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页岩气革命的中国脚步
页岩气革命来到中国?

因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页岩气这个词已经在中国能源圈中高烧了很多年。
进入2018年,四川涪陵等大型气田的发现和稳产使页岩气革命的话题热度骤然走高,“页岩气革命已经来到中国”、“页岩气革命正在来到中国”等言论在媒体上频繁出现。
那么页岩气有没有来到中国、页岩气革命能不能来到中国、页岩气革命什么时候来到中国呢?什么是页岩气革命?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
页岩气的成分和普通天然气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储藏方式不同,不像常规天然气一样富集密封在储层圈闭里,而是藏匿在页岩的孔隙中,开采难度较大。
但是,在非常规天然气藏中,世界页岩气可采储量高达63%,如此之大的资源量实在让人无法忽视。
从页岩气的发现到页岩气革命,美国无疑是领跑者。
早在1821年,第一口页岩气井在美国开始规模生产。
20世纪70年代开始,页岩气勘探开发热潮在美国中、西部持续蔓延,在政策、价格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页岩气开发不断取得进展。
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1000余亿立方米,而到了2017年则达到了4620亿立方米,占全美天然气开采总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产量最大的马赛鲁斯盆地2017年页岩气产量为1775亿立方米,而中国2017年全部的天然气产量也只有1490亿立方米!页岩气开采的成功,使美国从石油进口国摇身一变,进入到了油气出口大国的行列,在改变世界能源供给结构的同时,也实现了所谓的“能源独立”,被人们以“革命”二字称之,并不为过。
凭什么期待页岩气革命来到中国?在能源界,渴盼页岩气革命能够来到中国,时日已久。
这种期待并非无中生有,从客观条件来说,我国确实具备一定的基础。
一是页岩气家底丰富。
根据EIA的全球调查显示,我国页岩气储量为36.1万亿立方米,比页岩气革命成功的美国还要多出近12万亿立方米。
英国石油(BP)公司最新发布的《2018世界能源展望》指出,到204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日产量将达到6.23亿立方米。
中国掀页岩气革命距离甚远

中国掀页岩气革命距离甚远
页岩气: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正在成为搅动世界市场的力量。
这种被国际能源界称之为博弈改变者的气体,极大地改写了世界的能源格局。
页岩气,通俗地说就是储藏在页岩层中的天然气,和我们平常做饭洗澡用的天然气没什么不同,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只是更难开发。
而燃烧天然气又比燃烧石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少一半左右,能源清洁度要高许多。
同时,天然气的价格要比石油便宜多了。
因此,性价比很高。
现在看来,页岩气还仅仅是美国的机会。
美国开发页岩气,其实存在天时地利人和。
按照美国的法律,土地所有者也同时拥有了土地之下的矿藏,这为页岩气的探矿权买卖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土地拥有者能够获利,就很少给探矿活动以阻力。
管网的四通八达、地质数据的相对清楚和公开、技术的共享等因素也是助力。
更为重要的是,其实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是由市场自发推动的,随着美国天然气价格的节节走高,许多企业看到了商机,因此几千家中小企业都投入其中,而华尔街的资本又为他们提供了资金链。
最近页岩气开发的低潮,其实也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因为供大于求,因此价格走低。
可是很难说这是泡沫,因为市场也在调节,比如越来越多天然气发电厂会被建立,市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一些竞争力比较差的企业被淘汰或者被兼并,资质更高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十年来美国的页岩气并购规模也达到了千亿。
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目前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几乎不存在,因此雪佛龙公司的副董事长被问到欧洲何时大规模的使用页岩气时回答说要等到2020 年后了。
因此,其实页岩气革命暂时是美国的,而不是世界的,它也给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优。
国内页岩气开发现状及面临问题

国内页岩气开发现状及面临问题摘要:随着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取得的良好进展,预示着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具有缓解我国能源压力的巨大潜力,将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热点。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在资源储量评估、水平井钻探和完井、开采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与美国相比,我国页岩气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对页岩气的开发在开采技术、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开发成本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页岩气储量开发进展成本环境保护天然气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防线,但是在我国天然气严重短缺,这一现象已导致我国经济运行时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瓶颈。
面对逐渐减少的常规能源,页岩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在中国资源潜力巨大,与美国28×1012m3的可采资源量差不多。
美国早已掀起了页岩气开采的革命潮,页岩气开发既能减少经济发展对常规能源的需求压力,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国内页岩气的开发研究整体上处于前期探索和准备阶段,从2005年开始进入早起评价阶段,2011年我国颁布了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对于页岩气的探索开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 储量概况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页岩本身既是气源岩又是储集层,其总孔隙度一般小于10%,而含气的有效孔隙度一般不及总孔隙度的一半,渗透率则随裂缝的发育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因为储藏页岩气的页岩分布比较广泛,所以页岩气的资源储量任然不可低估。
根据最新勘探成果,目前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1012m3,其中北美页岩气储量108.79×1012m3,中亚和中国页岩气储量为99.90×1012m3,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5×1012m3,与美国28×1012m3的可采资源量大致相当。
页岩气革命的新动向-机遇和挑战

页岩气革命的新动向—机遇与挑战中远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张力行黎军一﹑前言随着Facebook等社交网络泡沫的再次爆破,人们开始又将兴趣转向与实体经济有关的行业。
例如,最近人们经常谈论的所谓“页岩气革命”(Shale Revolution)。
这场革命正在美国悄然兴起,其速度之快,投资之大,对未来能源市场以及传统生产制造业的影响之深,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所谓“页岩气”(Shale Gas),是指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Unconventional Gas)。
页岩气的形成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它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地层中,同常规天然气(Conventional Gas)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发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气体能源,因此,正在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美国政府和商界已在政策上和投资方面加大了页岩气开发的力度。
全球页岩气的储量大约为456万亿立方米。
我国的页岩气储量丰富,估计可开采的储量约为26万亿立方米,与美国的储量相仿。
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层结构复杂,且页岩气开发技术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差距,开采难度大、投资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尽快从国家能源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大投资力度,在政策和税收上提供优惠措施予以扶持,以改变能源长期依赖外国进口的局面。
二﹑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据统计,2005年至2011年期间,美国天然气的产量增长了27%,创了历史新高,而且可开采的天然气资源按目前美国国内需求量计算,估计可用上100多年。
美国国内天然气的生产速度是本国需求增长速度的两倍,从而大大降低了美国对外国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就业率与过去五年相比增长了33%。
石油和天然气钻机使用的数量比一年前增长了15%。
最新数据显示,一百万个英制发热单位(MMBtu)的然气,在美国已由四年前的8美元降至2美元,而在欧洲则仍需支付至少10美元以上。
中国“页岩气革命”前景如何?

中国“页岩气革命”前景如何?胡一帆3月底,壳牌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一项合同,旨在开发四川境内的页岩气区块,这也是允许国外公司在中国境内提取页岩气的首宗交易过去几年,美国和加拿大悄无声息地享受开发有争议的页岩气行业带给其能源行业的提振成果,这为两国提供了又一个天然气来源。
获取页岩气的方式是水压致裂工艺,该工艺包括在高压条件下向井内注入沙子、水和化学物的混合物,将页岩岩石打碎,并释放出页岩气,沿井逆流而上,从而对其进行回收。
在美国和加拿大成功提高其天然气产量之后,该工艺近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关注中国页岩气的潜力、在中国开发技术的挑战以及中国目前的能源战略。
页岩气为中国带来巨大潜力随着近期对页岩气的关注度增强,中国获益的潜在方式之一是成为在全世界寻求资金的多家公司的投资者。
页岩气项目开发投资金额可能经常会达到十亿美元,并且通常需要融资。
由于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其现金较为充裕,中国成为这些项目融资的主要候选人。
作为这些经济可行性日渐增强项目的投资者,中国有望确保大量资源或利润,也会提升其技术专长。
中国开发页岩气可能给国内带来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具有开采价值的页岩气资源量庞大,居全世界之首。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量估计为1275万亿立方英尺。
为说明其规模的巨大程度,作为全世界页岩气方面的领导者,美国可开采的页岩气资源量仅为482万亿立方英尺。
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仅为133.4万亿立方英尺,中国适当开采页岩气资源将使此项数据翻十倍。
目前,中国的天然气消耗量非常低,电力生产以煤炭为主导。
除电力生产以外,天然气用途还包括供暖、烹饪、交通运输和化肥。
此种局面短期内不太可能显著改观,这是因为适当利用天然气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开发将是耗资巨大且耗时的工程。
然而,在当前消耗量较低的水平,中国的页岩气资源量潜力可能会持续逾一个世纪之久,据估计可能高达200年,因此其长期潜力引人注目。
立足中国实际加快页岩气开发

对 页岩气 的勘探 开发力度 。据 加拿
大 国家 能源局称 ,霍恩 河盆地 的页
岩气资源量达7 8 万亿立方英尺,可采
“ 全球非 常规天然气 资源丰 富,其 技术可采储量 ( 不含可燃冰 )与常
规天然气相 当。预计N2 o 3 5 年世界
储量达3 万亿立方英尺评估结
续增加便减少对加拿大天然气 的进
口,所 以现在加拿大将面临竞争激
烈 的市场 、天然气价格下 降等各种 挑战。 面对页岩气开发的大趋势,欧洲 页岩气 也不甘失落后,逐渐加入 了 页岩气 开发行列 ,对 页岩气给予了 厚望 。据美 国能源署报 告称,欧洲
模的开采。
在亚太地 区,澳大利亚 的页岩 气资源十分丰富,也在加紧开发页岩 气,其国内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页岩气 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也对澳 大利亚的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T i n k e r 说, “ 水平井技术的持续改进 和先进的水力压裂技术导致 了一系 列的技术进步,促使页岩储层 首次
5 0 0 0 0 亿立方米。 “ 德国的环境政策要求暂停水力 压裂和建设新的核能源设施 。”得
克萨斯大学经济地质局主任S c o t t W .
场,但是每个 国家的页岩储层都是 不同的,并都有一些独特的挑战。 美国通过把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 术结合在一起 ,对低渗透页岩层进 行勘探开发 ,使页岩气产量急剧增
立足 自身实际 加快 页岩气 开发
“ 我们一直都知道页岩 中有石 油和天然气 ,我们从没有想过我们
当前美国页岩气产量 的增加,在 影响美 国 自身 能源和社会经济发展 的 同时 ,也改变 了全球能源 战略格 局和世界能源供求关系 。尽管技术
带来了新的页岩气和页岩油供应市
中国页岩气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页岩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却拥有很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对页岩气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页岩气具有普遍存在、规模巨大、廉价开发、绿色环保等多种优点,但是对页岩气的开发也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问题和挑战。
但总的来说,开发页岩气是中国今后能源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页岩气、储量、分布、前景页岩气是一种赋存于泥页岩中,主要以吸附及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
页岩气具有普遍存在、规模巨大、廉价开发、绿色环保等多种优点,不久的将来即会成为中国开发的绿色能源新领域,从而成为缓解原油产量不足的重要途径。
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这里针对中国页岩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中国页岩气的储量分布、开发现状以及应用前景方面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储量及分布:国页岩气储量丰富。
近期国土资源部对我国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初步的地质勘探调查。
经初步评价,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据2004-2006年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埋深1000m以浅的油页岩资源量为7199.4亿吨,探明储量300多亿吨,位列世界第四)。
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
其中,已获工业气流或有页岩气发现的评价单元,面积约88万平方公里,地质资源为93.01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为15.95万亿立方米,是目前页岩气资源落实程度较高,较为现实的勘查开发地区。
总体上,我国页岩气资源基础雄厚。
按省(区、市)统计,全国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新疆吾尔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等,这些个省(区、市)占全国页岩气总资源的68.87%。
全国共优选出页岩气开采有利区180个,累计面积为111.49x 104km2因部分地区不同层系有利区在垂向上的重叠,有利区叠合面积为66.93 x 104km2。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1. 引言1.1 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大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力度,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勘探技术持续改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页岩气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潜在巨大的资源,我国页岩气勘探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勘探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
目前,我国在页岩气勘探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
为了更好地开发页岩气资源,必须持续改进勘探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在勘探技术方面,我国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勘探技术水平。
这包括加强地质勘探技术研究,开发高效、高精准度的勘探工具和方法,提高勘探数据的解释和分析能力,以及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只有持续改进勘探技术,不断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发掘和开发我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页岩气勘探现状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勘探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
在勘探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开始采用水平钻井、压裂等先进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由于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作业环境恶劣,勘探进度相对缓慢。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各地勘探规模不一,有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如四川盆地的长宁页岩气田,有的地区仍处于初期勘探阶段,如甘肃、宁夏等地。
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工作仍面临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技术支持,促进页岩气勘探的发展和利用。
2.2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页岩气勘探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是当前我国页岩气勘探面临的现实情况。
一方面,页岩气开发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勘探周期长、成本高,这些都给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页岩气革命的中国脚步作者:毕夫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第3期毕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从中国古老传说中的钻木取火,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出现;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煤炭的大量使用,到“一战”以后石油的井喷式开发,社会经济前行的车轮总在能源形态的更替与升级中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量。
特别是当被称作新近百年能源史上最伟大事件的页岩气惊现于世,并在过去十年中以全新的力量改写美国能源行业生态,进而将美国推到世界头号天然气生产大国的显赫位置时,作为页岩气储量老大的中国也看到了能源革命的诱人前景,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阵容和气势向页岩气挺进。
美国坐上了快车如果说美国人埃德温·德雷克在1859年于宾西福尼亚州的泰斯维尔小镇打出了被美国自诩为“世界第一口现代油井”而未被俄国、中国所接受的话,那么,得克萨斯人乔治·米切尔凭借水压裂技术的突破,在1980年代初实现页岩气的正式大规模开采却是国际上不得不公认的事实。
而在此之前,美国人对页岩气勘探已经持续了近200年历史,只是让乔治·米切尔所没有想到的是,页岩气的商业价值到今天招来了全球性的关注目光,而且美国将页岩气勘探开发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所谓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页岩层中,以吸附或者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其化学成份以甲烷为主(占90%或者更多)。
国际能源情报署(EIA)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技术上可采的页岩气达185万亿立方米。
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页岩气不仅储量丰富,而且供气稳定,正是如此,页岩气被认为是最后一类走上开发舞台的油气资源,而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被称为“一百年来石油天然气工业最重大的事件”。
相比于亚洲和欧洲国家页岩气动辄藏于3000米之深的地下并且坐落于高山峡谷之中而言,美国页岩气多分布于广阔的平原地区,且蕴藏深度在2000米之内,其开采成本和作业难度要小得多。
另外,美国有210条天然气管道,超过48万公里,覆盖每一个主要市场和页岩气区,从而大大减少了页岩气开发的前期投入,夯实了页岩气开发的市场基础。
不仅如此,美国掌握了从气藏分析、数据收集和地层评价、钻井、压裂到完井和生产的系统集成技术,特别是含气量测试、水平井的钻井完井和水力压裂等开发页岩气的三大核心技术目前皆已成熟,由此显著拓展了美国页岩气的开采面积和深度,同时加快了规模化作业的进程。
在经过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苦苦折磨之后,美国自卡特总统以来的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页岩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研发,使得页岩气在美国全面商业化的脚步不断提速,而且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政府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页岩气产业的政策体系。
如联邦政府对参与页岩气开采的企业给予约0.016美元/立方米的财政补贴,相应的州政府给予不超过0.05美元/立方米的财政补贴,而且没有时间下限。
与此同时,政府还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页岩气开采的过程中来。
页岩气的喷薄而出强烈改写了美国能源市场的传统格局。
10年之前,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总量的1%,而目前该比重已上升到37%。
根据EIA的预测,到2035 年时,美国46% 的天然气供给将来自页岩气。
重要的是,页岩气的价格优势以及清洁高效的环保特征必然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形成直接冲击。
因此,EIA发布的最新能源展望报告指出,目前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已缩至32%,天然气消费比重由原来的20%扩大至32%。
而且随着页岩气产量的迅速提高,页岩气将取代煤炭而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美国第二大能源资源。
重塑全球能源市场的结构性生态已经成为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必然性结果。
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页岩气产量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爆发式增长,同时带动美国传统天然气和原油产量的节节攀升。
据EAI预测,到2015年,美国将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到2017年,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当然,页岩气的革命性意义并不仅发生在能源市场上。
一方面,伴随着新老能源自给能力的增强,美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正在逐年下降,其中过去5年美国天然气和石油进口量分别下降32%和15%,而一旦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之后,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博弈将更占主动。
另一方面,页岩气开发的大规模进行带动了美国相关产业的链式投资,与此同时,页岩气产量的增加不断拉低了能源价格,进而赋予了美国“再工业化”进程的正面能量。
储量大国的尴尬美国在页岩气领域铿锵的开发步伐以及诱人的市场效益无疑对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形成了强大的刺激。
国人也坚定地相信,在广袤的国土之下不可能找不到如同美国那样丰饶的页岩气资源。
因此,历经近乎10年全国性的调研与勘探,中国页岩气的家底与地图也逐渐浮出水面。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成果》报告显示,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 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1万亿立方米,超过美国的24.4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居世界首位。
美国人的预测更为乐观。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发表的《世界页岩气资源:美国之外14个地区的初步评价》,全球技术上可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中,中国拥有35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量的19%,美国占13%,欧洲占10%。
厚实的家底令中国决策层在攒紧拳头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按照国务院出台的《页岩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页岩气要实现探明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开采量达到65亿立方,且到2020年页岩气开采量达到1000亿立方。
这意味着,相比于“十二五”期间而言,“十三五”时期的页岩气产量要放量增长15倍以上。
与此同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天然气生产能力年均增长为10.5%。
然而,理想照进现实可能面临更多的坎坷。
根据全球著名的能源研究咨询机构哈丁歇尔顿集团的研究,一个页岩气开发项目成功的几率一般只有10.8%,而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报告,2012年中国各地共计钻探页岩气井84口,其中仅两口井有气,而且还不是经济气,失败率近乎百分之百;2013年,全国共实施各类页岩气钻井130口左右,其中实验或勘探井129口,具有商业价值的基本为零。
同时,国土资源部内部所作的一项统计表明,2012年,我国页岩气产量约3000万方,2013年预计可达2亿方,算上2011年的开采量,最近三年我国实现页岩气开采还不到3亿方,距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65亿立方开采目标有着惊人的距离,而且试图在余下的两年时间中赶超剩下的开采任务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与常规油气开发相比,页岩气的投入成本可以用巨大来形容。
研究表明,一个储量规模为10万亿立方英尺(约2831亿立方米)的页岩气气田,总共需要钻井3000口,其中美国一口生产井的钻探成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中国则为人民币7000-8000万元。
因此,我国要实现2020年1000亿立方米页岩气的开采量,需要钻探十万口井,相应的总投入在1万亿元以上,年均投资规模超过1200亿元。
而从目前来看,2013年中国页岩气的开发投入只有70亿元不到,庞大的资金需求与缺口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参与开发的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相应技术的短缺和不成熟是构成中国开发页岩气资源的又一重大瓶颈。
在页岩气开发的三大核心技术中,中国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系统性的成套技术还远未形成,特别是水平钻井和多段压裂两项核心技术,与国外公司保持着相当大的差距。
如分段压裂技术,北美单井水平段分段压裂一般可达30段-40段,最多可到60段,而中国一般只在8段-10段,至于水平钻井技术,虽然已在煤层气领域应用,但应用比例非常小。
由于我国页岩气资源多分布在地下3000米甚至是6000米左右,在缺乏相应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不仅开发周期长,而且成功机率很低。
资料显示,美国可以用30天钻好一口页岩气,而中国则需要60-90天。
开发中的竞与合从两年前启动首轮招标到一年前掀开第二轮招标,人们从官方逐渐敞开的政策口径中看到了中国政府招鸾引凤的急切性情与诚恳姿态。
与首轮招标过程中国土资源部仅仅拿出了四个区块并且主动邀约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国有企业参与招标不同,第二轮招标官方一下端出了20个页岩气区块的探矿权,同时声明凡在我国境内注册资本金在人民币3亿元以上,且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与已具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内资企业和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均可投标。
最终,与只有六家企业中标的首轮招投标结果相比,第二轮中标企业达到了16家,其中有两家民营企业中标。
经过两轮招标,国家提供的页岩气开发面积达3.1万多平方公里。
两轮招标的成功,让市场对第三轮招标充满了突破性期待,即国国土资源部很可能拿出一些资源品质好的页岩气区块出来招标,即使是招标区块在国有石油巨头们的“重叠范围“内。
因为,按照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政府将首先鼓励石油公司优先勘查开采其区块内的页岩气,而如果石油公司不勘查开采的,在不影响石油、天然气勘查的前提下,另行向其他投资主体出让页岩气探矿权;与此同时,如果石油、天然气勘查投入不足,前景不明朗但具备页岩气资源潜力的区块,国家将依法要求石油公司退出区块,设置页岩气探矿权。
的确,与石油、天然气采炼由中石油、中石化等一手遮天完全不同,国家在页岩气开采上向非国有企业打开了一个口子,这一创新之举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中国能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但客观地判断,目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覆盖面积,还是开采能量,抑或是出气规模,以中石油、中石化等为主体的国有能源企业在页岩气市场上依然会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石油以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等区块为重点,已建成了两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
其中,长宁201水平井获得高产,成为我国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水平井。
无独有偶,中石化则在四川盆地陆相勘探,四川盆地海相以及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取得突破,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
目前已实施页岩气钻井26口(水平井17口),完钻23口(水平井15口),其中重庆涪陵的水平井获得11万方的高产量。
然而,由于受到自有技术薄弱的制约,而欧美石油公司又掌握较为成熟的页岩气勘探、分析和开采等集成技术体系,因此,目前国内企业更多地只能采取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方式联合开发页岩气,而产品分成合同(PSC)则是双方合作的主要方式。
据悉,中石油与荷兰皇家壳牌签署的页岩资源开发协议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份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
根据协议,双方将设立合资企业,主要在四川盆地的富顺-永川区块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与生产。
据悉,壳牌已将其全球气化业务部、全球非常规气与煤层气中心搬到了北京,而且这是除美国休斯敦之外,壳牌在全球的第二个以非常规天然气为主的全球技术与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