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化战略研究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执行和评估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执行和评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业一直是各国争夺的焦点。
为此,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旨在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品质、创新和附加值,从而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会围绕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执行和评估,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制造业现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产业。
中国制造业经过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占据了全球制造业产能的近三成。
但是,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低附加值等等。
这不仅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还会对社会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制造业也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
制造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制造2025就是为此制定的。
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为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涵盖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制造创新: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2.智能制造: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新型组织形式的升级。
3.绿色制造:推进环保、节能、低碳的制造方式和生产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转型。
4.高端装备制造:推进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标准的装备制造,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品牌。
5.服务型制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动制造服务的转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培育服务创新型企业。
6.质量品牌:强化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实现质量品牌化,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强市场地位。
中国制造业的品牌战略:从OEM到OBM

抉择 ,其优势体 现住 : ①有利 r消化过剩 的生产能力 和闲置资 源。 川时 电解决 了部分剩余劳动 力的就业 问题 ; ②起步容易 , 投 入小、 见效快 , 企业进 入干 退 f 的 垒较 低 ; 可以规避 一定的 ¨ ¨ ③ 市场风险 , 有利 于学 习先进的管 方法 和生产技术 , 缩短 与国外 发达企、 的差距 ; I ④为企业的强大积累资金 和市场经验 , 为企业 的 K远发展积蓄力骨 , 奠定基础 ; ⑤在与强势品牌企业尤其是 国 际知名 、 的合作 f , { 通过共宁其品牌 , 1 我国企业可获得产品的 宣传效果 、 实现销傅架道共亨 、 延续产 品的生命周期 , 高生产 提 能力 , 获得规模经济效 , 而构建 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 从 O M为 中 业掌握先进技 术 、熟 悉竞争规 则提供 了捷 E 径 ,F 弊端也 _分 明显 :① 利于 中国企业培养本 士品牌 , f其 I } ‘ 也 小利 于 民族 工、 I 的发展 ;②获得 的利润有 限。O M厂 商在 E 际 分上中处于下游 ,企业受到 了来 自上游委托方 的利润 挤压 ,楹 利卒问狭小 ;③企业 无法通过 O M获取核心技术 , E 培 育自身 的研发 能 。由于委托. 方的技术屏蔽 。O M企业 很 E 雉形成具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技术体系和独立的品牌 ,企业的核 心竞争 较小。我国多数行业 的核心技术 与 装备基本依赖 国外 产 品设计 , 关键部件 、 L 加:设备 主要依赖进 仁 ; E J ④O M企业 自主 性差 , 对跨 国公 司的依赖性强 , 这使 O M企业 的牛产存 在不可 E L避的风险 。 u j 在这种乍产模式 F 包商控制着晶牌和分销渠道 , 外 O M厂商缺乏分销控制权 , E 基本处 于技术在外 、 市场住外 , 只有 牛产在 内的境地 。 而低劳 动力成 本绝非 【 国的独家 优势 , 世界 { l “ I 足 随时可以转移到成本巫低 的 家和地 区的。 厂” O M是 际分 不 断深化 的结果 ,中国制造企业走 O M E 【 E 的 道路 多 少带 有 ・ 无奈 的色彩 。但 存现 阶段 ,大 力发 展 O M足 我们不得小 面临的 ・ E 个选择 。
“中国制造”品牌化管理探索——2E2C阶梯式品牌管理模式

ABSTRACT2摘要中国作为大国崛起标志,不会是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血汗工厂”,或成为了欧美人的“提款机”。
本论文揭开了以“年老色衰”却又总喜欢出来裸奔的老女人莎朗-斯通为图腾的“西方主流价值思想”形成的“品牌”掠夺本质。
“中国制造”要再次辉煌,就应如中华盛世汉唐时期景德镇的陶瓷、苏州的丝绸、孔孟之道的儒学思想和传统“家”文化构建的国家品牌资产,来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21世纪“中国制造”的概念不应停留在产品、工厂、生产线、产业链、生产模式等“物”和“理”的层次,而应是“品牌”、是“信仰”。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上,以“中国制造”品牌探索为主线,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品牌资产管理、国家品牌资产、品牌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管理学、系统论等科学理论知识;广泛采用理论规范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横向(中国箱包国际、LVMH集团和英国国家品牌资产管理范例)比较和纵向(W集团在中国和亚洲主要国家实践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来阐述“中国制造”类品牌的管理策略。
首先系统的阐述“中国制造”品牌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其后分析“中国制造”品牌化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中国箱包国际、LVMH集团以及中美两国著名品牌企业年报对比分析说明;进一步提出“中国制造”新的定义,在第四章提出“核心解决方案”-----笔者通过研究并身体力行的实践世界各类最前沿的“品牌管理”理论,逐步形成了基于中国人思维的、创新性的全球化营销理论----“2E2C阶梯式”跨国品牌管理理论。
第五章是以W集团在各国实践的“2E2C阶梯式”跨国品牌管理理论详细阐述和论证。
从而有针对性地得出对“中国制造”品牌管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制造,“2E2C阶梯式”跨国品牌管理,国家品牌资产,品牌资产管理IAbstractThe rise of China as a great power symbol will not become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weatshops", or become Europe's "ATM." This paper opened with "old and useless," but always like the old woman out of streaking Sharon - Stone as a totem of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Western Thought" to form a "brand" predatory nature. "Made in China" to once again brilliant, it should be such as the Chinese Jingdezhen ceramics Sheng Han and Tang Dynasties, Suzhou silk, Confucian thought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of "home" culture of the country to build brand equity, to re-define "Made in China." The 21st Century "Made in China" concept should not remain in the product, factories, production lines, industrial chain,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other "objects" and "reasonable" level, but should be "brand" and "faith."Author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relevant outcomes of the study in order to "Made in China" brand to explore the main line, to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methods; the integrated use of brand equity management, national brand equity, brand psychology, consumer behavi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ory and other scientific theory of knowledge; widely used in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orms and practice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Meanwhile, the horizontal (China luggage International, LVMH Group and Britain's National brand asset management paradigm) to compare and vertical (W Group in China and Asia's major cases of State practice) to study a combination form. First, the system set out "Made in China" brand management study of the m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of "Made in China" brand management need, combined with China's luggage International, LVMH Group and the well-known brands of Sino-US Comparative Analysis Report statement; further proposed "Made in China" a new definition, in the fourth chapter of "core solution "----- the author through research and hands-on practice in the world's most cutting-edge types of" brand management "theory, and gradually formed based on Chinese thinking, innovative global marketing theory ----" 2E2C ladder-style "cross-border brand management theory. Chapter V is a W group in the practice ofIIStates "2E2C ladder-style" cross-border brand management theory elaboration and argumentation. Thus arrive at targeted the "Made in China" brand management useful inspiration.Keyword:Made in China, "2E2C ladder-style" cross-border brand management, National brand equity, Brand asset managementIII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2研究现状 (2)1.3研究目标 (6)1.4研究内容 (7)1.5论文结构 (8)第二章“中国制造”品牌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石 (9)2.1品牌资产管理的定义 (9)2.2品牌资产管理的构成和价值评估 (10)2.3“国家”品牌资产的形成和界定 (11)2.4“国家”品牌资产管理的内涵 (14)2.5“国家”品牌资产管理的范例 (15)2.6品牌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 (17)第三章“中国制造”品牌化管理的必要性 (20)3.1“中国制造”的现有定义、观念和状况 (20)3.1.1 从LVMH和CNZN.SI年报解读“中国制造” (20)3.1.2 中国箱包行业的困境和“中国制造”的“痛” (23)3.2“中国制造”与国家品牌资产的关联分析 (26)3.2.1 制造的本质和“中国制造”新的定义 (27)3.2.2 国家品牌资产和“中国制造”的DNA (29)第四章提升“中国制造”的“2E2C”品牌管理模式探索 (33)4.1“中国制造”品牌管理方法论形成的背景 (33)4.2“2E2C”阶梯式品牌管理理论核心思想 (35)4.32E2C阶梯式品牌管理 (35)4.3.1 Education Model的灵魂:中国“家”文化的心智管理 (36)IV目录4.3.2 2E2C阶梯式品牌管理的Communication传播执行质量管理体系 (37)4.3.3 2E2C阶梯式品牌管理Channel System运营一体化渠道执行体系 (43)第五章基于“2E2C”的“中国制造”品牌管理实践 (47)5.12E2C阶梯式品牌管理模式在W集团的应用 (47)5.1.1 “2E2C”探索A品牌“家”文化的品牌信仰 (49)5.1.2 运用“2E2C”创建1:1:1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 (50)5.1.3 A品牌08奥运营销中“2E2C”和“家”文化的运用 (51)5.1.4 “家”文化和1:1:1在越南的复制 (54)5.1.5 “2E2C阶梯式品牌管理”在印度尼西亚的实践 (57)5.1.6 F品牌通过“家”文化在印度的崛起 (61)5.2W集团实施“2E2C阶梯式”品牌管理模式前后的效益比较 (66)5.3W集团品牌管理的经验启示 (66)第六章结论和展望 (68)6.1论文总结 (68)6.2说明、局限与展望 (69)致谢 (71)参考文献 (72)V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产品输往世界各地。
中国中车制造业升级的战略分析

中国中车制造业升级的战略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国中车作为中国领先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努力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本文将对中国中车制造业升级的战略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背景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中车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战略措施来实现制造业的升级。
中国中车在过去几年中推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以推动制造业升级。
首先,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大在高新技术装备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其次,公司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公司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二、制造业升级的战略分析1. 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关键。
中国中车应加大在高新技术装备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为产品升级和改进提供支持。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
2.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中国中车应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建立物联网系统、数据分析和优化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此外,公司还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3. 国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中国中车应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投资和海外市场拓展。
通过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公司还应注重研究和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产品调整和改进。
三、发展趋势展望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中车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中国中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强国战略研究报告制造强国,是每个国家都在追求的目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本报告旨在研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措施以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一、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制造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国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它可以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高效运转。
(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陆续涌现出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
发展制造业将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三)国家安全和自主发展:现代制造业是国家安全和自主发展的重要保障。
完善制造业体系,提高国内供给能力,减少对外依赖,将为国家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二、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出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比如降低企业税负,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等。
(二)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三)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
激励年轻人从事制造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四)市场开拓: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出口额度,扩大国际影响力。
三、问题与建议(一)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支持体系。
(二)产能过剩问题:我国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严重,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应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体系。
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及品牌战略

的 国家 。
在 国际市场 上缺乏 自主品牌 。 从2 0 1 1 年1 1 月 4日结束 的第
一
百一 十届广交会的交易数据 中, 根据对江苏交易团的调查 ,
摘
要: “ 中国制造” 这一现 象令世人瞩 目, 2 0 1 1 年 的中国对外贸 易在 此基础之上取得 了不俗的成绩 , 但是 出1 2 ' 产
品却存在 自主品牌 少、 利润低 、 贸易摩擦 增加 的趋 势。以低廉成本而取得的制造优 势显然不再适合 当今的形式 , 因此 , 中国产品的 出口当从 出口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以及 出口产品 的品牌战略两方面下一番苦功 。 关键词 : 制造优 势; 核心竞争力 ; 品牌战略
中国进 口总额达 到 1 7 4 3 4 . 5 9亿 美元 , 同 比增长 2 4 . 9 9 %。中 国的外 贸发 展方式采用的是传统 的“ 努力扩大 出口” , 而这种 方 式已经使 得中国外贸 出口连续 二十多年保持 比 G D 然迭起 , 但是在“ 中国制造” 背
中国产品依赖低成本的制造优势过度出 口低档产品 , 不
仅带 来 出口利润微 薄 、 出 口可持续 性差 的恶果 , 而 且还会招 致 贸易摩擦 , 引起各 国的贸易保护 。不断 的上升 的贸易顺差
也将导致外汇储 备猛增加 、 国内资源流失浪 费 、 人 民币汇率 形成新 的升值 压力 、 加 大中国 与相关 贸易伙伴尤其是美 欧贸 易摩擦 , 使 出 口的不确定 因素加大 。根据商 务部的资料 , 全
“ 中国制造” 现象呈现 出以下几个特征 :
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强国战略

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强国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其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时,中国制造业也在不断地寻求着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而其中,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强国战略成为了当下广受关注的两个主题。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型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品牌、质量和技术含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制造业。
而制造强国战略则是近年来由中央政府提出的新的国家战略,其目标是实现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型,将制造业培育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产业。
相较于以往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具有更加前瞻性和战略性。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制造业的现代化,构建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水平。
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技术创新更是现代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政府要牵头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建设,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创新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驱动能力。
其次,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和智能化。
环保和减少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课题,只有实现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才能真正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
因此,我们要不断推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能效水平、资源效率和环保性能。
另外,要注重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提升。
人才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人才培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已成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所在。
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情况与展望

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情况与展望近些年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新一代的产业战略,其目的在于快速并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从而具备更好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进行更加公平的竞争。
而这一战略的实施情况,以及未来的展望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以来,国内一系列产业层面上的发展变化已经开始得到明显体现。
因为强调了制造业发展的高点定位、技术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品牌建设,国内的一些领域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已经开始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果。
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正在加速,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中,我国已经具备了不少的创新能力,有相当一部分优秀企业在相关行业的市场上已经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其次,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也大大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加强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优秀的产品得到了充分的宣传,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这些都使得国内的一些品牌逐渐博得了全球市场的份额,同时成为海外消费者心中的优选品牌。
同时,加强产业国际化能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和短板。
一方面是原材料和关键技术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软性元素尚未跟上发展的步伐,由此导致了一些项目进展缓慢,很多产业空间和效益有限。
而且,在本质上,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依旧较多,目前其中的基本制约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因此,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在若干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产业体系的建设,重点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和经济链三个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从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对于关键领域的支持,加强与重点企业的合作,增强企业的创新和攻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化战略研究
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流砥柱,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形象一直受到“低端制造”和“山寨”产品的困扰。
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中,中国制造业需要实施品牌化战略来提高竞争力,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品牌化战略概述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它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竞争下,企业要提高品牌竞争力,需要实施品牌化战略。
品牌化战略是一种以品牌为核心的全面战略,包括产品品牌策略、企业品牌策略和品牌营销策略等。
通过品牌化战略可以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建立和增强企业形象和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二、中国制造业品牌化战略的困境
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的形象一直不太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很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
消费者往往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长期以来都是低端制造和山寨产品,不重视中国制造业品牌的质量和创新。
2.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但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
对较低。
在国际上,相同的产品往往会因为品牌的不同,价格产生很大的差异,中国制造业品牌无法像欧美日品牌同时获得更高的价格和利润。
3.担心知识产权的侵犯
中国制造业在国外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有不少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这
些产品往往与知名品牌的产品相似。
因此,国外一些知名品牌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会在中国市场上遭到侵犯,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感。
三、中国制造业品牌化战略的必要性
1.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必须实施品牌化战略。
通过品牌的整合和建设,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销量和市场份额。
2.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品牌化战略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品牌给一个产品赋
予了一种价值感和认同感,使消费者在很多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该品牌。
由于这样的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感受,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能获得更高的价格和附加值。
3.增强企业形象和信誉
品牌化战略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企业塑造健康、积极和向上的形象和信誉。
国
际市场上,一个知名、有好声誉的品牌可以让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和购买的忠诚度。
四、中国制造业品牌化战略的实现
1.加强自主创新
中国制造业要实施品牌化战略,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需要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转化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2.加强市场营销
中国制造业在实施品牌化战略时,需要注重市场营销。
通过广泛的宣传,能够提高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建立完整的品牌管理体系
中国制造业要实现品牌化战略的目标,必须建立完整的品牌管理体系。
企业要能够把品牌打造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必须从内部管理、营销战略和品牌形象提升等方面入手。
4.保护知识产权
中国制造业在实施品牌化战略时,还必须大力保护知识产权,消弭许多国外知名品牌担心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排斥心理。
只有这样,国外的知名品牌才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把中国制造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五、结语
品牌化战略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实施品牌化战略成为制造业从劳动力低附加值转向技术创新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
中国制造业要加强创新和营销经营能力,才有机会在未来全球市场中实现品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