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完整版)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完整版)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 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汉文帝为“好皇帝”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

(《韩诗外传》)

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

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⑵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⑶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x①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三)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⑵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⑸,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护其短

(《雪涛小说?知无涯》)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

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啖()去()欲()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 .仕于南方。不得已而从仕。

B .或曰:啖菱须去壳。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D.仕于南方。尝射于家圃。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4、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五)蒲留仙写书(邹弢《三借庐笔谈》)阅读提示: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2),中贮苦茗,具淡巴菰(3—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⑷。故笔法超绝。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2)[罂(yi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4)[蒇(chcn)]完成。

[练习]

1、蒲留仙是谁?_________ 请写出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 。

2、用四到六字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3、用原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1、译文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

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

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

“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

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

参考答案:

一. 1. 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 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 ,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2、译文

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 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那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参考答案

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 2.諠是3.D (助词,的。

其余皆为代词。)

3、译文

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参考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曾经)术(方法)过(超过)疵(弊病)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 1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4、译文

有个人是从出生以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都有!

参考答案

1、从……以来;吃;去掉;想。

2、D

3、第一个括号填" 我",第二个括号填"其,它"(代词,代菱)

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

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5、译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参考答案

1、蒲松龄;《狼》《山市》

2、第一段:高度评价。第二段:生活状况。第三段:积累素材。第四段:成书时间。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①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