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感情公开课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公开课通用课件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公开课通用课件

03
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理解思想感情
总结词
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意象 和意境,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详细描述
诗歌中的意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能够表达出诗人内 心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月亮常常代表着思乡之情, 而落花则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通过分析这 些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 歌的意境也是理解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意境是由多 个意象共同构成的,通过分析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 可以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04
经典诗歌鉴赏实例
《静夜思》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思乡之情
详细描述:《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 念家乡的情感。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凄凉的夜晚,李白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 于其中,使读者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春晓》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惜春之情
详细描述:《春晓》是宋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珍惜。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清新景色,孟浩 然流露出对春天时光的留恋和感慨,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
《登鹳雀楼》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壮志豪情
详细描述:《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登高望远、壮志凌云的豪情。通过描 绘壮观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王之涣将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寄托于诗歌之中,使读者感受到他 内心的激情和追求。
05
诗歌鉴赏的实践与提升
诗歌鉴赏的练习和巩固
练习
通过大量的诗歌阅读和鉴赏练习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来理解思想感情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是其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语言和修辞的特点,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读懂诗歌 公开课课件

读懂诗歌 公开课课件

读懂诗歌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诗歌的情感与意象”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现代诗歌的欣赏与解析,通过分析具体诗歌作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欣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提取情感和意象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情感与意象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欣赏现代诗歌的方法,提取情感与意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现代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讲解情感与意象的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现代诗歌,详细解析诗中的情感与意象,让学生了解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另一首诗歌进行分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读懂诗歌——情感与意象的探寻2. 主要内容:现代诗歌特点情感与意象的含义情感与意象的作用诗歌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求:分析报告需包括诗歌背景、情感分析、意象解析等部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作品,提高诗歌欣赏能力,同时关注生活中的情感与意象,提升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情感与意象的深入理解。

2. 例题讲解:详细解析诗中的情感与意象。

一、教学难点解析:诗歌情感与意象的深入理解1. 情感的定义:情感是诗歌中作者表达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喜怒哀乐等。

2. 意象的含义:意象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概念,是诗歌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法。

3. 情感与意象的关系:情感是内在的,意象是外在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诗歌的艺术境界。

二、例题讲解解析:详细解析诗中的情感与意象1. 了解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1)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1)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欣赏》第三章“唐诗的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春望》、《月夜》、《登高》三首唐诗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唐诗的艺术特点、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诗歌欣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月亮、高山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春望》、《月夜》、《登高》三首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对比阅读:分组讨论三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赏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望》、《月夜》、《登高》诗歌赏析2. 内容:a. 唐诗的艺术特点b.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c. 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d. 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唐诗的赏析,如《春望》、《月夜》、《登高》等。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精品教案通用2024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精品教案通用2024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精品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抒情诗歌的鉴赏》,详细内容涵盖了对诗歌的基本理解、抒情诗歌的情感把握、意象分析与意境领悟等。

重点分析李白的《静夜思》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了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歌意境。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与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理解、意境领悟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诗歌的世界。

2. 理解诗歌: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静夜思》和《春望》的背景。

3. 分析诗歌:详细解读两首诗歌的意象、情感与意境,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鉴赏题目,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诗歌的鉴赏,并进行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抒情诗歌的鉴赏》2. 主要内容:a. 诗歌基本结构b. 意象、情感与意境分析c.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对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情感与意境。

2. 答案提示:从草原、离别等意象入手,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提示的引导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关注诗歌的经典性与代表性。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常会打乱语序。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 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 还原语序! 词类活用!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词类活用、倒装、省略)
部分诗、词人创作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白居易:通俗易懂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李商隐:朦胧隐晦 温庭筠:绮丽香艳 苏东坡:豪放旷达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 杜牧:清健俊爽 王维:诗画一体 高适:悲壮苍凉 陆游:悲壮爱国
总结方法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总结方法
(四)看关键词句 ,揣测情感内容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关键词 句,阅读时准确抓住关键词句,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 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年份、卷别 题目
重要信息
“论学”,论说学问;这是林希逸写给
2023·新课
友人的一首酬答诗。友人与他讨论如
标 《答友人论学》
全国Ⅰ卷
何做学问,诗人创作此诗表达自己的
治学主张。
年份、卷别 题目
重要信息
(续表)
2023年 新课标 全国Ⅱ卷
《湖上晚 归》
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 “孤”、“喜”、“闲”之类。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调形容 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2024年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课件

2024年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课件

2024年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内容选自《中国现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情感”,详细内容包括诗歌意象的识别与分析、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诗歌语言的特点与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意象的概念,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2. 学会通过诗歌的语言特点,深入解读诗歌的情感内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分析,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2. 教学重点:诗歌意象的作用,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现代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诗歌意象的概念,分析诗歌意象的作用,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首现代诗歌为例,详细解读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语言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指定的诗歌,识别意象,感悟情感。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意象的概念与作用2. 诗歌语言的特点3.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现代诗歌,识别意象,感悟情感。

2.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公开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绘画、音乐等,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分析,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2. 例题讲解:详细解读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语言特点。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诗歌之情”,重点内容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掌握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及诗歌创作意图。

2. 能够分析《琵琶行》的韵律、意象、情感,提高诗歌赏析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古代诗歌进行独立赏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情感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掌握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诗人白居易及《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琵琶行》中的意象、情感,讲解古代诗歌赏析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另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小组讨论。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琵琶行》赏析2. 板书内容:a. 诗人:白居易b. 创作背景:贬官、送别c. 意象:月、水、马、琵琶等d. 情感:离愁别绪、忧国忧民e. 赏析方法:关注背景、把握意象、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古代诗歌赏析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诗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诗歌艺术。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读作者 宋之问 (约656--712)初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武后时,官尚方监丞,谄事张 易之,易之败,贬泷州参军。中宗时,官 考功员外郎,知贡举。因受贿,贬赵州长 史。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
●有时作者的信息在注释里甚 至题干里会有所交代,这就要 求我们特别关注诗歌注释!
三.读注释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 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 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 重要环节,不可不看。——解难点
• 【朗读诗歌】 •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看看我们 能从中窥知什么信息?并注意 这些信息我们是怎么得来的?
一、读标题
题:即题诗,一般是指就一事一物或一书 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 壁﹑书画﹑器皿之上。
大庾岭:交代地点。(也是重要的 信息点等会我们再说)
驿:驿站。——说明诗人应 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跟羁 旅情怀有关。
大庾岭:南北分界,“华夷” 分界,出中原,别故国 流放钦州:
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之 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四:读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象, 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也就是作者 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就是饱含作者丰富 的思想感情的形象。
读懂意象, 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读意象
读懂意象,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注重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 【品读尾联】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思考提示】
• 尾联两句主要表达了何种情感? • 除了思乡,还有什么情感? • 他在哪望乡? • 他因何离乡? • ——这又得结合诗人的身世经历 、遭遇处境来知人论世! • ——读作者、读注释!
【鉴赏诗歌,解决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8分)
一、读标题
标题一般交代写作的缘起、对象、时
间、地点、背景以及诗歌类别等信息
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
二:读作者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
吟咏他们的诗, 读他们的书, 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 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 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 进行赏析。(4分) 七:读题干
●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 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 的作用效果如何?
2.事与情的关系:有些诗歌先叙事, 再从所叙之事中引出“情”、“理”、 “志”来。 写法特点:借叙事抒情(“寄 情于事”、“因事缘情”)
五.读关系 3.景/物与人的关系:古人写诗填词,往往先 写景,再写人,由景及情,由物到人。
写法特点:渲染、烘托、映衬、对比(景物是 人物活动的背景)
4.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写景叙事时若涉及时 间和空间位置,鉴赏就要把握其时空关系。
写法特点: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读关系(理关系):明思路、窥写法
六:读末句(尾联) ●起(首句/首联):即开头(交代时地缘起等) ●承(第二句/颔联):承接上文,铺垫蓄势 ●转(第三句/颈联):转折(结构思路的转换: 事→理、景→情、物→人) ●合(末句/尾联):结束全文,诗意合成,表达 见解,抒发情感,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抓住末句(尾联)认真品读,很有 可能就抓住了诗歌最主要的情感和 主旨,就抓住了诗歌的主旨。
•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 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 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 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 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 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 分组讨论
• ——在前面品读的基础上组织 语言,形成答案。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 【参考答案】“南飞雁”到了 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要往 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 ,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南 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 凉处境。
二:读作者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 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了解某个时代的风 貌,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李白:身处盛唐,豪放飘逸
杜甫:遭逢乱世,沉郁顿挫
陆游、辛弃疾:家国多难, 激荡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读作者 知人论世 1.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2.诗人不同,精神各异 3.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先“懂”后“答”
——古诗词鉴赏规律
考点精解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就该考点1而言,实际上是 “写什么” (形象)
“怎么写” (语言、表达技巧)
“为什么写” (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
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 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读懂 诗歌并作答。
雁: 雁:每年秋季雁便南飞,所谓“秋雁南 回”,故常常因其秋去南方春到北方而引 起游子们的思乡之情、羁旅伤感。 ——借雁抒离思,寄寓乡愁离情。 陇头梅: 陇头梅:既是意象,又是典故。 诗人以此表达了心中的祈愿:虽 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 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五.读关系Leabharlann 读懂、理清诗中景、物、人、事、情、理、 志,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了解诗歌的思路、 结构,并从中窥知其写法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 品味、鉴赏诗歌。 1.景与情的关系: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诗人一 般要通过写景来创设“情境”,以达到抒情、说理、 言志的目的。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