编成是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科学编成军队力量,优化力量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改革关注的焦点。今天出版的《中国国防报》刊发文章《科学编成军队力量》,解读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科学编成军队力量 ■薛亚谭小龙顾木科 ●以装定编,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原则 ●使命任务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依据 ●力量编成应力求扬长避短,善于继承历史和外军经验 ●精干、联合、多能、模块、高效是未来力量编成发展方向 军队力量编成是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科学编成军队力量,优化力量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改革关注的焦点。 坚持以装定编 军队力量编成,一般意义上是指构成军队中各种力量及其编组形式,单位、人和武器装备是力量编成的主要构成要素。军制上称之为军队的编制,作战指挥上通常称之为力量编成。平时以编制表的法定形式予以确定,战时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时则以平时的编制为基础,按照任务要求和相关科学合理的编组原理对军力进行编配组合。军队力量编成包括军队领导指挥机关编成、军兵种编成、作战力量编成、保障力量编成等。其中,军队作战力量的编成是各国军队关注的焦点。 军队力量编成的一般标准是:作战部队分类合理,功能齐全,编制充实,能够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实施快速、灵活、高效的编组和合成,实现整体作战功能的最大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队力量编成,前提条件是要有力量可编,否则力量编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以装定编,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原则。贯彻“以装定编”的原则,就是根据装备的技术性能和维护使用要求,确定具体操作人员的数量及编成;根据装备系统形成和发挥整体作战能力需要,设置领导指挥、教育训练以及各项保障机构和人员的数量、结构以及编成;根据装备的战术使用要求,确定部队编组形式;根据装备发展变化,对军队力量编成进行相应调整。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型装备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军队力量结构体系,促使军队力量编成不断向精干、联合、多能、模块、高效方向发展。 依据使命任务编

对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后勤管理的意义,并对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提出了信息条件下解决军队后勤管理矛盾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军队;后勤管理工作;对策 在军队建设发展中后勤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军队后勤管理工作,解决后勤管理与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要求不相适应问题,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后勤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后勤管理是建立在对国际局势正确判断之上的 邓小平同志讲:“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很显然,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正确判断,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建设。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判断,“就犯不着花更多的钱用于国防开支,要腾出更多的钱来搞建设”。也正因为如此,军队怎么用好管好有限军费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就不会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和军队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军队后勤管理也就不会被提到战略的高度。 (二)加强后勤管理是军队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必然要求 为了保证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军队要服从大局,尽可能地减少军费开支来加强国家建设。当然,军队在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同时,还必须积极谋求发展,努力提高战斗力。因为它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和国家顺利发展经济的重任,随时有可能执行局部作战任务和应付突发事件。这也是服从大局的要求。一方面军费不足,一方面还要发展,这就必须向后勤管理要效益。在“忍耐”的情况下,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管理特别是军费管理的好坏。 (三)加强后勤管理是保证军队质量建设的客观需要 由于军费有限,供不应求,争经费、争供应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在此情况下,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证军队质量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后勤管理在宏观上加强科学调控,确保经费的投向投量合理,真正用在加强战斗力上;在微观上落实跟踪问效,确保各项经费物资足额到位,充分发挥效益。因此,强化后勤管理,优先保证重点需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这也是在“忍耐”中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必然选择。 (四)加强后勤管理是军队适应市场经济的必要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后勤管理的难度增大,这不仅是因为经济活动多样化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还因为受社会上腐朽思想的影响,个别思想不健康的人总想钻管理的空子,从中牟取私利。所以,加强后勤管理,不仅是军队适应市场经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军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反腐倡廉,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军队后勤管理的主要错误思想 新时期军队后勤管理也是个战略问题,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但是,从军队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对搞好后勤管理还缺少应有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在这方面,当前应着力纠正以下错误思想: “忍耐即等待”的思想。存有这种模糊认识的人,往往从狭隘的局部利益出发,消极对待“忍耐”,片面认为军费不增加,军队就不能有所发展,根本不去看,也不去想后勤管理在“忍耐”中的意义,因而放松后勤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军费效益的发挥。 本位主义思想。存有这种思想的人,只看到本单位的需要,看不到其他单位的需要,更看不到军队整体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为本单位“争钱争物”。而某些领导和部门人员对这种现象,不仅看不到它对整个军队建设的危害,反而把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当作鼓励,以致造成“爱哭的孩子多吃奶”的反常现象。这些都极不利于经费物资的合理使用,会损害全局的利益,直接影响后勤管理的效益。 无足轻重的思想。有些人往往看不起细小的后勤管理工作,片面认为这些工作费力大、不讨好、没啥意思。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战略的眼光,看不到这些细小管理工作在全局中的意义,只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苏联战争中后期,纵深打击军(每军4个旅) 机械化军: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 坦克军:3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 一个坦克旅:3(或2)个坦克营,一个冲锋枪营,约70辆主力战车 一个坦克营:3(或2)个坦克连,每连10辆坦克,每营21辆坦克 1943年坦克旅 旅部2辆T34 6个中型坦克连,总65辆M_tank 3X坦克营[营部(1辆T34)侦察排2X坦克连(每连10辆T34) 坦克旅总计65辆T34 6辆BA64装甲汽车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坦克军总计195辆T34 8辆SU76 8辆SU122 38

辆装甲汽车37辆装甲车12门85毫米反坦克炮12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8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76毫米榴弹炮42门120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火箭炮若干战争中后期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总21辆H_tank 团部1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4X重坦克连(每连5辆KV 或IS坦克或自行火炮) 重坦克旅或自行火炮旅12个重型坦克连,65辆H_tank 旅部2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3X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1X摩托化步兵连1X技术保障分队 德军独立重坦克营/重歼击坦克营45 营部3辆虎(王)/ 象tank 3*重型坦克连【14,连部2辆,3×重坦克排(每排4辆)】 苏军二战装甲部队编制 这个只是纸面上的编制至于具体情况各装甲旅或军略有不

同1941年12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辆T34坦克每营3个连1连5辆KV1坦克2连7辆T34 3连10辆轻型坦克 1X摩托化步兵营 侦察连 维修保养连运输连 卫生排 全旅1471人装备20两轻型坦克T34坦克16辆KV坦克10辆军用卡车156辆45毫米反坦克炮4门82毫米迫击炮8门1942年3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X轻型坦克连8辆T-60轻型坦克1X 中型坦克连10辆T-34中型坦克1X重型坦克连5辆KV重型坦克1X摩托化步兵营 防空炮连 卫生排 一共1152人装备16辆轻型坦克20辆T34坦克KV坦克10辆45毫米反坦克炮82毫米迫击炮6门1942年摩托化步兵旅编制 旅部84人、3挺冲锋枪、2挺轻机枪、2辆摩托车、3辆野战汽车、5辆卡车旅部直属连105人、2把手枪、2挺冲锋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分别在欧洲和亚洲,欧洲战场的主角是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法国和意大利只是配角,其他国家则属于群众演员了。亚洲战场主角是日本和中国,其余都是配角,美日战争属于太平洋战场,二战后期苏联才介入对日作战,只有不到十天时间,因此苏联还不能算作主角。至于朝韩、菲律宾、马来西亚、泰缅都只能算配角,因为中国战场上吸引了日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作战力量。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谁最厉害?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协约国中的德国、日本与同盟国中的苏联、美国军力最强。德国纳粹军队横扫整个欧洲,英法联军节节败退,其他欧洲国家更是毫无招架之力,只有德国入侵苏联时才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经过数次鏖战苏联转守为攻取得战略战术上的最终胜利。如果不是苏联和美国卷入这场战争,仅凭英法及欧洲的盟国是绝难扭转二战的战局,实在是德国的闪击战太厉害了。 与德国单挑只有美、苏还算对手,如果让德国和日本较量,德国的胜算更大,虽然纳粹和军国主义分子对他们的元首都是绝对忠诚,但是德国的军工企业更发达,生产的武器更先进,比如坦克: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比日本军队的97式中型坦克强很多,日本坦克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德军坦克作战的能力。德国的“虎”式坦克装备的88毫米火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中最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库尔斯克与苏联的T-34坦克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壮观的坦克大战。然而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坦克因为口径大、射程远占尽优势,日本的坦克成了移动的活靶子,日本关东军唯一的一个装甲师团几乎全军覆没。 德军入侵苏联至少动用了五百万军队,这还只是它全部军力的不到二分之一。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的总兵力不超过二百万,它全国的总兵力最多五百万,据说在战前日本编制只有二十个师团番号,每个师团大约两万多人,以后增加的兵力都是战时动员的。中国的正规军应该在三百万以上,如果全民总动员中国能够应征参战的军队可达两千万,按10比1的概率中国的兵力动员潜力应该在四千万以上,当时中国的总人口是四万万。 苏联当时的总人口大概在一亿人左右,但是它在战时动员了大约一千三百万人参战,苏德开战初期苏军损失很大,抛开伤亡军人,仅仅被德军俘虏的也在一百万人以上。他们的战役都是集团军群正面对抗,动辄数十万或超百万的军队参战,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参战人数都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其惨烈的程度远超亚洲战场。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国军投入的兵力是一百一十万,日军是三十万,历时数月之久,重创日军,使中日战争转向对峙防御阶段。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是集中了万余人围歼了日军一千多,平型关这样的战斗在欧洲战场上基本上就是很小规模的不会重点提及。台儿庄战役国军集中四十万军队才毙伤日军两万人。 美日在太平洋战场上除了海空战外就是夺岛战役,瓜达尔岛、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菲律宾吕宋岛埋葬了几十万美、日军人,美国强大的军工业和充足的后勤保障把日军拖入死亡的深渊。在美日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损失了三艘航母就元气大伤,而美国的军工造船厂一年时间就能造出十余艘航母,通过数次海

军队人员配置数量的专业术语

每个军兵种的部队都是不同的,国外和国内也是不同的。另外,三三制”已经是以前的编制了,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所以现在我军的建制已经不是“三三制”了,但是有的朋友说的也不错,连级以下单位还是“三三制”的。下面我以我军陆军步兵师为例进行说明,简单的谈谈,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指正! 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大约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内卫部队中,尤其是在武装守卫重要建筑等守卫部队,每个中队的兵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武装守卫桥梁的武警中队,要按照桥梁的长短来分配兵力,有的中队有三到四个排,但是有的中队只有两个排。所以人数也就不一样了。 一个营配有四个连左右,人数大约在500人左右;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人数事1500人;一个师包括五到六个团,再加上隶属于师后勤处的二线非战斗单位,比如养殖场等,隶属于师侦察处的特种侦察连、雷达站等,再加上师部以及其他单位,所以这样算来一个师是一万人左右,而一个标准师的兵力也就是一万人。刚刚进行师改旅的时候,一个旅比一个师少一个团左右,而一个标准师是10000人,所以旅人数大约在7000人左右。每个军的兵力是不一样的,重点的快速反应部队,比如说三十八军曾辖三师二旅;而西部的一些军有的曾经只辖三个旅。现在我军在1985年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每个军大都包括坦克旅、高炮旅、陆航团(陆军航空兵部队)等合成化兵种。所以人数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我军现在也在实行师变旅,这也是在裁军后为了适应新的军事变革,比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白色起义的红军团,现驻辽东的原隶属于64军的191师,在裁军后就变成了191旅。但是有些兵种,比如说二炮就都是旅级建制。另外,现在的旅是副师级单位。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的师和旅的建制都是不一样的,在《军事史林》杂志中叶介绍过,我也简单的复述一下。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一个师编有两到三个旅。比如我军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就有:115师下辖(343旅、344旅、独立团);120师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129师下辖(385旅、386旅)。而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序列也是一样,师比旅大一级。这在建国后我军的编制序列也是如此,那时候的编制还都是“三三制”。我军中八路军那个时候一个师相当于一个大军区,因为一个师以后就发展成了野战军,比如刘邓大军就是129师,八路军重的旅相当于一个大军区。新四军重的一个师相当于大兵团。 从解放战争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师和旅是一个级别的,到底是叫“师”还是叫“旅”要由部队所担负的性质来决定的,比如说七十年代,守备部队统一叫“旅”,野战部队统一叫“师”。

各国军衔等级一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各国军衔等级一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中国军衔: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中国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美国军衔设6等25级:五星上将(战时或战后对有特殊贡献的军官才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朝鲜军衔设5等21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越南军衔设5等17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古巴军衔设6等16级:总司令(相当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长、军士;上等兵、列兵。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韩国军衔设5等15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阿尔及利亚军衔设6等17级: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长、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附:中国士官军衔调整为7衔级士官将有住房公积金2010年7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公布了

部队后勤保障工作

部队后勤保障工作 我中队的后勤工作坚持认真贯彻落实支队《二00九年后勤工作安排》的通知,不断开拓创新,完善中队硬软件建设;不断地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后勤服务意识,以管理为主体,提高后勤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实现后勤管理规范化、专业化,进一步提高后勤为“中心”的工作保障能力。 一、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和后勤人员整体素质。 把加强后勤人员的作风和后勤人员自身素质作为后勤工作的重点来抓,着眼于部队的长远建设,从提高整体的素质入手,向素质建设要效益,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后勤队伍。 (一)围绕保障有力的目标,着眼灭火、抢险救援任务需要,把好后勤人员选配关,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先后选调人员参加司务长、炊事员、卫生员培训集训,保持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敢抓善管的后勤队伍,后勤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二)加强后勤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后勤人员为部队服务,为官兵服务的意识,教育后勤人员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并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实践中去。 (三)牢固树立后勤就是服务的思想,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官兵、服务官兵 二、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经费管理始终坚持规范化、制度化,我中队力争经费管理达到了“三好五无”。 (一)首先,坚持抓装预算管理”这个龙头,正确把握资金的流向和报量,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其次要求在标准经费管理上多下功夫,强化预算管理的首位意识,强化预算的权威性。并积极与地方财政联系保证每年业务经费10的递增,最大限度的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 (二)把好经费的开支审批关,把一切开支控制在预算总量之内,大项经额坚持支部研究审批,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有效地避免不合理开支。 (三)认真做好达标建设中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向总队、支队和地方财政部门争取经费,使中队的俱乐部、综合娱乐室、电子阅览室进一步的完善。 三、推进伙食标准化管理制度,使官兵吃饱吃好。 在伙食管理工作上中队始终认真贯彻我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原则和“双增双节”方针,严格落实伙食管理五项制度,全面实行分餐,科学调剂伙食,安排好执勤人员、伤病员的饮食,尊重少数民族官兵的生活习惯。使我中队的伙食管理形成规范化,不断提高中队官兵的生活质量。中队立足现有条件,大力发展“双增双节”活动,要求炊事人员做到“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严格财务监督管理,做到帐目清楚,按时公布,在财务开支方面,达到了“三好五无”的标准,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坚持经委会对采购物验收制度,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编制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的陆军兵力编制 (仅属1941年6月开始进攻苏联时的编制,不包括后来的改编、扩编和重组)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在线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约160万地面兵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歼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进攻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围歼位于白俄罗斯的苏军,进而进攻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向基辅和整个乌克兰总方向进攻,把在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以西。德军疯狂进攻苏联的兵力十分庞大恐怖且很突然,给苏联军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苏军英勇防御,直到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才扭转一直被动的局面。以下是当时德军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编制: 一、北方集团军群(32万) 1、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约2万人) ——直辖第23步兵军(第251步兵师、第254步兵师) 2、第18集团军(约8万人): ——第1步兵军(第1步兵师、第11步兵师、第21步兵师) ——第26步兵军(第61步兵师、第217步兵师) ——第38步兵军(第58步兵师、第291步兵师) 3、第16集团军(约9万人): ——直辖第253步兵师 ——第2步兵军(第12步兵师、第32步兵师、第121步兵师) ——第10步兵军(第30步兵师、第126步兵师) ——第28步兵军(第122步兵师、第123步兵师) 4、第4 装甲集群(约10万人): ——第41装甲军(第1装甲师、第6装甲师、第8装甲师,第36摩托化师,

第269步兵师) ——第56装甲军(第3装甲师、第3党卫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第290步兵师) 5、第101后方地域司令部(约3万人) ——第207警卫师、281警卫师、285警卫师 二、中央集团军群(64万) 1、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约4万人) ——直辖第102后方地域司令部(第204警卫师、282警卫师) ——直辖第2集团军司令部(第401警卫师) 2、第4 集团军(约25万人,巨型集团军) ——直辖第255步兵师、267步兵师、293步兵师,第286警卫师 ——第7 军(第7步兵师、第23步兵师、第258步兵师、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卫师) ——第9 军(第17步兵师、第137步兵师、第263步兵师、第292步兵师)——第12军(第29摩托化师,第31步兵师、第34步兵师) ——第13军(第78步兵师,第26摩化师) ——第43军(第131步兵师、第13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 ——第53军(第45师步兵师、第52步兵师、第167步兵师) 3、第9 集团军(约17万人): ——直辖第102步兵师、第900步兵师,第403警卫师,摩托化旅。 ——第5 军(第5步兵师、第35步兵师、第161步兵师) ——第6 军(第6步兵师、第26步兵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