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和发展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并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未来发展前景。

本文还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垃圾处理等,将重金属元素引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其自然背景值,进而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元素,如铅(Pb)、汞(Hg)、镉(Cd)、铬(Cr)、砷(As)等,具有生物毒性和环境持久性,难以被微生物降解,且能在食物链中累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堆放、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大气沉降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各种健康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复杂,不易被察觉,往往在被发现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问题。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半衰期长,不易降解,治理难度大,需要长期持续的修复工作。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研究内容包括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风险评估、修复技术研发等。

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然而,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有的修复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完善。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二、土壤重金属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重金属进 入人体内并在器官中累积,轻则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重则导致贫 血、神经受损、器官衰竭等。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重金属还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不 良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植物在吸收水分和养分过程 中会富集重金属,导致生长受阻、生物量下降。此外,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传 递给动物,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重金属污染还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导致水 质恶化,严重时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三、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220万吨重金属进 入土壤,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也相当严重。 由于长期的工业活动和农业施用化学肥料,一些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最为突出。
1、物理修复方法
1、物理修复方法
物理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客土法、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等。客土法是将未受污 染的土壤覆盖在受污染的土壤表面,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换土法则是 将污染土壤层清除,用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替代。深耕翻土法是通过翻耕土壤, 使表层和深层土壤混合,降低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
2、化学修复方法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为了 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目前,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 挑战。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是解决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着农业生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农田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研究和发展一种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剥离、堆积覆盖和土壤修复机械处理等方法。

研究发现,土壤剥离能有效地去除表层污染土壤,减少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机会。

堆积覆盖则是将清洁土壤覆盖在受污染土壤上,起到隔离和稳定重金属的作用。

土壤修复机械处理则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受污染土壤进行翻耕、破碎等处理,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改善土壤结构。

这些物理修复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修复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是通过选择适应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生长于受污染土壤中,通过吸收、累积和转运重金属,并固定在植物体内,起到修复土壤的效果。

微生物修复技术则是通过利用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将其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

这些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

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修复。

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添加固化剂、络合剂、还原剂等方法。

添加固化剂可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并形成难溶化合物。

络合剂则是通过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还原剂则是将重金属从高价态还原为低价态,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这些化学修复技术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其成本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并不是最理想的修复技术。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高修复效率、降低修复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类别。

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物质对重金属进行去除或转化的方法。

如酸性沉淀法、络合剂处理法和离子交换等。

这些方法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使其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但存在着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物理修复是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处理。

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有热处理、稀释和土壤剥离等。

物理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耗费能源、长期维护费用高等弊端。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浓集和转化的方法。

植物修复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生物修复方法之一,如超富集植物、配合植物修复和种植模拟等。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才能达到修复效果。

尽管目前各类修复技术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不同重金属的修复效果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选用。

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修复后的土壤是否能够长期稳定保持修复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新型修复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如纳米材料、化学添加剂和生物胶束等,以提高修复效果和降低成本。

开展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如化学修复与生物修复的结合,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互补作用。

还应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以科学评估修复效果和修复成本。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已有技术,并探索新型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修复效果和降低成本,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对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而且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科研工作者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相关的修复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去吸附、富集、蓄积或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质,从而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近年来,科研人员们通过对各类植物的筛选和优化,发现了一些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富集和耐受能力的植物种类,如石蒜、拟南芥等。

他们也开发了一些能够促进土壤中重金属转化和稳定化的微生物,比如硫酸还原菌、硫酸氧化菌等。

这些植物和微生物不仅能够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毒害作用,还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转化成不易迁移的物质,从而提高土壤的生物安全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物理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去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近年来,科研人员们通过对土壤改良材料的筛选和混合应用,研发了一系列能够有效吸附和稳定化土壤中重金属的修复材料,如生物炭、粘土矿物等。

他们也发展了一些能够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循环的修复技术,比如土壤改良剂和土壤通气设备等。

这些修复材料和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从而提高土壤的产出和利用效益。

综合修复技术是指将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修复方案,从而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全面治理和修复。

近年来,科研人员们通过对各类修复技术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进行研究和应用,研发了一系列能够全面治理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修复技术,如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生物-物理-化学综合修复技术等。

这些综合修复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各类修复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效治理和修复,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重金属的长期积累不仅会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经济利益。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显然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在研究中探索出一系列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本文将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现状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垃圾等经过处理后用于种植。

二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物质中含有重金属物质,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

2. 影响因素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土壤特性、环境温度、植物类型、降水量、用水量等等。

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导致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治理的复杂性。

3. 困难和挑战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机制复杂,治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高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

二、技术进展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浸提、沉淀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技术。

其中,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的吸附和积累能力,将重金属物质从土壤中吸收到植物体内。

具体来说,植物根系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化学还原等作用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性的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释放有益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来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调控,从而促进农田土壤的生态修复。

2.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指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添加或改良一定材料,如有机物、硅酸钙等,来提高土壤肥力和抑制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加速土壤中重金属的沉淀和固定。

其中,有机改良技术主要是利用有机物的沉降和转化作用构建土壤微生态系统,调节土壤生态环境,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

添加改性蒙脱土等吸附剂可以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其活性。

生物修复技术则利用植物吸收、蓄积或转化重金属的能力来修复土壤污染。

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然后通过挥发、沉积或结合有机物质的形式将其释放出来。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热解、超声波和电泳等技术,通过物理方式改变土壤结构或分离重金属的形态,从而降低其毒性。

目前,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重金属与土壤颗粒、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修复剂和优化修复技术。

开发高效的修复剂。

目前已有一些吸附剂和螯合剂被用于重金属修复,但其修复效果仍有待提高。

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型修复剂,提高修复效率和降低成本。

研究饲料添加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协同作用。

添加适量的有机酸或腐植酸可以促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提高修复效果。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方法。

因为植物修复技术可以直接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可以通过植物的转基因改造来提高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和耐受性。

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修复技术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

修复技术的适用性包括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和经济性的评估。

可持续性主要指的是修复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废物产生以及对地下水和大气环境的影响等。

开发新型修复剂和修复材料。

新型修复剂应具有高吸附性、高还原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可以在特定的污染环境中发挥更好的修复效果。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复杂且严峻的环境问题,其成因多种多样。

工业发展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化工不可忽视、的电镀污染源,电池过量制造使用等行业含,重金属在生产的过程中农药会、排放化肥大量和含有机肥重金属,的以及废污水水和灌溉废气等,农业这些实践污染物,如果都未经尾气可能导致处理土壤中直接重金属排放含量到增加环境中,此外就会导致,土壤城市重金属化和含量交通运输超标带来的。

汽车农业活动也是排放、轮胎磨损等,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除了上述点源污染外,大气沉降也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的重要途径。

工业排放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大量重金属颗粒,通过风力、降水等作用进入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同时,土壤母质和地质背景也是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基础因素,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背景值存在较大差异。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化和交通运输污染、大气沉降以及地质背景等多个方面。

这些污染源的存在和影响,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对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土壤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修复材料的研发成为了该领域的重点之一。

修复材料的出现不仅为重金属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然修复材料因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典型的天然修复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可以有效吸附重金属离子。

粘土矿物因其具有较好的离子交换能力,也能有效地固定和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人工合成修复材料则以其高度的可设计性和性能稳定性在土壤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纳米材料,如纳米零价铁、纳米氧化铁等,因其纳米级的尺寸效应和高的反应活性,可以高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7, 7(1), 26-34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journal/aep https:///10.12677/aep.2017.71004文章引用: 宣斌, 王济, 段志斌, 王堃, 安吉平.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前Review on Contamination and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in Agricultural SoilBin Xuan, Ji Wang, Zhibin Duan, Kun Wang, Jiping An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Received: Jan. 30th , 2017; accepted: Feb. 14th , 2017; published: Feb. 20th , 2017Abstract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soil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crops, but also their accumulation throughout the food chain leads to serious health problem. The statu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eavy me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wide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Joint remediation technology must be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green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hinese l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economic and practical remediation (such as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oil crops) is an urgent problem that should be solved. As the above concluded, joint repair technology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direction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deeply explore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 KeywordsAgricultural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宣 斌,王 济,段志斌,王 堃,安吉平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收稿日期:2017年1月30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4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20日宣斌等摘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质量,而且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富集,威胁人体健康,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对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优缺点,提出联合修复技术必须朝着绿色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针对当前中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开发经济实用的联合修复技术(如微生物-油料作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联合修复技术应朝着工程应用化的方向发展,深入探索联合修复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期为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各种化学产品的广泛使用,工业三废通过大气沉降、污水农灌、禽畜粪便、固废堆积等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突出。

目前,世界各国的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每年平均排放Mn约1500万t、Pb 500万t、Cu 340万t、Ni 100万t、Hg约1. 5万t [1]。

我国受Cd、Hg、As、Cr、Pb污染的耕地面积约占全部耕地的1/5,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损失的粮食约1200万t,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2]。

重金属的非生物降解性,致使其通过生物富集和放大作用污染农产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其污染来源与修复技术也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关注。

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案例,对农产品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2. 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对我国主要城市农田土壤重金属(Zn、Cd、Pb、Cu、Cr、Ni、As和Hg)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大部分均超过其背景值(见表1) [3]。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受到污染的农田已有1000 × 104 hm2,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其中11个省25个地区的农田受到镉污染[4]。

我国大多数城市农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市土壤已受到Cu、Zn、Cr、Cd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14];对沈阳市农田土壤加密监测显示,已受到Cd、Pb、Hg污染,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估,平均超标8.8倍,最大超标达26.4倍[15]。

此外,在贵州、河北、广西、海南、重庆、香港等省市区域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Zn、Cd、Pb、Cu、Cr、As、Ni和Hg污染[16]。

3. 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目前,对土壤重金属的治理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联合修复等手段,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削减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达到治理和修复土壤污染的目的。

宣斌等Table 1.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s in the cities from China (mg∙kg−1)表1. 中国城市郊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mg∙kg−1)城市Zn Cd Pb Cu Cr Ni As Hg 参考文献北京92.60 0.13 23.20 17.33 61.00 24.0 - - [5]上海106.10 0.199 26.30 31.60 84.20 44.30 7.66 0.12 [6]西安151.16 1.45 55.01 52.24 88.41 34.14 9.88 1.38 [7]沈阳77.70 0.20 34.10 24.60 62.20 - 8.90 0.10 [8]杭州153.60 0.06 39.79 39.85 34.94 36.80 - - [9]广州162.6 0.28 58.0 24.0 64.65 - 10.90 0.73 [10]扬州98.10 0.30 35.70 33.90 77.20 38.50 10.20 0.20 [11]贵阳84.70 0.302 43.20 43.10 75.3 38.3 18.09 0.22 [12]全国背景值74.20 0.097 26.00 22.60 61.00 26.90 11.20 0.065 [13]3.1. 物理修复技术3.1.1. 工程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工程措施包括换土、客土、深耕翻土、水洗、高温热解、蒸汽抽提等。

传统的换土、客土法主要用于重污染区土壤,深耕翻土用于轻度污染的土壤,而高温热解和蒸汽抽提适用于含易挥发、半挥发污染物的土壤[17]。

工程措施是比较经典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具有彻底稳定的特点,但工程量大,费用高,易打乱土体结构,引发二次污染,因此只适用于小范围重污染的土壤治理。

3.1.2 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热脱附(Thermal Desorption)技术、土壤蒸汽浸提(Soil Vapor Extraction)技术和超声/微波加热(Ultrosonic/Microwave Heating)技术。

目前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主要运用热脱附技术(如滚筒式热脱附、微波热脱附和远红外线热脱附),它是通过载气直接或间接加热土壤,使当中易挥发的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进入气体处理系统的一种修复方法[18]。

杨勤等[19]将Hg污染土壤分别设置在300℃、500℃,停留时间60 min、30 min条件下,结果显示残余总汞降至10 mg/kg,以残渣态为主,脱附率接近90%,说明热脱附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土壤汞,且环境风险小。

选用适合的辅助添加剂,热脱附效果越好。

Comuzzi等[20]对含Hg污泥进行热脱附处理时,添加15%浓度的(C4H9)4NCl溶液后,发现其总汞去除率大幅提高。

赵涛等[21]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与未添加氯盐处理比较,添加MgCl2后土壤样品A、B热脱附总汞去除率分别从65.67%、70.74%升至81.35%、84.91%。

热脱附效果虽好,但耗能大、费用高,只适宜易挥发的污染物,且脱附的气体需要进行后期处理,今后在成套工艺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