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介绍实验室检查可直接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如:肉眼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在培养基上生长)或者间接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如抗体检测)。
一般的检测手段包括·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培养(培养)·免疫学试验(凝集反应试验如乳胶凝集试验、酶免疫测定、蛋白质印迹、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学试验·核酸为基础的鉴定方法( 以核酸为基础的鉴定方法)·非核酸鉴定方法( 以非核酸为基础的鉴定方法)培养通常是明确微生物的金标准,但是结果可能要在数天或数周后才能得到,并且不是所有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因此可以选择其他有参考价值的试验。
当一种病原体得到培养及鉴定后,实验室就可以评估其对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药敏试验。
有时也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特定的耐药基因。
一些试验(如革兰染色,常规的需氧培养)可以检出多种病原体,并且通常在许多可疑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被使用。
然而由于通过这些试验可能使得一些病原体被遗漏,因此临床医生必须知道对每种可疑病原体检测所用的每个试验的局限性。
当出现可能被遗漏的情况时,医生需要对怀疑的病原体进行特异性的检测(如特异染色或特异培养基)或建议实验室选择更多有针对性的试验进行检测。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速度快,但是准确性有赖于检测者的经验以及检测设备的质量。
除标准的实验室外,由于质控方面的不足常常限制了医生选择显微镜检查作为确诊的方法。
组织的显微镜检查可能需要区分病原微生物来自于侵袭性疾病或仅仅为表面定植-这种区分往往难以由培养来判别。
虽然有一些不能被染色的标本要通过水分固定来检出真菌、寄生虫(包括蠕虫的卵和幼虫)、阴道来源细胞和能动的微生物(如毛滴虫属)、梅毒螺旋体(通过暗视野显微镜),但是大多数标本用染剂处理后都能使病原体带有颜色,让它们在背景中突显出来。
为了提高真菌的可分辨度,可用10%氢氧化钾(KOH)溶解周围的组织和非真菌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加强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感染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及时发现 、报告和追踪疫情。
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系统,对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疫情 发展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识别、
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原 理,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 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
分子生物学诊断
核酸检测
通过检测病原体核酸(DNA或RNA) 的存在和数量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原 体。
基因测序
生物芯片技术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病原体核酸或 蛋白质,实现快速、高通量的诊断。
对病原体核酸进行测序,以确定病原 体的种类和基因型。
诊断和救治能力。
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并实施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规范 和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 风险。
强化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设 施、器械和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 毒,防止交叉感染。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 染物传播,如皮肤感染、消化
道感染等。
血液传播
通过血液接触传播,如艾滋病 、乙肝等。
母婴传播
通过母婴之间的胎盘或哺乳传 播,如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等。
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症状 ,可伴有畏寒、寒战等
。
咳嗽、咳痰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性疾 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REPORT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25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57-感染性疾病的实验
室诊断及临床意义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1、患者HBsAg(+)、HBeAg(+)、抗-HBe(-)、抗-HBcIgM(+)、抗-HBs(-),正确的判断是()
A、患慢性乙型肝炎
B、患急性乙型肝炎[正确答案]
C、患慢性迁延性肝炎
D、乙肝恢复期
E、患慢性活动性肝炎
2、常用于乙肝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是()
A、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
B、乙肝病毒耐药检测
C、乙肝病毒培养
D、乙肝核酸定量检测[正确答案]
E、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3、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那组检测最恰当()
A、CKGGTALPAMS
B、ASTALTALPGGT[正确答案]
C、AMYLDHGGTα-HBD
D、ACPASTLDHCK
E、TnIASTACPALP
4、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疾病不包括()
A、骨肿瘤
B、肝实质疾病
C、肝癌
D、恶性贫血[正确答案]。
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课件

ABCD
诊断方法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实验 室手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治疗原则
病毒性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同时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真菌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概述
真菌性感染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诊断方法
通过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 测等实验室手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通过实验室检测,还可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和疫苗接种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数 据支持。
05 新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 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
局限性
通过分析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快速准 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体,为临床诊断 提供有力支持。
基因测序技术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 员操作,且对数据分析要求较高,目 前尚未普及。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这些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 播,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流行病学是研究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传播和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 疾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3
此外,还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方法, 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为治疗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方案。
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实验诊断在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中也具 有重要作用。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可以
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实验室检测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诊断 • 医院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感染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医院感染的诊断
02
临床诊断
01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发热、咳嗽、腹痛等,以及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为诊断提供依据。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 ,以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 。
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
通过X线影像观察肺部、骨 骼等部位是否有感染病灶 ,有助于诊断肺部感染和 骨关节感染。
CT检查
高分辨率CT扫描能够更准 确地发现感染病灶,尤其 对于肺实质感染和颅内感 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
总结词
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早期诊断。
详细描述
手术部位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症状包括手术部位的红肿、疼痛、发热等。诊断需要 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伤口分泌物培养和血液检查,以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谢谢聆听
案例二
总结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 染,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及时诊断。
VS
详细描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通常发生在置入血管导 管的患者中,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低血 压等。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 液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以确定病原体类 型和感染程度。
案例三: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与实验室检测
04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暴发调查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特征,分 析可能的危险因素。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方法。
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培养和鉴定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基础。
常用的方法有纸片法、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
在细菌培养和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采样部位:不同部位采样,得到的细菌不同。
•采样时间:尽量在发病早期采集样本。
•保存条件:样本应储存于符合条件的、密闭的容器中。
抗生素敏感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是判断抗生素对某一细菌菌株敏感性的试验。
可通过药敏试验盘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
在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采用标准菌株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必须使用正规化的抗生素品种,且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
•应注意抗生素的浓度,过低的浓度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过高的浓度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病毒感染病毒分离和鉴定病毒分离和鉴定是诊断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
目前主要采用细胞培养和小鼠接种法两种方法。
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采用原发细胞株或感受器官移植细胞株进行培养。
•细胞应处于生长旺盛期,纯度高。
•对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组织、分泌物、血液等中病毒抗原来诊断病毒感染的常用方法。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等。
在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用专一性强、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
•检测前应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处理对病毒的影响,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真菌感染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是诊断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涂片法、培养法和PCR法等。
在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采集到的标本应越新鲜越好。
•在取材时应尽量去除异物,避免影响培养结果。
•真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应符合要求。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通过采集病变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确定感染性疾病
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用于确诊各种感染 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肿瘤等。
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 病变组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助于明 确诊断。缺点是需要采集病变组织样本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 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负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 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室检测可 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 种类和感染程度。
实验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 科学依据。
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缺 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经验。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原或抗体,间接推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免疫 荧光试验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检测流程
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减 少操作环节和时间,降低 误差率,提高检测效率。
标准化试剂和仪器
推动试剂和仪器的标准化 ,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 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建立质控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 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 的可靠性。
定期质控检查
对实验室的仪器、试剂、 操作过程等进行定期检查 和校准,及时发现并纠正 问题。
多重检测与高通量检测
多重检测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完整版

可导致沙眼、新生儿肺炎等,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03
医院感染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1 2 3
症状和体征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呼吸 困难、疼痛等,以及体征如口腔、喉咙、肺部 等部位的异常变化。
病史
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手术、药物治疗、 住院时间、免疫系统状态等,以判断是否存在 感染的风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院应通过调查医院感染病例,了解感染原因,发现潜在感染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调查方法
医院可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
医院应调查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感染途径、病原学检测结果等,并分析感染原因 和传播途径。
病例处置与干预
处置原则
医院应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指 导,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处置,采 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腺病毒
可导致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和结 膜炎等。
疱疹病毒
可引起水痘、带状疱疹等,具有一 定的潜伏性和传染性。
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
可引起口腔、肠道和阴道感染,多在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曲霉菌属
可导致肺炎、眼内炎等,多在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其他病原体
立克次体
可引起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通过节肢动物传播。
隔离治疗
医院应对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 隔离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消毒灭菌
医院应加强对病房、医疗器械等物 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减少病原菌的 传播。
跟踪观察
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跟踪观 察,直至患者痊愈或死亡。
06
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
医护人员培训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立即送检,其他所有采集后最好在2小时内送 检,不能及时送检,应注意保存
2. 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
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二、 检验方法
查病原体:形态与结构检查 分离培养和鉴定
检测病原体成分(抗原和核酸)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代谢产物 (生化试验) 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SARS冠状病毒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二)按疾病特征分类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
一般占人群的90%或以上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为临床感染
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感染部位及性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①菌血症 ②败血症 ③毒血症 ④脓毒血症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抗酸染色
培养在McCoy细胞的沙眼衣原体 吉姆萨染 色的McCoy细胞,含大衣原体包涵体,使 部分细胞核不清楚。(吉姆萨染色,放大
1000倍)
狂犬病毒可于细胞浆中 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新生隐球菌 墨汁负染
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革兰染色
2.不染色标本
1) 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2) 螺旋体由于不易着色并有形态特征
对某些病原菌作出初步鉴定,如霍乱弧菌
常用方法 压片法(压滴法)或悬滴法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检查
体癣皮屑可见关节孢子
3. 直接电镜检测EM 免疫电镜技术IEM
HAV形态电镜图 粪便标本负染 X200000
HAV particles found in fecal extracts b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甲基红试验
枸椽酸盐利用试验
VP试验
大肠埃希菌 对照-
大肠埃希菌 对照- 大肠埃希菌 对照+ 大肠埃希菌 对照+
生化试验
(二)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2.鸡胚培养
敏感动物合适部位
卵黄囊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 尿囊接种及羊膜腔接种
3.组织细胞培养: 目前培养病毒应用最广的方法
(1)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 (2)二倍体细胞培养 (3)传代细胞培养
二)病毒鉴定
识别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
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1)细胞病变: 细胞病变效应(CPE)、包涵体 2)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
细胞病变效应(CPE):
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的细胞病变,可出现细胞圆缩、裂解或细胞 肿大、数个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等。
N
36h
48h
72h
Cytopathic effect (CPE) of primar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associated coronavirus strain
第一节 概 述
感染性疾病:病原体 宿主 疾病 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
一、当今感染病的特点 1 感染性病原体的种类不断发生变迁
2 宿主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3 内源性感染与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增加
二、 感染类型
(一)按病原体分类
1. 传统病原体感染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 2. 新发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目的要求
1.掌握感染性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 义和评价
2.熟悉引起血流、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与常见疾病及病原学检查
3.了解当体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三、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一)一般实验检测 WBC常规检查 C-反应蛋白(CRP) 血清降钙素原(PCT) 器官功能改变的检测
(二)病原学实验诊断
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
明确感染病原体 指导治疗,预防,判断预后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常用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基本程序 ①正确、规范采集和运送标本 ②显微镜对标本或组织中的病原体的形态学检查 ③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④用免疫学技术对病原体抗原或相应抗体的检测 ⑤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的检测
一 、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 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
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 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采集的标本均应盛于无菌容器内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
4.适量标本,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安全采集
做好标记
(二)标本的处理
原则:保持病原体活力,保持标本不被污染,也不污染环境
(二)分离培养和鉴定
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金 标准,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术
临床意义: 1.明确感染病原体 2.为临床提供体外抗微生物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
1.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培养特征 形态特征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毒力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培 养 特 征
形态特征
细菌学诊断
血清学鉴定
吲哚试验
➢ 常用鉴定试验:
中和实验 血凝抑制实验
病毒学诊断
virus
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
原理: 病毒 +
红细胞
凝集
血凝现象
病毒(特异性抗体) +
红细胞
不凝集
血凝抑制现象
Confocal image showing a macrophage in the lung of a mouse infected with SARS-corona virus.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s the macrophage in red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Mac-2 and viral protein in green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spike.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形态与结构检查)
1. 染色标本检查法
染色标本:了解病原体的形态、染色性或观察宿主细胞内包涵体 临床意义:
1.镜检可以了解有无病原体及大致的量 2.根据细菌形态、结构和染色性有助于对病原体的初步识别和分类 3.通过形态学检查可得到初步诊断,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有
一定的参考意义 如CSF找到抗酸杆菌,应初步考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