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1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布公布的文书。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行宣传扇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有效的的新闻传播方式。

2 开元杂报:指的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的聚拢,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3 A 唐代是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

B进奏院:是唐代各地点当局(节度史、观看史)的驻京办事处,要紧职责招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

4 A邸报那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B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

C 宋代邸报的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差不多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程、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5 提塘官:简称提塘,是各省巡抚、总兵委派在京师处理文书的官员,那个职位从明代开始设置,其职责四唐宋时代的进奏官。

6 A明代邸报没有报头。

B 现有的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报》和《天变邸报》。

7 A 旗报:是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

B 牌报:将文字写在木牌上,也是一种可流淌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C揭帖:是一种传单,可张贴,可传阅,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

8 清代官方新闻传播的要紧渠道仍旧是邸报,它的内容为宫门抄、谕旨、章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1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2《东洋西考》于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

4 《广州记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5 上海显现了阻碍专门大的中文报刊《万国公报》和《申报》。

6 《申报》

〈1〉《申报》在竞争中取胜的缘故:

A 它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

B《申报》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阶层人等都可阅读。

C 《申报》重视经营治理,注意争取读者和刊发广告。

(2)《申报》的咨询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7 沪上《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同时刊行,形成三报鼎立的格局。

8 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进展中的阻碍:

A 使中国人认识到近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B 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体会,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C 在印刷技术和设备上,为中国人办报预备了物资条件。

9王韬和《循环日报》:

王韬生平:(1828-1897)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件事对他阻碍最大,即,上书太平军,游历英法,主编《循环日报》。

王韬对报刊工作的要紧奉献

王韬是我国最早重视向西方学习,提出“中体西用”的进步人士之一,他写了多篇论述变法自强的文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位专门有创见的思想家。而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他则是一位闻名的报刊政论家。他在报刊方面的要紧奉献是:

A 鼓吹国人办报

B 重视报刊政论

C致力于革新文风

〈〈循环日报〉〉: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

第三章: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1 维新派早期办的三家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知新报》

〈〈湘学新报〉〉:1897年4月22日在长沙创刊,是湖南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也是维新派在湖南的喉舌。

〈〈湘报〉〉是湖南的第一家中文日报。

谭嗣同提出了报纸是“民史”、“民口”的观点。

〈〈国闻报〉〉与严复

3国人办报热潮的重要意义:

A两个突破,既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

B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

C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显现新面貌。

4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的差不多特点:

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 《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

2 《中国日报》的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

B 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颂扬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

C 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D 宣传反帝救亡,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E 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3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1900年11月在横滨出版的《开智录》。

〈湖北学生界〉〈浙江潮〉

4 〈中国白话报〉是1903年12月在上海创刊的,林白水; 〈杭州白话报〉项藻馨

5 苏报案名词讲明: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通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开释,《苏报》永久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6 〈民报〉

A〈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同盟会的机关报。

B 要紧内容:

三民主义为民报宣传的要紧内容:

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

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生主义;

另外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7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论战的中心咨询题是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A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

B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

C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D 革命会可不能引起帝国的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性质与意义见书138页)

8 同盟会成立后,大批革命志士回国办报,形成了上海、港穗、武汉三大报刊中心。

9 于右任创办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10最使《大江报》(武汉地区的革命报刊)享有盛名的是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黄侃〈〈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1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A公布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

B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C认为报纸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D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和舆论的代表

E重视报纸和舆论的关系

F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12,报刊宣传的特点

A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

B资产阶级革命派变成了办报的主角

C政论的斗争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D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步扩大

E以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增多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癸丑报灾

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

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2黄远生

(1)黄远生的新闻通迅的特点

A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B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C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

D语言通俗生动

(2)他对新闻记者提出四能要求: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跑,耳能听,手能写

3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被称为“民初三大名记者”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在上海创刊,陈独秀

2.《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要紧内容的波涛汹涌的新文化运动。宣传奉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A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复辟

B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发动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3《每周评论》的内容专门丰富,要紧有:

A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B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

C 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

《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论》“重在批判事实”。两者共同“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每周评论》创刊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4 宣传新思潮的报刊蓬勃进展,其中阻碍较大的是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和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5 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创办:《劳动界》上海、《劳动音》北京、《劳动者》广州

6 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

A 提倡自由平等的讨论咨询题

B 政论传统的复原与进展

C 倡导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D 在国内外广开新闻来源

E 报纸副刊的革新

F 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报刊。

《向导》内容见书216

2 1923年8月,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它的差不多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A 关心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

B 评述时事政治,关心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升觉悟

C 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思想做斗争。

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上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3中共早起报刊的特点:

A 党的报刊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 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的差不多任务

C 依靠群众办报

D 先进的文风

E 培养了干部

4《大公报》的办报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5 新闻学著作较有阻碍的是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1922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 和《新闻学总论》1924

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创办:其中阻碍较大的是《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和《上海报》

2 革命按照地新闻事业的意义:(不考)

A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创办新闻事业,由此开始

B 促进了农村大变革

C 有力的配合了革命战争

D 实践了列宁的党报思想,充实和进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

3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A 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闻名的新闻记者。

B 办报思想和体会:

(1)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为目的

(2)主张办报要有个性:内容上,形式上

(3)适合大众需求的文风:促膝谈心,明显畅快

(4)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工作上的敬业精神,读者至上的精神。

(5)重视报刊的经营治理:处理好“事业性”和“商业性”的关系;实行“集体的治理”和“民主的纪律”;“搞好治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久节约”

4新生事件:见书292

5 范长江作品:《陕北之行》《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延安《解放日报》见书314 必考

2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化日报〉

A 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

B 围绕着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的、困难的斗争。

C 做法与体会:

(1)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一支团结斗争的革命队伍

(2)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

(3)高度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

(4)内容丰富,精心编排

3”拒检运动”的通过与结果: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新闻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新闻自由的浪潮。其中以1945年八九月间发起的“拒检运动”声威最大。8 月7 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社机构的支持下,不顾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掀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重庆16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一发表,赶忙得到了整个文化界的支持与响应。9 月1 日记者节这天,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此后,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拒检运动的兴起与进展,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了缓和国内外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于宣布自10月1 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但留了一个尾巴,即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往常除外。至此,拒检运动获得了庞大的胜利。

4反"客里空"运动通过与意义:

通过见书378

意义:这场运动发扬了批判与自我批判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爱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右的倾向,改造成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升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

简明世界新闻通史

11621年8月13日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2法国的第一份近代报纸《各地见闻》周刊与1631年1月创刊于巴黎3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定期刊物《国内外公共事件报》

4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由德国人创办《新到新闻》英国的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

5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

6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创办于巴黎

7美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是由本杰明戴创办的《太阳报》

8法国阻碍最大的便士报是《新闻报》和《世纪报》

9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大众化便士报是《每日电讯报》

10大众化报纸的特点:

A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

B大众化报刊都坚持了经济上的独立

C大大拓展了报道领域,专门是重视地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味新闻以及煽情主义新闻

D由因此面向社会中下层读者大众化报刊显得通俗平易近人

E大众化报刊的定价要比政党报刊低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