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final)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final)
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因其致敏性及药物不稳定性, 不易保存,不宜制成滴眼剂,需临时配置。考虑可能带 来的不便性及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已经商品化的滴眼制 剂。特殊细菌感染患者再进行配置
1、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滴眼液的经验治疗

首选广谱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

对病情较重患者可以考虑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 用——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2、手术治疗

角膜溃疡清创联合药物治疗 [A]
结膜瓣遮盖术 [A] 板层角膜移植术, LKP [B] 穿透角膜移植术, PKP [C]

(1)角膜溃疡清创联合药物治疗
适应证
角膜溃疡偏中心位置、浸润较浅,或位于中央但溃疡面积较 小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行溃疡清创治疗40天,溃疡愈合, 遗留较淡斑翳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同的致病菌感染角膜会造成不同的角膜病变特征 革兰阴性细菌所致的角膜炎,如铜绿假单胞菌 所致的角膜炎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由于铜 绿假单胞菌产生蛋白分解酶使角膜板层融解并迅速 坏死,往往24小时波及全角膜,常伴有多量前房积 脓,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角膜穿孔和眼内炎
铜绿假单胞菌

同时进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细菌培养药物 敏感试验等
目前眼科可选的抗菌滴眼剂
• 氨基糖苷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滴眼液等 •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眼膏等 • 四环素类:四环素、金霉素眼膏等 • 氯霉素类:氯霉素滴眼液 • 利福平:利福平滴眼液 • 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等
抗生素分类
2、细菌性角膜炎的风险因素
局部因素 慢性泪囊炎 外伤、异物 角膜接触镜 倒睫 角膜暴露 污染的眼药制剂等

转移性眼内炎的健康宣教

转移性眼内炎的健康宣教
转移性眼内炎的健康宣教
x
转移性眼内炎的 基本知识
转移性眼内炎的 治疗方法
转移性眼内炎的 预防措施
转移性眼内炎的 护理要点
转移性眼内炎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转移性眼内炎
1
转移性眼内炎是 一种严重的眼部 疾病,主要表现 为眼部炎症和视 力下降。
2
转移性眼内炎的 病因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等微 生物感染,以及 眼部外伤、手术 等。
合理饮食
04
避免吸烟、饮酒,以免
影响病情恢复
03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
平衡
02
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
入,以免加重炎症
01
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摄入,如胡萝卜、菠菜等
避免过度用眼
01
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如手机、电脑等
02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距离
03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如阅读、写作等
3
4
转移性眼内炎的 症状包括眼部红 肿、疼痛、流泪、 畏光、视力下降 等。
转移性眼内炎的 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需要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细菌、病 毒、真菌等病原
体感染
发病机制:病原 体通过血液、淋 巴液、泪液等途 径进入眼内,引
起炎症反应
危险因素:外伤、 手术、免疫功能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眼部健康状 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防止 病情恶化,导致转移性眼内炎的发生。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眼部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预防转移性眼内炎的发生。

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摘要】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眼部健康的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两方面进行介绍。

在危险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手术感染、眼部伤害和全身疾病等因素。

为了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医护人员的建议,注意眼部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加强对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的认识,可以更好地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保护眼部健康。

让我们共同关注感染性眼内炎,做好预防工作,让我们的眼睛始终保持健康。

【关键词】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护理对策、手术感染、眼部伤害、糖尿病、医护人员建议、眼部卫生、生活习惯、预防、眼部健康。

1. 引言1.1 什么是感染性眼内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眼内结构,如角膜、虹膜、晶状体等处,会导致眼部疼痛、充血、视力模糊等症状。

感染性眼内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视力。

了解感染性眼内炎的症状和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眼部疼痛、发红、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避免眼部受伤和接触眼部感染源。

通过加强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可以更好地保护眼部健康,避免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1.2 为什么要关注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感染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眼球失明甚至眼球萎缩。

我们需要关注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早发现并加以预防。

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任何人,无论年龄或性别,因此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免受感染的威胁。

手术感染、眼部伤害以及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都可能增加感染性眼内炎的风险。

了解并意识到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避免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郝昕蕾,金玮,王文俊,齐奇,杨安怀.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22,42(7):573 576.doi:10.13389/j.cnki.rao.2022.0117【文献综述】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郝昕蕾 金 玮 王文俊 齐 奇 杨安怀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郝昕蕾(ORCID:0000 0001 8322 0989),女,1996年1月出生,山东烟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眼外伤及眼底病。

E mail:miamiamiahxl@yeah.net通信作者:金玮(ORCID:0000 0003 3556 4474),女,1981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人,博士,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与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研究。

Email:Oph thalmology_jw@sina.com通信作者:杨安怀(ORCID:0000 0001 7429 277X),男,1965年5月出生,安徽人,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眼外伤及眼底病。

Email:yah0525@126.com收稿日期:2021 04 22修回日期:2021 06 16本文编辑:董建军△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9CFB489)作者单位: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摘要】 病原学的精准判断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十分重要。

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微量样本检测技术的发展,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逐步升高。

本文主要从眼内液的病原学检测、细胞因子检测、未来与展望等三个方面着手,介绍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眼内炎临床诊断和治疗

眼内炎临床诊断和治疗

急性眼内炎是医疗急救。治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玻璃体 内注射抗生素,以及严重的玻璃体切除术。内源性眼内炎和 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应使用全身性抗生素,但对外源性细菌 性眼内炎的作用尚不确定。如果对初始治疗没有反应,可能 需要重复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许多接受及时适当治疗的眼 睛将恢复有用的视力。
• Ronald等为了确定眼内炎的病原体种类和对抗生素敏感性以及25年来的变化 趋势,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的、基于实验室分离的眼内炎病原体的连续性研究。
•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眼底表现。
• 眼内培养标本最好是通过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中获 取,因为很难从抽取的玻璃体液中找到出局灶性的菌丝。 玻璃体切除术后,通常玻璃体腔注射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 唑。
• 眼科医生应该请传染科医生会诊,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制定 治疗计划
• 如果疾病没涉及黄斑区,治疗后通常有较好的视力
革兰氏染色的敏感性较差,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优异。
玻璃体切割术获得的玻璃体培养比玻璃体穿刺活检更灵敏。
除了血培养和眼标本培养外,一半的患者还有一个额外的感 染灶,最常见的是尿路感染,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则少见。有 12名患者视力改善,最终视力优于20/200,占44%。 良好的视力结果是指大于或等于结果20/200和没有前房积脓。
治疗通常是困难的,通常包括玻璃体切除术、 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和/或伏立康唑,以及全 身抗真菌治疗。2 / 3的患者会失去有用的视
力。
内源性酵母菌性眼内炎 • 念珠菌感染多见,一般见于经常留置尿管、长期抗生素治
疗或免疫抑制治疗,许多病人也有静脉输入营养液病史、 近期腹部手术史,或者糖尿病病史。
• 最初表现为轻度或中度的眼内感染,和黄白色脉络膜或视 网膜脉络膜病变可以是单个或多个。视网膜下的浸润可以 合并成蘑菇状的白色结节,通过视网膜进入玻璃体腔。

虹膜炎虹膜发生炎症和感染导致的眼部疾病

虹膜炎虹膜发生炎症和感染导致的眼部疾病
流泪现象。
视力下降
虹膜炎可导致视力下降 ,严重时可出现视物模
糊、变形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法
裂隙灯检查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虹膜炎症表现,如充血、水肿、渗出等。
前房闪辉试验
通过前房闪辉试验判断前房内炎症反应程度。
细胞学检查
采集房水或玻璃体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查,了解炎症细胞类型和数 量。
影像学检查技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眼部。
接触传播
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眼部分泌物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
水源性传播
病毒可污染水源,通过游泳、洗脸 等方式进入眼部。
真菌性感染途径
植物性外伤
真菌常存在于土壤、植物等自然 环境中,眼部受到植物性外伤时
,真菌可侵入眼部引发感染。
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有免疫 缺陷疾病的患者,真菌容易侵入
佩戴防护眼镜
在户外活动时,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可以减少紫外线、风沙等对眼 睛的刺激。
定期复查和随访重要性
及早发现病变
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 早发现虹膜炎的病变迹 象,避免病情恶化。
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过程中,医生可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监测并发症
虹膜炎可能引发一系列 并发症,如角膜炎、青 光眼等,定期复查有助 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 并发症。
保护眼内组织
虹膜能够防止房水流出眼外,维持眼 内压稳定;同时能够遮挡部分晶状体 ,避免紫外线等有害光线直接照射到 视网膜上。
参与视觉形成
虹膜的颜色和纹理对视觉质量有一定 影响,不同颜色的虹膜对光线的透过 率和反射率不同,从而影响视觉的清 晰度和色彩感知。
与其他眼部结构关系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审批程序与发布实施
审批程序
预案的审批应由专业医疗机构或专业委员会进行,以 确保预案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发布实施
预案经过审批后,应由相关单位发布实施,同时进行 必要的宣传和培训,以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预案 内释权归属
预案由医院眼科部门负责解释,并由医院医疗管理部 门监督执行。
提供食品、水、住宿等基本生活保障 ,确保应急队伍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 满足。
06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
要点一
培训计划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内炎应急预案的培训,培训对象为全 体医护人员,培训时间安排在年度工作计划中。
要点二
培训内容
详细讲解眼内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 原则,同时强调眼内炎的紧急处理措施和护理要点。
眼内炎的发展。
可操作性
评估预案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关人员是否能够根据预案进行
有效的处理。
修订时机与修订内容
修订时机
当眼内炎的发生出现新的情况或变化时,应及时修订预 案。例如,新的病原体的出现、新的抗感染药物的出现 等。
修订内容
根据新的情况或变化,修订预案中的相关内容。例如, 增加新的病原体引起的眼内炎的处理措施、更新抗感染 药物的使用方法等。
VS
信息发布
眼内炎的信息发布需要遵循及时、准确、 透明的原则,向社会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处置进展和防控措施等相关信息,以保障 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05
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储备足够的抗生素、 消炎药物、抗真菌药 物等治疗眼内炎的必 需药品。
确保应急电源和照明 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 够正常工作。
预案级别与响应标准
01 02 03 04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
并 使 用 阿 托 品散 瞳 , 以控 制 葡 萄膜 炎性 反 应 , 复 血. 恢 房水屏 障 ; 殊 葡 萄 膜 炎 如 强 直 性 脊 椎 炎 、 ot 柳 特 V g. 小 原 田病 、 ect 等疾病 并发 白内障 , B he病 因患 者 大多存 在 免疫 系统功 能异 常 , 白内 障术 后 可 导致 原 有 葡 萄膜 炎 的急性 发作 。临床 症 状 表现 较 重 , 视 力 中度或 重 度 如 下降 、 角膜 明显水 肿 、 房水混 浊 、 虹膜纹 理欠 清 , 晶状 体 表 面沉 着物 及 渗 出膜 形 成 , 伴 前 房 积 脓 , 璃 体 混 可 玻
浊 , 底 存 在 原 发 病 的 特 点 如 : ot 柳 原 田病 的 眼 V g一 小 D l —uh 结 节 和 B h e 病 的无 明显睫状 充 血 、 型 a nF c s e ec t 典 的视 网膜 血 管 炎 、 性 反 应 多 于 7~1 炎 0 d后 自行 减 轻 。首 先应 根据 病 史 确定 是 何 种 性 质 的 葡萄 膜 炎 ,
3个月 以上 方 可行 白 内障手 术 。 如 手 术顺 利 , 数 患 多
感 染性 眼 内炎 在 临床 上 指 微 生物 引 起 的视 网膜 、 脉 络膜 和玻璃 体 的潜在 性破 坏性 炎性 反应 。病原 体 大 多 为革 兰 氏 阳性 细 菌 占 9 % ; 兰 氏 阴 性 细 菌 约 占 0 革 7 ; 菌 约 占 3 。表皮 葡 萄球 菌 最 为 常 见 , 弱 致 % 真 % 属
1 白 内障术 后早 期创 伤性 葡萄膜 炎 的特征
11 术 后一 般 的创 伤 性 炎性 反 应 白 内障人 工 晶状 . 体植 入术后 由于手 术 对 眼 内组 织 的机 械 、 学 及 其 他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眼科学大查房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继续教育”专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常青教授介绍了“感染性眼内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包括获得性眼部梅毒、眼部结核、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眼弓蛔虫病的简要介绍、诊断和治疗。

眼内炎症性疾病,广义地讲可以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眼内感染,也可以是免疫反应介导的眼内炎症。

临床上包括感染性眼内炎、非感染性眼内炎和伪装综合征。

根据感染途径不同感染性眼内炎又分为外源性眼内炎(如眼外伤和眼内手术后)和内源性眼内炎(病原体随血液循环至眼内)。

常青教授主要介绍了感染性眼内炎的鉴别诊断,感染性眼内炎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病因学诊断病因学诊断包括以下方面:①详细的病史和系统回顾,包括评估有无糖尿病、器官移植、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菌血症、败血症或发热史(如有创手术史,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其他部位感染灶);性传播疾病[如伪装大师(The Great Masqueraders)];②细致的眼部检查;③有针对性的眼部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证实推测或为诊断提供线索;④及时的诊断性治疗或手术;⑤采集眼内液或眼内组织进行病原体鉴定。

获得性梅毒疾病介绍获得性眼部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也可通过输血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部位感染,可累及包括眼在内的全身任何重要脏器。

分期获得性梅毒分为1期、2期、隐性期和3期。

1期梅毒的主要症状为硬下疳,通常在螺旋体侵入2~6周后出现,未经治疗,4~6周可自行痊愈。

2期梅毒系1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症状,通常在初始感染后6~8周发生2期梅毒,最常见的症状为弥漫性斑丘疹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眼部症状为葡萄膜炎。

隐性期梅毒指血清学反应阳性,无症状和体征。

3期梅毒系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引起,约1/3的患者经1~10年后发生3期梅毒,可累及心血管及中枢系统等重要器官,眼部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结膜炎、巩膜炎和浅层巩膜炎、间质性角膜炎、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瞳孔异常(阿·罗瞳孔)等眼前节改变;眼后段表现可见玻璃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坏死、葡萄膜渗漏、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水肿、假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诊断获得性眼部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典型眼部表现。

对于不能解释的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盘炎、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葡萄膜炎,均应进行血清学试验,包括非螺旋体筛选试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螺旋体确诊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获得性眼部梅毒多无特异性症状,其特异性眼底病变为,急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ASPPC),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深层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灰色大的扁平鳞形病灶,可有玻璃体炎、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表现,50%双眼发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早期可见低荧光,晚期可见高荧光,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处可见特征性的小豹纹样斑点,晚期可有渗漏。

治疗按照神经性梅毒进行治疗,如给予抗生素驱梅,控制感染。

眼部结核结核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肉芽肿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结核列为全球急症(global emergency),结核是单一病因引起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全球有1/3人群感染结核,其中10%的人群会在一生中发病。

中国结核发病率位居全球第2位,每年有130万新发病例。

眼部结核眼部结核属于肺外结核,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诊断充满挑战,如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微生物学和病理学证据,大多数不同时伴有系统性疾病。

眼部结核可发生于眼部任何组织,可以是感染表现,也可以是超敏反应。

眼部结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眼部结核指结核杆菌直接种植在眼球表面,继发性眼部结核指全身感染结核后,结核菌由血液进入眼内,最常见的表现为脉络膜炎、脉络膜结节、脉络膜结核瘤。

结核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有些眼部表现可提示结核,如广泛的虹膜后粘连、视网膜血管炎合并或不合并脉络膜炎、匐行性脉络膜炎。

推荐的诊断标准确诊眼部结核依赖于以下方面:①临床表现;②眼部检查:a. 眼内样本抗酸染色阳性或培养出结核杆菌;b. 结核菌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③全身检查:a.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阳性;b. 胸部放射学检查可见愈合的或活动性结核病灶;c. 确诊活动性肺外结核;④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梅毒、弓形体等);⑤诊断性治疗:4药应用4~6周判断是否有效。

若满足上述标准①+②,则可确诊眼部结核;若满足上述标准①+③或⑤+④,即可拟诊眼部结核。

PP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是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古老的诊断结核的方法,但若患者接种卡介苗或发生非结核杆菌感染,可出现假阳性结果;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也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在国外,多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诊断结核,IGRA通过检测血液中被结核杆菌致敏的淋巴细胞所释放γ-干扰素的量诊断结核杆菌感染。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IGRA 包括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QFT-GIT)和γ-干扰素释放的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前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靶抗原-6(early secreting antigen target-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culturefiltrate protein-10,CFP-10)刺激后分泌γ- 干扰素的浓度;后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assay)检测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pot forming cell,SFC)。

采用该试验诊断结核,可以消除TST引起的假阳性结果,但不能区分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

治疗治疗主要包括:①全身抗结核治疗,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一般而言,前2个月使用4药,以后使用2药治疗;②同时全身应用激素治疗。

小结眼部结核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20%的活动性结核患者表现为肺外结核,这些患者中60%无肺部体征。

眼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应注意鉴别诊断,诊断基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TST/CT等)、诊断性治疗。

治疗方案尚未统一,建议采取标准抗结核方案,时间不少于9个月。

抗结核治疗大于9个月复发率低。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疾病介绍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指真菌随血液播散至眼内(真菌血症),该疾病一般先表现为真菌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如突破内界膜,则发生真菌性眼内炎。

真菌性眼内炎有很多,如念珠菌病、曲霉菌病、隐球菌病,眼科以念珠菌病最常见。

念珠菌属可分布于正常人的咽喉、呼吸道、消化道、女性生殖道等,念珠菌只有在宿主抵抗力下降(如长期静脉抗生素治疗、近来手术和外伤等)时才会进入血液并全身播散,导致严重感染。

一般而言,真菌性眼内炎患者会有一些高危因素。

这些高危因素包括免疫力下降、消化道或生殖道手术等。

2/3的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通常双眼发病。

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飞蚊症、视物变形、睫状刺激(较轻)。

临床表现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非特征表现为轻度前节反应或玻璃体渗出,典型表现包括:单个或多个后极部白色边界清楚圆形视网膜下或视网膜表面病灶,卫星灶;病灶前玻璃体明显混浊;病灶内可有新生血管或出血;玻璃体混浊可呈串珠状,团块状;FFA示早期脉络膜或深部视网膜病灶早期低荧光,晚期高荧光着染。

诊断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断依赖于典型体征、高危因素和玻璃体活检结果。

治疗治疗主要是玻璃体腔注射两性霉素B;若出现玻璃体明显混浊(灶性致密)或脓肿形成、药物治疗无效,可进行玻璃体手术;也可采用全身抗霉菌治疗。

一般而言,早期治疗预后好;念珠菌引起的眼内炎预后较其他真菌好。

急性视网膜坏死疾病介绍急性视网膜坏死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引起的眼部疾病。

好发于健康成年人,以虹睫炎起病,玻璃体炎明显,可合并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病变、边界清晰环状融合的视网膜白色坏死灶和视神经病变。

诊断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三联征:视网膜坏死灶、闭塞性血管炎、玻璃体炎。

可进行PCR检测确定病毒类型。

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包括全身抗病毒治疗,以降低双眼发病率,疗程为2~3个月,也可给予眼内抗病毒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进行玻璃体手术。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疾病介绍CMVR常发生于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尤其是T 淋巴细胞(CD4)<50/mm3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漂浮物;一般眼前节和玻璃体反应轻;视网膜血管炎、坏死、出血;黄白色坏死与出血相间;视网膜坏死样裂孔,脱离。

诊断CMVR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血清抗体的诊断价值不大,因为大多数人群的血清抗体可表现为阳性。

PCR可直接检测病毒性DNA,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97.4%,但不能区分活动性或非活动性CMVR,因为CMV也可分布于正常人。

治疗CMVR的治疗包括:①对因治疗:治疗引起患者免疫力下降的疾病;②诱导治疗:减慢疾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盐酸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和膦甲酸;③维持治疗:预防病毒再活动,常用药物包括盐酸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和膦甲酸;也可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或植入缓释剂;④观察。

所有抗病毒治疗都不是杀死病毒,只是抑制病毒,一旦停止抗病毒治疗,若患者免疫力仍未恢复,则病毒感染还是会复发。

眼弓蛔虫病疾病介绍眼弓蛔虫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主要为单眼发病,一般会有小狗接触史。

典型表现为慢性眼内炎、后极部肉芽肿、周边视网膜肉芽肿。

诊断眼弓蛔虫病的诊断主要基于小狗接触史和眼部表现,以及房水和玻璃体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

ELISA弓蛔虫抗体检测诊断眼部弓蛔虫病的特异度高。

治疗对于眼弓蛔虫病,一般不需要应用抗蠕虫药物,主要是应用激素和手术治疗并发症。

总结全身疾病多为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基础,如巨细胞病毒感染是AIDS患者的常见机会感染之一;细菌或霉菌导致菌血症,可能经血液播散至眼内,引发感染。

对于感染性视网膜疾病,应认识其典型表现,警惕非典型表现,重视病史的采集和眼部检查,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及局部活组织检查可帮助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