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5年苏德战争双方军队编制对比归纳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辆装甲汽车 37 辆装甲车 12 门 85 毫米反坦克炮 12 门 76 。
2 毫米反坦克炮 48 门 45/57 毫米反坦克炮 16 门 37 毫米高
射炮 12 门 76 毫米榴弹炮 42 门 120 毫米迫击炮 40 门 82
毫米迫击炮 火箭炮若干 战争中后期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
团
总 21 辆 H_tank
化步兵连 坦克伴随连 (就是乘坐坦克作战) 反坦克枪连 迫 击炮连( 6 门 82 毫米炮) 反坦克炮连( 4 门 45/57 毫米反 坦克炮) ] 1X 维护连 1X 反坦克连( 4 门 76 。 2 毫米反坦克炮) 高射机枪连 医疗排 总计 65 辆 T34 6 辆 BA64 装甲汽车 4 门 76 。2 毫 米反坦克炮 4 门 45/57 毫米反坦克炮 摩托化步兵旅 旅部 3X 摩托化步兵营 [每个摩托化步兵营有营部 机枪连 3X 摩 托化步兵连 反坦克枪连 迫击炮连( 6 门 82 毫米炮) 反坦 克炮连( 4 门 45/57 毫米反坦克炮) 工兵排 ] 迫击炮营 [1X 重迫击炮连( 6 门 120 毫米迫击炮) 2X 迫击 炮连(每连 6 门 82 毫米迫击炮) ] 1X 炮兵营 [3X 炮兵连 (每连 4 门 76 毫米炮) ] 1X 高射机枪 连 1X 冲锋枪连 1X 反坦克连 1X 侦察连 [装甲汽车排 ( 7 辆 BA64 ) 摩托车排 2X 摩托化 步兵排 装甲步兵排(西方支援的装甲汽车) ] 1X 工兵连 [连部 3X 工兵排 ] 1X 反坦克枪连 总计 7 辆轻型装甲汽车 6 门 120 毫米迫击
45
营部 3 辆虎(王) / 象 tank 3* 重型坦克连【 14 , 连部
2 辆, 3×重坦克排(每排 4 辆)】
苏军二战装甲部队编制 这个只是纸面上的编制 至于具体情况各装甲旅或军略有不
苏军二战时期的各方面军

苏军二战时期的各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伟大卫国战争中1944-1945年西部方向上的苏军战役战略军团。
1943年10月20日由中央方面军改变番号组建了白俄罗斯方面军。
最初编有诸兵种合成第3、48、50、61、63、65集团军及空军第16集团军,以后陆续编入诸兵种合成第10、11、47、69、70集团军、第聂伯河区舰队。
白俄罗斯方面军曾两次改称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1944年2月17日-4月5日和1944年4月16日。
1943年10月中旬,白俄罗斯方面军部队利用已夺取的普罗尼亚河和素日河西岸登陆场,在戈梅利-博布鲁伊斯克方向转入进攻。
10月下半月和11月初,方面军部队对德国第2集团军从南面造成包围的威胁,同时为扩大第聂伯河登陆场进行了战斗。
11月10月,方面军左翼部队从洛耶夫以南第聂伯河右岸各登陆场转入进攻。
突破敌防御阵地后向西北方向推进约1百公里,11月25日,强渡别列津纳河,在日洛宾以南占领了登陆场。
方面军右翼部队进抵第聂伯河新贝霍夫地域,从北面纵深包围了戈梅利。
这就迫使德国军队不得不从索日河地区向西溃退。
11月26日,白俄罗斯的第一个州中心-戈梅利被收复。
12月初,白俄罗斯方面军部队追击退却之敌,进抵佩图霍夫括、新贝霍夫、日洛宾以东、莫济里以东地区,并就地设防困守。
战斗在维捷布斯克、莫吉廖夫、戈梅利和波列西耶州的游击队和游击旅都积极援助该方面军。
1944年1-2月,白俄罗斯方面军部队实施卡林科维奇-莫济里进攻战役,战役过程中,收复卡林科维奇、莫济里和其他一些居民地,并向前推进15-60公里,进至杜布布罗瓦、奥扎里奇、姆雷诺克地区。
方面军部队在所到地区就地转入防御。
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K.K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K.Ф.捷列金中将,;参谋长M.C.马利宁上将。
西方面军苏德战争时期西部战略方向上的苏军战役战略军团。
1941年6月22日由西方特别军区改编而成,最初下辖第3、4、10、13集团军。
二战德军战斗序列

二战德军战斗序列德国空军控制下地面作战部队:空军野战师(LUFTWAFFEFLELDDIVISIONS)第1~22空军野战师第1~7空降师,第8 (只有团级大小)、9、10空降师(只有团级大小)、11空降师第7航空降师(1943年改编成第1空降师)第22、91空运师山地师:第1~9山地师第6SS、7SS、13SS、21SS、23SS、24SS山地师骑兵师:第1骑兵师(1942年1月改编第24装甲师)第1、2哥萨克骑兵师第8SS、22SS骑兵师轻装师:第5、90、99轻装师第164、999非洲轻装师猎兵师(Jager):第1Ski、5、8、28、42、97、100、101、104、114、117、118猎兵师装甲掷弹兵师:GROSSDEUTSCHLAND大德意志、BRANDENBURG装甲掷弹兵师第3、10、15、16、18、25、29、60、90、116、128、233装甲掷弹兵师第4SS警察装甲掷弹兵师第16SS(REICHSFUHRER)、17SS(VONBERLICHINGEN)、18SS(HORSTWESSEL)、23SS (NEDERLAND)、34SS (LANDSTURMNEDERLAND)装甲掷弹师装甲师:第1~27装甲师第116、155、178、179、232、233、273装甲师CLAUSEWITZ、FELDHERRNHALL第1-2、JUTERBOG、KURMARK、LEHR、MUNCHEBERG、NORWEGEN、SCHLESIEN、TATRA、DONAU、THURINGEN、WESTFALEN、KURLAND、1SS、2SS、3SS、5SS、9SS、10SS、12SS、26SS装甲师HERMAN·GOERIN伞兵装甲师第2~12步兵师第14、17、19、20、21、23、25、26、36、39步兵师第31、32、43、44装甲师第44空降师(1944年由第44装甲师改编而成)3个装甲旅步兵师:第1~36,38、39、41,44~~50,52,56~62,64、65,68~79,81~89,92、93,95~98,100~102,106,110~113,121~123,125、126步兵师第129、131、132、134、137、148、153、、159、161、162、163步兵师第166、433、154、182、174后备步兵师第167~170,176,181,183,189,190,196~199步兵师第203保安步兵师、第213保安步兵师、第221保安步兵师、第281保安步兵师第205~208,210海岸防卫,211,212,214~218,223,225~228,232,239,242~~246,250步兵师(西班牙),251~258,260,262,263,265~269,271,272,275~278,282,290~299,302,304~306步兵师第320步兵师/第320VG步兵师第321、323步兵师第326步兵师/第326VG步兵师第327~步兵师第337步兵师/第337VG步兵师第338、339步兵师第340步兵师/第340VG步兵师第342、343、344步兵师/第344VG步兵师第346~348步兵师第349步兵师/第349VG步兵师第352步兵师/第352VG步兵师第353,355~357,359步兵师第361步兵师/第361VG步兵师第362步兵师第363步兵师/第363VG步兵师第367、369、370、371、373、376、377步兵师第383~385步兵师第387、389、392步、402、416步兵师第462VG、541VG、542VG、544VG、545VG步兵师第547VG~549VG,551VG~553VG,558VG~~563VG步兵师第704,707,709,710~712,714~719步兵师第708步兵师/第708VG步兵师VG=(VolksgrenadierDivision)国民掷弹兵师至1941年6月,德国空军168万人,由五个航空队、国土防空军和空降兵组成.海军兵力为40.4万人,编成三个联合编队.到1943年12月1日为止,德军总人数为1016.9万人(陆军709万人,空军191.9万人,海军72.6万人).其中作战部队为668.2万人,后备军为348.7万人.。
苏军编制

苏军装甲兵编制作者的话:编制对于军队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正是这种“骨架”赋予了士兵有机的组织和指挥,并在战争中将其最大的效率发挥出来。
而装甲兵的编制尤其重要,二战中各国装甲部队采用了多种编制方式,其中特别是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德苏两国装甲兵编制的变迁代表了当时世界装甲兵编制的典型走向,现代合成机械化部队编制中也带有当时的不少痕迹。
在这个专辑里,我将试图详细地去描述苏德两国的装甲兵编制。
计划分几个部分连载去介绍苏军从30年代后期到1945年的装甲部队编制。
读者假如有问题或发现错误请写信告诉我们,我们的信箱是tank@,也可以在本站的留言簿上留言。
机械化军编制在实战中遭淘汰,苏联为了应急,1941年7月起,在战场上陆续实施了坦克师和坦克旅编制。
其中仅在原来基础上改进的坦克师编制没有多大意义,而新型坦克旅却在二战苏军装甲兵编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坦克师(1941年7月)机械化军由于过于庞大而难以操作的事实已经很清楚了,1941年7月15日,苏联解散了所有剩余的机械化军。
摩托化师被转变为普通的步兵师。
坦克则被编入规模小一些的坦克师,这种新编制的坦克师和早期的坦克师很相象,只是缩小了一些。
具体编制如表3.1:师部侦察营 10辆T-40坦克、26辆装甲车、1个摩托车连2个坦克团团部 3辆装甲车、3个高射机枪分队中型坦克营 1个重坦克连(10辆KV坦克)、2个中型坦克连(每连10辆T-34坦克)2个轻型坦克营每营3个轻型坦克连(每连10辆T-26或BT坦克)摩托化步兵团团部 3辆装甲车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2挺机枪)、1个迫击炮连(6门82mm迫击炮) 反坦克连 6门45mm反坦克武器迫击炮连 4门120mm迫击炮炮兵连 4门76mm火炮炮兵团3个炮兵营每营2个炮兵连(每连4门76mm火炮)、1个榴弹炮连(4门122mm火炮) 轻型防空营 3个轻型防空连(每连4门25mm或37mm高射炮)师属其他部队运输、维修后勤、医疗营主要的区别是减少了坦克排的坦克数量,由原来的5辆减少到3辆。
二战德军的指挥序列和德军战斗序列

德军的指挥序列和德军战斗序列德军的指挥序列一、德国武装力量统帅机构(1939—1945年)元首、帝国总理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希特勒党卫队指挥部领袖希姆莱(1939.1.6—1945.4.25) 国防军统帅部最高统帅希特勒参谋长凯特尔元帅(1939.9.1—1945.5.8)武器弹药部部长托特(1940.3.17—1942.2.8) 施佩尔(1942.2.9—1945.5.8)国防部部长戈林帝国元帅(1939.8.30起)二、战争初期国防军作战序列国防军统帅部元首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希特勒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大将国防处处长瓦利蒙特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参谋长哈尔德中将集团军群司令部集团军司令部军司令部师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参谋长施尼温德海军集群司令部舰队司令分舰队司令海岸司令潜艇舰队司令驱逐舰舰队司令鱼雷艇舰队司令扫雷艇舰队司令巡逻艇舰队司令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戈林帝国元帅参谋长耶顺内克航空队司令部航空师侦察机、战斗机、歼击机、驱逐机、俯冲轰炸机编队空军省分区司令部三、1939年9月德国陆军战斗序列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参谋长哈尔德中将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大将第8集团军总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上将第10集团军总司令赖兴瑙上将第14集团军总司令利斯特上将第4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勒尔上将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大将第3集团军总司令屈希勒上将第4集团军总司令克卢格上将第l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凯塞林上将西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勒布大将第1集团军总司令维茨勒本上将第7集团军总司令多尔曼上将A战役集群司令哈麦斯坦因上将—国内后备军总司令弗洛姆上将四、1940年5月10日德军西线战斗序列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参谋长哈尔德中将B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大将第l8集团军总司令屈希勒上将第6集团军总司令赖兴瑙上将第2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凯塞林上将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大将第4集团军总司令克卢格上将克莱斯待装甲集群总司令克莱斯特上将第12集团军总司令利斯特上将第16集团军总司令布施上将第3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施佩勒尔上将C集团军群总司令勒布大将第1集团军总司令维茨勒上将第7集团军总司令多尔曼上将五、1941年6月德军东线战斗序列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东线总指挥布劳希奇元帅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勒布元帅探16集团军总司令布施上将策18集团军总司令屈希勒上将第4装甲集群司令霍普纳上将第1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凯勒尔上将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元帅第4集团军总司令克卢格元帅第9集团军总司令施特劳斯上将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大将第3装甲集群司令霍特上将第2航空队(协同作战)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元帅第6集团军总司令赖兴瑙元帅第11集团军总司令舒伯特上将第17集团军总司令施因尔纳格尔上将第1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施特上将第4航空队(协同作战)总司令勒尔上将甸牙利喀尔巴阡集群(协同作战)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协同作战)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协同作战)驻挪威集团军总司令福肯豪斯特上将第5航空队总司令施登夫上将(协同作战)2 德军战斗指挥序列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元帅(协同作战)第2集团军(总预备队)六、1941年末一1942年夏德国国防军领率机构国防军统帅部元首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希特勒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大将国防军指撂参谋部副参谋长瓦利蒙特实施总指挥;此外,直接指挥下述下各战场及其陆军部队:挪威、芬兰北部、巴尔干、北非、西线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希特勒(1941.12.19起)参谋长哈尔德只指挥东线和后备军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参谋长弗立克(1941.6起)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戈林帝国元帅参谋长耶顺内克七、1942年秋起德国国防军统帅机构国防军统帅部元首、国防军最高统帅、陆军总司令希特勒国防军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指挥东线外的所有战场副参谋长瓦利蒙特温特尔(1944.11.起)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希特勒只指挥东线战场参谋长蔡茨勒上将(1942.10.起)古德里安(1944.7.起)克莱勃斯(1945.3.起)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雷德尔海军元帅邓尼茨海军元帅(1943.1.30 —1945.5.1)冯•弗里德堡海军大将(1945.5.1 —5.8)参谋长迈泽尔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戈林帝国元帅格赖姆元帅(1945.4.25 —5.8)参谋长科尔登(1943.9起)克赖佩(1944.8起)科勒尔(1944.10起)八、1943年夏德军东线战斗序列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希特勒只指挥东线战场参谋长蔡茨勒上将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屈希勒元帅第16集团军总司令布施元帅第18集团军总司令林德曼上将第1航空队(协同作战)总司令克勒尔上将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卢格元帅第2集团军总司令魏斯上将第4集团军总司令海因里希上将第9集团军总司令莫德尔上将第2装甲集团军总司令斯密特上将第3装甲集团军总司令莱因哈特上将第6航空队(协同作战)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泰因元帅肯普夫战役集群司令肯普夫上将第1装甲集团军总司令马肯森上将第4装甲集团军总司令赫特上将第4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里希特霍芬上将A集团军群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第6集团军总司令霍利德特上将第17集团军总司令耶内克上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山地第20集团军总司令迪特尔上将十、1944年6月德军西线战斗序列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西线总司令部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元帅B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元帅第15集团军总司令萨尔穆特上将第7集团军总司令多尔曼上将独立第88军G集团军群总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上将第1集团军总司令谢瓦莱里上将第19集团军总司令松德施泰因上将西线坦克集群总司令施韦彭贝格上将法国军事总督辖区总督施图尔纳格尔上将比利时军事总督辖区总督福肯豪森上将空军总司令部第3航空队总司令施佩勒尔元帅海军总司令部西线海军集群司令克兰克上将司令部和集团军军群列表德国东线总司令部1939年10月3日在波兰组建,负责“保卫德国的东方领土以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共计30个师。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编制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的陆军兵力编制(仅属1941年6月开始进攻苏联时的编制,不包括后来的改编、扩编和重组)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在线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约160万地面兵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歼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进攻列宁格勒。
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围歼位于白俄罗斯的苏军,进而进攻苏联的心脏莫斯科。
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向基辅和整个乌克兰总方向进攻,把在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以西。
德军疯狂进攻苏联的兵力十分庞大恐怖且很突然,给苏联军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苏军英勇防御,直到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才扭转一直被动的局面。
以下是当时德军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编制:一、北方集团军群(32万)1、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约2万人)——直辖第23步兵军(第251步兵师、第254步兵师)2、第18集团军(约8万人):——第1步兵军(第1步兵师、第11步兵师、第21步兵师)——第26步兵军(第61步兵师、第217步兵师)——第38步兵军(第58步兵师、第291步兵师)3、第16集团军(约9万人):——直辖第253步兵师——第2步兵军(第12步兵师、第32步兵师、第121步兵师)——第10步兵军(第30步兵师、第126步兵师)——第28步兵军(第122步兵师、第123步兵师)4、第4 装甲集群(约10万人):——第41装甲军(第1装甲师、第6装甲师、第8装甲师,第36摩托化师,第269步兵师)——第56装甲军(第3装甲师、第3党卫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第290步兵师)5、第101后方地域司令部(约3万人)——第207警卫师、281警卫师、285警卫师二、中央集团军群(64万)1、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约4万人)——直辖第102后方地域司令部(第204警卫师、282警卫师)——直辖第2集团军司令部(第401警卫师)2、第4 集团军(约25万人,巨型集团军)——直辖第255步兵师、267步兵师、293步兵师,第286警卫师——第7 军(第7步兵师、第23步兵师、第258步兵师、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卫师)——第9 军(第17步兵师、第137步兵师、第263步兵师、第292步兵师)——第12军(第29摩托化师,第31步兵师、第34步兵师)——第13军(第78步兵师,第26摩化师)——第43军(第131步兵师、第13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第53军(第45师步兵师、第52步兵师、第167步兵师)3、第9 集团军(约17万人):——直辖第102步兵师、第900步兵师,第403警卫师,摩托化旅。
1941到1945年苏德军队编制对比

总计:1941年夏天到秋初,苏联在对德战场一共有7个方面军,即卡累利阿、列宁格勒、西北、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西南,另有少数由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1941-1942年"台风"行动和苏军反击,10月-次年4月
德国没有组建任何新的集团军群,除了调拨兵力,没有拆分原有集团军群的指挥机构。
德国新建顿河集团军群,不久改为南方集团军群
B集团军群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利后编入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新建中央方面军,负责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
总计:德国5个集团军群(不久为4个)以及1个独立集团军,苏联15个方面军
1943年3月-8月,库尔斯克会战前后
苏联在对德战场拥有卡累利阿、列宁格勒、沃罗涅日、第2波罗的海、第1波罗的海、西方、第1白俄罗斯、第1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3乌克兰、第4乌克兰11个方面军,以及大约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1944年夏秋,苏军在白俄罗斯的攻势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全歼
德国随即重建中央集团军群
1942年夏季到秋季,即5月-11月
德国第一次拆分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被拆分为A集团军群,负责进攻高加索;B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伏尔加河
总计:1942年夏天到秋天,德国在东线有4个集团军群,即北方、中央、A、B,以及独立的北方集团军
苏联新建了如下集团军: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顿河中上游的防御
北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北部的防御
外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南部的防御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伏尔加河下游的防御
东南方面军,负责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区的防御
期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二战时期苏军和日军的编制情况

二战时期苏军和日军的编制情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东部战线的反法西斯作战任务基本上是由苏联红军承担的。
而苏联红军地面作战的绝大部分作战任务,是由其陆军完成的,其战争规模之大、军队人数之多和编制装备之复杂是历史罕见的。
截至卫国战争胜利的1945年5月,苏联红军的总人数达到了11365000人。
如此众多的人数和巨大数量的武器装备,只能通过合理的军队编制形式才能发挥其战斗威力。
苏联陆军在战争期间的军队编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过程,最后才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本文试图对二战期间苏军陆军军队编制的发展变化作一较清晰的总结,以供广大同好参考。
因为苏军坦克兵(机械化兵)军队编制情况另有文章介绍,所以本文只介绍苏军陆军除坦克兵以外其他军兵种的军队编制情况。
方面军方面军在苏军中是指武装力量的战略战役军团,通常于战争开始时组建,用于完成在陆战区数个战役方向(有时是一个战略方向)上的战略战役任务。
方面军是苏军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其中往往还包括若干空军部队。
从这个意义上说,方面军并非是单一军种军团,但其主体力量还是陆军部队,所以本文将其列入一并叙述。
方面军一般只在战时组建,其前身和组建的基础是战前的军区。
在战争爆发前夕,苏军共有16个军区。
战争爆发后,其中的5个军区即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和敖德萨军区分别改组为西北方面军(辖第8、第11和第27集团军)、西方方面军(辖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团军)、西南方面军(辖第5、第6、第12和第26集团军)、北方方面军(辖第7、第14和第23集团军)以及南方方面军(辖第9和第18集团军)。
光是战争第一阶段就有12个方面军组建并投入战斗。
战争期间方面军的数量曾达到15个,战争后期随着战线的缩短,方面军数量逐步减少。
苏联方面军并没有固定的员额和组织编制,其员额和组织编制视战略战役任务的重要性、作战地区地形特点等因素决定,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方面军战斗编成差异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1-1945年苏德战争双方军队编制对比归纳
1941-1945年苏德战争双方军队编制对比归纳
以下编制只包括集团军群/方面军一级的编制对比,不包括集团军、集群、军、师等级别的编制。
而且,由于缺乏官方的详细资料,因此以下编制对比都是根据史料自行总结的,算是不完全归纳,欢迎大家指正。
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7月-9月
德国编制:
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西班牙"蓝色师"归属于它
中央集团军群,负责进攻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
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基辅、黑海沿岸直到里海
南方集团军群下属还有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一个意大利集团军、一个匈牙利集团军,它们统一由德军协调。
北方集团军(独立),负责芬兰方面的战事,包括进攻摩尔曼斯克、辅助进攻列宁格勒等,与芬兰军队协同作战。
总计:1941年夏天到秋初,德国在东线一共有三个集团军群,即北方、中央、南方;一个独立集团军,即北方;仆从国的兵力相当于4-5个集团军。
苏联编制:(苏军的方面军相当于德军的集团军群)
西方方面军,负责抵抗中央集团军群
西北方面军,负责抵抗北方集团军群
西南方面军,负责抵抗南方集团军群
开战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和芬兰方向的防务
预备队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务
开战大约三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撤消,划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务
总计:1941年夏天到秋初,苏联在对德战场一共有7个方面军,即卡累利阿、列宁格勒、西北、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西南,另有少数由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1941-1942年"台风"行动和苏军反击,10月-次年4月
德国没有组建任何新的集团军群,除了调拨兵力,没有拆分原有集团军群的指挥机构。
苏联新建了以下方面军:
加里宁方面军,负责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御
南方方面军,负责罗斯托夫附近的防御
沃耳霍夫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南方的反击
克里木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负责克里木的防御
总计:1941年冬天到1942年春天,德国在东线仍然有3个集团军群和1
个独立集团军,苏联有10个方面军和少数独立集团军。
1942年夏季到秋季,即5月-11月
德国第一次拆分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被拆分为A集团军群,负责进攻高加索;B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伏尔加河
总计:1942年夏天到秋天,德国在东线有4个集团军群,即北方、中央、A、B,以及独立的北方集团军
苏联新建了如下集团军: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顿河中上游的防御
北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北部的防御
外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南部的防御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伏尔加河下游的防御
东南方面军,负责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区的防御
期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预备队方面军被撤消
克里木方面军被全歼
总计:1942年夏天到秋天,苏联在对德战场共拥有14个方面军,即卡累利阿、列宁格勒、沃耳霍夫、西北、加里宁、西方、布良斯克、沃罗涅日、西南、南方、东南、斯大林格勒(顿河)、北高加索、外高加索
1942年11月-1943年2月,即斯大林格勒会战时期
德国新建顿河集团军群,不久改为南方集团军群
B集团军群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利后编入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新建中央方面军,负责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
总计:德国5个集团军群(不久为4个)以及1个独立集团军,苏联15个方面军
1943年3月-8月,库尔斯克会战前后
德国没有新建集团军群
苏联新建草原方面军,负责库尔斯克的防御
波罗的海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与莫斯科之间的防御
总计:德国4个集团军群和1个独立集团军,苏联17个方面军
战局已经逆转,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国再也没有在东线发动战略进攻。
1943年8月-12月,苏联的秋季攻势,这一期间双方集团军群/方面军级编制没有大的变化
1944年初,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战局以及列宁格勒的解围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名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负责防御波兰南部和罗马尼亚北部
A集团军群改名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负责防御罗马尼亚大部和克里木
苏联对方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改组后的方面军名单如下:
卡累利阿方面军,负责芬兰战线
列宁格勒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周围战线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以南的进攻
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部署在沃罗涅日方面军以南
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部署在斯摩棱斯克附近
西方方面军,部署在斯摩棱斯克以南
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部署在西方方面军以南
第1乌克兰方面军,部署在基辅附近
第2乌克兰方面军,部署在第1乌克兰方面军以南
第3乌克兰方面军,部署在第聂伯河弯曲部
第4乌克兰方面军,部署在黑海沿岸
总计:1944年春夏,德国在东线拥有北方、中央、北乌克兰、南乌克兰4个集团军群和独立的北方方面军
苏联在对德战场拥有卡累利阿、列宁格勒、沃罗涅日、第2波罗的海、第1波罗的海、西方、第1白俄罗斯、第1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3乌克兰、第4乌克兰11个方面军,以及大约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1944年夏秋,苏军在白俄罗斯的攻势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全歼
德国随即重建中央集团军群
苏联新建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
西方方面军改为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
新建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
1944年秋冬,苏军在罗马尼亚、波兰、波罗的海的攻势
德国新建维斯图拉集团军群
北方集团军(独立)退出芬兰,芬兰战线的战争结束
1945年1月-2月,苏军在匈牙利、波兰、东普鲁士的攻势
德国新建北方集团军群
德国新建A集团军群,不久又并入中央集团军群
苏联撤消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第4乌克兰方面军,不久又重建第4乌克兰方面军
总计:1944年秋到1945年初,德国在东线拥有北方、维斯图拉、中央、A、北乌克兰、南乌克兰6个集团军群(不久减为5个)
苏联在对德战场拥有卡累利阿、第1波罗的海、第1白俄罗斯、第2白俄罗斯、第3白俄罗斯、第1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3乌克兰、第4乌克兰总共9个方面军,以及超过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1945年春,战争的结局
德国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名南方集团军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名E集团军群,新建F集团军群
3月以前,德国的战略部署是:北方、中央、A(不久撤消)、维斯图拉(重建)、F集团军群在波兰方向,E、南方集团军群在匈牙利、捷克方向
北方集团军群改名库尔兰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被分为中央、北方两个集团军群
苏联卡累利阿方面军被撤消
5月9日,德国武装力量正式向盟军和苏军投降。
战争结束的时候,东线战场的编制是这样的:
德国拥有库尔兰、北方、中央、维斯图拉、南方、E、F六个集团军群,其中大部分其实上已经被歼灭,只有维斯图拉、中央、南方还有一定战斗力
苏联拥有第1波罗的海、第1白俄罗斯、第2白俄罗斯、第3白俄罗斯、第1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3乌克兰、第4乌克兰总共8个方面军,以及超过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